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第1课时)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第2课时)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课件PPT
展开三、突破难点,拓搌延伸
⑴一种元素能开成多种单质:
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单层石墨片、石墨烯等;
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有:氧气(O2)、臭氧(O3);
磷元素形成的单质有:红磷、白磷。
⑵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①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金刚石:层状结构决定硬度大;
无色、硬度大——作首饰(钻石);
硬度大——裁玻璃、作钻头、加工金属和岩石等;
①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石墨:网状结构决定质软、优良导电性; 深灰色、质软——铅笔芯 质软、有滑腻感——作润滑剂 优良导电性——作电极、电刷
②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吸附性——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有害物质;活性炭吸附性最强,应用广泛,作防毒面具滤毒剂。
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常温下性质稳定;常温下性质稳定——字画不褐色、碳素墨水作档案墨水。
注: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要达到稳定结构,得4个电子比较困难,失4个电子也比较困难,所以常温下性质稳定,温度升高,电子能量增大,容易得失电子,能与一些物质反应。
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能与水、石灰水反应,无毒,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不能与水、石灰水反应,有毒; 二氧化碳能灭火、制碳酸饮料、光合作用,一氧化碳作燃料、冶炼金属。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今发现并制造了118种元素,因此只能形成118种单质B、O2和O3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CO具有可燃性
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 )A、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B、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D、干冰用于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
①按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固-液-不加热型;
②固-液体-不加热型装置的4种基本类型
③四种基本装置中,第一、二、三种中的容器可以用均可以用试管、锥形瓶、烧瓶、广口瓶; ④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原理是控制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与接触,凡是能使固体和液体反复分离与接触的装置,都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①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②使用多功能瓶收集进气管判断方法: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气体进入多功能瓶向哪里聚集,就用导气管直接送到哪里。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入集气瓶向瓶底聚集,所以直接用长导管送到瓶底。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b管口
3、CO2与H2O反应的探究:
⑴Ⅰ、Ⅱ实验说明酸性物质能使石蕊变红;⑵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⑶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结合Ⅰ说明新物质显酸性。
【探究实验1】张南同学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化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变化。【收集证据】⑴设计实验Ⅰ要说明的问题是 。⑵设计实验Ⅱ、Ⅲ的目的是 。【解释与结论】⑶上述实验中实验Ⅳ紫色小花变红,其原因是 。
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探究实验2】⑷张南同学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观察到的现象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交流评价】张南和小岗讨论后一致认为,通过上述实验能够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归纳总结】⑸探究实验1中实验设计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为 ,即将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H2CO3=CO2↑+H2O
4、CO2和CO的比较:
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升华
①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 H2O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
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
⑴CO2和CO检验鉴别: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
将气体点燃,检验生成的气体只有CO2,或将气体通入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物质的检验所利用的性质要具有唯一性。
a.利用CO2不能燃烧,CO能燃烧,将2种气体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CO,不能燃烧的是CO2; b.利用CO2能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CO不能,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CO2,没有变红的是CO;
c.利用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不能,将2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CO; d.利用CO能还原CuO,而CO2不能,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生成的是CO,没有红色物质生成的是CO2。
注:a.鉴别时找到两种物质的一点不同的性质即可; b.利用物理性质时,一般通过颜色、气味、味道(食用)、状态、溶解性等,但是气体一般不用密度或溶解性等鉴别。
⑵CO2和CO分离与除杂: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收集剩余的气体,再向吸收了CO2的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收集产生的气体。
注:分离时若发生了化学反应转变成了其它物质,要将其还原成原来的物质。
a.CO2(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
b.CO (CO2):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或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炭粉。
注:a.除杂三原则:“除尽、不增、不减”; b.气体物质除杂不能用气体试剂,因为量很难控制,多了,违背了不增原则,少了违背了除尽原则,如CO2混有C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1、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2、某混合气中可能有CO、水蒸气、CO2和N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测定其组成,现将混合气依次通过浓硫酸、灼热的Fe2O3、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Fe2O3固体由红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剩余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和CO2,可能有N2C.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和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或N2
②操作:a.先通CO(或N2等)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以免发生爆炸b.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装置冷却,防止生成的Cu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uO;c.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酒精灯燃烧,也可以将尾气收集起来。
注:a.实验中用到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要防止发生爆炸; b.实验中涉及有毒有害气体(如CO、SO2等)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采用收集、吸收或灼烧等方法,防止污染空气。
⑵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①初中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理解: 得氧的物质与氧结合,发生氧化反应; 失氧的物质一般变成单一元素组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②得氧的物质使其它物质被还原,具有还原性,失氧的物质在反应中提供了氧,使其它物质被氧化,具有氧化性。
CaCO3+2HCl=CaCl2+CO2↑+H2O
(2)在验证碳及其氧化物性质时,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②装入碳粉和氧化铜;③打开止水夹,让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④先点燃A处酒精喷灯,看到碳粉逐渐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 ;⑤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出现 现象时,说明CO具有 (“氧化性”“还原性”)。(3)写出图2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任写一个)。(4)有同学认为该装置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 。
6.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 这是一份6.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无色透明,正八面体,金属光泽,深灰色的有,片状固体,二氧化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B,答案C,金刚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梳理第2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基础梳理第2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排列方式,一氧化碳,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温室效应,1区别,分子构成不同,稳定性,可燃性,不支持燃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复习第2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后练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2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后练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CO2,CuSO4,撤出导管,熄灭酒精喷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