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作业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042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作业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042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作业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042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随堂练习题
展开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表示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C.化学反应速率为0.8ml/L•s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l/L
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2.用纯净的CaCO3与1ml•L﹣1100mL盐酸制取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aCO3质量的减少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B.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物质的量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C.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溶液中Ca2+浓度的增加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D.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aCO3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s内v(N2)=0.15ml•L﹣1•s﹣1,则3s末NH3的浓度为( )
A.0.4ml•L﹣1B.0.6ml•L﹣1C.0.9ml•L﹣1D.1.2ml•L﹣1
4.美日三名化学家利用钯作催化剂,将有机物进行“裁剪”、“缝合”,创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物质而荣获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B.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将有机物进行“缝合”可以不遵循原子守恒规律
D.将有机物进行“裁剪”需要破坏旧的化学键
5.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与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历程一般为:普通反应物分子活化分子产物分子
B.某些反应的点燃或加热条件是为了使普通分子获得能量转变为活化分子
C.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D.可逆反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不等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6.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4ml NH3和6ml O2,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2O(g)。若10s后剩下2ml NH3,则0~10s内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125ml/(L•s)B.0.2ml/(L•s)
C.0.25ml/(L•s)D.0.1ml/(L•s)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化学键断裂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吸热反应只有加热才能发生
C.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8.“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反应是2SO2+O22SO3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只能加快正反应速率
B.反应②的活化能比反应①大
C.该反应的催化剂是V2O4
D.过程中既有V﹣O键的断裂,又有V﹣O键的形成
9.氢气可将CO2还原为甲烷[CO2(g)+4H2(g)⇌CH4(g)+2H2O(g)].科学家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Pt/SiO2催化剂表面上CO2与H2的反应历程,前三步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 Pt/SiO2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Ts”表示过渡态)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第一步反应过程断裂氢氢键和碳氧键,形成氧氢键
B.第三步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小
C.第三步的总反应可表示为:•OH+•H═H2O(g)
D.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会释放能量
10.某科研团队研究将磷钨酸(H3PW12O40,以下简称HPW)代替浓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但HPW自身存在比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载体(如硅藻土、C等)上则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提高其催化活性。用HPW负载在硅藻土上催化制取乙酸正丁酯的酯化率与HPW负载量的关系(温度:120℃,时间:2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HPW相比,HPW/硅藻土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有助于提高其催化性能
B.当HPW负载量为40%时达到饱和,酯化率最高
C.用HPW/硅藻土代替传统催化剂,可减少设备腐蚀等不足
D.不同催化剂对酯化率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11.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变浑浊的是(Na2S2O3和H2SO4混合会产生浑浊现象)( )
A.0.1 ml•L﹣1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0.1 ml•L﹣1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0.1 ml•L﹣1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D.0.2 ml•L﹣1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不同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大小
B.为了精确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当两者混合后,立即读取温度计的读数,防止热量散失
C.将铁粉、碳粉、少量氯化钠和水混合放在塑料袋中搓揉,用手触摸会感觉到发热,袋里产生大量铁锈
D.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终点判断过迟,导致标准液滴多,只能重新滴定
13.FeCl3溶液是化学实验室的常用试剂.
(1)某小组同学配制1.0ml/LFeCl3溶液的过程是:称取270.5gFeCl3•6H2O晶体,溶解于加了20mL浓盐酸的适量水中,稀释至1L.
则:配制过程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容量瓶外还有 .1.0ml/LFeCl3溶液的密度为1.12g/cm3,该溶液中含FeCl3的质量分数为 .
(2)将1.0ml/L(NH4)2CO3溶液加到1.0ml/LFeCl3溶液中也可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验证制得的分散系是胶体的方法是 .
(3)取少量1.0ml/LFeCl3溶液加水稀释成0.1ml/L FeCl3溶液.
提示: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结合实验ⅰ、ⅱ分析,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
②阅资料得知:Cl﹣对溶液红色褪去的反应有催化作用,验证该说法应补充的实验及现象是 .
14.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海波,无色透明单斜晶体、无臭、味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照相行业、电镀、净化用水和鞣制皮革等工业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I、利用Na2S2O3溶液跟稀H2SO4反应进行浓度或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测定,实验以两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字完全遮盖时结束计时。某同学进行下表中A、B、C、D四次实验:
(1)该实验的化学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I其中最先变浑浊的是 。((填实验的序号)
②A、B实验中分别加5ml、10mL水的目的是 。
③B与D实验 (填“能”或“否”)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因是 。
II、反应I2+2S2O32﹣=2I﹣+S4O62﹣常用于精盐中碘含量测定。某同学利用该反应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均加入1mL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若不经计算,直接通过褪色时间的长短判断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试剂中应选择 (填序号)。
①1mL 0.01ml•L﹣1的碘水
②1mL 0.001ml•L﹣1的碘水
③4mL 0.01ml•L﹣1的Na2S2O3溶液
④4mL 0.001ml•L﹣1的Na2S2O3溶液
若某同学选取①③进行实验,测得褪色时间为4s,计算v(S2O32﹣)= 。
15.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反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用4mL 0.001ml/L KMnO4溶液与2mL 0.01ml/L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
(1)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和 (用Ⅰ~Ⅳ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和 .
(2)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 mL蒸馏水的目的是 .
16.某同学用5%的H2O2溶液做了一个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分别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1和试管2中装入3.0mL5%的H2O2溶液.
步骤2:再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1~2滴1ml/L FeCl3溶液,
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1放入盛有温度恒定为5℃冷水的烧杯中,试管2放入盛有温度恒定为40℃热水的烧杯中,同时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不同时刻(min)气体的总体积(mL),数据如下:
(1)向试管中加入的FeCl3溶液的作用 ,写出加入FeCl3溶液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相同时刻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试管1中多的原因是: ,由此该同学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对比每分钟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变化,前5分钟内每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4)若用单位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表示反应的快慢,则2min到5min试管2中生成气体的速率为: .(请列出计算式并将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解答】解:A.反应速率与现象无关,反应速率快的,现象可能明显,也可能不明显,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则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视为0,故B错误;
C.因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则化学反应速率为0.8ml/(L•s)是指1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0.8ml/L,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CaCO3是固体,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aCO3质量的减少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
B.CO2为气体,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物质的量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B正确;
C.CaCl2是生成物,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溶液中Ca2+浓度的增加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C正确;
D.CaCO3为纯固体,不能用浓度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发生反应N2+3H2⇌2NH3,3s内氮气的平均速率:ν(N2)=0.15m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H3)=2ν(N2)=2×0.15ml•L﹣1•s﹣1=0.3ml•L﹣1•s﹣1,故3s末NH3的浓度为0.3ml•L﹣1•s﹣1×3s=0.9ml•L﹣1,
故选:C。
4.【解答】解: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不一定含氢元素,如四氯化碳,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平衡前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
C.将有机物进行“缝合”必须遵循原子守恒规律,故C错误;
D.将有机物进行“裁剪”需要破坏旧的化学键,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普通分子吸收能量转化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间有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有效碰撞,生成产物分子,故A正确;
B.点燃或加热时,分子会吸收能量,使普通分子获得能量转变为活化分子,故B正确;
C.活化分子间有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有效碰撞,则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故C错误;
D.焓变=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焓变,所以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不等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D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根据题干中的条件,△n(NH3)=2ml,△t=10s,则===0.1ml/(L•s),=×0.1ml/(L•s)=0.125ml/(L•s),
故选:A。
7.【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而发生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如HCl溶于水发生电离,故A正确;
B、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进行,例如氢氧化钡和氯化铵,故B错误;
C、有能量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如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A、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A错误;
B、由图可知,②的反应速率快于①,则反应②的活化能比反应①小,故B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由图可知V2O5在参加化学反应但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发生改变,则该反应的催化剂是V2O5,故C错误;
D、由图可知①历程中V﹣O键的断裂,②历程中V﹣O键的形成,则过程中既有V﹣O键的断裂,又有V﹣O键的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由图分析可知,第一步反应过程为CO2(g)+4H2(g)→●HOCO+H2(g),则反应过程断裂氢氢键和碳氧键,形成氧氢键,故A正确;
B.由图分析可知,第三步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小,故B正确;
C.由图分析可知,第三步反应过程为•OH+•H═H2O(g),故C正确;
D.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的过程第三步吸收能量,故D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A.将磷钨酸(H3PW12O40,以下简称HPW)代替浓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但HPW自身存在比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载体(如硅藻土、C等)上则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与HPW相比,HPW/硅藻土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提高其催化活性,故A正确;
B.图象分析可知,当HPW负载量为40%时达到饱和,酯化率最高,故B正确;
C.HPW自身存在比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载体(如硅藻土、C等)上则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提高其催化活性,减少设备腐蚀等不足,故C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不能改变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故D错误;
故选:D。
11.【解答】解:因30℃>10℃,则选项C和D中的反应速率大于选项A和B中,
又D中反应物的浓度大于C中反应物的浓度,
则D中反应速率最快,即在实验中就最先出现浑浊,
故选:D。
12.【解答】解:A、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但是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反应时可能不产生气泡,故A错误;
B、读取温度计温度,应该待中和反应进行完全后,过快读取温度计的读数,容易产生误差,需要测定混合后的最高温度,故B错误;
C、铁粉、碳粉、少量氯化钠和水构成原电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铁粉最终变为铁锈,故C正确;
D、若滴定过量,不一定重新滴定,可以反滴定,就是再滴加待测液几点至颜色变色就可以了,故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1)量取浓盐酸时要量筒,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故还需的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由公式c=可知w===14.5%,
故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14.5%;
(2)将(NH4)2CO3溶液加到FeCl3溶液中也可制得Fe(OH)3胶体,反应方程为:3(NH4)2CO3+2FeCl3+3H2O═2Fe(OH)3(胶体)+3CO2↑+6NH4Cl;证明胶体的方法用一束光线照射制得的分散系,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故答案为:3(NH4)2CO3+2FeCl3+3H2O=2Fe(OH)3(胶体)+3CO2↑+6NH4Cl;用一束光线照射制得的分散系,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或丁达尔效应);
(3)①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结合ⅱ的现象是因为加入过氧化氢将KSCN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褪色,故答案为:SCN﹣被H2O2溶液氧化为SO42﹣,使溶液红色褪去;
②可以做对照实验,一个用氯化铁溶液,另一个实验用硝酸铁或硫酸铁,进行对比实验,具体操作为:分别取2 mL 0.1 ml/L FeCl3溶液和2 mL 0.05 ml/L Fe2(SO4)3溶液;分别滴入KSCN溶液,溶液均变为红色;再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H2O2溶液,FeCl3溶液褪色快,
故答案为:分别取2 mL 0.1 ml/L FeCl3溶液和2 mL 0.05 ml/L Fe2(SO4)3溶液,分别滴入KSCN溶液,溶液均变为红色,再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H2O2溶液,FeCl3溶液褪色快.
14.【解答】解:I、(1)Na2S2O3溶液在稀硫酸溶液中发生硫元素的歧化反应,硫元素由+2价歧化为+4价和0价,故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
(2)①最先变浑浊的即反应速率更快的,而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D的反应速率大于A、B的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而D中反应物的浓度大于C中反应物的浓度,故D的反应速率大于C的反应速率,故最快的是D,故选D;
②A、B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H2SO4的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故答案为:使混合液的体积相同,Na2S2O3的浓度相同,H2SO4浓度不同;
③要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保持其他影响速率一致,而实验B和D除了温度不同,Na2S2O3溶液、稀硫酸的浓度均不相同,故不能通过B和D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否;在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实验中,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即浓度要相同;
II、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通过褪色时间判断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I2应完全反应,蓝色褪去,采取控制变量法,碘水的浓度不变,改变Na2S2O3溶液浓度,②1mL0.001ml•L﹣1的碘水与③4mL0.01ml•L﹣1的Na2S2O3溶液、④4mL 0.001ml•L﹣1的Na2S2O3溶液反应,I2都能完全反应;①1mL0.01ml•L﹣1的碘水与④4mL 0.001ml•L﹣1的Na2S2O3溶液反应,I2不能完全反应,蓝色不能褪去,无法判断,
答案为:②③④;
混合后c(I2)==×0.01ml/L.所以v(I2)==×0.0025ml/(L•s),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S2O32﹣)=2v(I2)=2××0.0025ml/(L•s)=8.3×10﹣4ml/(L•s),
故答案为:8.3×10﹣4ml/(L•s)。
15.【解答】解: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反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故答案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1)由实验目的可知,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需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比实验,同浓度溶液,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反应,Ⅰ无催化剂,Ⅱ有催化剂,Ⅰ、Ⅱ是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除了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完全相同,所以Ⅰ和Ⅲ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Ⅰ;Ⅱ;Ⅰ;Ⅲ;
(2)对比实验I和IV,10%硫酸的体积不同,说明两组实验中的反应物的浓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比实验I和IV,Ⅳ中只加入1mL10%硫酸,与I中加入的溶液总体积不相等,实验IV中需要加入1mL蒸馏水,确保反应溶液的总体积相同,
故答案为:硫酸的浓度或氢离子浓度;1;确保溶液总体积不变.
16.【解答】解:(1)铁离子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起催化作用(或加快反应速率);2H2O22H2O+O2↑;
(2)将试管1放入盛有温度恒定为5℃冷水的烧杯中,试管2放入盛有温度恒定为40℃热水的烧杯中,两者的温度不同,所以开始时相同时刻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试管1中多;原因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2中温度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量逐渐减少,所以浓度逐渐变小,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H2O2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
(4)2min到5min试管2中气体体积的变化为81.3mL﹣41.2mL,由v===13.4mL/min,故答案为:=13.4mL/min.实验序号
操作及现象
ⅰ
取2mL 0.1ml/L FeCl3溶液,滴入3滴0.1ml/L 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一段时间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3滴 1ml/L H2O2溶液,红色很快褪去.
ⅱ
取少量ⅰ中所得溶液滴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反应温度
Na2S2O3
H2SO4
H2O
℃
V(mL)
c(ml•L﹣1)
V(mL)
c(ml•L﹣1)
V(mL)
A
10
5
0.1
10
0.1
5
B
10
5
0.1
5
0.1
10
C
30
5
0.1
5
0.1
10
D
30
5
0.2
5
0.2
10
组别
10%硫酸体积/mL
温度/℃
其他物质
Ⅰ
2mL
20
无
Ⅱ
2mL
20
10滴饱和MnSO4溶液
Ⅲ
2mL
30
无
Ⅳ
1mL
20
1
2
3
4
5
6
7
8
9
试管1
17.5
34.9
50.1
60.3
70.4
80.2
84.9
85.2
85.4
试管2
21.7
41.2
57.5
70.8
81.3
84.9
85.3
85.4
85.4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优秀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优秀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H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ml·L-1·s-1,在四支试管中发生反应,0×10-6 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