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古代诗歌三首》优化创新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古代诗歌三首》优化创新教学设计01
    《古代诗歌三首》优化创新教学设计02
    《古代诗歌三首》优化创新教学设计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年级上册(2018)12 古代诗歌三首综合与测试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2018)12 古代诗歌三首综合与测试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了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摹夏日西湖瞬息万变的壮观景象,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反映了词人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明确诗意;
    2.赏读诗歌,品味诗韵;
    3.知人论世,体会感情。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你在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古诗词?
    (2)我搜集的资料:诗和词的区别、作者、写作背景。
    2.边读边悟
    (1)朗读这三首诗词,读准确,读流畅;
    (2)《古代诗歌三首》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准备】
    师生交流: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自然风光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幕出示,学生朗读: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春雨轻,夏荷红,鸟鸣涧,月光明,当自然与诗歌相逢,无尽的美好与感动便在心中流淌。这节课我们学习《古代诗歌三首》,开启对古诗词的寻美之旅。
    二、《宿建德江》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请同学们侧重从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文学成就等方面介绍孟浩然。
    2.《宿建德江》是孟浩然山水诗中的名篇,哪位同学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
    课堂预设: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擅长五言律诗,充满对自然及现实人生的依恋,有些诗歌也流露抑郁失意的伤感情绪,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著有《孟浩然集》。
    宿建德江,指停宿在建德江上。由此可以推测出诗人是在旅途中,时间是傍晚。
    教师小结:
    旅途,傍晚,船停泊在建德江畔,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首风韵天成的小诗流传千古。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我们一起欣赏《宿建德江》。
    (二)朗读明诗意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尝试从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
    学习活动:
    反复朗读诗歌,采用自由读、指名读、互相评价、齐读等方式,学习、练习从节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在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汇报学习成果,描述诗歌画面,师生随时交流,解疑答惑。
    课堂预设:
    1.诗歌朗读指导三部曲:
    (1)字正腔圆是基础: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诗歌,要求吐字清晰,读音准确。(宿:sù,住宿;xiǔ,一宿;xiù,星宿。)
    (2)节奏鲜明音韵美: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根据学习经验,同学们认为应该如何停顿?(采用二三节奏,朗读时稍作停顿)朗读诗歌时,不仅恰当的停顿能增加诗歌的音韵美,突出平仄也能更好地表现诗的韵味。平声,指一声和二声,仄声,指三声和四声,朗读时平声稍长,仄声较短。另外,朗读时押韵的字要稍拖长。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轻重缓急意境现:诗歌是最讲究意境的,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诗歌意境? 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也就是处理好重音、语速、语气等。根据对这首诗的初步理解,同学们认为该如何朗读?(学生自由练习,交流讨论,然后展示、点评,反复练习诵读。)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语速缓慢一些,语气低沉一点,最后两句,渐轻渐弱。
    2.诗歌画面: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教师小结: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寥寥数语,意境悠远,无怪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评“清诗句句尽堪传”。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读出孤身夜宿的惆怅。
    (三)赏读品诗韵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者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从修辞、写法或者情感等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习活动:
    静心思考,自主评点;
    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教师参与小组交流,相机指导;
    班内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现对诗的理解。
    课堂预设:
    “移舟泊烟渚”,“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烟渚”二字,描写了江边烟雾茫茫的环境,烘托了诗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日暮客愁新”,“愁”,一字传情。日暮时分,漂泊于旅途,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知人论世:
    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青年时就作诗多首,“有声于江楚间”。当他奔赴京城,想要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孙山。45岁那一年,经大诗人王维的举荐,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然而,诗中的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唐玄宗大发雷霆。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孟浩然反倒被逐出了京城。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孟浩然南下吴越,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这一首《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是诗中的名句,沈德潜评说 “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可从多个角度赏读。)
    可描绘意境: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
    可点评写法:借景抒情,借野旷江清的清淡之景,烘托出孤寂的情怀,委婉动人。
    可赏析修辞:运用对偶,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一写远眺,一写近观,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
    教师小结: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平淡清远,但意兴无穷。闻一多曾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孟浩然更为准确。”透过“清淡”,我们的确读出了他笔墨之外的性情——矛盾、躁动、痛苦、愤激和愤郁不平。请____同学朗读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四)小结拓展
    1.暮色四合,旷野茫茫,江水悠悠,一轮明月寄托了诗人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向经典致敬!
    2.“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向,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月寄托情感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愁: 羁旅惆怅 思念故乡
    仕途失意 理想幻灭
    人生坎坷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知诗人,解诗题
    1. 学者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者。”同学们能否侧重从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文学成就等方面介绍一下苏轼?
    2.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题目,说一说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堂预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有创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自然,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填词开豪放一派,气势雄浑,豪迈不羁;擅长行、楷书,善画竹。
    教师小结: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了五首描写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的诗歌,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
    (二)朗读明诗意
    1. 朗读是叩响诗歌大门的钥匙,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运用刚刚学过的朗读技巧,从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之美,古来共谈,苏轼笔下的西湖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
    学习活动:
    朗读诗歌。采用自由读、指名读、互相评价、齐读等方式,尝试从节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合作学习。一位同学朗读诗歌,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疑难之处小组内交流或者询问老师;然后提问交流。
    课堂预设:
    采用“诗歌朗读三部曲”的方式指导朗读:字正腔圆是基础、节奏鲜明音韵美、轻重缓急意境现。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前两句语速可以稍微快一点,表现出骤雨突来的紧张和雨滴落地的迅疾,“未”“跳”“乱”要重读。第三句语速稍快,“卷”“忽”重读,第四句语气舒缓,语调上扬,表现出水天一色的壮美和心境的愉悦高昂。
    教师总结:
    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水一样,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共长天一色。一首小诗,寥寥28个字,然而,风起云涌,雨过天晴,令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读出风云突变的壮阔,水天共色的壮美。
    (三)赏读品诗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对西湖的雨情有独钟。请用下面的句式赏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西湖这场风情别具的雨。
    西湖,一场________雨不期而至。
    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朗读诗歌,圈点批注;
    小组交流讨论,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班级内交流,教师随机引导、归纳。
    课堂预设:
    大雨、急雨、猛雨、暴雨、来去匆匆的雨、纷急的雨、美丽的雨、令人欢喜的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把“黑云”比作打翻的墨水,写出了雨意很浓,预示着一场大雨将至;把“白雨”比作跳动的美丽珍珠,雨大、雨猛不言而喻。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既写出了天气变化的紧张气氛,又流露出舟中赏雨的喜悦之情。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白雨跳珠乱入船
    大雨如珠乱跳船
    通过置换词语的方式体会“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的精妙:白雨,不仅写出了雨的大,还富有色彩美,与前句“黑云”相对,结构上有对称美;跳,具有动态美,形象地描绘了大雨瞬间倾盆,硕大的雨滴纷纷跌落船头、湖面的情景。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风卷雨散,一场大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水如天”实在是一个绝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水色澄碧,平静如初,水天共色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望湖楼下水如天___________
    以造句的方式启发学生想象雨后西湖水天共色的美丽画面。
    再次齐声朗读。
    教师小结:这首诗色彩丰富,云的黑、山的青、雨的白、水的碧蓝,浓墨重彩,“阴阳变化开阖于俄顷之间,气雄语壮,人不能及也,”这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评价,实在是当之无愧。
    (四)悟读解诗情
    过渡:短短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骤雨,此时此刻,苏轼站在望湖楼上,凭栏远眺,感受那震撼人心的疾风骤雨,观赏那水天一色的西湖风光,胸中也是心潮起伏。
    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思考:那隐藏在急雨背后的是诗人怎样的心境呢?你从暴风雨中读到了怎样一位诗人?请用下面的句式阐述自己的见解。
    北宋,一位__________的诗人千古流芳。
    学习活动:
    1.阅读屏幕出示的写作背景: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持不同政见,受官场挤压,无奈乎,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到任以后,苏轼致力于西湖水利和杭州城市发展的调查研究,修复坍塌废弃的钱塘水井,为百姓解决长期吃水难的问题。
    2.交流对诗歌中流露出的诗人的心情以及人格的看法。
    3. 阅读屏幕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宦海浮沉,在40年的为官生涯中,三度入朝,屡遭贬谪,身行万里半天下。但他“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陆游),随缘自适,享受着人生清贫的快乐,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课堂预设:
    细心观察、热爱自然、才华横溢、乐观、豁达、关心民生疾苦……
    教师总结:
    透过西湖这场来去匆匆的雨,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平静、开阔、豁达、善于排解自己的情绪的苏轼。林语堂的评价颇为中肯: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五)小结
    赏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我们欣赏到了西湖风云突变、雨散天晴的美丽风情。苏轼爱西湖,尤爱雨中的西湖,15年后,50岁时他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让我们齐声背诵,把这首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云 雨 热爱自然
    风 水 乐观豁达
    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导入新课
    作家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而古代经典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让我们继续漫步古诗苑,赏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和我们刚学过的五言、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是有明显差别的,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诗歌体裁?(引导学生从词的特点、常见的词牌名、宋词的两大流派等方面交流)
    2.说起豪放派,就不得不提到辛弃疾,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辛弃疾?(引导学生侧重从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文学成就、时人后人的评论等方面介绍)
    3.朗读题目,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习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回答问题,互相交流补充。
    课堂预设: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在古诗苑中,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常见的词牌名:卜算子 如梦令 浣溪沙 破阵子 蝶恋花 渔歌子 沁园春 念奴娇 满江红 清平乐 忆江南……
    词一般分为两段,第一段叫上片或上阙,第二段叫下片或下阙。
    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欧阳修、李煜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范仲淹、岳飞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夜”表明时间是夜晚,“黄沙”指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这一带风景优美,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
    (三)朗读明诗意
    1.走进一首诗,最好的方法是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明诗意,读出诗味。诗词同源,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词,从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词的理解;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记述的是辛弃疾的一次夜晚的旅行,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并以下面的句式展现自己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夏夜,辛弃疾看到(听到、闻到)了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
    反复朗读,采用自由读、指名读、互相评价、齐读等方式,从节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疑难处在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按照句式描述诗歌画面,师生随时交流,解疑答惑。
    课堂预设:
    1.朗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朗读上片是语气轻快,舒缓,表现出心情的闲适、愉悦,下片表现遇雨的焦急、慌乱时,语速稍快,最后两句语调上扬。
    2.夏夜,辛弃疾看到了明月当空,恍若白昼,绿树环绕中,横斜突兀的树枝上,喜鹊向远方飞去……
    夏夜,辛弃疾听到了听到了清风拂过耳边的低喃,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送来几声悠长的清鸣。
    夏夜,辛弃疾闻到了稻花的馥郁芬芳,又是一个丰收年啊,还有什么比丰收在望、百姓安居更令人兴奋呢!
    夏夜,辛弃疾看到了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天边眨着眼睛,听到了雨点叮咚的美妙乐音,咦,那茅草盖的小客舍依旧,甚好,甚好!
    ……
    教师小结: 农村的夏夜,明月当空,绿树环绕,鹊翻飞,蝉轻叫;稻田无边,清风和缓,稻花香,蛙齐唱;疏星,微雨,溪桥边,茅店依然。好一幅美丽的农村夏夜风光图,好一趟闲适、轻松、愉悦的夏夜自由行!让我们齐声朗读,读出夜行的闲适与喜悦。
    (四)赏读品诗韵
    过渡: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大家,他的词中蕴含着豪气和杀气,是“沙场秋点”的肃杀,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然而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新婉约,轻快活泼,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者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从修辞、写法或者情感等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习活动:
    学生大声朗读诗歌,自主学习,圈点批注;
    小组交流讨论,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班级内交流看法,朗读诗歌,教师随机引导、归纳。
    课堂预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可以引导学生从写法的角度赏析: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夏夜风光图,表现了夏夜的清幽静谧,表达诗人的闲适自得。
    以动衬静,以鹊惊飞,蝉夜鸣衬托夜晚的清幽静谧。
    还可以运用换词法赏析“惊”的妙处:
    明月别枝惊鹊 月出惊山鸟
    明月别枝飞鹊 月明惊鹊未安枝 月皎惊乌栖不定
    (师:好一个恬静的山野夏夜啊!看到这明月渐升、喜鹊翻飞,听到蝉唱声声,词人心中一定是喜不胜喜,让我们读出词人行在美景中的喜悦之情吧!)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可以赏评写法:
    从嗅觉、听觉的角度,洋溢出丰收的喜悦,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也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词人因丰收衍生的喜悦:
    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你听,它在说________________。
    (师:好一个心系百姓的辛弃疾,闻到了稻花香便会想到贫苦的百姓会因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让我们读出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词人此刻的这份喜悦之情!)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忽”,忽然,词人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社林边的茅店带来了惊喜、兴奋、激动。
    (师:好一场快乐的重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读出词人满心的惊喜与兴奋!)
    教师小结:风雨星月,蝉鹊蛙鸣,稻香茅店溪桥,本是寻常风物,但充满灵性与诗意,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这也是古典诗词的馈赠。
    (五)拓展识稼轩
    “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这是世人眼中的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户”,满腔热血图恢复,最终却遭排挤弃置,恨报国无路。(屏幕出示背景: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力图恢复国家统一,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但是,夙志难酬的孤愤,并没有能使辛弃疾沉沦。是什么使他获得了超越人生逆境的大智慧?是他宽广无边的胸襟,是他对生活的热忱,是他对国泰民安的企盼。
    夏夜的风中曾经流淌过一个词人汹涌的诗情,黄沙道边的蛙声永远演奏着那个炎黄赤子心中不变的旋律,让我们再次大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读出词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看:月 鹊 蝉 花 星 雨…… 愉悦
    乡村夏夜风光 听:鹊啼 蝉鸣 蛙叫 …… 兴奋
    闻:稻香 热爱生活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18* 小站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18* 小站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四单元14 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四单元14 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上册(2018)第四单元13 桥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2018)第四单元13 桥获奖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古代诗歌三首》优化创新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