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8页。
第二单元
易错点1 读错字音、写错字形。
【错例1】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游隼向下俯(fǔ fù)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bēn bèn)跑时的速度都要快,然而比飞向浩瀚(hàn hān)太空的火箭的速度差远了。
(2)《将(jiāng jiàng)相和》中,蔺(lìn lìng)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大(dài dà)夫。
(3)他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lián jiān)颇还高。廉颇自认为抵御(yù yì)外敌有功,不服气,蔺相如怕闹不和,削(xiā xuē)弱赵国的力量,就请病假(jiǎ jià)不上朝(zhā chá)。
【错误答案】(1)fù bèn hān (2)jiāng lìng dà (3)jiān yì xiā jià zhā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识记易错字的读音。
【正确答案】(1)fǔ bēn hàn (2)jiàng lìn dà(3)lián yù xuē jià chá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汉字字音辨析。加点的字都是平时易读错的,一定要记住它们的正确读音。解答这类题时,首先我们要注意易错字的字形,不要读成形近字的读音,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正确拼读。也要注意平翘舌和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1)奔:bēn奔走;急跑:狂奔。bèn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故选“bēn”。(2)将:jiāng副词。就要;快要:天将下雨。 jiàng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故选“jiàng”。大:dài[大夫]医生。 dà[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故选“dà”。(3)削:xiā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削果皮。 xuē义同“削(xiā)”。专用于复合词:削减。故选“xuē”。 假:jiǎ假定:假设。 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故选“jià”。朝:zhā早晨:朝阳。 chá朝廷(跟“野”相对):上朝。故选“chá”
【错例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俯冲 寇军 平衡 承喏
B.抵罪 机智 讯期 横量
C.挽回 拒绝 协调 商议
D.点型 喷发 放置 允诺
【错误答案】A、B、D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
【正确答案】C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书写。解答这类题时,先理解词义,如果词义和字义不符,或无法说通,就考虑是书写错误,特别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误用。A项中,“寇军”的“冠”写成了“寇”,“承诺”的“诺”是言字旁。B项中,“讯期”是江河水定期涨起,应该是“汛”,“讯”是审问、消息的意思。“衡量”是评定,考量的意思,写作“衡”,“横”是和“竖”相对的意思。D项中,“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是经典的“典”,“点”是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的意思。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夯实训练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允诺(nuò ruò) 击缶(fǒu yuè) 渑池(miǎn yíng)
削弱(xuē xiā) 应该(yīng yìng) 削铅笔(xiā xuē)
2.看拼音,写词语。
qīn lüè guǎi wān chà dà yā he
bǎ lěi jié kǒu diā bǎ sǎ dàng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
(1)他们终于摧毁了qīn lüè( )者修zhù( )的堡垒。
(2)看着拄guǎi( )杖的爷爷,杨洋xiàn( )入了沉思,感到一种深深的内疚。
(3)党员们在chà( )路口隐bì( )起来,成功地逃脱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臣”是独体字,部首是“臣”,第六画是竖折。
B.“妨”是左右结构的字,第六画是撇。
C.“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第七画是竖折。
D.“赤”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是“赤”,第四画是撇。
易错点2 理解字义、词义。
【错例1】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A.标准,法则 B.典范性书籍 C.典礼 D.(书)主持,主管 E.典故
(1)《新华字典》是学习语文的好帮手。( )
(2)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感到非常自豪和激动。( )
(3)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
(4)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
【错误答案】(1)A (2)B (3)E (4)C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理解字义。
【正确答案】(1)B (2)C (3)A (4)E
【解题指导】这道题是对一字多义的考查。“多义字”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意义。准确地说,就是指在不同的意义时(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亦有不同的读音的汉字。中国地区之广,历史文化悠久,多义字就会因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了解加点字的所有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加点字在这个词语种的意思,判断加点字是否与具体的语境相符,不相符就是错误的。考查了多义字。(1)字典: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编排,一一注明其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典:典范性书籍。故选B。(2)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典:典礼。故选C。(3)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标准,法则。故选A。(4)用典:引用典故。典:典故。故选E。
【错例2】对下面两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分析正确的是( )。
①黑旋风李逵的塑像高高地站在山崖之上,黑风口外,把守着通住山塞的要道。好气魄,好威武。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
②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都强调地形险要。
B.前者强调人物本领强,后者强调地形险要。
C.都强调人物本领高强。
D.前者强调地形险要,后者强调人物本领强。
【错误答案】A、C、D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理解词义。
【正确答案】B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成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解答这类题时,可以根据所给选项的提示,对词语所在语境进行分析。符合语境的选项就是答案。本题中第一句先说李逵雕像站立在那,把守着要塞,“好气魄,好威武”,再说“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显然这句话在说“李逵”,这样看这里是在强调李逵的本领。第二句说“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子口'守住”这里人是谁无关紧要,关键是“子口”易守难攻,是强调“子口”险要。这样看选项B合理。
夯实训练
1.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虚:①空虚 ②空着 ③虚假 ④虚弱 ⑤虚心 ⑥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
(1)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 )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3)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敌人只能虚张声势。( )
2.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
(1)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的东西。( )
(2)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
(3)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 )
(4)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
易错点3 词语(含关联词语)辨析。
【错例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平整 平稳
(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2)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 )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
【错误答案】(1)平整 (2)平稳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错解字义,导致填空错误。
【正确答案】(1)平稳 (2)平整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平整:弄平;使平坦。平稳:平稳安定,没有波动或危险。(1)根据语境,描述搭石不平,有波动,可用“平稳”。(2)根据语境,描述石头平坦,可用“平整”。
【错例2】给下面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别处都有搭石,惟独这一处没有,人们( )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2)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 ( )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 )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4)(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错误答案】(1)因为……所以…… (2)不管……只要……也…… (3)就算……也…… (4)如果……就…… (5)……更……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错解字义,导致填空错误。
【正确答案】(1)如果……就…… (2)不管……只要……就…… (3)即使……也…… (4)只要……就…… (5)……也……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要熟记常用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分为8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填关联词前要弄清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再填入相应关系类型的关联词。(1)分句间是假设关系,表示假如“别处都有搭石,惟独这一处没有”,结果“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可填“如果……就……”。(2)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具有“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结果“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填“不管……只要……就……”合适。(3)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假如“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结果“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填“即使……也……”合适。(4)分句间是条件关系,表示具有“遇上老人来搬搭石”的条件,结果“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填“只要……就……”合适。(5)分句间是承接关系,前一句“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接着“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填“……也……”合适。
夯实训练
1.选词填空。
必须 必需
(1)我们学习( )刻苦钻研。
(2)煤、铁等是开展工作( )的原料。
保持 坚持
(3)遇到这样的麻烦事,你一定要( )冷静。
(4)王爷爷( )不懈地进行了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2.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 )有“警戒洞”,( )有“迷惑洞”。
易错点4 错误分析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
【错例】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
(1)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6倍多。 ( )
(2)“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3)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错误答案】(1)列数字 (2)陈述句 (3)排比
【错误原因】本题判断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 (2)语言描写 (3)比喻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说明方法、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辨析。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内容、结构、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分析判断。(1)结合句中“25万千米每小时”“6倍多”这些数量词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引号内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为语言描写。(3)句中将“脚步声”比作“音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夯实训练
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B.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
C.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
D.鹰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
2.在括号里注明运用的修辞方法。
(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2)寒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疼。( )
(3)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要说:“谢谢!”当妨碍了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说:“对不起!”当别人向自己道歉的时候,我们应该回答:“没关系。”( )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3.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一选。
列数字 作比较 作假设
(1)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
(2)游隼向下俯冲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 )
(3)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 )
易错点5 错误地赏析句子。
【错例1】1.选择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A.这块玉真的有毛病。
B.蔺相如故意说璧上有小毛病,将和氏璧要回手中,他太阴险了。
C.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就故意说璧上有小毛病,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表现了他的机智。
【错误答案】A、B、D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的分析句意。
【正确答案】C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壁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赴宴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文中句子“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这句话写了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就故意说璧上有小毛病,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表现了他的机智。故选C。
【错例2】“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中加点的“大约”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可以。因为“大约”表示不精确,去掉后就可以准确表达声音的传播速度。
【错误原因】本题对句子的分析不正确。
【正确答案】不可以去掉。“大约”是表示大概,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值没如果去掉的话,文章语言就不严谨了。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阅读句子“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 千米每小时”可知,这句话中的“大约”不可以去掉。“大约”是表示大概,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值,没果去掉的话,文章语言就不严谨了。
夯实训练
1.选择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A.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他知错了,蔺相如出来迎接是因为他大度、爱国。
B.蔺相如出来迎接廉颇是因为自己终于有面子了。
C.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他想巴结蔺相如。
2.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3.“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句赏析。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训练
1.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侵略(lüè liè) 搁下(lià gē) 出岔(chà pén)
吆喝(mò yā) 垒墙(lěi kūn) 丘陵(qiū qīu)
塌陷(xiàn xuàn) 中间(jiān jiàn) 踏实(tā tà)
2.看拼音,写词语。
xùn qī lǎn duò píng héng xié tiá [来源:]
zhà jí gòng xiàn chéng nuò dǎn qiè
3.根据拼音写汉字。
(1)懒duò( )的鸟儿没食儿吃。
(2)他们负责fǎng( )问gé( )壁的受灾村庄。
(3)每年xùn( )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4)路太滑了,我wǎn( )着奶奶的手臂过马路。
(5)每年汛期,山洪bà fā( ),溪水měng zhǎng(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wǎn kù( )。
(6)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xié tiá( )有序!
(7)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lǐ suǒ dāng rán( )的事。
4.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透:①渗透,穿透 ②暗地里告诉 ③透彻 ④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⑤显露
(1)“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
(2)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
(3)这朵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
5.根据意思写成语,再选择填空。
(1)背着荆条向别人请罪,请对方责打自己。( )
(2)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
(3)只要进攻,没有攻克不了的。( )
(4)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
( )的廉颇向在。( )中立了大功的蔺相如。( ),他们。( )地共同保卫赵国。
6.读句子,体会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的不止一种),把序号填在题后的横线上。[来源:Z§xx§k.Cm]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摹状貌 D.做假设
(1)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 )
(2)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 )
(3)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
(4)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多!( )
(5)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
(6)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
7.理解句子,从句中的加点词语可以体会出( )。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A.老人对年轻人的极为不满意。[来源:ZXXK]
B.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8.佳句赏析。
(1)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来源:Z&xx&k.Cm]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犹豫不决?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赵王去渑池会见秦王这件事上,廉颇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四个字给这个小故事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夯实训练
易错点1 读错字音、写错字形。
1.nuò fǒu miǎn xuē yīng xiā
2.侵略 拐弯 岔道 吆喝 堡垒 孑口 碉堡 扫荡
3.(1)侵略 筑 (2)拐 陷 (3)岔 蔽
4.B
易错点2 理解字义、词义。
1.(1)① (2)⑤ (3)⑥
2.(1)无价之宝 (2)完璧归赵 (3)负荆请罪 (4)同心协力
易错点3 词语(含关联词语)辨析。
1.(1)必须 (2)必需 (3)保持 (4)坚持
2.(1)如果……就…… (2)既……又…… (3)即使……也…… (4)不但……而且……
易错点4 错误分析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
1.C
2.(1)拟人 (2)比喻 (3)排比 (4)对偶 (5)反问
3.(1)作假设 (2)列数字 (3)作比较[来源:]
易错点5 错误地赏析句子。
1.A
2.B
3.说明了洞里光线亮、足够大,不影响日常生活。
4.(1) “它们”是指一排排搭石。“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指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作者借搭石颂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2)蔺相如抓住秦王喜欢和氏璧的心理来威胁他、吓唬他。这说明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无畏、才智过人的人。
突破训练
1.lüè gē chà yā lěi qiū xiàn jiān tā
2.汛期 懒惰 平衡 协调 召集 贡献 承诺 胆怯
3.(1)惰 (2)访 隔 (3)汛 (4)挽 (5)暴发 猛涨 挽裤 (6)协调 (7)理所当然
4.(1)① (2)④ (3)⑤
5.(1)负荆请罪 (2)同心协力 (3)攻无不克 (4)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6.(1)B (2)D (3)A (4)D (5)C (6)B A
7.B
8.(1)先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再交代描写对象——"流星体”,使叙述更灵活、语言表达更丰富。
(2)结尾这句话,既概括了全文,又从坚持生产和打击敌人这两个方面赞扬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还进一步指出了地道战的历史地位,突 出了文章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9.(1)因为秦国势力强大,赵国势力薄弱,去了害怕有危险,不去又显得赵王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好。
(2)因为秦国势力非常强大,赵王害怕推辞会给秦王以借口关押他,对自己形势非常不利。
(3)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确保赵王能够安全回国。
(4)渑池之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8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本册综合一课一练,共16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