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01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02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03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04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05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06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07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6课 逍遥游课堂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6 *逍遥游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6 *逍遥游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庄子》,听课文录音,文章的论证思路,文章结构,再听课文,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语句1,翻译下列语句2,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逍遥”,也写作“消摇”。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无所依赖,绝对自由。
     ①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②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③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④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请你谈谈对刚才看到的漫画的印象和感悟。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
      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云: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谈南华三十篇。  可见理解本篇对于领会全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
       全文分两大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
    北冥(míng )鲲鹏( kūn )抟( tuán )迁徙( xǐ )坳堂( à )草芥( jiè )夭阏( è )  決起(xuè)
    蜩蝉( tiá )舂粮( chōng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 斥鴳(chì yàn)泠然( líng )万仞( rèn )蓬蒿( hā )
    (1)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3)三餐而反 (4)小知不及大知 (5)此大小之辩也 (6)知效一官 (7)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8)而御六气之辩 (9)旬有五日而后反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反,同“返”) (知,同“智”) (辩,同“辨”,分辨,分别) (知,同“智”) (犹,同“繇”,喜) (辩,同“变”) (有,同“又”)
    疏通、翻译课文第一部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那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齐谐》上记载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理解: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比较,表明世间五万物都有所待。
    判断句: ……也;  ……者,……也
    志——① 动词,记载;记住; 做标志、标记。 ② 名词,标志; 古代的一种文体。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写鹏的俯仰之境,形象地表现高远的哲学境界“天地为一”。
    其:用在选择句中,表选择,是……还是……
    其: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③而余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⑤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应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况且水积聚得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粘住了,这是水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积聚得不够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它才能凭风而行;鹏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向南方飞行。  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而后乃今:今而后乃,这样,然后才
    有待: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限制。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疾速地起飞,z着落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落下到地上就是了。为何要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去郊外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小结: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
    奚以……为: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为何要……呢”
    果然:然,形容词词尾,很饱的样子。
    何知:何,什么。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
    归纳第一部分大意: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万物都有所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待;都没有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绝对自由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疏通、翻译课文第二部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见了太阳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边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寿命长的)。可是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闻名于世,一般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有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译文:汤问政于棘这种情况。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深海,那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那里边有一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么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双翅展开像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 将要到南海去。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译文: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我飞腾起来,不过十几尺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大小之辩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段意归纳:本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疏通、翻译课文第三部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位,品行顺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其实也是这样的。宋荣子尚且嗤笑这四种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急迫追求什么。即使这样,还是有不曾树立起来的东西。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轻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急迫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名声。
    无待: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地限制。
    至人: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
    神人: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物外的人。
    圣人: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庄子理想中的逍遥人格形象,根本特征是“无己”,不会计较外在的功名利禄,不在乎自己的存亡得失,自然是无待逍遥。
    顺应天地万物自然规律 驾驭大自然的变化 在无限的时间空间中生存
    “效、比、合、征” 四种人,被世俗所累
      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
    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第一部分: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部分: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部分: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第一部分: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 (待——凭借)
    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第3层:反驳蜩与学鸠:此二物也有所待,以行路备粮作喻反驳。
      第二部分:归纳上文,补充印证,万物“有待”,存在“小大之辩”。 (辩——区别)
    第1层: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不及——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之意)
    第2层:补充印证,点明“小大之辩”
    第三部分:由物到人,阐明逍遥游的境界。
    “效”“比”“合”“征”四种人,虽有才智修养,但为功名利禄束缚,所以仍未达到逍遥游之境界。列子能御风而行,轻妙可观,但犹有所待者,还未能算是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思考探讨: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
       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脱。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小知不及大知 故夫知效一官[3]此小大之辩也 [4]御六气之辩[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6]旬有五日而后反 三餐而反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怒:奋起。 ③垂:边远;此词后代写作“陲”。 ④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⑤天池:天然的大池。 ⑥志:记载。 ⑦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⑧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⑨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⑩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1)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2)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3)极:尽。 (14)覆:倾倒。坳(ā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5)芥:小草。 (16)斯:则,就。 (17)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才。培:通作“凭”,凭借。 (18)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19)决(xuè):迅疾的样子。 (20)抢(qiāng):着落。
    (21)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2)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3)反:返回。 (24)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25) 宿:这里指一夜。 (26)知(zhì):通“智”,智慧。 (27)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   (28)乃今:而今。 (29)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0)匹:配,比。
    (3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32)修:长。 (33)绝:穿过。  (34)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35)至:极点。 (36)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37)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38)犹然:讥笑的样子。 (39)举:全。劝:劝勉,努力。 (40)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41)境:界限。 (42)征:取信。 (43)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44)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45)旬:十天。有:又。  (46)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47)待:凭借,依靠。 (48)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49)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50)恶(wū):何,什么。
    (51)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52)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53)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1]汤之问棘也是已[2]其翼若垂天之云[3]之二虫又何知[4]举世而誉之[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化而为鸟[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3]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
    斯已矣[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1]则风斯在下矣[2]不过数仞而下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上古有大椿者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代词;“这”、“此”]
    [形容词,时间、次第在前]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两个词,即使这样,今义一个词,连词。 众人匹之: 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多数人。 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为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穷发之北: 发,古义为毛,指草木,今义为头发。
    南冥者,天池也。之二虫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彼且奚适也。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判断句,“……者……也”。
    宾语前置,“何知”即“知何”。
    宾语前置,“奚以”即“以奚”。
    宾语前置,“奚适”即“适奚”。
    介宾后置,“于……上”后置。
    “其……其……”表选择,意为“是……还是……”
    “不亦……乎”表反问,意为“不是……吗?”
    “奚以……为”表反问,意为“哪里用得着……呢?”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去以六月息者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
    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挂的云彩。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如?彼且奚适也?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肯定也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②背诵课文第一二三段。
    相关课件

    苏教版必修五逍遥游(节选)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五逍遥游(节选)备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朗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五逍遥游(节选)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五逍遥游(节选)教课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色深黑,分辨分别,指游气,吃饱的样子,一般人,这样之后,即使这样,动词放,动词留下弃置,名词子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6 *逍遥游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 *逍遥游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什么是“逍遥”,第一段,万物皆“有所待”,第二段,第三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