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发 展 目 标 | 体 系 构 建 |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3.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常见现象。 |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内容:受温度、压强或浓度变化的影响,化学反应由一种平衡状态变为另一种平衡状态的过程。
(2)图示表示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根据速率判断
①若v(正)>v(逆),则平衡正向移动。
②若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
③若v(正)<v(逆),则平衡逆向移动。
(2)根据结果判断
对于一个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如平衡移动的结果使反应产物浓度更大,则称平衡正向移动或向右移动;反之,称平衡逆向移动或向左移动。
微点拨:反应速率改变时平衡不一定移动,但平衡移动时反应速率一定改变。
3.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①实验
2NO2(g)N2O4(g) ΔH=-57.2 kJ·mol-1
红棕色 无色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充有NO2的球形容器放入热水中 | 红棕色明显加深(填“加深”或“变浅”,下同) |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
将充有NO2的球形容器放入冷水中 | 红棕色明显变浅 |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
②结论:研究发现,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③原因:温度改变使平衡常数改变。
微点拨: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平衡常数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浓度的影响
①
②原因:浓度的改变导致浓度商的改变,但K不变,使Q≠K,从而导致平衡移动。
微点拨:浓度的改变不一定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3)压强的影响
①Δvg=(化学方程式中气态反应产物化学式前系数之和)-(化学方程式中气态反应物化学式前系数之和)。
②结论:Δvg=0 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Δvg≠0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化学方程式中气态物质化学式前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③原因:压强改变导致浓度改变,浓度的改变导致浓度商(Q)的改变,使Q≠K,从而导致平衡移动。
微点拨:压强的改变只影响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时各气体组分的浓度变大,减小压强时各气体组合的浓度减小。
(4)规律总结
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若Q>K,平衡逆向移动;若Q<K,平衡正向移动
改变压强,若Q>K,平衡逆向移动;若Q<K,平衡正向移动(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4.平衡移动原理
在均相、封闭体系中,只改变平衡体系中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时,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微点拨: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消除”。
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温度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2)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
(3)改变压强时,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4)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的原因是v(正)增大,v(逆)减小。( )
(5)对于2NO2(g)N2O4(g)达到平衡时,若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则c(NO2)减小。( )
提示:(1)√
(2)× 若增大某反应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物转化率减小。
(3)×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系数相等的或反应体系中无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4)× 平衡正向移动时,v(正)>v(逆),v(正)不一定增大,v(逆)不一定减小。
(5)× 增大压强,c(NO2)和c(N2O4)均增大。
2.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H2(g)+Br2(g)2HBr(g)
B.N2(g)+3H2(g)2NH3(g)
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
A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B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反应过程中,任何物质都不能完全转化,A错;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改变(主要是增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能影响化学平衡,B正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错;增大压强对于非等体积可逆反应来说,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但对于无气体参与的反应或等体积的可逆反应,均无影响,D错。]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素养养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已知常温下红棕色的NO2能自动生成无色的N2O4,2NO2(g)N2O4(g) ΔH<0。现在做下面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三个连通的烧瓶里盛有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先将三个烧瓶分别放入盛有室温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接着向甲烧杯里加入致热盐无水CaCl2(加MgSO4、AlCl3、BaCl2中任一种),向丙烧杯里加入致冷盐KNO3(加NaNO3、NH4NO3、NH4Cl中任一种),不断搅拌直至溶液饱和,可以看到,随着盐的加入,甲中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丙中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乙中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请你从K与Q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提示:甲中温度升高,正反应K值减小,Q>K,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乙中温度不变,K不变,Q=K,平衡不发生移动,NO2浓度不变,颜色不变;丙中温度降低,正反应K增大,Q<K,平衡正向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2.①若在乙中再充入适量的NO2气体,容器内的颜色将如何变化?②若向乙中再充入适量的N2,装置内气体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上述两种情况,装置乙中的压强有什么变化?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①充入NO2时,NO2浓度增大,烧瓶内颜色加深,然后气体颜色变浅,最终气体颜色比未充入NO2时颜色深。
②充入N2时,烧瓶中气体颜色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不管充入NO2还是充入N2,烧瓶内压强都增大。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压强的改变必须引起反应物、反应产物浓度发生变化,致使Q≠K,化学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类型 | 温度变化 | K值变化 | Q与K关系 | 平衡移动方向 |
放热 反应 | 升温 | 减小 | Q>K | 逆向移动 |
降温 | 增大 | Q<K | 正向移动 | |
吸热 反应 | 升温 | 增大 | Q<K | 正向移动 |
降温 | 减小 | Q>K | 逆向移动 |
2.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变化 | Q值变化 | Q与K关系 | 平衡移动方向 |
反应物浓度增大 | 减小 | Q<K | 正向移动 |
反应产物浓度减小 | |||
反应物浓度减小 | 增大 | Q>K | 逆向移动 |
反应产物浓度增大 |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方程式中气态 物质系数变化 | 压强 变化 | Q值 变化 | Q与K关系 | 平衡移动方向 |
增大 | 增大 | 增大 | Q>K | 逆向移动 |
减小 | 减小 | Q<K | 正向移动 | |
减小 | 增大 | 减小 | Q<K | 正向移动 |
减小 | 增大 | Q>K | 逆向移动 | |
不变 | 增大 | 不变 | Q=K | 不移动 |
减小 |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对于反应N2(g)+3H2(g)2NH3(g) ΔH<0;
①若体系内的压强保持恒定(容器体积是可变的)时,充入氦气,由于体系内压强恒定,体积必增大,使c(N2)、c(H2)、c(NH3)减小,平衡向左移动(相当于减压)。
②在恒温、恒容下,充入氦气时,平衡不发生移动。这种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虽平衡体系内的总压强增加,但因容器的体积不变,c(N2)、c(H2)、c(NH3)不变,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
(2)对于反应H2(g)+I2(g)2HI(g) ΔH<0;充入“惰性”气体,虽然压强或浓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
5.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改变外界条件,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平衡移动的结果会对外界条件的改变产生影响。
(1)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的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等。
(2)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的压强将介于p~2p之间。
1.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减小为0.3 mol·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浓度增大
D.C的体积分数减小
D [恒温条件下扩大容器容积,则体系的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原平衡时A的浓度为0.5 mol·L-1,当容器容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假设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将变为0.25 mol·L-1,而实际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为0.3 mol·L-1,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A的方向为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即x+y>z,A错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虽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依然比原平衡时小,C错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消耗C,则C的体积分数减小,D正确。]
2.(双选)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 Δ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增大,且使A的转化率增大,以下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降低温度 B.增大A的浓度
C.减小C的浓度 D.增大压强
AD [该反应的ΔH<0,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A符合题意;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减小C的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不符合题意;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D符合题意。]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对NO2加压后,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溶液颜色变深
C.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
D.加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气
D [A项,存在平衡:2NO2(g)N2O4(g),加压条件下气体体积减小,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但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向新平衡移动的过程中,气体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存在平衡:Fe3++3SCN-Fe(SCN)3,加入固体KSCN,SCN-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见光易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氯水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抑制平衡的移动,避免氯水变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存在平衡:N2+3H22NH3,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步骤与原则
(素养养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可逆反应mA(g)+nB(g)xC(g) ΔH=Q kJ·mol-1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甲 乙
1.分析图甲A的转化率与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p1与p2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m、n、x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p1>p2;m+n>x。
2.分析图乙A的转化率与温度之间变化关系,判断Q的正、负?若纵坐标改为A的百分含量,曲线不变,则该反应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提示:Q为负值;吸热反应。
1.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三步骤”
(1)看图像
一看面(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2)想规律
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作判断
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答“两原则”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了解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的意义。在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在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例如,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A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如图。
定压看温度变化,升温,曲线走势降低,说明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定温看压强变化,因为此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p2>p1。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下图甲所示,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下图乙所示,φ(A)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分数]。
甲 乙
甲表示:T2>T1;正反应放热。
乙表示:p1<p2;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
1.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 kJ·mol-1。若反应物初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D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小,且达到平衡时需要的时间短,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小,且达到平衡时需要的时间短,故正确;C项有无催化剂只影响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不影响平衡移动,故正确。]
2.对于反应:2A(g)+B(g)2C(g) 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该反应的特点是气体物质分子数目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含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C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故①④正确。]
3.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
A.上述反应正方向是吸热反应
B.上述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应
C.a>b
D.a+1<b
[答案] A
1.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C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缩小容器的容积,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改变,但平衡不发生移动,A项不符合题意;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B项不符合题意;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2.(素养题)已知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Cr2O+H2O2CrO+2H+
(橙色) (黄色)
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显橙色的是( )
A.氨水 B.稀硫酸
C.碳酸氢钠溶液 D.水
B [加入氨水,与溶液中的H+反应,c(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r2O)减小,c(CrO)增大,溶液显黄色,A错误;加入稀硫酸,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CrO)减小,c(Cr2O)增大,溶液显橙色,B正确;加入碳酸氢钠会消耗H+,c(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r2O)减小,c(CrO)增大,溶液显黄色,C错误;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溶液显黄色,D错误。]
3.(双选)制取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欲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B.增大C(s)的量
C.减小CO(g)的浓度 D.增大压强
AC [增大反应物浓度促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固体反应物的量对平衡无影响;减小反应产物CO(g)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逆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4.如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反应:L(s)+G(g)2R(g) ΔH>0的影响,则在图中Y表示( )
A.平衡混合气体中R的质量分数
B.平衡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
C.G的平衡转化率
D.L的平衡转化率
B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且是吸热反应。压强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混合气体中R的质量分数增大,G的体积分数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均增大,故B项正确,A、C、D项均错误;温度不变,随着压强的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混合气体中R的质量分数减小,G的体积分数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均降低,同样可以确定B项正确,A、C、D项错误。]
5.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 mol·L-1。温度T1和T2条件下,A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下同),平衡常数K(T1)________K(T2)。
(2)温度为T2时,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的转化率为7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温度为T2时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少,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c平(A)越小,可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K增大,即K(T1)<K(T2)。
(2) A(g)B(g) + C(g)
初始浓度/(mol·L-1) 0.050 0 0
转化浓度/(mol·L-1) 0.035 0.035 0.035
平衡浓度/(mol·L-1) 0.015 0.035 0.035
K=≈0.082 mol·L-1。
[答案] (1)< < (2)0.082 mol·L-1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 限度与速率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3课时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 限度与速率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3课时学案及答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学案,共16页。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第3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第3课时导学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