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全章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全章教案01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全章教案02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全章教案03
    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共1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学生准备,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探究实验,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演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和简易鉴别方法.
    3.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4.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5.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6.记住“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并学会在复分解反应中使用.

    1.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地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1.通过实验和探究,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相关资料和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单元的两个课题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用途展现化学的魅力.考虑到这一单元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组成、用途和作用的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如介绍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的概念的理解.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究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未接触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课题末给出了两个资料,一个结合纯碱用途简介为我国制碱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另一个结合碳酸钙的性质简介石笋和钟乳石景观的形成,是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好例子,具有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课题2化学肥料》介绍的化肥的知识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生物课的学习,开展化肥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课外实验活动.地处农村或靠近农村的学校,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补充一些具体种类的化肥、农药的应用知识和技术,使学用结合.注意利用对有关化肥、农药使用利弊的思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原有问题、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往往又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因此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境的.
    实验活动8通过粗盐的提纯,训练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技能.

    【重点】
    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建议:
    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多,教材中只列举了一些最常见的例子.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多列举一些,如盐水漱口防治口腔炎症、预防感冒等,以开拓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在生活中利用碳酸钠、碳酸氢钠较多的是它们的碱性──去油污.教材中有意回避了这一点.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涉及水解问题.在教学中很可能遇到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可以简单告诉他们这两种盐溶于水呈碱性,不宜过多、过早讲述盐水解的知识.在这里留下一点悬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建议:
    教材中化肥的知识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结合生物课的学习,开展化肥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课外实验活动.
    地处农村或靠近农村的学校,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补充一些具体种类的化肥、农药的应用知识和技术,使学用结合.
    注意利用对有关化肥、农药使用利弊的思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原有问题、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往往又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因此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境的.
    教材中安排了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的“探究”;氮肥的简易鉴别资料的学习以及调查与研究家乡近几年来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包括品种和用量),作物产量情况等,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对当地化肥使用是否合理提出看法和建议的活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运用及价值.
    实验活动8教学建议:
    实验部分的一些操作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作好预习,提醒学生复习称量、过滤等操作,使学生实验时心中有数,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盲目地“照方抓药”.
    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例如,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倒入过多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易迸溅.
    另外,如果粗盐溶解后产生沉淀过多,应提醒学生: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2课时
    课题2化学肥料
    2课时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课时
    单元复习教案
    1课时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课时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化学知识.
    2.通过对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2.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作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 
    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点】
    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的探究.

    【教师准备】 仪器: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等.
    药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等.
    【学生准备】 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居住地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导入一:
    【展示】 展示图片:

    【材料】 四川海螺沟酒店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新闻报道.
    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10月11日报道:昨天晚上,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海螺沟游客集体中毒事件出具的检验结果报告令人触目惊心.检测显示,1公斤面条含10.8克亚硝酸盐,1公斤烫饭含11.3克亚硝酸盐,1公斤泡菜含8.41克亚硝酸盐.权威专家透露,2~3克亚硝酸盐足以令一个成人致命,这顿早餐可谓剧毒宴.酒店错将工业用盐当成了食盐.
    【提问】 食盐和盐是同一物质吗?
    导入二:
    【材料】 在古罗马表示富有与贫穷,不看拥有黄金的多少,而是比藏有盐粒的数量,被历史上称为食盐货币时代.我国的西藏过去也使用过盐巴货币.为了换取生活必需的一小块盐巴,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贵州解放前只有少数人家吃得起吊盐(吃完饭以后,用舌头在吊挂着的盐块上舔一下),可见当时食盐的贵重.
    导入三:
    【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喜欢吃糖,于是他就问他的厨师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师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盐.”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厨师关了起来,同时命令全国人民只能吃糖,不准吃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他的国民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而且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的症状,于是他不得不取消了这项命令.

      [过渡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的“盐”指的是食盐,化学名称是氯化钠.
    一、氯化钠
    思路一
    【板书】 一、氯化钠
    【提问】 氯化钠有哪些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73页,然后完成下面表格:

    氯化钠
    化学式

    俗称

    主要用途

    在自然
    界的分布


      【展示】 食盐的用途及分布.

    【讨论】 如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交流展示】 
    (1)食盐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食盐的用途:
    ①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②农业上,用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③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④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⑤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3)存在: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
    【教师点拨】 亚硝酸钠为工业用盐,颜色状态和食盐相似,误食会使人中毒.
    [设计意图]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分析如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这样得到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何提纯食盐是实验探究活动中重点探究的问题.
      思路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 为什么国王取消了不准吃盐的命令?因为食盐是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体健康离不开的必备物品.
    【交流】 课前布置同学们对家中的食盐进行“实验与观察”.
    (1)在家中观察食盐的颜色、状态.
    (2)品尝食盐的味道.
    (3)取一药匙食盐分别投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食盐溶解的快慢.
    (4)食盐的用途很多,请同学们通过查阅报纸、书刊或上网了解食盐的用途,并以“食盐的妙用”为题编制资料卡片.
    (5)通过此次对食盐用途的了解,说说对你知识的积累有哪些新的启发.
    【板书】 一、氯化钠
    【活动】 根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引导学生归纳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1.氯化钠的用途
    投影图片:氯化钠的用途.

    【介绍】 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1)沐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使皮肤强健.
    (2)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数日不凋谢.
    (3)新买的玻璃器皿,用食盐擦一下,不易破裂.
    (4)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则不掉色.
    (5)铜器生锈或者出现黑点,用食盐可以擦掉.
    (6)误食有毒物,喝一些食盐水可以起解毒作用.
    ……
    展示自己的资料卡片,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食盐的用途.
    【整理、归纳】 (1)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2)农业上:用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3)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4)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5)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了解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妙用.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食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2.氯化钠的生理作用
    【讲解】 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人食用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可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补充食盐可补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钠.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食盐,而钠离子摄入过少会使钾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稠,皮肤变黄.
    3.氯化钠的分布
    【提出问题】 同学们知道哪些地方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吗?
    4.食盐的制取
    【提问】 你想知道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吗?
    (1)播放录像:海水晒盐.
    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取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中含有很多杂质,又叫粗盐.
    投影图片:盐田.

    你想知道工业上是如何制食盐的吗?
    (2)播放录像:工业制食盐的过程.
    聆听讲解.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观看录像、图片,获取新的知识.





    观看录像,了解工业制食盐的大概过程.
    让学生了解氯化钠重要的生理作用.




    使学生养成看书、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



    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和生产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了解食盐的几种制取方法.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思路一
      [过渡语] 刚才我们展示的盐中,除氯化钠外,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它们也是常见的盐,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盐.
      【展示】 碳酸钙的用途.

    【交流】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可以作为补钙剂.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3~74页内容,然后完成表格: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CaCO3
    俗称



    主要用途



      【板书】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CaCO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
    建筑材料
      [设计意图] 用丰富的实际素材让学生感知熟悉的对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实验】 学生自选药品探究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把现象填入下面表格中.
    实验步骤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向三种物质中分别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写出上述各物质间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设计意图] 向学生渗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的思想.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讨论】 
    (1)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2)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
    【交流】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此样品为碳酸盐.
    【学生活动】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教师演示】 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Na2CO3+Ca(OH)2CaCO3+2NaOH.
    【讨论】 下列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物质类别.
    Na2CO3+Ca(OH)2CaCO3+2NaOH
    CaCO3+2HClCaCl2+H2CO3
    Na2CO3+2HCl2NaCl+H2CO3
    NaHCO3+HClNaCl+H2CO3
    【提问】 观察产物的组成离子与反应物的离子,有何特点?组成产物的离子来自哪里?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产物都是由两种反应物的阴、阳离子交换后得到的.
    【板书】 三、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的类型:
    H2SO4+Cu(OH)2CuSO4+2H2O
    Fe+2HClFeCl2+H2↑
    H2SO4+2NaOHNa2SO4+2H2O
    Fe+CuSO4Cu+FeSO4
    【提示】 学生辨别练习,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置换反应也认为是成分的交换.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思维,把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思路二
      [过渡语] 生活中的盐除了食盐氯化钠外,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
    【板书】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展示】 向学生展示三种盐的样品.
    让学生观察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简述其外观及性质.
    【集体交流】 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的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3~74页内容,交流教材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共同点

    结论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    ;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 
      【教师】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点拨补充.
    【板书】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CaCO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主要
    用途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
    建筑材料
      【交流】 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引入】 学生板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 展示一瓶纯碱,我们要知道纯碱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应采取什么方法?
    【演示实验】 
    (1)将0.5g碳酸钠放入试管,并加入2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思考】 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问题?
    【交流】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现象
    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迅速,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
    生成二氧化碳
      【指导】 指导学生板演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 上述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
    【学生实验】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观察、分析】 分析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总结检验的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讲述】 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同的反应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我们称为这组实验的变量.(可板书注明)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提问】 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还有哪些酸?
    【举例】 稀硫酸、醋酸、柠檬酸等.
    【提问】 上面一组实验(三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相同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吗?请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实验】 
    (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将柠檬的汁挤出,代替醋做上述实验.
    【观察、分析】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不同的酸也能与相同的盐发生反应.
    【提问】 上述实验中,哪些反应物为恒量,哪些反应物为变量?(指导学生注明)

    恒量
    变量
    Na2CO3+醋酸
    Na2CO3
    醋酸
    Na2CO3+柠檬酸
    Na2CO3
    柠檬酸
      【总结】 相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实验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正确知识的印象,纠正错误认识,完成新知识的理解.
    【设问】 分析上述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以及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结构关系讨论各反应的共同点.
    【学生讨论总结】 都是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归纳】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讲解并板书】 三、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AB+CDAD+CB.
    【提问】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 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这类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师举例】 HCl+NaOHNaCl+H2O,在这个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Cl-与Na+结合生成NaCl.
    【拓展延伸】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观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如果让你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你能设计实验方案区别吗?
    方法1:取少量溶于水,测量溶液的pH,显碱性的是亚硝酸钠.
    方法2:取酚酞溶液分别加入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中,变浅红色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1.第24届国际制作面包点心相关产业展于2015年2月18日至21日开展,制作面包用到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
                   
      A.NaHCO3 B.Na2CO3
    C.NaCl D.NaOH
    解析:制作面包用到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A.
    2.(中考)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纯碱难溶于水
    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纯碱中含有的少量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解析:纯碱易溶于水;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C.
    3.(中考)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
    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
    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解析: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能和食盐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来清洗水垢,可以用食醋清洗;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故选B.
    4.(中考)端午节,各地有赛龙舟、挂菖蒲、撒硫黄、吃灰水粽等习俗.制作灰水粽所用灰水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回答以下问题:
    (1)硫黄、碳酸钾分别属于    、    (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2)向盛有少量灰水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3)向盛有少量灰水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硫黄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2)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3)碳酸钾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故答案为:
    (1)单质;盐 (2)有气泡产生 (3)Ca(OH)2+K2CO3CaCO3↓+2KOH
    5.(中考)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如图所示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杂质的计算.故答案为:
    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5.0g
    106x=1005.0g,x=5.3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g7.5g×100%≈70.7%.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0.7%.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一、氯化钠

    氯化钠
    化学式
    NaCl
    俗称
    食盐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主要用途
    药用、农业选种、工业原料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CaCO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主要
    用途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
    建筑材料
      化学性质: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HClNaCl+CO2↑+H2O
    碳酸盐的检验:取样→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根.
    三、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78页练习与应用的1、4题.
    【选做题】
    教材第78页练习与应用的5、6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下列有关食盐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加碘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B.用食盐水除铁锈
    C.用食盐水腌制咸鸭蛋
    D.用食盐代替小苏打蒸馒头
    2.(中考)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Ca(HCO3)2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中CaCO3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

    3.生活中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其中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它广泛存在于海水、盐湖中;碳酸钠俗称    或    ,白色粉末,    溶于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    色,可用于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广泛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等的生产;碳酸氢钠俗称    ,白色粉末,    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可用于焙制糕点,医疗上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钙是    等的主要成分,纯净的碳酸钙是    色固体,    溶于水,可用作建筑材料,也可作补钙剂. 
    4.由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幸运52》你喜欢看吗?现在就请你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进来吧,下面请你根据李咏设置的问题,用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它不是碱但俗名中却有“碱”字,可以用它来发面蒸馒头,也可以制洗涤剂,它是    . 
    ②医疗上常常用来配制生理盐水,日常生活中又可用来调味的是    . 
    【能力提升】
    5.食盐和纯碱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品.请分别选用酸、碱、盐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作试剂,区别这两种物质(用三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1) . 
    (2) . 
    (3) . 
    6.(中考)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未盖瓶塞,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
    a.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b.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者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BaCl2+Na2CO3BaCO3↓+2NaCl
    【作出猜想】
    猜想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是NaOH;
    猜想二:该溶液完全变质,溶质是Na2CO3;
    猜想三: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    . 
    【实验验证】
    (1)为验证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军和小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小军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于是得出“该溶液没有变质”的结论.
    ②小华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    ,得出“该溶液已变质”的结论. 
    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 
    (2)为验证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猜想三    (填“成立”或“不成立”).如果将氯化钡溶液换成氢氧化钡溶液,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原因是    (合理即可). 
    【交流反思】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拓展探究】
    7.实验课上,老师从碳酸钠、碳酸氢钠、食盐、氢氧化钠、碳酸钙、淀粉六种白色固体中取出三种,从碘和高锰酸钾两种紫黑色固体中取出一种,让实验小组同学进行鉴别.
    相关资料:
    ①淀粉:难溶于水.
    ②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紫红色.
    ③碳酸钠、碳酸氢钠:均易溶于水,水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浑浊现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1)实验小组同学实验验证过程如下,请填写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
    ①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四种固体,再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
    ②向无色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未被检验出的两种白色固体,再分别加入    . 
    实验现象:
    ①固体均溶解,一支试管内溶液呈紫红色,其余三支试管内溶液均为无色.
    ②    . 
    ③一支试管内出现浑浊,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①紫黑色固体是    ,白色固体一定不是    . 
    ②白色固体之一是:食盐.
    ③    . 
    (2)通过上述实验过程,还有一种白色固体不能确定,请你设计检验第三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方案.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等其他物质,不能用于配制生理盐水.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与食盐水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铁锈.用食盐水可以腌制咸鸭蛋.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疏松多孔,食盐不具有上述性质.故选C.)
    2.C(解析: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碳酸氢钙时,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加热碳酸氢钙时,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大,但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不再变化.故选C.)
    3.氯化钠;纯碱;苏打;易;红;小苏打;易;石灰石;白;难(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白色,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故名纯碱,它可使酚酞变红,可与酸发生反应,并广泛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等的生产;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白色,易溶于水,也可与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等物质的主要成分,纯净的碳酸钙难溶于水,白色,故常用作建筑材料,其含有钙元素,可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可被人吸收,常用作补钙剂.)
    4.①Na2CO3 ②NaCl
    5.(1)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Na2CO3+CaCl2CaCO3↓+2NaCl(解析:(1)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不会与盐酸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3)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不会与氯化钙反应,现象不同.)
    6.【作出猜想】NaOH和Na2CO3 【实验验证】(1)②有气泡产生 小华 (2)成立;Ba(OH)2与Na2CO3反应会生成NaOH,干扰对原NaOH的检测 【交流反思】CO2+2NaOHNa2CO3+H2O;密封
    7.(1)实验步骤:③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②一支试管无明显变化,另两支试管中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①KMnO4;淀粉和碳酸钙 ③白色固体之一是:氢氧化钠 (2)取试管加入少量此白色固体,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塞紧带导管的胶塞,并把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试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此白色固体为碳酸氢钠;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则为碳酸钠.(解析:(1)固体均溶解,一支试管内溶液呈紫红色,其余三支试管内溶液均无色,因此紫黑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白色固体一定不是淀粉和碳酸钙,因为淀粉和碳酸钙不溶于水;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一支试管内无明显变化,另两支试管变红,一定有食盐;分别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可以检验出氢氧化钠.(2)因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发生分解,所以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区分.)

      本节课的导入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食盐和盐的区别,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联系实际,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有用;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课中,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中,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探究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还存在问题,如做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没先准备好澄清石灰水,这样就不能很好地看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原因,然后确定实验的先后顺序,这样就会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在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对后进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

      1.食盐的生理作用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g,其中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2-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中,Na+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Cl-占阴离子总量的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PO42-在血浆和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PO42-从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红细胞中,以维持电荷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黏液.胃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PO42-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荷平衡.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腺里有一种黏液细胞,分泌出来的黏液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1~1.5mm厚的黏液层,这一黏液层常被称为胃黏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黏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方面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中提到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5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的不同,实际食盐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每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15g.
    针对20世纪40年代关于食盐摄入过量导致高血压发病率高的一种说法,最近出现了质疑.有研究指出,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是饮食中的钙和钾含量过低,而不是钠摄入量过多.并认为,为预防高血压而采取的低盐饮食,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因此低盐饮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
    2.盐的工业用途
    (1)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盐是化学工业之母,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三酸(硫酸、盐酸、硝酸)、两碱(纯碱、烧碱)是基本的化学工业原料,而其中的盐酸、纯碱、烧碱是以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每生产1吨纯碱或烧碱要消耗1.2~1.4吨原盐,全世界用于生产钠碱、氯和氯的衍生物等80多种基本化工产品所用的盐,占全世界总耗盐量的60%以上,在工业发达国家,化工用盐一般都占到总耗盐量的90%以上.因此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依赖于发达的化学工业,而发达的化学工业又依赖于发达的制盐工业.
    (2)在染料工业中的应用
    染料工业常用的原料如烧碱、纯碱和氯气是以盐为原料直接生产出来的,盐酸、硫化钠等是盐经深加工制得的化工产品.所以说,染料工业是除了氯碱工业以外,与制盐业关系非常密切的行业之一.而且染料生产过程中几乎每个步骤都要耗用一定量的盐.
    (3)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盐在冶金工业中用作氯化焙烧剂和淬火剂,也用作处理金属矿石的脱硫剂和澄清剂.钢制品和钢轧制品浸入食盐溶液,可使其表面硬化并除去氧化膜.带钢及不锈钢的酸洗、炼铝,以及冶炼中的耐火材料等都需要盐化工产品.
    (4)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
    盐制成的纯碱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另外在熔制玻璃时为了消除玻璃液中的气泡,必须加入一定数量的澄清剂,而盐也是常用的澄清剂中的成分,盐的用量约达玻璃熔体的1%.一般的粗陶器、陶质砖瓦需用盐作上釉剂.每立方米陶器的耗盐量为0.5~3千克.为了提高搪瓷瓷釉的性能,在涂搪前需添加一些搪加物,盐就是一种搪加物,用于面釉,以增加粉坯的强度,提高制成搪瓷后抵抗刻痕和磨损的能力.每100千克釉浆中,盐的最高用量为0.3千克.此外,制盐的废渣(盐石膏),以及卤水净化中产生的钙镁泥(盐泥),可制建筑墙板、墙体材料或填料,还可制水泥填料.
    (5)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在铸造时,盐可用作非铁金属和合金铸造中型砂的优良黏合剂,高温下,盐促使铸件型芯变软,从而防止铸件热裂纹的产生.与有机黏合剂相比较,盐在高温时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最少.钢制的机械零件或工具在热处理时,最常用的加热设备是盐浴炉.盐浴炉与箱式炉加热相比,具有温度容易控制,受热均匀,加热速度快,可以局部加热,细长的工件不易弯曲,能避免发生氧化和脱碳现象等很多好处.同时在渗碳化学热处理时作常用的催化剂,在热处理过程中,用盐水淬火,也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黑色金属以及铜、铜合金进行电镀前酸洗时,都需要用盐.
    (6)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油井钻探过程中,为保护岩盐层岩心的完整性,需在泥浆中添加盐作稳定剂,用盐化工产品硫酸钡使钻井泥浆增重并作调节剂.石油精制时,为除去汽油中的水雾,用盐作脱水剂.在煤油精炼过程中,以盐作过滤层除去其中的混杂物.还有很多盐化工产品也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如:一些油溶性的有机酸钡盐可作汽油燃烧的促进剂,以促进汽油完全燃烧;以硼为原料制得的氮化硼,其硬度与金刚石相等,在1500~1600℃的高温中稳定性优于金刚石,可作超硬材料,用于生产石油钻探的钻头.
    (7)在轻工业中的应用
    在制肥皂时,为保持溶液有合适的黏度,常常加入盐.由于盐中钠离子的作用,可降低皂化液的黏度,从而使皂化反应正常进行.为使脂肪酸钠在溶液中达到足够的浓度,还需加固体盐或浓盐水,进行盐析,提取甘油.肥皂和合成洗涤剂中,还用盐化工产品硅酸钠作填料,增加肥皂的碱度、硬度和强度.制革工业需要大量的畜皮,原料皮在贮运过程中,为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的侵蚀,必须经过防腐处理,以免降低皮的质量.制革工业最常用的防腐方法,就是盐腌法和盐干法.在制革过程中,裸皮必须浸泡在浸酸液中,盐也是必不可少的.制革过程中的生皮脱毛,皮革鞣制要用到硫化钠、硫氢化钠、硫代硫酸钠等盐化工产品.造纸行业制造纸浆、漂白纸浆以及作填充剂等,要用硫酸钠、硫酸镁、氯酸钠等盐化工产品.火柴、火药、印刷、电影和照相行业也广泛使用多种盐化工产品.
    (8)在国防和尖端技术中的应用
    在电子工业、国防工业中也广泛应用盐化工产品.在国防工业中,制造枪炮、子弹、飞机、坦克、舰艇,以及炸药、曳光弹、燃烧弹和消焰剂,都广泛需要氯酸盐、高氯酸盐、硝酸钾、硝酸钡、硝酸锶、氯化钾等盐化工产品.火箭在高空大气层施放钠蒸气以产生明亮的橙黄色云雾,就需要以盐为原料制造的金属钠,钠还在核工业上用作冷却剂.原子反应堆的结构材料、防护材料、防止中子辐射的包装材料以及火箭发动机的组成物、原子核反应堆等,都需要含硼的材料.
    (9)在农牧业中的应用
    畜禽饲料里必须加盐.氯化钠是家畜家禽饲料中重要的矿物质.钠能维持血液和组织液的酸碱平衡,调节正常渗透压的稳定,刺激唾液的分泌,促进畜禽的食欲,还能保持畜禽胃液呈酸性,具有杀菌作用.饲料中如果缺盐或盐分含量不适,会引起畜禽食欲不振,消化障碍.严重时,畜禽的发育不良或体重下降,产蛋鸡产蛋数量减少,母猪、牛奶水减少,影响仔猪、仔牛的健康成长.经研究证实,在母牛受精前一个阶段里,如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盐,就相对降低了钙、镁的含量,就能提高产小公牛概率,可靠性达80%.动物园里的海鸟必须喂盐.海生动物体内都有盐腺,它犹如海水淡化装置,这些动物吞食了盐量很高的食物和海水后,就是通过盐腺将过量的盐排出体外.如果他们离开海洋环境又得不到适量的盐分,就不能适应.所以动物园里的海鸟,在喂其食物和饮料时必须掺入适量的盐,否则它们就没命了.
    盐水可以选种.精选作物或树木种子时,通常采用盐水浸泡的方法.种子的比重与相同体积盐水的比重是不同的.将种子倒进浓度合适的盐水里,饱满完好、比重大的种子就会下沉.秕粒、病虫粒及破粒由于比重小,会浮在水面上,容易被除掉.用盐可以作肥料.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使用盐作肥料的习惯.如甜菜、芹菜等作物,当供给少量钠盐时,常能提高产量.小麦、大麦、棉花、豌豆等作物,在缺少钾的情况下,及时供应钠盐,也能提高其产量.在有机肥料中加进少量的盐,就能加强微生物的活动,促使有效养分释放,提高肥效.
    3.“苏氏三姐妹”
    三姐妹:我们住在奇妙的化学王国里,我们是小有名气的“苏氏三姐妹”——苏打、小苏打和大苏打.别看我们的名字这样相似,可脾气(性质)却不一样,对人类的贡献(用途)也各不相同.
    妹妹:我是苏打,苏打是Soda的音译,化学式为Na2CO3.我的名字颇多,学名就是碳酸钠,俗名除叫苏打外,又称纯碱或者苏打粉.在三姐妹中,我的用途最广.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玻璃、肥皂、纺织、造纸、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冶金工业以及净水中也都用到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直接作为洗涤剂使用,在蒸馒头时加入一些我,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同时让你吃到的馒头柔软疏松.
    二姐:我是二姐小苏打,我的化学式是NaHCO3,我的名字也颇多,学名碳酸氢钠,又称重碳酸钠或酸式碳酸钠.俗名除小苏打外,还有发酵苏打和重碱等.我的用途也很多,在灭火器中,我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在食品工业中,发酵粉中的一种主要原料就是我;在制造清凉饮料时,我也是常用的一种原料;在医疗上,我更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大姐:我是大姐大苏打,想要认识我,你们还需要再长大些哦.
    4.我国食盐产地
    我国食盐的产地分布很广,出产了种类繁多的盐:海盐、井盐、岩盐、池盐等.其中辽宁、山东、两淮、长芦各盐场盛产海盐,自古闻名.井盐则以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岩盐产于四川、云南等地.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仅这一盐池可开采出来的池盐,足够十二亿人口食用四千多年.
    5.馒头里的“小房子”是谁造的
    馒头是大家常吃的食品,但是,馒头里的学问大家也许并不知道.当你切开一个馒头时,你会发现馒头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洞洞,像一间间小房子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必须先从馒头是怎么做出来的开始了解.
    首先在面粉里放些水,再加上酵母和盐,和匀后盖起来,让面团发酵.酵母遇到潮湿的面团,迅速繁殖.它们把面粉里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和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都想从面团里跑出来,可是黏韧的面团把它们阻拦住了.慢慢地二氧化碳气体越来越多,把面团顶了起来,于是,面团就发胖胀大了.等面团发酵好了,做成一个个馒头,上蒸笼去蒸.馒头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受热后膨胀起来,最后从面团里跑出来,馒头里留下了无数的小洞洞,馒头蒸熟了,也就变得又大又松了.原来,馒头里的小洞洞,都是二氧化碳居住过的“小房子”.
    6.溶洞的形成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慢慢变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
    CaCO3+H2O+CO2Ca(HCO3)2
    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
    Ca(HCO3)2CaCO3↓+CO2↑+H2O
    在自然界里不断发生上述反应,石灰岩逐渐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掉,形成溶洞;碳酸氢钙不断分解,生成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第课时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
    2.能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3.能够正确地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1.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重点】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
    【难点】
    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准备】 
    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等.



    导入一:
    【展示】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图1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从左至右依次为: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图2 “交换舞伴”的肖万机理
    【讲解】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导入二:
    【复习导入】 复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在黑板上默写)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Ca(OH)2CaCO3↓+2NaOH
    【设疑】 碳酸钠溶液能与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能否与其他的碱,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呢?

    三、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思路一
    【引言】 要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先知道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
    【阅读】 阅读教材114页“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归纳出常见盐的溶解性,
    【交流并总结】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和硫酸银微溶,其他都可溶.盐酸盐除氯化银不溶,其他都可溶.碳酸盐只溶钠钾铵(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铵).
    思路二
      [过渡语] 复分解反应多数为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需要根据酸、碱和盐的溶解性来判断.
    【展示】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均可溶,硝酸盐入水形无踪.
    硫酸盐不溶BaSO4,盐酸盐不溶AgCl.
    酸的溶解性:全溶.
    碱:只有5种可溶:NaOH、KOH、Ba(OH)2、Ca(OH)2(微溶)、NH3·H2O.(其余碱均为沉淀)
    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思路一
    1.复习导入,探究特点
    【引言】 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回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思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教师点拨】 分析以上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2)各成分互相交换.
    (3)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4)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
    【归纳】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1)化合物;(2)相交换;(3)价不变.
    2.设计探究,归纳条件
    【提出问题】 是否化合物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过渡语] 我们通过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一起来进行探究.
    【教师点拨】 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学生活动】 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实验设计,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药品】 稀硫酸、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仪器】 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等.
    【学生活动】 讨论设计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实验过程和现象】 “+”表示反应,“-”表示不反应.

    稀硫酸
    硝酸钡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稀硫酸

    +
    +
    +
    硝酸钡
    溶液
    +

    -
    +
    氢氧化
    钠溶液
    +
    -

    -
    碳酸钾
    溶液
    +
    +
    -

      【学生讨论】 在怎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总结】 有气体、沉淀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学生活动】 判断下列物质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盐酸.
    (3)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3.演示过程,认识本质
    【提出问题】 能否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是什么?
    【展示】 使用动画或图片展示离子间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以离子的形式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
    【归纳】 复分解反应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都会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上述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此处不宜过多拓展,以免增加学习难度)
    【学生活动】 对照教材附录“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构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特殊离子网络.
    【参考网络】 如图所示.

    【教师点拨】 以歌诀的形式掌握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如:钾钠铵硝溶,盐酸盐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碳酸盐只溶钠钾铵,碱中钙微钡也溶.
    【说明】 含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可溶;氯化物中除氯化银不溶,其余的均可溶;硫酸盐中除硫酸钡外均可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碳酸盐中除含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的可溶外,其余的均不溶(碳酸镁微溶,碳酸铝、碳酸铁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碱中含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NH3·H2O)和钡离子的均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余的均不溶(氢氧化银在水中会迅速分解).
    4.总结归纳,有效应用
    【提出问题】 你能归纳出初中化学中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吗?
    【提示】 复分解反应是发生在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可以从化合物的类别入手归纳.
    【学生活动】 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归纳】 
    ①酸 + 碱盐 + 水
    ②酸 + 盐新酸 + 新盐
    ③碱 + 盐新碱 + 新盐
    ④盐 + 盐新盐 + 新盐
    思路二
    【引入】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探究】 向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交流】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现象


    化学方
    程式


      【思考与交流】 
    ①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③碳酸钠、碳酸钾等含碳酸根的盐溶液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教师】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板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
    CuSO4+BaCl2BaSO4+CuCl2
    【提问】 产物的组成离子与反应物的组成离子有何特点?组成产物的离子来自哪里?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产物都是由两种反应物的阴、阳离子交换后得到的.
    【问题】 碳酸钠溶液能否与氢氧化钾溶液相互交换成分,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氢氧化钾溶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
    【归纳】 碳酸钠溶液不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思考与交流】 为什么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却不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呢?
    【对比分析】 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相互交换成分后物质的溶解性有何异同?
    【学生猜测】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相互交换成分后有沉淀,能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钾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沉淀,不能反应.
    【探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出问题】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吗?
    【作出假设】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探究】 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Ba(NO3)2溶液
    稀硫酸




    判断依据




      【实验验证】 
    ①NaOH溶液(滴加酚酞)+稀硫酸.
    ②稀硫酸(滴加紫色石蕊)+NaCl溶液.
    ③K2CO3溶液+稀硫酸.
    ④Ba(NO3)2溶液+稀硫酸.
    【讨论与归纳】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Ba(NO3)2溶液
    稀硫酸

    不能


    判断依据
    有H2O生成
    无气体、沉淀、水生成
    有CO2
    气体、H2O生成
    有BaSO4
    沉淀生成
      【总结和展示】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通过前面的几组练习,我们发现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够发生,而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酸、碱、盐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拓展】 一般来说,像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等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溶液与盐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水的生成发生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沉淀的生成则要根据教材114页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进行判断.
    五、物质的分类
    思路一
    【引言】 同学们应该都很熟悉扑克牌吧?大家都知道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一共有54张,那么如果这副牌丢失了几张,同学们能够有什么方法快速地找出丢失的是什么牌呢?
    【学生】 将相同数字的牌罗列在一起找,或者将花色相同的牌罗列在一起,找出丢失的牌的数字和花色.
    【教师】 可以通过数字和花色来找出丢失的牌,而这就运用了分类的方法,与我们今天学习的物质的分类相似.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个成语叫做“物以类聚”,就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才会放在一起.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分类,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 生活会毫无秩序、杂乱无章,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复杂化.
    【教师】 化学中我们学习过很多物质类别的概念,同学们都还记得有哪些吗?
    【学生】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酸、碱、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教师】 那么同学们能够用你们已有的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整理,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吗?(如图所示)

    【教师】 我们把这种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叫做树状分类法.
    思路二
      [过渡语] 物质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物质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交流】 学生甲:物质可以根据状态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
    学生乙:物质分类可以根据有色和无色进行.
    学生丙:物质可以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来分.还可以根据单质和化合物来分.
    学生丁:物质分类还可以根据性质来分.
    【教师】 非常好!物质分类依据不同,因而类别也不同.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展示】 物质的分类图.

      【教师】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是否单一,可以分为哪几类?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的元素可以分为哪几类?根据单质性质的差异和化合物组成的差异可以分别将其分为哪几类?
    【提问】 请学生小结有关物质的分类,并复习有关的概念.
    【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将其分类.
    氢氧化钠、氧化铁、硫化锌、盐酸、硫酸钠、胆矾、氢氧化铜、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氢氧化钙、硫酸亚铁.
    【拓展延伸】 离子的共存:同一溶液中,若离子之间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就会发生反应,这些离子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①生成沉淀物:如Cl-与Ag+,Ba2+与SO42-,OH-与Cu2+、Fe3+、Mg2+,CO32-与Ca2+、Ba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生成气体:如OH-与NH4+,H+与CO32-、HCO3-等不能共存.
    ③生成水:如H+与OH-不能共存.
    另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附加条件,如溶液无色透明,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Fe3+、Cu2+、Fe2+、MnO4-等);pH=1时为强酸性溶液;pH=14时为强碱性溶液.

    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有“三看”:
    1.一看成分:一般反应物如有相同的离子成分,则该反应不能发生.
    2.二看产物: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固体)、水(液体)或气体生成.只需有其中一种生成,反应就能发生.
    3.三看反应物的溶解性:有酸参加的复分解反应,另外一种物质可不溶于水,但需溶于酸,反应才能发生.无酸参加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需溶于水,反应才可能发生.
    口诀:复分解,两头顾,先顾头,后顾尾,顾头要看溶解性,顾尾气体沉淀水,有酸参加可不溶,无酸参加都要溶.

    1.(中考)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组内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硫酸铜、氯化钙、硝酸钠
    B.硫酸、碳酸钾、氢氧化钡
    C.氯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钾
    D.盐酸、硝酸钾、氢氧化锌
    解析:硫酸铜、氯化钙、硝酸钠三者相互交换成分均没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则不能反应;硫酸、碳酸钾与氢氧化钡相互交换成分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碳酸钾相互交换成分有气体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氯化钙、氢氧化钾或碳酸钠、氢氧化钾相互交换成分均没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则不能反应;盐酸、硝酸钾或硝酸钾、氢氧化锌相互交换成分均没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则不能反应.故选B.
    2.(中考)“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
    A.合金:生铁、锰钢、青铜
    B.碱:纯碱、烧碱、消石灰
    C.盐: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铝合金
    解析:纯碱不是碱,属于盐类;氯化氢不属于盐类;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中的合金.故选A.
    3.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可以不必考虑的是 (  )
    A.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
    B.生成物中是否有水
    C.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析: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需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水、气体.金属是单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需要考虑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D.
    4.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相混合,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BaCl2和Na2SO4
    B.HCl和NaHCO3
    C.NaCl和KNO3
    D.HCl和KOH
    解析: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发生反应;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发生反应;硝酸钾和氯化钠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发生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C.
    5.在溶液中发生AB+CDAD↓+CB类型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A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无变化
    C.D一定是原子团
    D.若AB是AgNO3,则CD可能是NaCl
    解析:AB+CDAD↓+CB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由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可知A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无变化;D不一定是原子团,例如AgNO3和Na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D是氯离子;AgNO3和Na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选C.

    第2课时
    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
    五、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78页练习与应用的3题.
    【选做题】
    教材第78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KNO3 B.NaOH C.HCl D.CuSO4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  )
    A.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
    B.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
    C.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K2SO4溶液和NaCl溶液
    3.(中考)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KCl、NaNO3 B.HCl、NaHCO3
    C.NaCl、AgNO3 D.H2SO4、NaOH
    4.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原因.
    (1)氯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    . 
    (2)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    .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 
    【能力提升】
    5.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X一定是CuCl2
    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C.Y可能是H2O
    D.Y可能是Na2SO4
    6.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
    A.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2KNO3+Na2CO3K2CO3+2NaNO3
    D.NaOH+HClNaCl+H2O
    【拓展探究】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    性(填“酸”、“中”、“碱”).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    ;猜想Ⅱ    ;猜想Ⅲ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
    在实验②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反思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答案与解析】
    1.A(解析:由于钾盐、硝酸盐都可溶,硝酸钾与其他物质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而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物质,可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还可与某些盐如硫酸铜等发生复分解反应;因HCl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硫酸铜可与碱或含钡离子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故选A.)
    2.D(解析:A.反应后有碳酸钙沉淀生成,故反应能发生.B.反应后有水生成,故反应能发生.C.反应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故反应能发生.D.产物中既无水也无沉淀及气体,故此反应不能发生.故选D.)
    3.A(解析:HCl和NaHCO3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NaCl和AgNO3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H2SO4和NaOH能发生中和反应.故选A.)
    4.(1)KCl+AgNO3KNO3+AgCl↓ (2)不反应,因为CaCO3易溶于盐酸(或弱酸H2CO3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强酸HCl) (3)CuSO4+Ba(OH)2Cu(OH)2↓+BaSO4↓(解析:(1)因氯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时相互交换成分有氯化银沉淀生成,故该反应能发生,即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2)二氧化碳若与氯化钙反应,会生成盐酸和碳酸钙,但碳酸钙与盐酸能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即实际上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且碳酸为弱酸,而盐酸为强酸,不能利用弱酸制取强酸.(3)因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时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故该反应能发生,即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
    5.B(解析:A.因为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所以X中一定含有铜元素,如果X是CuCl2或Cu(NO3)2,化学方程式都正好合适且符合反应规律.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相等,X+2NaOH2Y+Cu(OH)2↓,由此可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2×Y的相对分子质量+18,说明X比Y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若Y是H2O,则生成物中无钠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守恒;根据Y中一定有钠元素,复分解反应是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如果Y是硫酸钠,则化学方程式不平.故选B.)
    6.C(解析:NH4Cl、Ca(OH)2相互交换成分有气体、水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BaCl2、Na2SO4相互交换成分有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KNO3、Na2CO3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NaOH、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C.)
    7.(1)CuCl2+2NaOHCu(OH)2↓+2NaCl (2)中 (3)【作出猜想】NaCl;NaCl、BaCl2;NaCl、Na2SO4;【实验探究】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反思拓展】锌(合理均可)(解析:(1)第一个反应: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第二个反应: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后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铜和硫酸钠,废液混合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的,说明第一个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uCl2+2NaOHCu(OH)2↓+2NaCl.(2)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3)【作出猜想】最终滤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铜离子,滤液呈中性,说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第一个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氯化钠和硫酸钠;若第二个反应中氯化钡过量,则其废液中有氯化钡、氯化铜,若氯化钡与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恰好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则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若第二个反应中氯化钡过量,则其废液中有氯化钡、氯化铜,若氯化钡与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反应后仍有剩余,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则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无现象,说明滤液中无氯化钡,因为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钠、硫酸钠不反应,则猜想Ⅱ是NaCl、BaCl2;加入某物质能产生白色沉淀且最后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是加入的碱性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硫酸钠,碱与氯化钠不反应,所以猜想Ⅲ是NaCl、Na2SO4,猜想Ⅰ是NaCl.【实验探究】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实验②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
    【反思拓展】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铜前面,且反应后溶液无色,故可选锌,铝、镁也可.)

      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主要是对生成物的要求)去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由这个中心而展开任务,几个复分解反应实验的处理,为了使现象生动,增加了硫酸铜.不过按照教材上的处理,应该是作为一个验证实验,这样学生还是比较被动,但如果改成上课开始时进行的探究实验,以此来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感觉时间不够……最后还是决定作为验证实验了.作为规则的教学,一般认为是下定义,然后用符合规则的例子来验证,但如果让学生自己来简单地归纳规则,下定义,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往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放在这堂课来教学,感觉难点过于集中,学生会很吃力,今年尝试在之前的教学中简单介绍,加以分化,看来还是有好处.学生通过多次使用这个溶解性规律,能够熟练查阅,为这节课节省了不少时间;通过应用也更能理解从而记忆这个规律.

    练习与应用(教材第78页)
    1.(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附在鸡蛋壳表面,使鸡蛋上浮,到液面后气泡破裂,鸡蛋下沉,然后又会有气体附于鸡蛋壳表面,于是鸡蛋反复上下移动.
    (2)和面时,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起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馒头、面包等疏松多孔.
    2.单质:H2、O2、Cu、Fe、Al、Zn.氧化物:H2O、CO、CO2、Fe2O3、Fe3O4.酸:CH3COOH、HCl、H2SO4、HNO3.碱:KOH、NaOH、Ca(OH)2.盐:NaCl、Na2CO3、CaCO3、NaHCO3等.
    3.C
    4.如下表.
    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无气泡冒出
    NaOH+HClNaCl+H2O


    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变红
    Na2CO3+CaCl22NaCl+CaCO3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层清液不变红
    Na2CO3+CaCl22NaCl+CaCO3
    5.试剂:无色酚酞溶液(或用pH试纸).
    操作: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如溶液出现红色,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食盐.
    6.提示:资料卡片的内容可以包括: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制的;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还可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另外公路上的积雪可用氯化钠来消除.

      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在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大多是在酸、碱、盐之间进行的,而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离子.因此,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际上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反应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如果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就更能反映出它的实质.例如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其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水,而使溶液中H+和OH-的浓度迅速减小,反应便瞬时完成了.
    如果几种离子混合后,离子的浓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反应也就不会发生.
    在复分解反应中,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情况大致有三种:(1)在反应里有溶解度极小(产生沉淀)的物质生成;(2)在反应中有气体放出;(3)在反应中有弱电解质(包括水、弱酸、弱碱等)生成.这也就是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的条件.只要符合其中一种条件,反应就能发生.
      2.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类型
    A+B+…→AB…
    AB…→A+B+…
    AB+C→A+CB
    AB+CD→AD+CB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特征
    反应物为多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即“多变一”
    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即“一变多”
    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两种,且都是单质和化合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化合物
      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及解释
    口诀一:钾钠钡铵四碱溶;钾钠铵硝盐全溶.盐酸盐,除银盐;硫酸盐,除钡盐.碳酸盐,唯有钾钠铵可溶.
    钾钠钡铵四碱溶,就是KOH、NaOH、Ba(OH)2、一水合氨(NH3·H2O)这四种碱是易溶于水的;钾钠铵硝盐全溶,就是所有的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盐酸盐,除银盐,就是盐酸盐(金属氯化物)除了氯化银都易溶于水;硫酸盐,除钡盐,就是硫酸盐,除了硫酸钡都易溶于水(硫酸钙、硫酸银微溶);碳酸盐,唯有钾钠铵可溶,就是碳酸盐中,除了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铵,其他都不溶于水.
    口诀二:钾钠铵盐均可溶,硝盐入水影无踪.碱溶钾钠钡和铵,氯物不溶银亚汞.硫酸铅钡不溶水,碳酸只溶钾钠铵.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课时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3.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重点】 
    掌握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
    学会运用化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 实物:缺氮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植株各1株)、缺钾的大豆植株(实物)、常见化肥样品.
    【学生准备】 通过走访、调查或上网查阅化肥的发展趋势和使用的利与弊.



    导入一:
    【展示】 人体的生长离不开营养,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需要充足的养分.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化肥施用量如图所示.

    1949~1985年化肥施用量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1950年之前,世界粮食产量增长主要依赖耕地面积的扩大;1950年之后,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化学肥料.
    【讲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的问题,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导入二:
    【展示】 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如图所示.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

    导入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大家听说过化肥吗?
    【问题】 你们知道化肥的作用吗?你们赞成使用化肥吗?
    【讲述】 之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家收集有关化肥的资料,而且分成两组,一组是正方,也就是使用化肥的利大于弊;另一组是反方,也就是使用化肥的弊大于利.
    【问题】 同学们,你们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请正反两方的中心发言人阐述你们组的观点.
    【点评】 大家对化肥的认识很多,有很多同学对化肥的认识有一些误解,那是因为对化肥的了解不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化肥.
    【小组讨论】同组的学生相互交流,中心发言人阐述.
    正方:(1)化肥可以提高产量;
    (2)化肥可以提高农民收入;
    (3)化肥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
    反方:(1)化肥污染环境;
    (2)化肥不如农家肥好;
    (3)化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
    【自由辩论】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 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很多,其中对氮、磷和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常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和钾肥,合理施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
    一、化学肥料
    思路一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
    类别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名称








    化学式








    主要作用








    植物缺少时的症状




      [设计意图]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
    【讨论交流】 交流资料信息,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展示图表】 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展示1:展示完整的图表.
    展示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创设情境】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没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雷电电击空气中的氮气,使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接着溶入雨水,生成亚硝酸,逐步成为氮肥.
    【教师提疑】 案例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尿素是一种氮肥,氮肥使用过多,促进植物茎叶过度生长,影响开花结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犯下错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80页内容.
    【讨论交流】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
    【学生活动】 学生用卡片展示问题(常见化肥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抢答(或板书).
    【教师总结】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思路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 学生搜集的各种植物图片.
    【提问】 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呢?这些植物怎么了?
    【总结】 这些就涉及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化学肥料及其种类.
    学生积极回答:阳光、水分、温度、养分……各小组跃跃欲试,想用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解释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1)氮肥组
    【展示】 常见氮肥的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植物的图片.
    【提问】 通过观察样品,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化学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展示】 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到的氮肥的作用.
    【提问】 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其他组学生观察后归纳性质,试着书写其化学式,并比较化学式.
    【小结】 氮肥多为白色固体,但也有液体,并有一定的气味,都含有氮元素.
    找出缺氮植物的图片.
    通过小组展示,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其他小组及时纠错,加深印象.展示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兴农”,让化肥更有效地为人类造福的重要性.
    (2)磷肥组
    【展示】 常见磷肥的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植物的图片,介绍各种磷肥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提问】 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其他小组学生观察其形态,比较不同之处,分别写出化学式.认真倾听,明确磷肥的作用以及施用方法.
    找出缺磷植物的图片.
    (3)钾肥组
    【展示】 常见钾肥的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植物的图片,图文介绍常用的钾肥的作用和种类.
    【提问】 目前农村常用的钾肥是什么?
    【展示】 草木灰的实物,讲解草木灰中所含的钾肥主要成分是K2CO3,它的水溶液呈碱性.
    【提问】 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其他小组学生认识到钾肥多是白色固体,并含有钾元素,化学式为K2SO4、KCl等.
    其他小组同学可能会提到草木灰.
    找出缺钾植物的图片.
    (4)复合肥组
    【展示】 常见复合肥料的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植物的图片,介绍常用复合肥料的作用和种类.
    【点拨】 营养元素是指N、P、K三种元素.
    认真倾听汇报小组的讲解,结合阅读教材第80页有关复合肥料的段落,了解复合肥料的特征及优点.

    二、化学农药
    思路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 除了化学肥料之外,化学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也具有重要作用.
    【讨论】 农药包括哪些种类?
    【阅读】 教材第81~82页内容.
    【辩论】 农药、化肥的功与过.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全班同学自觉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派3名代表.以“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学生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反思与小结】 假如你是一位农民,你知道怎样科学合理地给农作物施用农药吗?
    学生根据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概括:使用农药时要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按规定的量使用等.
    使学生养成课后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思路二
    【引言】 农药、化肥是朋友还是敌人?农药中的毒素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呢?
    【展示】 农药在自然界的转移.

    【问题】 
    1.残留的农药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2.为什么要使用农药?使用的农药分为哪些种类?
    3.使用农药有哪些危害?如何正确地使用农药?
    【小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1.使用农药是保护作物的重要手段,可提高收成量.使用的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2.农药会带来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用农药时要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按规定的量使用.
    3.农药的使用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杀虫,保护农业,但也存在潜在的危害.
    【总结】 人们利用科学技术,生产了化肥、农药,发展了农业,同时还应注意利用科学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量减少污染.
    【拓展延伸】 盐的命名:
    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盐,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AgI读作碘化银.
    2.构成中含有酸根的,读作“某酸某”.如Na2CO3、ZnSO4、AgNO3、KMnO4、KClO3分别读作碳酸钠、硫酸锌、硝酸银、高锰酸钾、氯酸钾.
    3.含铵根的化合物,读作“某化铵”或“某酸铵”.如NH4Cl、(NH4)2SO4读作:氯化铵、硫酸铵.
    其他: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NaHSO4读作“硫酸氢钠”,NaHCO3读作“碳酸氢钠”.

    化学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肥1.常用氮肥:尿素、碳酸氢铵等2.作用: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1.常用磷肥:磷矿粉、磷酸、过磷酸钙2.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寒、抗旱能力1.常用钾肥:硫酸钾、氯化钾2.作用: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1.常用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2.作用: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利:化肥、农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弊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农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中考)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解析: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A.
    2.(中考)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钾 D.过磷酸钙
    解析: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C.
    3.(中考)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 B.Ca(H2PO4)2
    C.(NH4)2HPO4 D.KNO3
    解析:含磷复合肥料既要含有磷元素,还要含有其他的营养元素,如氮元素或钾元素等.故选C.
    4.(中考)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KNO3 B.(NH4)2SO4
    C.Ca3(PO4)2 D.CO(NH2)2
    解析: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是复合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选A.
    5.下图是两种化肥标签的一部分,请回答:

    (1)从标签上看,两种化肥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 
    (2)纯碳酸氢铵中,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这种“尿素”和这种“碳酸氢铵”的含氮的质量比为    . 
    (4)试计算这种尿素的纯度.
    解析:(1)物理性质一般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或溶解性等,从“防潮”可判断它们均易溶于水,从“施用”可以看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3)含氮量的比也就是含氮量的质量比.故答案为:
    (1)可(或易)溶于水;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2)14∶5∶12∶48 (3)23∶8(或46∶16) (4)该尿素的纯度为46.0%÷2860×100%≈98.6%.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1课时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

    类别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名称
    尿素
    碳酸氢铵
    磷矿粉
    磷酸二氢钙
    硫酸钾
    氯化钾
    磷酸二氢铵
    硝酸钾
    化学式
    CO(NH2)2
    NH4HCO3
    Ca3(PO4)2
    Ca(H2PO4)2
    K2SO4
    KCl
    NH4H2PO4
    KNO3
    主要作用
    促进茎、叶生长
    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
    均匀供给几种养分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84页练习与应用的1、5题.
    【选做题】
    教材第84页练习与应用的3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中考)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3、KNO3、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2.(中考)下列化肥中不能给作物提供氮元素的是 (  )
    A.CO(NH2)2 B.KCl
    C.NaNO3 D.NH4Cl
    3.(中考)如图是小莫家使用的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中考)下列关于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尿素[CO(NH2)2]是一种氮肥
    B.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C.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
    D.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5.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使用不合理,则会造成不良后果.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
    A.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B.只要发现害虫,立即使用大量农药灭杀
    C.农药使用过多对人体有害
    D.施用钾肥可防止农作物倒伏
    6.(中考)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硝酸钾(KNO3)、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三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    . 
    【能力提升】
    7.(中考)化肥碳铵(NH4HCO3)可以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有关碳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碳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碳铵属于复合肥料
    C.碳铵和酸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D.碳铵中没有金属元素,所以它不属于盐
    【拓展探究】
    8.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溶液可作为番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的离子是    、    (填符号). 
    (2)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S+3CK2S+3CO2↑+N2↑.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涉及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3)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其中曲线    (填“a”或“b”)表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欲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列举两种). 

    (4)在硝酸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NH4NO3、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缺少的是磷肥.故选B.)
    2.B(解析: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B.)
    3.D(解析:从说明可以看出,该化肥是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
    4.C(解析: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化肥应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注意N、P、K的合理搭配,不能多用;农药本身有毒,合理施用农药可提高作物的产量;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故选C.)
    5.B(解析:植物最需要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农药有毒,要合理使用;农药有毒,使用过多对人体有害;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故选B.)
    6.硝酸钾(KNO3);硫酸铵[(NH4)2SO4](解析: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硫酸铵[(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尿素[CO(NH2)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因此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7.C(解析:碳酸氢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碳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碳铵含有碳酸根,和酸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碳铵属于盐.故选C.)
    8.(1)属于;K+;NO3- (2)CD (3)a;加入硝酸钾固体;降低温度 (4)氧(解析:(1)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该营养液属于复合肥.(2)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碳、氮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硫化钾是由钾离子和硫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因此曲线a表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可采取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的方法把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4)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硝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因此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最大,谁的质量分数就最大,硝酸钾中钾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是39,氮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是14,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是16×3=48,因此硝酸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

      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教学素材进行重新组织,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得轻松,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关注“三农”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如果要做一个农民,就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

      1.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功过辩论会
    主持人:化肥、农药对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下面我们举行辩论会.请正方和反方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主持人好!反方辩友好,我方的观点是:使用农药、化肥利大于弊.人们称化肥是作物的“粮食”,因为化肥能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良性状.因此,化肥对调节作物营养和培肥土壤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物质保证,所以有句俗话叫“肥是农家宝”.
    反方:主持人好!正方辩友好,我方的观点是:使用农药、化肥弊大于利.化肥、农药进入水中会引起水中藻类生长,引起水质下降,严重时发黑、发臭.施入土壤中改变了原有土壤的结构,造成有机质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农作物耕作,对土壤有很大的污染.
    正方: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反方:无可否认,化肥在农业中的作用.但就我国来说,氮肥施用量的一半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逸失到大气中或从沟渠流失到水体环境中,造成极大的危害.是要危害还是要好处呢?如果是要好处而忽略危害,我认为是得不偿失,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认为呢?
    正方:有句话叫“事实胜于雄辩”,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事实吧: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根本.自从1840年著名的《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发表以后,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至今160多年间,矿质营养的研究发展较快,在植物营养学领域基本处于统治地位.当进入20世纪,无机化学肥料及农药的应用,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成倍增加,满足了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需求.化肥技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所以我方认为农药、化肥的使用利大于弊.
    反方:我先举个例子:我国庆元县东部9个乡镇90多个行政村,有1700多户因使用某品牌过磷酸钙,引起了大面积烂秧伤农事件,这给当地农民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事隔不到2个月,同样的伤农事件再次在遂昌县高坪乡上演,当地农民种植的1000多亩四季豆因“肥害”而长成了“侏儒”,面临绝收.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该品牌过磷酸钙的伤农事件发生过多起,受损农作物总面积超过5000亩.
    正方:我不同意反方辩友的观点.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怎样给自己提供充足的食品和营养.2000年世界上严重营养不良的人数约有6亿,消除饥饿成为全球的问题和责任,这就需要科学给予可供选择的知识,化肥是解决饥饿问题的最重要的化学产品之一.化肥、农药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都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气体也不一定是污染气体,有一种叫气体肥料,它给农业增产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反方:温家宝同志在2001年5月27日农业部执行沃土计划时指出:“滥用化肥,重用轻养导致耕地重疾沉疴,农产品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科学家的呼吁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科学施肥、多用农家肥,虽然多年强调,但缺少有力措施,成效不大.请农业部、国家计委认真研究并提出意见.”这为我国农业特别是肥料行业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正是因为农药、化肥使用对农业的弊大于利,温家宝同志才提出这一观点,你认为呢?
    正方:刚才反方辩友说的是滥用化肥的危害,而不是化肥的危害.
    反方:滥用化肥也是使用化肥的一种.
    正方:我不同意反方辩友的观点,我们今天说的是化肥的利和弊,而你说的是滥用化肥,滥用化肥是人为的一种,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反方:你们刚才提到的气体肥料什么地方用过?请举例说明.
    正方:气体肥料如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每周喷两次二氧化碳气体,喷上4~5次以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粱增产100%.
    反方:这种肥料确实在什么地方用过?
    正方:这是一个事实,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反方:你刚才说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但又没有真正投入到应用,所以存在很大的弊端,根本不能用于生产中.
    正方:但是日后拓展开来就可以投入到生产中.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有机肥料,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按国家A级肥料标准配方,经过工业化生产的营养全、肥效长、适合中国国情的优质肥料.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完全符合目前国家对于发展有机肥料的产业政策和法规.继承化学肥料的优势、弥补化学肥料的不足.所以我方认为合理使用化肥,才能使我们的农业快速发展.
    反方:化肥、农药累积于饮用水中,特别是井水中的农药、化肥对至少13个省份数以百计的居民构成威胁,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的水体富营养化,水藻疯长,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引发赤潮.
    主持人:同学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辩论,资料准备得很充分.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但是农药、化肥不能不使用,只能合理使用.感谢大家今天精彩的表现.
      2.农药的作用
    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尤其是粮食作物,需要不断地提高产量以满足人口膨胀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需求,人类不得不与害虫、病原体和杂草作斗争.
    病虫害是严重危害农作物的自然灾害之一,据估计,世界上每年因病害、虫害和草害所造成的粮食损失约占总产量的30%~40%.农作物病害流行成灾,不仅造成农作物的减产,严重时还会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如1845年开始,爱尔兰当地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晚疫病严重流行,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有75万人饿死,几十万人被迫逃荒;1843年孟加拉国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引起“孟加拉大饥荒”,饿死200万人以上;1970年美国杂交玉米因小斑病流行,损失10亿美元以上;1950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损失小麦6000万吨.因此,植物保护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使用农药的化学防治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可挽回15%~30%的农作物产量损失,每投资1元农药可得到数元到数十元的经济效益,对一些病害而言,化学防治是最有效和不可替代的方法,因此,在可持续植物保护中,化学防治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与其他防治措施相比,化学防治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防治范围广,可以做到多病兼治;
    (2)见效快,特别适合于抢救式的速效防治;
    (3)成本低,使用方便.
    不可否认,化学防治也有易造成环境污染、人畜中毒和病原生物产生抗药性等缺点.化学农药除了有效控制农作物的病、虫、草害之外,20多种由昆虫、蜱螨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例如,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采用农药滴滴涕(DDT)防治疟蚊,1948年至1970年,使5000万人免于死亡.日本化学防治发展较快,单位面积用药量居世界首位,比我国约高6倍,而日本农产品却有80%农药残留水平低于允许检出界限,另有18%~19%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水平符合法定允许量,此外农药中毒事故很少,近年来则已基本消除.英国、美国、法国等用药量较多的国家情况也如此.不难看出,我国化学防治中的根本问题是使用技术问题.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现有耕地面积0.95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仅0.073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农业生产的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需求,必须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化学农药是有效的植物保护手段.建国以来,我国的化学防治在控制农作物病害方面成绩卓著,许多历史上的毁灭性病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农药的使用技术比较落后,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药的开发和利用有下列特点:①高效低剂量,活性成分更加高效,可减少农药的用量,从而减少其对人畜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②环境相容良好,农药对非目标生物毒性低、影响小,在环境中易分解、无残留;③安全性高,对人、畜毒性低,对环境污染低.
    3.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带来的问题
    (1)对农产品本身质量的影响
    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将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造成污染,危害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不合理施用化肥,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中最为突出的是硝酸盐含量超标.硝酸盐还原后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症状,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同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具有致癌作用.过量施用氮肥也将导致某些作物子粒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比例发生变化,营养品质下降;过量施用磷肥将对蔬菜、水果中的有机酸、维生素C等的含量以及果实的大小、着色、形状、香味等带来一系列影响.
    不合理施用农药对农产品的影响主要是残留农药的危害.在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主要使用有机氯农药,它们在土壤、植物乃至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残留会持续很长时间,虽然1983年后已禁止使用,但至今仍可从部分地区作物收获物中分析出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或其衍生物.目前使用的有机磷农药,虽然较易降解,但因其毒性强,加上部分地区施用量过大或施用方法不当,也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较大污染.
    (2)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土壤质量退化是当前影响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的污染,被认为是造成农田土壤退化的重要原因.
    化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独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小;施用化肥可能使土壤有机质上升速度减缓甚至下降,部分养分含量相对较低或养分间不平衡,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发展;单独施用化肥将导致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甚至微生物总量减少;过量施用化肥,其中的一些成分会对土壤产生相应的污染.目前,我国大部分耕地质量退化,对化肥的依赖性愈来愈强.
    农药的影响主要是污染土壤,使土壤中农药及其衍生物残留量增加.如我国20世纪70年代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目前还可从土壤中检测到DDT、六六六等的残留物或衍生物.
    (3)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化肥对水体的污染造成我国江河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水体中氮、磷的含量超过规定标准几倍甚至更多,大多数湖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化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中令人关注的是N2O,土壤中的硝态氮易被还原为N2O,N2O的排放量与氮肥施用量、温度、土壤水分状况等密切相关,我国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仅为30%~50%,损失的氮元素中有相当一部分要以N2O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另外,采用喷雾方式施用农药时,农药中部分有机溶剂和农药会飘浮在空气中造成污染.
    4.增值化肥减量施用还增产
    “增值化肥是增效肥料的一种,专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化肥改性增效产品.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增效剂都是天然物质或是植物源的,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且环保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说.
    总结起来,增值化肥具有“促根、保氮、增磷、缓释、长效”的功效: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增强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糖、氨基酸等含量;提高氮肥的稳定性,改变尿素在土壤中的释放、转化和移动过程,减少氨挥发损失和硝态氮淋失;增效剂中含有磷、钾活化因子,既防止磷肥被固化,又能激活土壤中被长期固定的磷、钾元素,使其变为有效态,提高当季综合肥效;增效剂改变化肥的结构,延缓肥效元素的释放和转化速度,有效控制养分释放速度,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0%~40%;增效剂是小分子的活性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因此,增值化肥还具有生物营养的功能和有机碳原子的功能.
    增值化肥是化肥减量的好选择.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是不争的事实,尿素、碳酸氢铵等传统氮肥品种的利用率在30%左右,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传统磷肥品种的利用率在20%左右,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氮肥60%左右和磷肥35%~45%的利用率差距很大.因此,要达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对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提高利用率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传统化肥增效改性主要有三大途径,第一是缓释肥料,第二是稳定肥料,第三是利用增效剂.”赵秉强说.目前,已有的对化肥特别是氮肥进行改性增效的研究,如包膜尿素、脲醛肥料、稳定性肥料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肥料大多需要二次加工,且以中小型新型肥料企业为主,尚不能从整体上助力传统大型氮肥、磷肥、复合肥企业脱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普及面偏窄.
    中国农科院新型肥料创新团队经过近10年的努力,研制出以发酵海藻液、锌腐酸增效液、谷氨酸增效液系列植物源肥料增效剂为基础的化肥增值技术.该技术的优势明显,在基本不改变尿素、二铵、复合肥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只需增加简单的设备,向传统肥熔融液中直接添加生物活性类增效剂,就可以生产海藻酸尿素、锌腐酸尿素、禾谷素尿素、锌腐酸磷铵、锌腐酸复合肥等新型增值化肥.这种化肥所具有的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的特点将促进传统尿素企业、磷铵企业、复合肥企业的“换代升级”,从而助力化肥的减量行动的顺利实施.
    增值化肥的市场前景良好.据了解,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都在通过开发肥料增效剂来对化肥进行改性增效.如日本的丸红株式会社、美国第二大农化服务公司HELENA和德国的BASF公司等,拥有自己独立技术的肥料增效剂多达上百种,欧洲于2011年成立了生物刺激素产业联盟,促进了肥料增效剂在农业中的应用.
    由于增值化肥所具有的良好性能,农业部决定2014~2015年在全国17个省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使用锌腐酸尿素、锌腐酸磷铵增值肥料新产品.5月30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专门在山东德州组织召开“增值化肥示范推广现场观摩会”,通过实地考察和会议座谈,向相关肥料生产企业和农资经销商代表推介增值化肥.在会上,河北昶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长志说:“氮肥行业低迷,但我们代理销售的五弦维爱牌锌腐酸尿素卖2500元/吨依然供不应求,被农民称为‘黑珍珠’(由于锌腐酸尿素是黑色颗粒状),甚至出现县级经销商为了争取代理权而发生争执的情况.”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牵头成立的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增值化肥产业设定了发展目标,未来5年发展1000万吨增值尿素(占农用尿素25%)、1000万吨增值复合肥(占复合肥商品量25%)、500万吨增值二铵(占二铵商品量35%).未来10年,每年力争生产2000万吨增值尿素、2000万吨增值复合肥、1000万吨增值磷铵等产品,使普通化肥30%以上实现增值化改性.

    第课时



    1.进一步熟悉常见化肥的化学式,知道铵盐就是铵态氮肥.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1.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总结资料以及与人讨论、合作等能力.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重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师准备】 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脚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学生准备】 收集和观察家庭中的化肥包装袋.



    导入一:
    【展示】 辨别真假化肥.

    【讲解】 南方农村报讯:继2012年7月17日查扣近20吨假氯化钾与挪威复合肥之后,7月23日~24日,海南三亚市农业执法支队再次在该市南田农场查获了40吨假化肥.三亚市农业执法大队邢副队长表示,虽然有些假化肥足以以假乱真,但也有的从外观即可分辨,比如一些挪威复合肥有些是浅灰色,有些是黑色,用手摸下去便有不少杂质,而真的挪威复合肥颗粒表面比较光滑油亮.
    导入二:
    【展示】 图片.

    【思考】 新华网长沙2013年4月11日电:时下进入春耕时节,农资特别是化肥质量事关农业生产大局.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醒,农民朋友可以通过“看、摸、嗅、烧、溶”五个简单的方法来辨别真假化肥.不看化肥包装袋,只根据袋内化肥的颜色、气味、硬度和溶解性,能区别下列氮肥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呢?


    三、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
      思路一
    【引言】 如何通过“看、摸、嗅、烧、溶”来鉴别化肥?你会如何给农民朋友帮这个忙?
    【探究】 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观






    气味






    溶解性






      (2)取下列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味?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钾
    氯化钾
    加熟石灰研磨




      (3)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组内交流】 交流观察结果.
    【展示观察成果】 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小结】 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归纳】 
    (1)物理方法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观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灰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溶解性
    溶于水
    溶于水
    不溶于水
    溶于水,但有残渣
    溶于水
    溶于水
      (2)化学方法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钾
    氯化钾
    加熟石灰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3)总结鉴别的步骤和方法
    ①观察样品的颜色和气味.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观察水溶性.颜色为灰白色粉末且不易溶于水的为磷肥,其余的为氮肥和钾肥.
    ②取少量压碎的熟石灰放入研钵里与样品均匀混合、研磨,闻到氨味的是氮肥(氯化铵、硫酸铵),其余的是钾肥.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你们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思路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渡】 农民购买了假化肥,不但在经济上造成损失,还会给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如何帮助农民来鉴别真假化肥呢?
    【问题】 现在我们面前分别放着氮、磷、钾三种化肥,我们应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讲解】 请根据教材的实验探究内容,完成下表:

    氮肥
    钾肥
    磷肥
    外观



    溶解性



    加熟石灰研磨




    阅读教材,了解区分方法;

    完成探究实验,填写表格思考.
    【问题】 通过探究实验,大家归纳总结一下实验的结果,三种肥料的区分顺序.
    【讲解】 我们要通过化肥的性质来了解贮存、使用化肥的注意事项,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
    讨论:实验结果.
    发言:学生积极发言.
    先通过外观和溶解性区分磷肥,再通过加入熟石灰后闻气味来区分氮肥和钾肥.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回答.
    【设问】 为什么在氮肥中加入熟石灰就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呢?是不是所有的氮肥都可以呢?
    【讲解】 想解决这一问题,大家先完成一个补充实验:

    氮肥
    硫酸铵
    氯化铵
    尿素
    加熟石灰研磨



    【问题】 为什么尿素加熟石灰后没有现象,而硫酸铵与氯化铵加熟石灰后则出现刺激性气味气体呢?
    【追问】 硫酸铵与氯化铵有哪些相同点?
    【讲解】 是铵根离子与熟石灰接触后产生了氨气,而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铵根离子的检验.请同学们试根据实验结果来描述一下铵根离子的检验.
    【讲评】 评价学生的答案,找出最好的一个作为答案.
    思考:大家思考与讨论问题.
    实验: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填写表格.

    思考:学生思考与讨论实验结果.
    回答:学生回答,两者都含有铵根离子.
    讨论:学生讨论铵根离子的检验,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看谁描述得最严谨、最流畅.
    【总结】 请大家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投影】 归纳总结.
    【讲解】 现在人们特别注重食品安全问题,由化肥与农药引起的安全问题也是备受关注.我们既要用化肥与农药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又要解决化肥与农药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就需要科学的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面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去对待.
    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思考与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回答:也是由小组派发言人回答.
      【拓展延伸】 氮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呈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鉴别:

    注意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同时鉴别时,不能先加硝酸银溶液鉴别氯化铵,因为硝酸银与硫酸铵反应,可能生成微溶物硫酸银,也可能出现沉淀.所以要区分含SO42-、Cl-和NO3-的三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硝酸钡鉴别出含有SO42-的物质,再加入硝酸银,鉴别出含有Cl-的物质,无现象的则是含有NO3-的物质.

    化肥鉴别的方法:
    一看:看外观,氮肥、钾肥为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二闻:闻气味,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可直接将它与其他氮肥相区别.
    三溶:加水溶解,氮肥、钾肥全部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

    1.(中考)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的是 (  )
                   
      A.硝酸钾 B.碳酸钾
    C.磷矿粉 D.硫酸铵
    解析:硝酸钾、碳酸钾和硫酸铵都是白色固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可直接区分出磷矿粉.故选C.
    2.(中考)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已成为最有力的措施.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这包化肥是 (  )
    A.碳酸氢铵 B.氯化钾
    C.硫酸铵 D.磷矿粉
    解析: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而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则该化肥不可能是磷矿粉;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该化肥不是铵态氮肥,即该化肥不是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钾加水后能全部溶解,故这包化肥是氯化钾.故选B.
    3.(中考)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
    A.尿素 B.氯化铵
    C.磷矿粉 D.硫酸钾
    解析:磷矿粉为灰白色固体;尿素、氯化铵和硫酸钾为白色固体.故选C.
    4.为鉴别四种化肥:磷矿粉、硝酸铵、硝酸钾和氯化铵,实验小组的同学将四种化肥样品带到实验室.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首先观察外观.外观为灰白色固体的是    ;将其余三种白色固体分别加熟石灰研磨,有氨味的是    ;为进一步鉴别这两种化肥,取样溶于水后分别滴加    溶液,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将这两种化肥鉴别开. 
    解析:首先观察外观.外观为灰白色固体的是磷矿粉,其余三种为白色固体;加熟石灰研磨,硝酸铵和氯化铵都含有铵根离子,与熟石灰研磨会产生氨气,所以会有氨味;为进一步鉴别这两种化肥,加硝酸银溶液,因为只有氯化铵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这样就很容易区分硝酸铵与氯化铵这两种化肥了.故答案为:磷矿粉;硝酸铵、氯化铵;硝酸银

    第2课时
    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加熟石灰
    研磨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85页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选做题】
    教材第85页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中考)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种化肥,只知道是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钾、磷矿粉[Ca3(PO4)2].现各取少许进行鉴别,下列四种物质中能将上述肥料一次性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  )
                   
    A.熟石灰 B.水
    C.稀盐酸 D.氢氧化钡溶液
    2.(中考)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3.(中考)小明家菜地里的蔬菜叶色发黄,经检测该地土壤呈碱性.为使蔬菜叶色浓绿,小明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父母购买的化肥是 (  )
    A.NH4Cl B.K2SO4
    C.Ca3(PO4)2 D.CO(NH2)2
    4.(中考)小柯发现花盆中植物的叶子出现暗绿带红症状,购买了Na3PO4给植物施肥,目的是给植物补充    元素,Na3PO4中P元素的化合价是    . 

    5.(中考)为了保护青山绿水,2015年政府出台新政策规定:不允许化肥产量增加.有不良商贩乘机生产假冒化肥.据媒体报道:常德某厂家将海盐(主要成分是NaCl)与KCl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当复合肥卖给农民.
    (1)该厂家制得的“复合肥”是否为真正的复合肥?    (填“是”或“否”). 
    (2)国家控制化肥生产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实现绿色增产.过度使用化肥的后果有:①    ,②    . 
    【能力提升】
    6.(中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酸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点燃棉线,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7.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现有三种化肥:硫酸钾、磷矿粉、氯化铵,属于氮肥的是    ;如何将该化肥与其他两种化肥区别开?请描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拓展探究】
    8.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开来的是    .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    .反应方程式是:    .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    ,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4)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硝酸钡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酚酞溶液 D.稀盐酸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磷矿粉是灰白色的,首先观察外观,呈灰白色的是磷矿粉;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铵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故用氢氧化钡溶液可以鉴别.)
    2.A(解析: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用浓硫酸来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时导管应该是“长进短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体压强基本不变,无法测定氧气含量.)
    3.D(解析:蔬菜叶色发黄,说明缺少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铵态氮肥不能和显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NH4Cl属于铵态氮肥,不能和显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K2SO4属于钾肥;Ca3(PO4)2属于磷肥;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4.磷;+5(解析:Na3PO4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用Na3PO4给植物施肥,目的是给植物补充磷元素.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4=0,则x=+5.)
    5.(1)否 (2)①土壤污染(或板结) ②水体富营养化等(解析:(1)海盐(主要成分是NaCl)与KCl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其中只含有钾一种营养元素,因此不是复合肥.(2)过度使用化肥会污染土壤,使水体富营养化等,因此要合理使用化肥.)
    6.AD(解析: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熟石灰具有碱性,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不反应而无明显变化;点燃棉线,有烧纸的气味;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7.氯化铵;先观察,灰白色的是磷矿粉,取另外两种白色固体少量,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原样品是氯化铵.(解析: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先观察,灰白色的是磷矿粉.取另外两种白色固体少量,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原样品是氯化铵.)
    8.(1)磷矿粉 (2)碳酸氢铵;NH4HCO3+HClNH4Cl+H2O+CO2↑ (3)氯化铵;碱 (4)A(解析:(1)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中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其余的都是白色晶体.(2)加入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是碳酸氢根的特点,因此该化肥中一定含有碳酸氢根,三种化肥中只有碳酸氢铵含有碳酸氢根.反应方程式是:NH4HCO3+HClNH4Cl+H2O+CO2↑.(3)剩余的两种化肥中氯化铵是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硫酸钾不行,因此使用氯化铵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4)采用其他方法对氯化铵及硫酸钾鉴别时可从硫酸钾中的硫酸根入手,加入钡盐能生成白色沉淀的即是硫酸钾.)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课堂具有“动感”.社会调查、收集样品,课外“动”;辩论活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展示成果,课内“动”;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动”.让每个学生都“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改进建议:适当增加物质鉴别的知识,回顾总结酸碱、化学肥料和气体鉴别等相关知识.

    练习与应用(教材第84~85页)
    1.(1)K2CO3 (2)硝酸钾;磷酸铵;K;N;N;P
    2.(1)C (2)C
    3.碳酸氢铵:ab;硝酸铵:abc;硫酸铵:bd;硫酸钾:d
    4.(1)该反应能生成CaCO3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2)该反应有水生成,化学方程式为:KOH+HClKCl+H2O.
    (3)该反应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故不能发生.
    (4)该反应有H2O和CO2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HCl+K2CO32KCl+CO2↑+H2O.
    (5)该反应有BaSO4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CuCl2+BaSO4↓.
    5.解: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12+16+(14+2)×2×100%=46.7%.

      1.化肥鉴别歌
    鉴别化肥简易行,无锈铁片火烧红;化肥分别铁上放,各自现象皆不同;遇铁冒烟化成水,定是尿素不可疑;若是只熔不冒烟,刺鼻气味是磷铵;一阵烟后冒火星,必是硝铵显神通;铁上发出紫火焰,吱吱微响是硫铵;要想测知氯化铵,触铁味如浓盐酸;磷肥多为灰白色,置于红铁味难闻;放于红铁爆噼啪,无氨味者硫酸钾;氨化磷肥与有别,无烟臭气呛煞人;上述现象若不符,其中有诈须谨慎;认真鉴别把握准,防止上当把钱费.
    化肥和农家肥的比较
    化肥
    农家肥
    所含元素种类少,但营养元素含量大
    常含有多种营养元素,但营养元素含量较少
    一般易溶于水,易被农作物吸收,肥效较快
    一般较难溶于水,经腐熟后逐步转化为可溶于水、能被作物吸收的物质,肥效慢但肥期较长
    便于工业生产,成本较高
    便于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长期使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使果蔬、谷物含有超量化肥,影响人体健康;化肥还会造成水体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能改良土壤结构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及结论
    Cl-(盐酸或可溶性氯化物)
    AgNO3溶液、
    稀HNO3
    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证明有Cl-存在
    SO42-(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
    Ba(NO3)2溶液、稀HNO3
    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CO32-(碳酸盐)、HCO3-
    稀HCl、澄清的石灰水
    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32-或HCO3-存在
    NH4+(铵盐)
    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NH4+存在
      3.复混肥不等于复合肥
    由于各种原因的误导,农民购肥时,普遍认为复混肥就是复合肥,其实不然.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复合肥生产处于起始阶段,以基础肥料为原料采用团粒法、挤压法以及粉状或粒状掺混法生产.当时有专业人士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这种物理方法制得的肥料不能称为“复合肥料”.在1994年国家第一次制定标准时,采用了“复混肥料”这一名称,其含义是强调这类复合肥是用物理方法混合而制得,以区别于通过明显的化合(化学)作用或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复合肥料,常见的复合肥主要包括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磷肥和磷酸二氢钾等.这些复合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需要的元素,养分含量高,多为颗粒状,一般吸湿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可以改善某些单一肥料的不良性状,也便于贮存,特别利于机械化施肥.它们既可以作种肥,又可以作基肥和追肥,适用范围比较广.而复混肥生产工艺比较简单,通常是指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通过机械混匀加工或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制得磷铵,再将尿素、氯化钾掺和进去,制成的肥料养分不均,只能称为复混肥.这些复混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昂贵复杂的化学生产设备.而复合肥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化学反应制成的,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复杂的技术和价格昂贵的化工设备,所制成的复合肥,养分含量均匀,颗粒大小一致.目前,在农资市场上复混肥“变脸”为复合肥的现象到处可见,农民也难以识别,许多厂家生产许可证上显示产品为复混肥料,而包装上却标示着复合肥料,由于包装与许可证不符,这种情况就应该给予查处.有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主观上愿意将多种掺混工艺制成的复混肥料标注为复合肥料,这对优化质量没有益处,相反增加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压力,使政府和市场监管难度更大,更要引起重视.
    复混肥和复合肥两者执行标准不同.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定,生产复混肥执行的产品标准是代号编号为GB15063-1994《复混肥料》强制性国家标准.而生产复合肥执行的都是由生产企业起草完成后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企业标准.两者养分的含量及利用率不同.化学反应合成的复合肥养分一般固定,氮、磷、钾各为15%,释放均匀,利用率高.而物理混合的复混肥养分浓度低,总养分一般不超过30%,释放不均衡,效果较差.凡是标识标准为GB15063-1994且总养分不超过30%的就是复混肥.
    复混肥和复合肥两者的监管形式不同.我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生产复混肥的企业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而复合肥生产无须此证.所以,在装复混肥的包装袋上印着复合肥字样,这是以假乱真的违法行为.广大农民群众应当提高警惕,谨防上当.购肥时要索要发票,以备将来作为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的依据.
    4.如何识别真假化肥
    一、肥料包装标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识别方法
    肥料包装标识是吸引农民注意力,决定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家有关部门特别重视肥料包装标识的规范,发布了GB18382-200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国家标准.
    在购买前,首先看包装标识,标识内容主要包括:
    (1)肥料名称及商标.肥料名称不允许有夸张性的语言;
    (2)养分或总养分.单一肥料应标明单一养分的百分含量,复混肥料应标明N、P2O5、K2O各自的百分含量和总含量,以及产品标准规定应单独标明的项目,如含氯、枸溶性磷.国家规定,不得将氮、磷、钾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记入总养分;
    (3)产品标准编号.国标GB、化工部行业标准HG、农业部行业标准NY;
    (4)生产许可证号;
    (5)肥料登记证号;
    (6)生产或经销单位名称;
    (7)生产或经销单位地址、联系电话.
    如果包装标识不完整、缺项,如缺企业名称、地址、应该登记无登记号等;或者有夸张性语言,如高效×××、×××王、×××宝、×××灵、神奇×××等肥料名称;或者把不该标识的其他成分记入总养分,如含有机质、中微量元素的肥料,标识为N+P2O5+K2O+有机质≥65%,N+P2O5+K2O+中微量元素≥45%等;主要内容字体小、附加内容有意夸大、不该标识的生产许可证或登记号等问题的包装产品要慎重购买.
    包装为编织袋,内包装为塑料袋,包装袋为机器缝合,缝口应整齐一致.国家规定包装袋上应标示商标、肥料名称、生产厂家、肥料成分(注明氮、磷、钾含量及加入微量元素含量)、产品净重及标准代号,每批出厂的产品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过磷酸钙有散装产品,但也需附有出厂证明.
    二、单元素肥料的鉴别
    市场上出现最多的假冒氮肥,如假尿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整袋成分不一致.如果包装袋上口处的流动性好,下面的不流动甚至结块,且可闻到较强的挥发氨味,则基本上可以判断上面是尿素,下面是假掺的碳酸氢铵.如果上下流动性都很好,但颗粒的颜色、粒径大小不一致,则可能是假掺的硝酸铵;另一种情况是整袋肥料的成分一致,常见的假冒物有:吉化颗粒硝酸铵、俄罗斯颗粒硝酸铵,还有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如多元醇等.虽然上述物质的颗粒、颜色、溶解性与尿素很相似,但应用以下方法仍可以鉴别:
    (1)外观:尿素为白色半透明颗粒,表面无反光;而硝酸铵颗粒表面有明显的色泽和反光;多元醇为不透明的乳白色颗粒,没有色泽也不反光.
    (2)手感:尿素光滑、松散、没有潮湿的感觉;硝酸铵虽然光滑但却有潮湿感;多元醇虽然松散无潮湿感,但却不太光滑.
    (3)火烧:分别把三种物质放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尿素熔化、冒白烟、有氨臭味;硝酸铵剧烈燃烧、发出强光和白烟,并伴有“嗤嗤”声;多元醇虽分解燃烧,但无氨味.
    市场上流通的单元素磷肥品种主要为普钙,已发现的假冒物有:磷石膏、钙镁磷肥、废水泥渣、砖瓦粉末.主要鉴别方法如下:
    (1)外观:普钙为灰色的疏松粉状物,有酸味;磷石膏为灰白色的六角柱形结晶或晶状粉末,无酸味;钙镁磷肥的颜色为灰绿或灰棕,没有酸味,呈很干燥的玻璃质细粒或细粉末;废水泥渣为灰色粉粒,无光泽,有坚硬块状物,粉粒较粗,无酸味;砖瓦粉末颜色发蓝、粉粒较粗,无酸味.
    (2)手感:普钙质地重,手感发腻;磷石膏质地轻,比较轻浮;钙镁磷肥质地重,较干燥;废水泥渣质地重,不干燥,有坚硬水泥渣存在;砖瓦粉末手感发涩,不干燥,有砖瓦渣存在.
    (3)水溶性:普钙部分溶于水;磷石膏完全溶于水;钙镁磷肥不溶于水;废水泥渣和砖瓦粉末在水多的情况下发生沉淀.
    (4)在磷肥的识别中若出现以下现象:普钙中有土块、石块、煤渣等明显杂质,则可断定为劣质产品;若酸味过浓,水分较大,则为未经熟化的不合格非成品;如果发现颜色发黑,手感发涩、发扎,则为假冒品.
    三、复合肥的鉴别
    市场上出现较多的假冒复合肥是磷酸二铵.已发现的假冒物有:硝酸磷肥、重过磷酸钙(三料)、颗粒过磷酸钙,虽然它们与磷酸二铵的颜色、颗粒和抗压强度相似,但养分、种类、含量、价格的差别却很大.它们的区别方法如下:
    (1)外观:磷酸二铵(美国产)在不受潮的情况下为不规则颗粒,其中心黑褐色、边缘微黄,颗粒外缘微有半透明感,受潮后颗粒黑褐色加深,无黄色和边缘透明感,着水后在表面泛起极少量粉白色.硝酸磷肥也为不规则颗粒,颜色为黑褐色,表面光滑.重过磷酸钙(三料)的颗粒为深灰色.颗粒过磷酸钙的颜色浅,为灰色,表面光滑程度差.
    (2)水溶性:磷酸二铵、硝酸磷肥、重过磷酸钙(三料)均溶于水;颗粒过磷酸钙仅部分溶于水.
    (3)火烧:磷酸二铵、硝酸磷肥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能很快熔化,并放出氨气;重过磷酸钙(三料)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没有氨味;颗粒过磷酸钙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也没有氨味,并且颗粒形状无变化.
    (4)必要时通过化验室做定量分析.
    四、混配肥的鉴别
    混配肥也称复混肥,三元(N+P2O5+K2O)养分总含量大于等于40.0%的肥料称为高浓度复混肥.当前市场上以三(多)元复合肥为名称的绝大多数肥料不是复合肥,而是混配(复混)肥.假冒的混配(复混)肥多为污泥、垃圾、土、煤灰粉等颗粒物,一般不含氮素化肥.区别方法如下:
    (1)外观:含氮素化肥特别是含尿素或硝酸铵较多的混配(复混)肥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炉温适合,因而颗粒熔融状态好,表面比较光滑;而假混配(复混)肥颗粒表面粗糙,没有光泽,看不见尿素等肥料的残迹.
    (2)火烧:烧灼方法是辨别真假混配(复混)肥和鉴别浓度高低的主要方法.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混配(复混)肥会熔化(氮素越多熔化越快)、冒烟,并发出氨味,颗粒变形变小(浓度越高残留物越少).当然最准确的还是抽样做定量分析.
    五、叶面肥的鉴别
    一般劣质的叶面肥多表现为包装简单,三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号不全,成分不明.有的浓度很低、液体透亮,有的则有明显沉淀.鉴别方法如下:
    (1)包装:检查商品是否是农业部门登记的产品,有无肥料使用登记证号,产品商标(注册)、主要成分、使用范围、厂名厂址与农业部门的文件通告是否一致,如果有明显不同,则是假冒产品;如果没有肥料全部登记证号,则属非法生产、销售的产品,不能推广使用.
    (2)外观:对液体肥料来讲,产品说明中标明含硫酸亚铁的液体肥料应发绿;含黄腐酸的液体肥料应呈棕褐色;含腐植酸钠钾盐的液体肥料应呈黑褐色.如果已标明分别含有上述各种成分,但与上述各颜色不符的即是假冒品;如果颜色相符,但沉淀过多,则是劣质品.固体叶面肥主要由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等复混配成,可按上述单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等的鉴别方法采用直接观察其颜色、晶体形状等方法加以识别.
    (3)看田间效果:按照使用说明上的方法进行喷施操作,3~5天后作物的叶色和生长情况应有明显的变化;含锌的肥料产品其叶色的变化应更为明显;而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后一周左右仍无变化的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购买化肥时应当选择知名品牌,买肥种田是一年大计,切忌为贪图便宜而买杂牌或假冒伪劣化肥.要注意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去购买,选择信誉好、实力强、口碑佳的大经销商,切忌购买无照流动商贩的廉价化肥.购买肥料的时候要注意保留好发票,在纠纷发生时能够有依据.购肥数量大时,也要注意保留适当的肥料样品和包装袋.如果发现生产、销售或者使用肥料后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学会固体药品的称量和液体药品的量取的正确操作方法.
    2.复习过滤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一贴、二低、三靠”的注意事项.
    3.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和学习蒸发操作技能,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1.通过小组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1.掌握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技能.
    2.知道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步骤.
    3.能设计出可溶性杂质去除的简单方案.
    【难点】
    可溶性杂质去除方案的设计.

    【教师准备】 粗盐、托盘天平、砝码、漏斗、药匙、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滤纸若干(4张/组)、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10mL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
    【学生准备】 复习称量、溶解等实验基本操作.



    导入一:
    【讲解】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喝豆浆时,想把豆浆中的豆渣除去,怎么办?在化学上有时也想获得更纯净的物质,如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可以采用结晶法分离.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容易混进泥沙等杂质,如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呢?
    导入二:
    【展示】 一包咸菜.
    【提问】 腌制咸菜一定需要什么呢?
    【展示】 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学生观察】 ①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得出结论】 粗盐中一定含有一些杂质.
    【提出问题】 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去呢?

    温故知新
    思路一
    【引言】 对于溶解度不同的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活动8”的学习来掌握其他的提纯方法.
    1.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调平时,游码应放在    处.若指针向右偏转,平衡螺母应向    调;若指针向左偏转,平衡螺母应向    调. 
    2.粗盐是干燥无腐蚀性的药品,在称量时应该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置    . 
    3.称量时不用砝码行不行?(所需药品为5.0g)
    4.用量筒量液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 
    5.向量筒倾倒液体时,若已接近10mL,应用    把液体加至10mL. 
    6.过滤器制作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贴:    ; 
    二低:    ;    ; 
    三靠:    ;    ;    ; 
    【学生在课下自学】 阅读教材87~88页内容,把握文中重点.
      【预习检测】
    1.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基本步骤:
    ①    ②    ③    ④     
    对应四个步骤,四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2.室温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那么10mL水约溶解NaCl    g. 
    3.蒸发操作中何时停止加热?
    4.精盐的产率=精盐质量溶解粗盐质量×100%
    【检查有无下列用品】 粗盐、托盘天平、砝码、药匙、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若干(4张/组)、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10mL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石棉网、坩埚钳.
    【合作实验比一比】 你们会实验,我们更是实验高手.
    小组分工:
    1.称取NaCl、制作过滤器、过滤组(2~3人).
    2.量液、溶解、蒸发组(2~3人).
    【实验步骤】
    (一)溶解
    1.用托盘天平称取约5.0g粗盐(精确到0.1g).
    2.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
    3.用药匙从已称量过的粗盐中取一匙粗盐加入烧杯内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玻璃棒搅拌(起什么作用?)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4.再继续边加粗盐边搅拌.当加入的粗盐达到称取量的1/2时,减少每次的加入量,并充分搅拌,待加入的粗盐溶解完后再继续加粗盐,不能完全溶解时,停止加粗盐.观察粗盐水是否浑浊.
    (二)过滤
    1.制作一个合格的过滤器,并安装好一套过滤装置.
    2.将所制备的粗盐水沿玻璃棒(起什么作用?)缓缓地倒进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完毕后,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3.如果滤液是浑浊的,应先查明原因(如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洁、操作失误等),再重新过滤.
    (三)蒸发
    1.将澄清的滤液全部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2.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滤液(起什么作用?),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四)计算产率
    1.用玻璃棒将蒸发皿中的固体全部转移到纸上(对纸有什么要求?),称量它的质量.
    2.计算精盐的产率,并将它与粗盐进行比较,然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称量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精盐/g
    精盐产率/%
    5.0




      【问题与交流】 将学生分组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找出2—3组进行比较.
    同学们,看看你可能是哪种原因造成的精盐产率的误差呢?
    A.粗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
    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
    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
    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
    【交流】 造成的精盐产率的误差有A、B、C、D、E.
    【问题与交流】 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提示:从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考虑)

    【交流】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其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氯化钠晶体的量少,大部分还溶解在水中.另一方面,降温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小于其高温下饱和溶液的浓度,降温后溶液浓度减小.所以,不能通过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使其溶液浓缩的目的.
      思路二
    【引言】 我们所给的粗盐中,除了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钠外,也会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把这种杂质除去?
    1.溶解
    【探究】 我们知道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易溶于水,要除去泥沙等不溶于水的杂质,第一步如何操作呢?
    (1)用天平称取5.0g粗盐;
    (2)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
    (3)用药匙将所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
    【活动】 小组为单位讨论使用天平和量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称量剩下的粗盐.
    称取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5.0


      【溶解操作完成后,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得到的是粗盐水,怎样才能除去其中的泥沙得到清洁的食盐水呢?第二步要进行什么操作?同时强调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2.过滤
    【步骤】 (1)制作过滤器,安装装置;
    (2)过滤.
    【思考】 
    A.怎样制作过滤器?
    教师演示如何润湿滤纸?
    B.怎样安装装置?安装好了后过滤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过滤操作完成后,提出问题】 过滤后我们得到了食盐的水溶液,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食盐晶体,接下来要进行什么操作?想一想为什么用蒸发的方法结晶?而不用降温的方法结晶?
    3.蒸发
    【操作】 如图所示,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活动】 学生讨论蒸发时注意的问题.
    【教师强调】 注意安全!
    【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蒸发的初始阶段不会析出食盐晶体,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蒸发就会析出食盐晶体,问:什么时候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
    【操作】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精盐的产率=精盐的质量溶解的粗盐质量×100%
    溶解粗盐/g
    精盐/g
    精盐产率/%



      5.装瓶存放
    6.问题与交流
    【问题(1)】 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
    【提示】 从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考虑.

    【分析】 从上图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中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其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氯化钠晶体的量少,大部分还溶解在水中.另一方面,降温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小于其高温下饱和溶液的浓度,降温后溶液浓度减小.所以,不能通过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使其溶液浓缩的目的.
    【问题(2)】 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判断.
    【分析】 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其熔、沸点较高的性质.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后,依然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
    将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通过上述步骤提纯的盐不是纯净物.
    【拓展延伸】 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粗盐提纯加入试剂的顺序和过程:氯化钡(除去硫酸钠)→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
    【步骤】
    1.过滤:将铁圈调到适当的位置,并放上烧杯和过滤器.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烧杯嘴靠在玻璃棒上引流,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在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如果滤液浑浊可再次过滤.滤出了澄清滤液后的不溶物留在滤纸上.
    2.滤液中加入过量BaCl2,出现白色沉淀BaSO4:BaCl2+Na2SO4BaSO4↓+2NaCl.
    3.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出现白色沉淀Mg(OH)2:2NaOH+MgCl2Mg(OH)2↓+2NaCl.
    4.滤液中加入过量Na2CO3,出现白色沉淀BaCO3、CaCO3: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过滤.
    5.滤液中加入盐酸至冒出气泡停止:2HCl+Na2CO32NaCl+H2O+CO2↑,HCl+NaOHNaCl+H2O.

    过滤操作中的要点常简记为“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操作要知道,一贴二低三紧靠,一次过滤不澄清,重复操作可奏效.

    1.(中考)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解析:在取用固体药品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固体药品;为了加速食盐固体的溶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在过滤操作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方面加速蒸发,另一方面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故选C.
    2.(中考)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
    A.溶解前用玻璃棒研磨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实验结束随即用手将蒸发皿从三脚架上取下
    解析:玻璃棒不能研磨大颗粒粗盐,容易使玻璃棒折断,应该用研杵;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实验结束时,蒸发皿的温度较高,不能用手取.故选B.
    3.(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三次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等可溶性杂质.可将该食盐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节至pH=    ,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更纯的氯化钠.请写出其中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以加快粗盐溶解的作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的作用.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等可溶性杂质,可将该食盐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后,滤液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节至pH=7,恰好完全反应,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更纯的氯化钠.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故答案为:玻璃棒;7;Na2CO3+2HCl2NaCl+CO2↑+H2O.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粗盐提纯步骤
    ①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②过滤:滤液是否澄清.
    ③蒸发: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④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2.精盐产率=精盐质量溶解粗盐质量×100%

    【基础巩固】
    1.(中考)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蒸发时,要将滤液蒸干立即停止加热
    B.溶解时,玻璃棒有引流作用
    C.过滤时,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D.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2.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步骤D中称取10.0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g,最终得到NaCl晶体6.4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能力提升】
    3.(中考)食盐水中含有杂质CaCl2和Na2SO4,依次加入过量BaCl2和Na2CO3溶液后过滤,滤液中溶质为    ;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向食盐水中通NH3和CO2可制得小苏打和一种氮肥,该氮肥的化学式为    .(提示:BaSO4、BaCO3难溶于水) 
    【拓展探究】
    4.(中考)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某学习小组做粗盐的提纯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的杂质除去,获得精盐?
    【实验方案】该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②③④都需要进行    操作,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沉淀X是    ,沉淀Y是    . 
    (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善,请你说明原因并补充完善:    . 
    (4)将实验所得的精盐在烧杯中配制成100g8%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 
    ①精盐称量时,仅在左盘垫上了称量纸,而右盘没有垫上称量纸;②溶解时所用烧杯不干燥;③所得精盐未完全干燥.
    (5)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同时还生成两种气体单质.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溶解时,玻璃棒有搅拌的作用;过滤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选D.)
    2.(1)C (2)DACB (3)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4)80% (5)AD(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图C错误,因为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且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2)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①取样,取用一定量的药品;②溶解,将粗盐逐渐加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直到加入的粗盐不再溶解为止;③过滤,过滤食盐水,如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④蒸发,把所得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4)粗盐的产率=精盐的质量溶解粗盐的质量×100%=6.4g10.0g-2.0g×100%=80%.(5)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所得精盐不纯,质量偏大,故产率偏高;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偏低;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有部分粗盐未溶解,而被当做泥沙过滤掉,致使所得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偏低;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则称得质量偏大,会使产率偏高.)
    3.NaCl、Na2CO3;漏斗;NH4Cl(解析:加入过量BaCl2可以与Na2SO4生成BaSO4沉淀和氯化钠;过量Na2CO3可以与氯化钙以及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过滤后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向食盐水中通NH3和CO2可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该氮肥为氯化铵.)
    4.(1)过滤;引流 (2)泥沙;Mg(OH)2 (3)因为除去MgCl2、CaCl2时引入了新杂质NaOH、Na2CO3,应在溶液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再进行蒸发操作(或其他合理答案) (4)①②③ (5)2NaCl+2H2O2NaOH+Cl2↑+H2↑(解析:(1)该操作都是将液体与难溶性固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粗盐中含有泥沙,故X是泥沙,溶液A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钙,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Y是氢氧化镁.(3)作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在除去MgCl2和CaCl2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和Na2CO3,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做法是:向溶液C中加入足量稀盐酸.(4)①导致称取的氯化钠偏少,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②导致溶液中的溶剂偏多,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③精盐未干燥使氯化钠偏少,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5)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1.过滤归纳
    过滤的原理
    其中一种能溶于水,另一种不能溶于水,则可以先把它们充分溶于水中,再进行过滤分离
    制作过滤器
    把一张圆形滤纸连续对折两次,得到一个四层的扇形滤纸,然后再用手捏住最外面一层滤纸展开,便得到一个一边是一层,另一边是三层的滤纸,用少量水润湿,使它贴在漏斗内壁上
    用到的仪器
    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等
    过滤装置

    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有: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以没有气泡为准,可加快过滤的速度.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使过滤不充分.
    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失败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收集滤液的烧杯不洁净
    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要求
    (1)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应遵循的“四原则”
    ①不增:指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指应尽可能减少被分离与提纯物的损失.
    ③易分离:指如果使用试剂除去杂质时,要求反应后的产物跟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④易复原:指分离物或被提纯的物质要容易复原.
    (2)分离与提纯操作过程应遵循“三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试剂会带入新的杂质);
    ③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
    3.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小结
    物质的分离是将几种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分开,提纯则要求把不纯物质中的杂质除去.提纯的原则是:①不增:即在除掉杂质时不增加新杂质;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杂质易分离除去;④最佳:即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在近几年的竞赛、中考试题中,有关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即除杂)的题目越来越多,下面就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归类如下: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
    (1)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中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入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②过滤.③蒸发滤液得NaCl.
    (2)结晶(重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3中混入NaCl,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晶.③过滤.
    (3)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沙子,其操作步骤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粉中混有Fe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
    (1)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3中混有H2SO4,可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H2SO4+Ba(NO3)2BaSO4+2HNO3
    (2)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3)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如ZnSO4溶液中混有CuSO4,可加入过量的锌:
    Zn+CuSO4ZnSO4+Cu
    (4)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如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CuO的玻璃管:
    CO+CuOCu+CO2
    (5)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如CuO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把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加热,使C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C+O2CO2
    (6)吸收法:即把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使其中杂质被吸收.如CO中混有少量CO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CO2被吸收而除去:
    CO2+2NaOHNa2CO3+H2O
    (7)溶解法:即往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而除去.如Cu里混有少量CuO,可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盐酸)溶解CuO过滤而除去:
    CuO+H2SO4CuSO4+H2O
    4.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分离、提纯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用品
    举例
    过滤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提纯粗食盐
    蒸发、浓缩、结晶
    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蒸发食盐溶液制得固体食盐
    结晶、重结晶
    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
    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杂质
    蒸馏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萃取、分液
    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
    烧杯、分液漏斗
    用CCl4把溶于水的I2提取出来并分离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1)过滤(如图所示).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1cm).
    ③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玻璃棒一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盛放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使待过滤的液体在玻璃棒的引流下流入漏斗.
    ④其他:滤液浑浊应重新过滤;滤液对滤纸有腐蚀性,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的目的是要得到洁净的沉淀物,要对沉淀物进行洗涤,具体操作为:向漏斗里加入适量蒸馏水,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取滤液用检验离子的方法可知道是否洗净.
    (2)蒸馏(如图所示).

    蒸馏操作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要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对齐;
    ③冷凝管中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④蒸馏烧瓶中要加入少量碎瓷片,防止暴沸;
    ⑤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接口处用橡皮塞穿过,防止馏出液中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3)蒸发(如图所示).

    注意事项:蒸发皿中溶液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局部温度过高溶液溅出;当蒸发皿中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干.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就用蒸馏.
    (4)萃取(如图所示).

    萃取的操作方法:
      ①把待萃取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剂;
    ②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
    ③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分层后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就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把待分离液注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让玻璃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内外大气压一致,利于分层);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④从分液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总结: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物质);二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易复原).
    “三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杂途径必须最佳.




    1.知道常见的几种盐的组成和用途;学会蒸发操作;明确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2.学会常见离子,例如CO32-的检验方法;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鉴别各种化肥.
    4.能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

    1.通过对常见的盐和化肥相关知识的回顾,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充分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建立盐的一些性质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由整体到个别的复习方法.
    2.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并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或了解到的化肥,掌握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等.

    1.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对进一步学习化学产生向往.
    2.通过了解侯德榜为制碱工业作出的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认识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激发热爱化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认识化肥污染环境的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
    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专题一 常见的盐
    1.概念:电离时产生金属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简单的判断方法:不是有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就是盐.如:NaCl、Na2CO3、CuSO4等.
    2.几种重要的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物质
    NaCl
    Na2CO3
    CaCO3
    NaHCO3
    俗称
    食盐
    苏打、纯碱

    小苏打




    固体
    颜色
    白色
    晶体
    白色
    粉末
    白色
    粉末
    白色
    晶体
    溶液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溶解
    性 
    易溶
    易溶
    不溶
    易溶
    分布
    海水、盐湖、盐井、盐矿

    大理石、石灰石等

    用途
    烹饪、医疗、化工原料、除雪剂、防腐剂
    家用、
    化工原料
    补钙剂、建筑材料
    发酵剂
      3.盐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置换反应).如:
    CuSO4+FeFeSO4+Cu
    2AgNO3+CuCu(NO3)2+2Ag
    某些盐与某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溶液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置换出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如:CuSO4+FeFeSO4+Cu(湿法炼铜的原理).
    (2)与酸反应: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
    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如:BaCl2+H2SO4BaSO4↓+2HCl(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如:CaCO3+2HClCaCl2+CO2↑+H2O(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与碱反应: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如:Na2CO3+Ca(OH)2CaCO3↓+2NaOH(可用于制氢氧化钠).
    (4)与盐反应:盐1+盐2→另一种盐3+另一种盐4(复分解反应).如: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如:CaCl2+Na2CO3CaCO3↓+2NaCl.
    (5)某些盐受热分解(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如:2NaHCO3Na2CO3+CO2↑+H2O.
    注意: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
    【专题分析】
    盐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化合物,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本专题内容大多以物质的用途、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定、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等形式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
     (中考)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aCO3一定没有剩余
    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73∶98
    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相等
    〔解析〕 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与盐酸和硫酸分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8 44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8 44
    观察图像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据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的水的质量也相等,则D正确.参加反应的HCl和H2SO4的质量比是73∶98;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是100∶106;提供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相等,说明碳酸钠可能完全反应,碳酸钙有剩余.故选BD.
    [解题策略]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中考)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 
    〔解析〕 (1)反应①是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②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沸点的不同.(3)操作a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两种状态的物质,所以是过滤操作.(4)NH4Cl是常用的化学肥料.
    〔答案〕 (1)CaCO3CaO+CO2↑;分解反应 (2)物理 (3)过滤;漏斗 (4)作化肥或氮肥等
    [解题策略] 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一般先是确定要制备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产物,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他杂质,比如:产品受热易分解,可能要烘干、蒸发等);其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中考)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    (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    .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    、    (任举两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    (任举一例). 
    〔解析〕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Cu2+;
    ②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O3)2+2NaOHCu(OH)2↓+2NaNO3;
    ③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铜之前,所以锌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而锌片过量,所以溶液中没有硫酸铜剩余,只有生成的硫酸锌,故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分别是::Cu2+、:SO42-、:Zn2+.
    (2)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铁排在铜之前,可以将铜置换出来.
    (3)硝酸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钡和硝酸铜不反应.
    〔答案〕 (1)①Cu2+ ②Cu(NO3)2+2NaOHCu(OH)2↓+2NaNO3 ③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u2+;SO42-;Zn2+ (2)Fe;Mg (3)Ba(NO3)2
    [解题策略]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铜之前,所以锌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排在铜之前的金属,可以将铜置换出来(K、Na、Ca除外).
    专题二 化学肥料
    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化肥
    作用
    举例
    氮肥
    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枝繁叶茂
    尿素(有机物)、氨水(碱)、铵盐、硝酸盐
    磷肥
    促进植物的生长,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磷矿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钾肥
    促进植物的生长,茎秆健壮,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硫酸钾、氯化钾、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复合肥
    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
      2.化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易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与熟石灰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3.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指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施入土壤后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或盐碱化或板结或沙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如赤潮和水华)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污染.
    注意: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因为铵根可与氢氧根结合形成NH3·H2O,NH3·H2O不稳定,可分解为氨气和水.所以铵态氮肥不可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导致氮元素流失.如: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专题分析】
    化肥是每年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往往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分值一般不会太大,偶尔也有实验探究题,常结合酸碱盐知识一起考查.
    对于化肥和农药的考查,主要是肥料的作用、种类、鉴别、对土壤及环境的影响、肥效的比较等,知识比较基础,难度不大,稍加记忆理解即可,但注意解题时的灵活运用.
     (中考)“无土栽培”是一项利用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新技术.下列是某营养液所含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KNO3 B.CO(NH2)2
    C.Ca(H2PO4)2 D.(NH4)2SO4
    〔解析〕 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A.
     (中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解析〕 根据植物所需营养元素(氮、磷、钾)的不同,化肥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NH4)2SO4属于氮肥,故A错误;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和钾三种,故B错误;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故C正确;D.熟石灰是碱,铵态氮肥遇到碱时会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D错误.故选C.
    [解题策略] 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注意,要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化肥,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合理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专题三 复分解反应
    1.定义: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气体或水(三者最少要有一种).
    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条件
    生成物的条件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反应物之一可溶
    生成物中至少要有气体、沉淀、水中的任意一种
    酸+碱盐+水
    酸+盐酸+盐
    碱+盐碱+盐
    反应物都可溶
      注意: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要求必须是可溶的;当有酸参与反应时,另一种物质可不溶于水,但一定能与酸发生反应.
    3.从微观角度来说,复分解反应是朝着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的.可运用离子结合的观点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4.复分解反应是判断共存、除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注意: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各个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通常指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专题分析】
    复分解反应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始终.它是中考化学的一大热点,也是学生在考试中提高化学成绩的一个突破口.它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该知识点考查形式灵活多变.从题型上来说,以填空题、实验题为主,选择题为辅.近年来,结合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微观模型图和信息给予对该知识点考查成为一个趋势.
     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稀盐酸 ④硝酸钾溶液
    (1)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    . 
    (2)选择    (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    (填序号). 
    A.锌与稀硫酸反应
    B.天然气燃烧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的现象,应该借助指示剂,故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且有气体生成.
    〔答案〕 (1)紫色石蕊试液 (2)①②;2NaOH+CuSO4Cu(OH)2↓+Na2SO4 (3)C
     (中考)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
    【实验探究】
    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中的反应    ; 
    ②D中的反应    . 
    【挖掘实质】
    如下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

    【实践运用】
    (1)完成实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2)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    ,理由是    . 
    (3)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 
    (4)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可能含有    
    ②取滤液滴加    
    现象明显
    含有该离子
      〔解析〕 ①A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②D中的反应是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2CO3+Ba(NO3)2BaCO3↓+2KNO3.(2)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的无色溶液为酸性,也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从“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看,沉淀一定是硫酸钡.(3)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一定不能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4)该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Na+、K+和NO3-.则对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探究如下: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可能性一:Ba2+(同时答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的不得分,下同)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Ba2+
    可能性二:SO4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SO42-
      〔答案〕 【实验探究】①2NaOH+H2SO4Na2SO4+2H2O ②K2CO3+Ba(NO3)2BaCO3↓+2KNO3 【实践运用】(2)硫酸钡;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的无色溶液显酸性,也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 (3)OH-和CO32-
    (4)见下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可能含有Ba2+
    ②取滤液滴加硫酸钠溶液
    现象明显
    含有该离子
    专题四 粗盐提纯
    (1)实验目的:除去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2)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3)实验仪器及玻璃棒的作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专题分析】
    “粗盐的提纯”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主要学习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操作,以及计算产率等知识.高中也有粗盐提纯的实验,侧重点是溶液中可溶性离子的除去.中考化学试题中,常将高中的部分知识作为中考命题的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中考)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Na2SO4得到NaCl,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六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④⑤③②⑥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④③②①⑥ D.⑤④③①②⑥
    〔解析〕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碳酸钠要在氯化钡之后加入,这样碳酸钠也会除去多余的氯化钡,离子沉淀完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④③①②⑥.故选D.
    [解题策略]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时,杂质和所加的试剂的状态一样,就要注意加入的量的控制.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中考)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物质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2)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    ; 
    (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操作C完成后滤液中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写出除去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 
    (6)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的操作编号是    ,说明引起偏低的理由:    .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
    (2)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可以防止药品腐蚀托盘.
    (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操作C完成后滤液中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除去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6)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B中的读数方法不正确,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少;D中的蒸发方法不正确,蒸发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中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的操作编号是D,引起偏低的理由是:蒸发过程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导致制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
    〔答案〕 (1)铁架台 (2)防止药品腐蚀托盘 (3)胶头滴管 (4)C (5)Na2CO3+CaCl2CaCO3↓+2NaCl (6)D;未用玻璃棒搅拌,造成液滴飞溅
    [解题策略] 可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操作:用天平称量,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实际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量取读数时未平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单元质量评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不属于氯化钠的用途的是 (  )
                   
    A.配制生理盐水注射液
    B.腌制蔬菜
    C.融化积雪
    D.游泳池消毒
    2.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
    C.H2SO4、Na2CO3、Ba(OH)2
    D.HNO3、KOH、CuSO4
    3.下列各组物质均能溶于水,则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酸和碱 B.酸和盐
    C.碱和盐 D.盐和盐
    4.反应MnO2+4HCl(浓)MnCl2+2H2O+Cl2↑,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
    A.酸 B.碱 C.盐 D.单质
    5.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括号内的化学式一致的是 (  )
    A.高锰酸钾(KMnO4) B.熟石灰(CaO)
    C.硫酸铁(FeSO4) D.烧碱(Na2CO3)
    6.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可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这种化肥属于 (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7.某农田出现了土壤酸化板结的现象,经调查,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NH4)2SO4.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  )
    A.(NH4)2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B.土壤板结可能是长期施用(NH4)2SO4造成的
    C.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NH4)2SO4的同时应加入Ca(OH)2
    D.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可能呈碱性
    8.化肥碳酸氢铵具有以下性质: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性物质时也会放出氨气.该化肥在运输、贮存和施用中存在错误的是 (  )
    A.运输时注意密封
    B.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
    C.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施用后立即盖土
    9.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NH4Cl与KCl:观察外观
    B.NH4HCO3与KCl:加水
    C.K2SO4与Ca3(PO4)2:闻气味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向盛有硫酸铜和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11.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
    B.用MnO2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Ca(OH)2溶液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图操作完成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各项实验操作完全正确
    B.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
    C.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④
    D.操作③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13.经过“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后得到的物质也不是纯净的氯化钠(主要还有可溶性杂质: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常常需要加入一些化学试剂才能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①加BaCl2 ②加NaOH  ③加Na2CO3 ④加稀盐酸 ⑤过滤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
    14.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NH4H2PO4属于复合肥料
    B.从外观即可把磷肥与钾肥区别开来
    C.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D.NH4Cl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15.分别向Na2CO3、(NH4)2SO4、NaCl、NH4Cl四种溶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一种,便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
    A.盐酸 B.氯化钙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5分,共21分)
    16.下图是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碳酸氢铵
    化学式:NH4HCO3
    净重:50kg
    含氮量:≥10%
    注意事项:密封保
    存、防潮防晒……
    (1)碳酸氢铵保存时的注意事项是    . 
    (2)将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研磨就会发生反应,并产生刺激性气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17.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写出三种化肥的名称:A    ;B;C    . 
    (2)如果实验Ⅱ中B、C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3)常温下如要鉴别B、C两种样品,    (填“能”或“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4)由实验和查阅资料可知,人们在施用铵态氮肥时,若遇到碱性物质,会使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碱雨”中碱的化学式为    . 
    18.根据“粗盐的提纯”知识填写相关内容.

    (1)在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是    (填序号). 
    (2)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    . 
    (3)实验中,操作步骤有: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溶解、④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4)本实验提纯得到的精盐是纯净物吗?    (填“是”或“否”).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9.(8分)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有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1)方案1:
    请问: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要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必须测量的数据是:碳酸钡的质量和    . 
    ②若过滤所得的固体未经洗涤即烘干称重,测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方案2:
    通过测定样品和足量硫酸溶液在烧杯中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若测得各物质质量(g)为:样品质量为a,所用硫酸溶液质量为b,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的混合物质量为c,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用a、b、c表示). 
    20.(14分)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的字迹模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 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收集信息】 经询问得知,该化肥为铵态氮肥.
    【提出猜想】 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取少量该化肥样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研钵中混合研磨
        
    含有铵根离子
    (2)另取少量该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没有    (填化学式)存在 
    (3)取(2)中所得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    
        
    有Cl-存在
    【实验结论】 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实验反思】 若步骤(2)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原因:    . 
    四、计算题(共12分)
    21.(1)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经检测发现某无土栽培技术所使用的营养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H4NO3.
    ①NH4NO3由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②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氯碱工业”是我国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主要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xNaCl+2H2OxNaOH+H2↑+Cl2↑.在20℃时,取200g饱和NaCl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产生氯气(Cl2)的质量为7.1g.
    请分析并计算回答: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反应中x=    . 
    ②上述过程中同时产生H2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游泳池消毒用的是硫酸铜,不是氯化钠.)
    2.D(解析:A中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酸;B中三种物质分别是碱、酸、盐;C中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盐、碱;D中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
    3.A(解析: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因为有水生成,所以反应一定能发生;其余反应只有当生成物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时,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4.B(解析: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HCl;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MnCl2;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Cl2;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碱.)
    5.A(解析:熟石灰——Ca(OH)2;硫酸铁——Fe2(SO4)3;烧碱——NaOH;CaO——生石灰;FeSO4——硫酸亚铁;Na2CO3——纯碱.)
    6.D(解析:化肥的分类是根据物质是否含有氮、磷、钾元素,含有某种元素就为某肥,如果含有两种以上就为复合肥.)
    7.C(解析: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因为两者相遇产生氨气,降低肥效,而(NH4)2SO4属于铵盐,Ca(OH)2属于碱,故C选项错误.)
    8.C(解析:此题考查化肥的性质与运输、贮存、施用的关系.根据“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可知,运输时要密封,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施用后立即盖土;根据“遇碱性物质时也会放出氨气”可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9.D(解析:NH4Cl与KCl都是白色晶体,外观相似,无法区别;NH4HCO3与KCl都易溶于水,无法区别;K2SO4与Ca3(PO4)2都没有气味,无法区别;(NH4)2SO4属于铵盐,与碱混合研磨能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K2SO4不能,可以区别.)
    10.C(解析:A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变小,但不会变成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A错误;反应开始前没有氯化铜,故氯化铜的质量应从0开始,B错误;C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C正确;D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故一段时间后才会生成沉淀,D错误.)
    11.C(解析:A.泥沙不溶于水,故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正确;B.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氧气,故可用MnO2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正确;C.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故用稀盐酸不能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错误;D.NaOH溶液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故可用Ca(OH)2溶液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会发生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12.B(解析:A.选项⑥中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B.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C.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⑥;D.操作③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不相同的,③中是加速溶解,④中是防止局部过热.)
    13.D(解析:因为可溶性杂质我们无法通过纯物理方法除去,所以要根据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除去.具体操作为: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变成硫酸钡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变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钡离子转变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再经过过滤操作,可以将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钡和碳酸钙沉淀全部从溶液中除去,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可以除去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经蒸发操作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
    14.C(解析:A.NH4H2PO4属于复合肥料,正确;B.钾肥为白色晶体,磷肥为灰白色粉末,正确;C.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等多种元素,只是氮、磷、钾元素需要量较大,错误;D.NH4Cl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正确.)
    15.D(解析: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既产生白色沉淀,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向NaCl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向NH4Cl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a(OH)2溶液可将四种物质一一鉴别.)
    16.(1)密封保存,防潮防晒 (2)NH4HCO3+Ca(OH)2CaCO3+2H2O+NH3↑;蓝(解析:(1)根据化肥包装袋上的说明可知,碳酸氢铵保存时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防潮防晒.(2)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氨气.氨气溶于水变成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17.(1)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 (2)无 (3)能 (4)NH3·H2O(解析:(1)加入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产生的为尿素,故A为尿素;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为氯化铵、碳酸氢铵,加入稀盐酸,B有气体生成,为碳酸氢铵;无气体放出的C为氯化铵.(2)因为在实验Ⅰ中加熟石灰是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反应,在实验Ⅱ中加稀盐酸是从碳酸氢铵和氯化铵的阴离子方面来区分,所以无需另取.(3)因为碳酸氢铵常温下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铵不分解,所以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鉴别.(4)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就是“碱雨”中的碱.)
    18.(1)F (2)搅拌 (3)③②④① (4)否;精盐中还有可溶性杂质(解析:粗盐的提纯中四次使用了玻璃棒.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搅拌.实验中,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本实验提纯得到的精盐不是纯净物,过滤只是过滤掉了不溶性的杂质.)
    19.(1)①溶解;样品的质量 ②偏低 (2)a+b-c(解析:(1)①在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要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需知样品的质量和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而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可由计算得出,而计算氯化钠的质量需通过碳酸钡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再求.②固体未洗涤,则固体的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偏大,则氯化钠的质量就偏小,其质量分数偏低.(2)产生气体的质量=加入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20.【实验、记录与分析】(1)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CO32- (3)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NH4Cl、(NH4)2SO4 【实验反思】否;滴加氯化钡溶液会引入Cl-,从而影响步骤(3)中Cl-的检验(解析:【实验、记录与分析】(1)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实验现象为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由于BaSO4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而BaCO3沉淀溶于稀硝酸,根据“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没有CO32-存在.(3)检验Cl-应该用硝酸银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是Cl-和SO42-,阳离子是NH4+,据此即可确定化肥中物质的化学式.【实验反思】若步骤(2)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则滤液中会引入Cl-,这样就会对原化肥中Cl-的检验产生干扰.)
    21.(1)①三;80 ②35% (2)①2 ②0.2g
    (解析:(1)①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可知,NH4NO3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4+16×3=80;②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80×100%=35%.(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后氯原子个数为2,所以反应前也为2,所以得出x=2;
    ②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2NaCl+2H2O2NaOH+H2+Cl2
    2 71
    x 7.1g
    2x=717.1g,x=0.2g.
    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相关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准备,新课学习,跟踪练习1,重点题型,解题秘籍,易错解答,基础过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教具准备,授课教案,播放视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