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背景】
1.文本分析。《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陶渊明的归隐是回归本心之举,即文中所说的“委心任去留”。但陶渊明归隐后的真实情感并不是一个“乐” 字所能概括的,如“既自以心为形役”“感吾生之行休”“聊乘化以归尽”等语句,带有伤感、消极的色彩,似乎与“乐”不相和谐,其实却正反映了陶渊明选择归隐的决绝,以及归隐后的真正放旷、真率与智慧。
2.学情分析。学生们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并不陌生,之前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对陶渊明的生平有大致了解,陶渊明的“隐士”形象深入人心。但《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归隐后真实情感如何,学生在把握方面有难度,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小序、文中具体语句进行深入分析。
3.前置教学。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发现自己难解的问题留待课堂讨论。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反复诵读。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请学生介绍陶渊明的大致生平以及课前预习所理解到的《归去来兮辞》大意。用旧知唤起新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师指导诵读规律。《归去来兮辞》在行文和抒情方式上,继承了楚辞的传统,类似于长篇抒情诗,诵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律,读出其中饱满的感情。本文共有60句。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做稍长停顿。这既是对文章节奏的审美体验,也是对文字所蕴含情感的品味。
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归去来兮辞》,诵读前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在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基础上,理清文本思路。
预设:
第一段:决计归去;第二段:归园之乐;
第三段:隐居之乐;第四段:综述情志。
二、品味文本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探究思考: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思考本文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情感?可参考以下角度:词语角度、句式角度、表达技巧角度等。
(一)教师示范分析:以首段为例,品味语言和情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分析角度:
1.词语角度。“心为形役” 的“役” 义为身不由己,作者“质性自然”,不愿心志受到形体的役使,此为作者归隐的原因。“悟”,“认识”之义,多少辛酸尽在心头;“知”, “知道”之义,多少期待又在眼前。作者自悔自责、自恕自慰之情跃然纸上。
2.句式角度。首段以六言为主,间以四言、七言。较之于六言、七言,四言显得更短促有力,突出了欣喜与激动。全段句式富于变化, 朗朗上口,韵律悠扬。
3.表达技巧角度。首段中有两处反问“田园将芜胡不归”“奚惆怅而独悲”,掷地有声,强调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决心。若将“田园将芜胡不归”改为“田园将芜当须归”、将“奚惆怅而独悲” 改为“去惆怅而欢欣”,则陶渊明怡然自得与无奈伤感的复杂情绪难以展现。这也体现了士大夫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人生智慧,展现了魏晋时代的士大夫文化。
(二)学生小组活动: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活动步骤:学生默读、思考——组内合作讨论——课堂小组活动
(三)师生探究疑难:师生听取小组发言,共同研讨疑难。
教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给予真诚的关注,对疑难提供解决策略,适时进行点拨。
预设: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
1.词语角度。“恨晨光之熹微”的“恨”字,为什么用语义这么重的字?
解决策略:参看注释以及相关字典的释义。
明确:“恨” 的意思是遗憾,本来诗人急着赶路,归思急迫,可是晨光微弱,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实在是遗憾。类似的平自如话的、不事雕琢的字词比比皆是,如“奔” 字生动地写出看见自己的家时的狂喜之情,大人竟做孩童状;“携”幼人室反映出天伦之乐的温馨美好;“引”觞自酌、“眄”柯怡颜、“倚”窗流“憩⋯ ‘矫”首遐“观”等将自己脱离樊笼、回归田园的万分喜悦真实确切地表现出来。这些词都能体现此文质朴自然的语言特色。
2.句式角度。第二段六言、四言交互出现,有何妙处?
解决策略: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的阅读感受,
明确:长句语音舒缓悠长,短句短促鲜明,表现了作者临近家门、越来越急切的情感。
3.手法角度。“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里的叠音词有何作用?
解决策略:反复诵读,感受修辞之美,调动阅读积累,结合语境分析语句。
明确:叠音词容易表达悠长的情感,又具有画面感。
三、读写结合,用文字表达思考
学习任务:对于《归去来兮辞》,有人说它是一首田园牧歌,也有人说它是一首心灵悲歌,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语言,写一段文字,展现自己的思考。
写作结束后课堂交流。活动步骤:教师示范引导—— 学生读写结合——师生共同研讨——师生诵读文本
(一)教师示范引导:“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两句,云动鸟飞,自然景物表面看来平静美好,细细品味则乐中有悲:无论是自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实际上反衬出诗人归隐前的沦落尘网,与世沉浮,受人羁绊,难得逍遥,这份痛苦和教训何等深刻。景与人两相映衬,有归隐后怡然自乐,亦有对为官经历的懊悔。
(二)学生读写结合并展示。
预设:设想学生写作内容可能涉及的内容。
第一段:决计归去,有归途之乐,也有对身在官场时“以心为形役”之悔。
第二段:归园之乐,饮酒、安居、涉园、远望,也有“鸟倦飞而知还” 之感。
第三段:隐居之乐,亲情、琴书、农耕、游览,也有“感吾生之行休”之忧。
第四段:综述情志,登皋、啸歌、临流、赋诗,也有“聊乘化以归尽”之悲。
(三)师生共同研讨。
针对学生的问题,相关解决策略如下:
1.认真研读《归去来兮辞》前的小序。
2.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 有语境意识。
3.《晋书·陶潜传》(片段):如“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等语句。
4.元好问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正点出了陶渊明喜爱天然去除雕饰的语言特点,这也是陶渊明的为人特点。
四、拓展延伸,开阔语文视野
《归去来兮辞》以“乐” 贯通全篇,“乐”是全文的主旋律、主基调,个别诗句确实流露出伤感情绪,表面看起来消极的语句,其本质却恰恰反映了陶渊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仕” 还是“隐”,陶渊明经过深刻反思,对人生做出了理性抉择, 回到自己所追寻的心灵家园。此后二十多年,他“乐夫天命”,活出了真我!
归隐后的第二年,陶渊明写下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作者质性自然,乐在其中。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言:“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三段,小结,背诵提纲,作业,归纳总结文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十八 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十八 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新知讲解,课堂练习,拓展提高,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第四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