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一课一练
展开1.(2012·南京高二检测)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隋朝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三教合一”趋势由此开始。
答案:C
2.(2012·温州期中)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 D.抗衡佛老
解析:宋代儒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据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
答案:C
3.“统治中国社会的儒教至宋朝已存在了1000多年。12世纪时又多了一个……他系统整理了儒家学说,使之上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这里的“他”最有可能是( )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宋朝”“12世纪”“系统整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选B项。
答案:B
4.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 )
A.陆九渊 B.朱熹
C.董仲舒 D.王阳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
答案:D
5.图文探究题(论从史出,用史料印证认知)
材料1: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右图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材料2: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探究主题]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深化学生对程朱理学及陆王心学思想主张的认识,增强对其理论本质的理解。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探究问题]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程对儒学的发展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2)材料2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探究思路]
问题(1)二程分别是程颢、程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问题(2)要依据材料分析作答,材料很明显反映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而解释不会合理;问题(3)要依据王阳明的主张有选择地作答,不可简单罗列。
[尝试答题]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情便不存在。他的解释不合理,因为他颠倒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
(3)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教化,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理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课后作业题,共2页。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23课 美术的辉煌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23课 美术的辉煌课时作业,共2页。
高中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同步训练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