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三单元11.核舟记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三单元11.核舟记01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三单元11.核舟记02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三单元11.核舟记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课堂讨论,拓展延伸,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核舟记

    教学目标

    课题

    核舟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家。其一生短暂,著有《茅檐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此枚核舟为王叔远晚年作品。

    读准字音

    (yī)    (mǐn)    (wǎnɡ)    (yí)

    轩敞(xuān chǎnɡ)   冠(é)    首(jiǎo)   (shǔ)

    八分有(jī)       (yí)    篷(ruò)   (sǎn)

    (rán)            (zhě)  (tǎn)     (qū)

    (jì)           壬戌(rén xū)(fǔ)      章(zhuàn)

    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奇(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左手倚一木(同“横”,横着)

    虞山王毅叔远刻(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古今异义

    而计其长不盈寸(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雕栏相焉(古义:对着  今义:向远处看)

    神情与苏、黄不(古义:类似  今义:属于)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古义:零数  今义:单的,不成对的)

    其两膝相者(古义:相互靠近  今义:比较)

    盖简桃核狭者为之(古义:长  今义:修理)

    一词多义

      明有巧人(形容词,奇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名词,零数)

      宫室(动词,雕刻)

    中轩敞者舱(动词,是)

      东坡右手执卷(名词,一头)

    其人视容寂(形容词,正,直)

      二黍许(副词,大约)

    历历数也(助,可以)

    词类活用

    右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箬篷覆之(名词做状语,用箬篷)

    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做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做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表判断)

    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其”前省略介词“于”)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

    倒装句:

    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两膝者”)

    细若蚊足(状语后置,应为“若蚊足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向我们展示了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

    新课展开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参考译文:

    1.(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核桃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2.这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3.抬头仰望(天空),(那)神态跟苏、黄(两人)不相类似。

    4.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核舟。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多)

    2.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1)空间顺序:中——头——尾——背。

    2)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船头是主,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

    3.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体积有多大,长有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东西,都各有其数,读来一目了然。

    作比较:“通计一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小巧玲珑、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第6段)总结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揣摩语言,品味传神描写】

    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

     

    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羁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34两句描写得细致入微,神韵毕具,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

    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桨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

    2.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一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3.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上看,《桃花源记》记得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得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言语上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把握文章主旨】

    品读课文,理解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写作方法运用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说明事物采用空间顺序,可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局部时,作者没有按照传统的“船头——船身——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船身部分的次序加以颠倒。这样写既能引起读者兴趣,又能激发读者想象。

    2.细致生动的描写。

    作者对核舟的整体和各个部分的人、物雕刻的描述,都一一说明方位、数目、大小,竭力使读者弄清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而且刻画传神,细致入微。如:“隐卷底衣褶中”的两膝,足见颇为细致。更为传神的是对人物肖像的描摹,做到了形神飞动、各具情态。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用空间顺序介绍你熟悉的一件物品。(250字左右)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一篇说明事物的文言文,篇幅较长,难点字较多,还有不少的长句。因此,在引入课堂后,先给了5分钟用来扫清朗读障碍。然后,就试着来读。学生们自行读,到读不顺的地方我再纠正,大约用了5分钟算是勉强地读完全文。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学生拿起笔,对仍不懂的字词和节奏做上记号。接着提出同桌、小组之间互读,着重注意难点的字词和节奏。然后抽学生起来朗读,同学们针对几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很好的评价,这种评价训练对他们的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方法指导:

    如何掌握文言文中的“名词做动词”

    鉴别名词做动词时,要从整个句子来考虑,看它充当什么成分,看它后面词的词性。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代词前面的名词做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

    (2)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做动词。如:二月草已芽。芽:发芽。

    (3)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做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意的词叫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有“可、能、愿、宜、当、欲”等。)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一个名词会活用做动词,这种活用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在学习中应注意积累。

    素材积累:

    一代名匠王叔远

    王叔远是明代一个手艺极为精巧奇妙的人。他能用直径仅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皿、人物以及鸟兽、树木、山石,无不依照木头原来的纹样,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刻得各具情态,惟妙惟肖。王叔远生下来后,他父母根据乡村“抓周儿”的习俗在他面前摆了几件物品,叔远的小手偏偏抓住了那把小刀。王叔远从小性格沉稳,平时沉默寡言。他常常揣着小刀,跑到村北的森林里去,一去就是一整天。那儿是他的天堂,他细心地观察各种鸟兽,把它们刻在树干上、石头上,他刀下的鸟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可是,毕竟刀法不娴熟,常常划破了手指。每次回到家,爹娘见儿子指间有殷红的血迹,追问起来,他总是笑着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是锯草划破的。”

    相关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巩固拓展,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核舟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核舟记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共5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三单元11.核舟记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