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30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71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30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71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30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71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30张)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713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30张)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713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30张)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713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30张)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713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30张)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713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评课课件ppt
展开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1.分析明朝建立的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1368年,攻占元大都
2.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67-68页,从以下五个方面找出相关措施,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①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中央:废除丞相制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结果: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厂卫制度)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皇帝通过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
问题思考(教材P68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设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里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答案提示: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出发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P69课后活动)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社会比较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明朝统治埋下危机。
1、考试范围: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2、答题标准: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这种考试制度被称为“八股取士”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假如你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P69材料研读)
③讨论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P69课后活动)
消极:教育: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选官: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死背“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哪些新的农作物?)
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景德镇青花瓷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答题观点:《四书集注》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府(南京)
特务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军事: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收归兵部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材料: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请问(1)材料中的 “制义取士”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2)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a>,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docx、第14课明朝的统治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图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学习目标,朱元璋强化皇权,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配套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