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2021学年甘肃省兰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甘肃省兰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0分)
1.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加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钙、氟、碘”应理解为(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2. 2020年2月2日上午,仅用10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下列施工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砂石回填 B. 钢筋绑扎 C. 焊接管道 D. 安装板房
3. 化学实验课上,小瑞同学发现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并没有燃烧。她提出是不是收集的氧气浓度太低造成的。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4. 图 1 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5. 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是铁的价类图,物质②的化学式为( )
A. Fe B. FeO C. Fe2O3 D. Fe3O
6. 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属于一种原子
D. 属于一种元素
7. 2019年9月17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得共和国勋章。制氢弹材料需要氢和锂元素,如图是氢、锂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 B. 锂离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g D. 氢和锂属于同一族元素
8.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9.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 自然界澄清透明的水都是纯净物
C. 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
10.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2H表示:2个氢元素 B. 2N2:表示2个氮分子
C. O3表示:3个氧原子 D. 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不慎打翻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②为节约药品,可以将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③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④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有小水珠凝结;⑤为增加稳定性,用试管夹时必须用拇指按住短柄以防脱落;⑥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氮气可用做保护气;⑦稀有气体与其它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A. ①③④⑦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②⑦
12.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A、B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
B. 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图2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 改进后的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
13. 符合以下四位同学所描述的化学式可能是( )
A. H2O B. O3 C. MgO D. HClO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B.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
C. 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D. 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15. 下列图象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质量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16. 如图是一种防霾新产品−鼻用空气净化器,它的填充物是硅胶(主要成分为 SiO2)。
(1)新鲜的空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填符号);
(2)SiO2读作______;
(3)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______。
A.PM2.5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17.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或数字或文字表述填空:
(1)两个铁离子______;
(2)氦气______;
(3)硅常用做半导体,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硅是由______构成的;
(4)粒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的值=______;
(5)符号2Mg2+,其中右上角的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
18. 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3)写出一种与氖原子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阳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
(4)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
A.Na与Mg
B.O与S
C.F与Cl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做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填字母);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6)已知镓(G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氧化镓的化学式是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0分)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量取10mL溶液,需要的仪器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______;若没有说明药品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液体取用______mL。
(2)将少量品红加入到水中,静置,烧杯中的水逐渐变成红色,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3)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______。
20.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A~E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
(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加热。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选择D装置来收集氧气,是根据氧气______的性质。
(6)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已知氢气的密度远小于空气,难溶于水,需选用的发生及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21. 下列几个实验是课本及其改进实验,请回答问题:
图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______;
图2:足量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停在刻度______(填数字);
图3:夹持木炭的仪器名称______;
图4: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2. “致富牌”化肥,其包装袋上的标签如图,请回答:
(1)尿素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尿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每袋该化肥中氮元素质量为______k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加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钙、氟、碘”应理解为元素。
故选:B。
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解:A、砂石回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钢筋绑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管道焊接过程包含着物质燃烧放热,再进行焊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安装板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小瑞同学发现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并没有燃烧。她提出是不是收集的氧气浓度太低造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
故选:A。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②处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
故选:B。
根据②处所示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前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后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后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两者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2,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的粒子,前者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后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3,属于属于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根据氢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表示原子序数为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锂离子是锂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氢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中氢和锂属于同一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如果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可以表示氧化物,故A正确;
B、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错;
D、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根据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是否为氧化物时,首先所表示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然后还得为化合物;因此,能表示氧化物的示意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9.【答案】B
【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
B、澄清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如自来水就是混合物,故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因此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故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变化,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水的构成分析;
B、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氢气燃烧产物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纯净物和催化剂的概念以及清洁能源等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知识即可解答。
10.【答案】B
【解析】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2个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O3可表示1个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个硫酸根离子的正确写法是2SO4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①不慎打翻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操作正确;
②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原说法错误;
③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④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清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法错误;
⑤用试管夹时不能用拇指按住短柄,说法错误;
⑥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氮气可用做保护气,说法正确;
⑦稀有气体与大多数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仪器的用途、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药品和仪器的使用、气体的液体等,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分子不断运动以及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分析;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明确分子不断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是解答本题关键。
【解答】
A、图1中A烧杯变红,B烧杯酚酞不变红,A错误;
B、图1中C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图2中A和D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和C试管中,使酚酞变红,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正确;
C、图2中可看到C试管比B试管变红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C正确;
D、图2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不污染环境,用试管节约药品用量,D正确;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A、H2O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且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B、O3由同种元素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MgO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ClO由3种元素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等。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收集满氧气,先盖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放桌上,故A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会导致滴管内空气被挤入瓶内液体中,可能造成药品变质,故B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
C、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故C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
D、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故D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
故选:B。
A、根据排水集气法的步骤分析;
B、根据为防止滴管内空气挤入,在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液体进行解答;
C、根据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图象反应正确,故A蒸气;
B、一定量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所以最终质量不能为零,图象反应错误,故B错误;
C、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图象反映错误,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应该不变,图象反映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分析.
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明确选项中的变化过程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6.【答案】N2 二氧化硅 C
【解析】解:(1)新鲜的空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故填:N2;
(2)SiO2读作二氧化硅;故填:二氧化硅;
(3)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都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能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能够造成温室效应,但还不是被列入空气监测的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气体。故填:C。
故答案为:(1)N2;
(2)二氧化硅;
(3)C。
(1)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氧化物的读法来分析;
(3)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来分析。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PM2.5是什么意思,要熟记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7.【答案】2Fe3+ He 硅原子 9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
(2)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化学式为He;
(3)硅常用做半导体,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4)粒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x的值=9;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所以符号2Mg2+,其中右上角的数字“2”的含义是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1)2Fe3+;
(2)He;
(3)硅原子;
(4)9;
(5)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2)根据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进行分析;
(3)根据硅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进行分析;
(4)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
(5)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答案】三 金属 得到 S2− Na+ BC B Ga2O3
【解析】解:(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铝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它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三;金属。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可以表示为S2−。
故填:得到;S2−。
(3)钠离子是与氖原子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阳离子,可以表示为Na+。
故填:Na+。
(4)A.Na与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化学性质不相似;
B.O与S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C.F与Cl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故填:BC。
(5)A.NO和O2有相同原子数,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
B.CO和N2有相同的原子数、电子数,是等电子体;
C.SO2和CO2有相同原子数,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
故填:B。
(6)已知镓(G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最外层电子数是3,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通常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镓的化学式是Ga2O3。
故填:Ga2O3。
(1)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2)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3)钠离子和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5)根据提供信息可以判断是否是等电子体;
(6)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9.【答案】10mL量筒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解析】解:(1)量取10mL溶液,需要使用10mL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液体取用1~2mL,故填:10mL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2。
(2)将少量品红加入到水中,静置,烧杯中的水逐渐变成红色,是因为品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到水分子中,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从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故填: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实验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仪器的使用以及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长颈漏斗 B中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外焰 A KMnO4→△K2MnO4+MnO2+O2 分解 过滤高锰酸钾固体,避免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H2O2→MnO2H2O+O2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BD或BE
【解析】解:(1)①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B为气体发生装置,要保证装置气密性,所以长颈漏斗下端要深入液面以下;
故答案为:B中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3)酒精灯加热时需要使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提高加热效率;
故答案为:外焰。
(4)高锰酸钾为固体其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为KMnO4→△K2MnO4+MnO2+O2;符号一变多特点,所以为分解反应;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出,所以增加棉花,避免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故答案为:A;KMnO4→△K2MnO4+MnO2+O2;分解;过滤高锰酸钾固体,避免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为H2O2→MnO2H2O+O2;收集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说明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反应,方可收集;
故答案为:H2O2→MnO2H2O+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6)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氢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为D或E;
故答案为:BD或BE。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装置特点回答此题;
(3)考查酒精灯的加热注意事项;
(4)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特点总结反应类型;根据高锰酸钾物理性质回答此题;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装置特点总结气体性质;
(6)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拉瓦锡 8 坩埚钳 吸收二氧化硫
【解析】(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故填:拉瓦锡;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玻璃管中氧气的体积为10×15=2,活塞a停在刻度10−2=8;故填:8;
(3)夹持木炭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故填:坩埚钳;
(4)硫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填:吸收二氧化硫。
(1)根据化学历史知识解答;
(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进行计算;
(3)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解答;
(4)根据硫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内容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实验原理、常见仪器名称,硫燃烧试验的注意事项。基础性较强。
22.【答案】四 1:4 23
【解析】解:(1)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的;
(2)尿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4;
(3)每袋尿素的质量为50kg,含氮量为46.0%,每袋商品尿素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46.0%=23kg。
故答案为:(1)四;(2)1:4;(3)23.
(1)根据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意,每袋尿素的质量为50kg,含氮量为46.0%,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题中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2021学年甘肃省兰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0分)
1.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加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钙、氟、碘”应理解为(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2. 2020年2月2日上午,仅用10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下列施工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砂石回填 B. 钢筋绑扎 C. 焊接管道 D. 安装板房
3. 化学实验课上,小瑞同学发现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并没有燃烧。她提出是不是收集的氧气浓度太低造成的。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4. 图 1 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5. 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是铁的价类图,物质②的化学式为( )
A. Fe B. FeO C. Fe2O3 D. Fe3O
6. 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属于一种原子
D. 属于一种元素
7. 2019年9月17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得共和国勋章。制氢弹材料需要氢和锂元素,如图是氢、锂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 B. 锂离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g D. 氢和锂属于同一族元素
8.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9.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 自然界澄清透明的水都是纯净物
C. 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
10.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2H表示:2个氢元素 B. 2N2:表示2个氮分子
C. O3表示:3个氧原子 D. 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不慎打翻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②为节约药品,可以将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③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④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有小水珠凝结;⑤为增加稳定性,用试管夹时必须用拇指按住短柄以防脱落;⑥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氮气可用做保护气;⑦稀有气体与其它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A. ①③④⑦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②⑦
12.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A、B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
B. 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图2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 改进后的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
13. 符合以下四位同学所描述的化学式可能是( )
A. H2O B. O3 C. MgO D. HClO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B.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
C. 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D. 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15. 下列图象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质量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16. 如图是一种防霾新产品−鼻用空气净化器,它的填充物是硅胶(主要成分为 SiO2)。
(1)新鲜的空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填符号);
(2)SiO2读作______;
(3)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______。
A.PM2.5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17.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或数字或文字表述填空:
(1)两个铁离子______;
(2)氦气______;
(3)硅常用做半导体,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硅是由______构成的;
(4)粒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的值=______;
(5)符号2Mg2+,其中右上角的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
18. 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3)写出一种与氖原子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阳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
(4)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
A.Na与Mg
B.O与S
C.F与Cl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做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填字母);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6)已知镓(G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氧化镓的化学式是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0分)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量取10mL溶液,需要的仪器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______;若没有说明药品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液体取用______mL。
(2)将少量品红加入到水中,静置,烧杯中的水逐渐变成红色,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3)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______。
20.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A~E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
(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加热。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选择D装置来收集氧气,是根据氧气______的性质。
(6)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已知氢气的密度远小于空气,难溶于水,需选用的发生及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21. 下列几个实验是课本及其改进实验,请回答问题:
图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______;
图2:足量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停在刻度______(填数字);
图3:夹持木炭的仪器名称______;
图4: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2. “致富牌”化肥,其包装袋上的标签如图,请回答:
(1)尿素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尿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每袋该化肥中氮元素质量为______k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加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钙、氟、碘”应理解为元素。
故选:B。
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解:A、砂石回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钢筋绑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管道焊接过程包含着物质燃烧放热,再进行焊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安装板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小瑞同学发现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并没有燃烧。她提出是不是收集的氧气浓度太低造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
故选:A。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②处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
故选:B。
根据②处所示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前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后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后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两者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2,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的粒子,前者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后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3,属于属于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根据氢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表示原子序数为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锂离子是锂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氢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中氢和锂属于同一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如果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可以表示氧化物,故A正确;
B、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错;
D、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根据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是否为氧化物时,首先所表示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然后还得为化合物;因此,能表示氧化物的示意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9.【答案】B
【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
B、澄清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如自来水就是混合物,故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因此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故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变化,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水的构成分析;
B、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氢气燃烧产物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纯净物和催化剂的概念以及清洁能源等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知识即可解答。
10.【答案】B
【解析】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2个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O3可表示1个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个硫酸根离子的正确写法是2SO4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①不慎打翻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操作正确;
②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原说法错误;
③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④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清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法错误;
⑤用试管夹时不能用拇指按住短柄,说法错误;
⑥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氮气可用做保护气,说法正确;
⑦稀有气体与大多数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仪器的用途、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药品和仪器的使用、气体的液体等,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分子不断运动以及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分析;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明确分子不断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是解答本题关键。
【解答】
A、图1中A烧杯变红,B烧杯酚酞不变红,A错误;
B、图1中C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图2中A和D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和C试管中,使酚酞变红,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正确;
C、图2中可看到C试管比B试管变红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C正确;
D、图2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不污染环境,用试管节约药品用量,D正确;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A、H2O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且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B、O3由同种元素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MgO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ClO由3种元素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等。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收集满氧气,先盖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放桌上,故A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会导致滴管内空气被挤入瓶内液体中,可能造成药品变质,故B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
C、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故C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
D、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故D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
故选:B。
A、根据排水集气法的步骤分析;
B、根据为防止滴管内空气挤入,在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液体进行解答;
C、根据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图象反应正确,故A蒸气;
B、一定量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所以最终质量不能为零,图象反应错误,故B错误;
C、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图象反映错误,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应该不变,图象反映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分析.
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明确选项中的变化过程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6.【答案】N2 二氧化硅 C
【解析】解:(1)新鲜的空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故填:N2;
(2)SiO2读作二氧化硅;故填:二氧化硅;
(3)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都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能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能够造成温室效应,但还不是被列入空气监测的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气体。故填:C。
故答案为:(1)N2;
(2)二氧化硅;
(3)C。
(1)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氧化物的读法来分析;
(3)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来分析。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PM2.5是什么意思,要熟记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7.【答案】2Fe3+ He 硅原子 9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
(2)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化学式为He;
(3)硅常用做半导体,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4)粒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x的值=9;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所以符号2Mg2+,其中右上角的数字“2”的含义是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1)2Fe3+;
(2)He;
(3)硅原子;
(4)9;
(5)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2)根据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进行分析;
(3)根据硅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进行分析;
(4)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
(5)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答案】三 金属 得到 S2− Na+ BC B Ga2O3
【解析】解:(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铝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它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三;金属。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可以表示为S2−。
故填:得到;S2−。
(3)钠离子是与氖原子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阳离子,可以表示为Na+。
故填:Na+。
(4)A.Na与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化学性质不相似;
B.O与S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C.F与Cl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故填:BC。
(5)A.NO和O2有相同原子数,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
B.CO和N2有相同的原子数、电子数,是等电子体;
C.SO2和CO2有相同原子数,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
故填:B。
(6)已知镓(G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最外层电子数是3,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通常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镓的化学式是Ga2O3。
故填:Ga2O3。
(1)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2)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3)钠离子和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5)根据提供信息可以判断是否是等电子体;
(6)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9.【答案】10mL量筒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解析】解:(1)量取10mL溶液,需要使用10mL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液体取用1~2mL,故填:10mL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2。
(2)将少量品红加入到水中,静置,烧杯中的水逐渐变成红色,是因为品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到水分子中,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从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故填: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实验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仪器的使用以及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长颈漏斗 B中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外焰 A KMnO4→△K2MnO4+MnO2+O2 分解 过滤高锰酸钾固体,避免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H2O2→MnO2H2O+O2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BD或BE
【解析】解:(1)①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B为气体发生装置,要保证装置气密性,所以长颈漏斗下端要深入液面以下;
故答案为:B中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3)酒精灯加热时需要使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提高加热效率;
故答案为:外焰。
(4)高锰酸钾为固体其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为KMnO4→△K2MnO4+MnO2+O2;符号一变多特点,所以为分解反应;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出,所以增加棉花,避免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故答案为:A;KMnO4→△K2MnO4+MnO2+O2;分解;过滤高锰酸钾固体,避免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为H2O2→MnO2H2O+O2;收集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说明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反应,方可收集;
故答案为:H2O2→MnO2H2O+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6)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氢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为D或E;
故答案为:BD或BE。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装置特点回答此题;
(3)考查酒精灯的加热注意事项;
(4)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特点总结反应类型;根据高锰酸钾物理性质回答此题;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装置特点总结气体性质;
(6)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拉瓦锡 8 坩埚钳 吸收二氧化硫
【解析】(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故填:拉瓦锡;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玻璃管中氧气的体积为10×15=2,活塞a停在刻度10−2=8;故填:8;
(3)夹持木炭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故填:坩埚钳;
(4)硫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填:吸收二氧化硫。
(1)根据化学历史知识解答;
(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进行计算;
(3)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解答;
(4)根据硫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内容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实验原理、常见仪器名称,硫燃烧试验的注意事项。基础性较强。
22.【答案】四 1:4 23
【解析】解:(1)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的;
(2)尿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4;
(3)每袋尿素的质量为50kg,含氮量为46.0%,每袋商品尿素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46.0%=23kg。
故答案为:(1)四;(2)1:4;(3)23.
(1)根据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意,每袋尿素的质量为50kg,含氮量为46.0%,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题中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