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小学科学19 材料的分类教案设计,共3页。
19、材料的分类
课题 | 19、材料的分类 | 第( 一 )单元 |
课 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 | 时间 | |
教学目标 |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
教学重难点 |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
教学准备 |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子、书、玩具小木船、塑料杯、铁制小刀、放大镜等。 |
教 学 过 程 | 个人修改 |
一、下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活动目标: 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判断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能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给物品分类。 3、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实施过程: 1、四人一个小结,每组一套材料。此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第一幅图到“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第二阶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2、在第一阶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认每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师要给一些提示,例如,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我们就说塑料是制成它的材料,椅子是木头制的……对于铜、铁、铝这些材料,先做归类示范,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都是金属,提出金属材料的概念。对于玩具娃娃和衣服,可以让学生观察棉布纤维。在观察不清时,提示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并与其他材料进行比较;还可以把带来的小块棉布撕开,露出棉絮。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纤维材料”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纤维材料。 3、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制成物品的材料,给这些物品分类,把同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名称填在书上的圈里,再把组成每类物品的材料名称写在圈的下面。要求在书上4个圈里,分别填入物品的名称,并在对应的圈下,分别填上“金属”、“塑料”、“纸”和“棉布(纤维)教学设计”。同一圈里的物品,是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 4、对于第二阶段,第二幅图提供了课桌、保温瓶、铅笔、用电筒、衣架、沙发。这一部分可以用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其中铅笔、用电筒也可以直接观察实物。 5.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物品,发现并讨论一些物品往往不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发现制成每种物品的几种材料,联系材料的性质,试着说明用这些材料制作某种物品的好处,为后面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用电筒的外壳是用塑料做的,冬天用手握着不感到凉,里边的连线是金属的,可以导电;沙发的罩是棉布的,很柔软;衣架用金属做可以节省木材等。 6.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观察更仔细,发现的材料更多。 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活动目标: 1、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材料。 2、能够自己的话说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描述一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实施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如塑料、玻璃、木头等各种材料的资料或图片。先让学生讲一讲木头、棉花、沙子可以制成什么,再让学生讲一讲这些材料是怎样得到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和玻璃是从哪里来的?启发学生思考:石油、木头、棉花、沙子和塑料、玻璃等材料的来源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玻璃加工过程的图片,描述玻璃加工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体会到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只靠天然材料是不够的。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知道的其他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资料。要求学生在知道的常见材料中,区分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辨别出教室中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愿意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举例说明我们的学习用品离不开丰富的材料。 实施过程: 1.每小组4人,每个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2.观察结束后,每个小组把找到的材料名称填在课本中的横线上。引导学生讨论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有怎样的联系。如窗户为什么用玻璃制作而不用其他材料等。然后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帮助学生体会到材料种类的丰富及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区分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四、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别自己家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能举例说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实施过程: 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课上交流。教材中的“材料调查记录表”留有一些空格,如果不够用,可增添一些,填上自己找到的其他物品及构成材料的名称。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体会材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的重点要放在:对物品的观察是否细致、是否能够辨别出组成物品的材料;在搜集整理有关材料的资料时,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有条理;在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 五、拓展知识 1、观察、分析和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行为。在观察事物前,要清楚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客观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并找出各个部分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寻找各自事物之间的相同和差异的思维过程。 2、陶瓷 陶瓷是陶器的统称。陶器是由粘土烧制而成。在我国用粘土制造陶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江西景德镇高岭所产的质量最好。此外,还有特殊性能的陶瓷,如打不烂的陶瓷,透明的陶瓷,代替人体关节的陶瓷,可以产生电、磁、声、热的陶瓷等等 四、作业: 利用平时的时间可以观察其他自己家或别人家的物品,找出制造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并作好记录。 | |
板书设计 | 课后反思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