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展开评价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有什么积极意义,有什么局限)?
积极: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起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
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三、三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强调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1)主张:①道德上:针对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时弊: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②善是人内在的灵魂,教育对德性同样重要,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的美德。
③政治上:反对过激民主政治,支持寡头政治。
(2)苏格拉底心中优秀个人应具有的必要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3)思想主张的意义:
资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
2、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
他的《理想国》分成三等级:贤哲统治、武士保卫、农民手工业者生产
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人称散步的哲学家,最博学的人):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②创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资料: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思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强调自由;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考试说明
学习要求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1. 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论述和认识。
2. 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普罗泰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3.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4、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其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内涵。
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10第19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10第19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学案含答案,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4第8讲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历史二次选考专题4第8讲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含答案,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统考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文艺复兴含解析20210329263学案: 这是一份2022高考历史统考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文艺复兴含解析20210329263学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