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同步测试题
展开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 2.2水分子的变化
一、单选题
1.物质在变化中会表现出来一些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木炭的稳定性 B.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 氢气的可燃性 D. 活性炭的吸附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 B. 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
C. 电解水时用石墨作电极材料 D. 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熔点 B. 沸点 C. 硬度 D. 可燃性
4.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3Fe+2O2 Fe3O4 B. CaCO3 CaO+CO2↑
C. Zn+2HCl═ZnCl2+H2↑ D. CO2+2NaOH═Na2CO3+H2O
5.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纸张能燃烧 B. 木炭能还原氧化铜 C. 氧气能支持燃烧 D. 硼酸在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 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C. 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D. 铜用于制造导线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糖与水混合成糖水是化合反应 B. 有氧气参加一定是化合反应
C. 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分解反应 D. 分解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
8.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间隔变大 C.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 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9.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氧气作助燃剂 B. 一氧化碳做燃料 C.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 金刚石切割玻璃
10.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D.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二、填空题
1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
| 现 象 | 解 释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B |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气体分子变小,易于压缩 |
C |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 ________ |
12.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
(2)化学性质是________ 。
1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_ 组成的.
三、解答题
14.下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四、综合题
15.水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物质。
(1)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
(2)自然界中的水需净化后饮用,活性炭常用于净化水,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16.如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及电解水装罝,回答问题:
(1)电解水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a 管气体为________(填符号),该实验说明水由________组成,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下同),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得到该实验结论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下列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水的净化
(2)某小组进行电解水实验,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人少量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物质的颜色、密度、导电性、溶解性、状态、硬度、光泽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D。
2.【答案】 B
【解析】【解答】A、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A不符合题意,
B、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化学性质,B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用石墨作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是物理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答案】 D
【解析】【解答】A.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沸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硬度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3Fe+2O2 Fe3O4 ,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CaCO3 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Zn+2HCl═Zn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 D
【解析】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助燃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A、纸张能燃烧,说明纸张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木炭具有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氧气、碳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 C
【解析】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铜作电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D
【解析】【解答】A、糖与水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不是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只生成一种物质,故不一定是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法是物理变化,故不是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根据糖和水混合属于物理变化分析解答
B根据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解答
C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D根据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解答
8.【答案】 C
【解析】【解答】“干冰升华”就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本身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C错误。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知道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一氧化碳做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故C错;
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故说法错误;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正确;
C.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说法错误;
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分析;
B.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的性质分析;
C.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D.根据分子、原子定义来分析.
二、填空题
11.【答案】AC;D补充: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解答】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分子是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的分子的间隔较大,在受压时,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每天有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阳光下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以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故选:AC,D补充:分子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2.【答案】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可得:(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化学性质是酒精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13.【答案】氢元素;氧元素
【解析】【解答】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两种气体,确定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氢元素;氧元素.
【分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回答.
三、解答题
14.【答案】⑴不均一、不稳定 ⑵易挥发 ⑶有毒 ⑷具有可燃性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修正液是一种不均一、不稳定的物质,故使用前要摇匀;易挥发,有毒,故标签中注明要及时盖上帽子,严禁食用,题中还有易燃标志,可见修正液具有可燃性。
【分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属于物理性质,而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四、综合题
15.【答案】(1)2H2O 2H2↑+O2↑ ;H2
(2)吸附
(3)隔绝氧气或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解析】【解答】(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2H2↑+O2↑,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常用于净化水,其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异味。(3)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2H2O 2H2↑+O2↑;H2;吸附;隔绝氧气或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分析】常见水软化的方法有:加热烧开、蒸馏、离子膜、加沉淀剂。活性炭的吸附属于物理变化;水电解氢气和氧气体积比1:2;质量比1:8。
16.【答案】(1)H2O H2+O2;分解;O2;氢元素和氧元素;水分子;氢、氧原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A
(2)硫酸钠(或氢氧化钠)
【解析】【解答】电解水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H2O H2+O2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故a管气体为O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得到该实验结论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下列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结论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也能得到相同结论,正确;
B.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错误;
C.水的净化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答案为:A。⑵纯净的水几乎不导电,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硫酸钠或氢氧化钠。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操作要求、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随堂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优秀课堂检测,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