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刷题:03《溶液》(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618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刷题:03《溶液》(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618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刷题:03《溶液》(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618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刷题:03《溶液》(含答案)
展开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刷题
03《溶液》
1.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时,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甲图表示称取7.5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依据20℃时的实验和数据分析,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6.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碘酒 D.氯化钠溶液
7.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8.下列做法中,利用乳化原理达到清洗目的的是( )
A.用汽油清洗油污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食醋清除水垢
D.用酒精清洗碘渍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比下半部分溶液甜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10.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B.硝酸钾在热水和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同——温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同
C.酒精和食醋的气味不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硬度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 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填序号)。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 。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
与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烧杯中的溶液。
12.(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向放置于沸水的白磷中鼓入氧气,白磷燃烧
C.用pH试纸测量氯化钠溶液的pH,得到pH=12
D.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水混合,搅拌静置,液体分层
E.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
(2)请从甲、乙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甲计分。
13.下图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50 ℃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 g,60 ℃时溶解度:Na2Cr2O7 Na2SO4(填“<”“=”或“>”)。
(2)在50 ℃时,把210 g 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析出Na2Cr2O7 g(假设不含结晶水)。
14.10%的CaCl2溶液常用作路面的保湿剂。
(1)CaCl2中Ca、Cl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要配制200kg10%的CaCl2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kg。
15.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1)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2)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
16.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g,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实验与探究题
17.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
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2] 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__(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 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
①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②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
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提出猜想] 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探究]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乙实验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实验结论]
(1)图甲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
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乙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
[拓展实验] 按照图丙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硫酸
[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
若Q吸______(填“>”“<”或“=”,下同)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乙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答案为:A;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所以硝酸钾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说明降温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但不能确定60 ℃的硝酸钾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20.答案为:A;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如蒸馏水等,故A说法错误;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B说法正确;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故C说法正确;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可使反应物接触面积变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说法正确。
21.答案为:C;
解析: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量取42.5mL水,应使用50mL量筒,不能使用烧杯;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烧杯口紧挨试剂瓶口。
22.答案为:A;
解析: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汽油都不是溶液;溶液一定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比如饱和石灰水是饱和溶液,但属于稀溶液。
23.答案为:C;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与饱和溶液。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即20℃时,在100g的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和NaNO3的质量分别为36g和88g。①③④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均小于20℃时相应物质的溶解度,还可以继续溶解对应的溶质,所以①③④都不是饱和溶液;而②⑤所加固体的质量均大于20℃时相应物质的溶解度,固体没有溶解完,所以②⑤均为饱和溶液。
24.答案为:C;
25.答案为:B;
26.答案为:B;
27.答案为:C;
解析:泥土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浊液;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蔗糖溶液中的任一部分甜度相同;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还能溶解其他可溶的物质。
28.答案为:B;
解析:A项,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由于氧气浓度不同,正确;B项,硝酸钾在热水和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同,是由于温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速率不同,错误;C项,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闻到不同的气味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D项,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其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29.答案为:(1)4.5 D;(2)胶头滴管;(3)丁;
解析:
(1)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0.9%=4.5g;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但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整洁美观,而是为了避免污染天平;量取所需水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是为了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胶头滴管。
(3)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由图可知,丙和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因此二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0.答案为:(1)BE
(2)甲:①搅拌,加速溶解 ②BFG ③出现较多量晶体 乙:①左盘 ②D ③细口瓶
解析: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向放置于沸水的白磷中鼓入氧气,白磷在水中燃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测出其pH=7;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水混合后,只是溶质质量分数改变,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不会分层;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是红色固体,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实验过程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2)甲:①粗盐溶解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②过滤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所以应选BFG;③蒸发滤液时,不能将蒸发皿中的水蒸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剩余的水蒸干。乙:①用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②配制100g5%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100g×5%=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5g=95g,95g 水的体积为95mL,因此量取95mL水时应用100mL量筒;③实验室中液体药品盛装在细口瓶中,因此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应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31.答案为:(1)110 > (2)50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110g;60℃时溶解度:Na2Cr2O7>Na2SO4。(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110g,1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60g;在50℃时,210gNa2Cr2O7饱和溶液中含有Na2Cr2O7110g,降温到10℃时,只能溶解60g,故析出Na2Cr2O750g。
32.答案为:(1)40∶71 (2)180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化学式和溶液配制的计算。
(1)氯化钙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40∶(35.5×2)=40∶71。
(2)配制200kg10%的氯化钙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200kg×(1-10%)=200kg×90%=180kg。
33.答案为:(1)D (2)C
[解析]
(1)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 ℃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 g,所以加入40 g KCl不能完全溶解,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剩余5 g KCl固体未能溶解。
(2)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不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来实现。
34.答案为:(1)不是 (2)23.8%
[解析]
(1)乙烧杯中加入5g无水硫酸铜粉末后完全溶解,所以乙烧杯中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2)甲烧杯中硫酸铜溶质质量为100g×20%=20g,向乙烧杯中加入5g无水硫酸铜粉末,
完全溶解,则丙烧杯中的硫酸铜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8%。
35.答案为:
(1)紫(或紫红)
(2)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3)微 (4)碘的汽油溶液 强
(5)①不分层 ②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性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性
[解析] (2)KMnO4溶液与汽油互不相溶,所以会出现分层现象。(3)由图乙中的“淡黄色”可知碘可溶于水但试管底部又有碘固体存在,可知碘微溶于水。(4)由图丙中出现“紫红色”,比图乙中的“淡黄色”颜色深,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强。(5)①由于碘易溶于酒精,水与酒精又能互溶,所以将[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②由[实验2]可知,由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远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所以可用汽油从稀碘水中提取碘,若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也必须具备类似的溶解性特点。
36.答案为:
[实验结论] (1)降低;(2)升高
[拓展实验] 低于 ②
[反思交流] (1)< =
(2)物质b溶液已达到饱和,不能再继续溶解放热
[解析] [反思交流] (2)当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此时物质b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固体不再溶解,也不再放热,此时将观察不到沸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