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7
展开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沪教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一、单选题(共15题;1-10,每题2分;11-15,每题3分,共35分)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气味 B. 氧化性、可燃性 C. 密度、硬度 D. 熔点、沸点
【答案】 B
【解析】A.颜色、气味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化性、可燃性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密度、硬度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熔点、沸点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偏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操作正确,故B符合题意
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操作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中或紧挨试管壁,防止胶头滴管被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3.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 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C. 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 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答案】 D
【解析】A、 储存仓库要密封,A不符合题意;
B、不要放在太阳下暴晒,B不符合题意;
C、 不能经常翻动包装袋,C不符合题意;
D、 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D符合题意。
4.图中与另外三支蜡烛燃烧情况明显不同的蜡烛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燃烧更旺;
B、烧杯中氧气消耗完,空气中气体成分不支持燃烧,蜡烛因缺氧会熄灭;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
D、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则A烧杯和BCD三支蜡烛燃烧情况明显不同,
5.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 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 B
【解析】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符合题意;
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不符合题意;
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不符合题意,
6.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答案】 A
【解析】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符合题意;
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
7.2012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 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有可燃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 B
【解析】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能够支持燃烧,但是不能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气泡就开始收集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答案】 D
【解析】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生成,才可以开始收集,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不能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需要留一部分水在集气瓶中,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从试管口倒流回到试管底,使试管炸裂,故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9.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以下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NaClO B. Na2O C. NaOH D. NaClO3
【答案】 A
【解析】【解答】由 可知,反应前氯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反应后氯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氧原子,则X为NaClO。
10.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 C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能使错误,符合题意;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
D.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 D
【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这些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钠离子,钠离子和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两种粒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水分子购成的,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硅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D. 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 D
【解析】A.硅原子的质子数是14,核外电子数也是14,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不符合题意;
B.硅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4,氯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7,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若图③中x的数值为8,则该微粒表示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 故C不符合题意;
D.图②④对应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它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1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
C. 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 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答案】 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 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水和二氧化碳为生成物,气体浓度应都增加,符合题意;
C. 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不符合题意;
D. 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不符合题意;
14.如图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 任何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D.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答案】 D
【解析】A. 硫在氧气在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磷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大量的白烟,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铁,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代表氧气 B. t1时刻,O2开始产生 C. 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KMnO4是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所以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
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此时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
二、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6分)
1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________,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2)在小明同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的内容,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至少进行了两次称量,并把这两次称量后的质量进行比较,这两次称量的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第二方而的实验需要验证的内容是 ;
(4)写出该探究实验中实验三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
【答案】 (1)分解速度较慢;无明显变化(或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进行对照(合理即可)
(3)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合理即可)
(4)氯酸钾 →加热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或KClO3 →△MnO2 KCl+O2↑)
【解析】(1)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分解速度较慢。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或者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迅速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2)在小明同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明显。
(3)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至少进行了两次称量,并把这两次称量后的质量进行比较,这两次称量的物质是二氧化锰,因为要明确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前后是否变化;
第二方而的实验需要验证的内容是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加热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
17.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淀粉能________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①又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滤渣质量为ag
淀粉的________和
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拓展】
该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Ⅰ
20mL
淀粉0.5g
a
Ⅱ
20mL
二氧化锰0.5g
b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拓展探究】探究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收集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组同学对此展开研究。
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请解释原因:________。
(5)第一组实验:取5支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体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①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
②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1)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质量;化学性质
(2)过氧化氢 →淀粉 水+氧气
(3)生成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比淀粉高
(4)过氧化氢浓度过低,分解生成氧气较少。
(5)35%;49
【解析】(1)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淀粉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淀粉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淀粉 水+氧气
(3)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主要看相同条件下,生成相同体积氧气时,所需要的时间,所以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生成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比淀粉高。
(4)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说明氧气的浓度不够高,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过低,分解生成氧气较少。
(5)①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
②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可知,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时,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5%+(1-35%)×21%≈49%。
18.钛【Ti】和钛合金有很多优良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金属钛工业上一般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得来。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某些盐虽然不含氧化物,但其化学符号习惯上可以表示成氧化物的形式,例如:Na2SiO3也可以表示为Na2O·SiO2.请据此推测FeTiO3也可以表示为:________
(3)工业上利用钛铁矿冶炼金属钛的方法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其中氯化法的优点有污染小、
副产物较少、氯可以循环使用等。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I:钛铁矿和焦炭在高温的作用下再通入氯气,生成了FeCl3和TiCl4以及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
步骤II:在密闭的氩气环境中加热至800℃,活泼金属Mg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制得
单质金属钛。
①步骤I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步骤II中氩气的作用是
(4)要通过上述氯化法生产6kg金属钛,理论上需要消耗氯气________k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1)+4 (2)FeO、TiO2 (3)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保护气 (4)31
【解析】(1)FeTiO3中铁显+2甲,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2)+x+(-2)×3=0
得出:x=+4 。
(2)些盐虽然不含氧化物,但其化学符号习惯上可以表示成氧化物的形式,例如:Na2SiO3也可以表示为Na2O·SiO2 , 因为钠显+1价,硅显+4价。据此推测FeTiO3中铁显+2价,钛显+4价,所以也可以表示为:FeO·TiO2。
(3)步骤I:钛铁矿和焦炭在高温的作用下再通入氯气,生成了FeCl3和TiCl4以及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生成的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应该是一氧化碳,所以① 步骤I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
步骤II:在密闭的氩气环境中加热至800℃,活泼金属Mg和TiCl4发生置换反应得单质金属钛和氯化镁,② 步骤II中氩气的作用是保护气,氩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活泼,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4)设需要消耗氯气的质量为x,
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
TiCl4+2Mg=800℃ Ti +2MgCl2
得出:7Cl2 ~ 2TiCl4 ~ 2Ti
7×71 2×48
x 6Kg
7×712×48=x6Kg
x≈31Kg
答:要通过上述氯化法生产6kg金属钛,理论上需要消耗氯气31kg.
三、综合题(共5题;共39分)
19.用数字填空。
(1)在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2)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不应少于________。
(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________处。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________度角。
(5)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________mL。
【答案】 (1)1/3 (2)2/3;1/4 (3)1/3 (4)45 (5)1~2
【解析】(1)在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
(2)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 不应少于14。因为酒精灯少于14时,里面的空气和酒精的混合物易产生爆炸,多于23时,酒精又易溢出,引燃整瓶酒精。
(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如果夹的位置过于靠近管口会不易控制,因为手腕稍微使力试管就可能转动zhi很大的角度,不容易定位;如果夹的位置靠近试管底部,容易造成试管固定不稳,另外如果用木质试管夹这样受热烧焦的概率会大一些,甚至把试管夹引燃。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 度角,这样增大受热面积,使液体快速受热并均匀受热。
(5)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1~2mL,防止浪费。
2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 B 所示,用完酒精灯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为用________盖灭,盖________下。
(3)如图 C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进行实验时,某同学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实验结束后却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4)如图 D 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________刷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
(5)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 即可。
(6)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为:按图 2 组装连接好仪器后,将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则装置不漏气。
(7)如图 3 所示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的读数方法为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读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手心;倒放 (2)灯帽;两
(3)三分之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直接加热(或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或加热后试管骤冷)
(4)试管刷;聚成水滴;成股流下
(5)1mL∼2mL;盖满试管底部
(6)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
(7)凹液面的最低处;偏大
【解析】【解答】(1)如图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可以避免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2)用完酒精灯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为用灯帽盖灭,盖两下,方便以后容易打开。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容易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进行实验时,某同学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因为试管受热不均匀会造成炸裂;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实验结束后却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直接加热(或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或加热后试管骤冷)。
(4)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试管刷刷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取用,不能浪费药品。液体取用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6)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为:按图 组装连接好仪器后,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7)如图 所示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的读数方法为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因为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
21.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众志成城、全民抗疫”必须依靠科学。下列是小浩一家人日常的抗疫措施,其中有科学依据且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① 爷爷每天喝酒消毒② 奶奶靠吃保健品提高免疫力③ 爸爸将“84”消毒液稀释拖地④ 妈妈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⑤ 姐姐用沐浴露洗澡⑥ 小浩用洗手液洗手
(2)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________ 。
(3)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4)沼气可以作燃料,在大棚中燃烧沼气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过程中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D.生成的 可做气肥
【答案】 (1)⑤⑥
(2)骑自行车上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双面打印纸张、人离灯灭、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答案均可)
(3)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若将隔绝空气或氧气也写上也正确)
(4)B,C,D
【解析】(1)① 爷爷每天喝酒不能消毒,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② 奶奶靠吃保健品提高免疫力,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③ 爸爸将“84”消毒液稀释拖地,是利用“84”消毒液使蛋白质变性,杀灭病毒,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④ 妈妈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溶解油污,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⑤ 姐姐用沐浴露洗澡,是利用沐浴露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聚集成大的油污,与乳化有关,正确;⑥ 小浩用洗手液洗手,是利用洗手液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聚集成大的油污,与乳化有关,正确。
故答案为:⑤⑥;
(2)低碳生活就是在生产、生活中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举措有:骑自行车上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双面打印纸张、人离灯灭、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答案均可);
(3)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水在气化时吸热,产生的水蒸气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若将隔绝空气或氧气也写上也正确);
(4) A、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点燃__CO2+2H2O ;该反应过程中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故A不正确;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
C、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故C正确;
D、生成的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做气肥,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22.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 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
(3)某工厂欲从溶质是 AgNO3 和 Cu(NO3)2 的生产废液中回收 Ag 和 Cu 。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________ 。
【答案】 (1)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2)Ag2S
(3)Cu2+、Zn2+ (填名称不得分);Zn、Ag、Cu (或锌、银、铜。金属顺序随机)
【解析】(1)水银柱会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银原子、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4、2、2,反应后银原子、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X为Ag2S;
(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的活动性强于铜,铜强于银。混合物加入锌,锌先于硝酸银反应,等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
若所得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铜离子,则锌完全置换出了银,但没有把溶液里的铜离子完全置换出来,故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为Cu2+、Zn2+;
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里含有锌,即银、铜全部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含有Zn、Ag、Cu 。
23.下列图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实验:
(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________;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二中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试管________中产生的气体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4)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不停地运动;HCl+NH3=NH4Cl (2)2:1;B (3)氢、碳两种
(4)有气泡产生;Zn+CuCl2=Cu+ZnCl2
【解析】(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
(2)实验二是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生成了水;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于气体燃烧是气体与氧气反应,氧气中含有氧元素,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碳两种元素。
(4)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在液体中生成气体,会有气泡产生,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Cl2=Cu+ZnCl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一、单选题(共15题;1-10,每题2分;11-15,每题3分,共35分)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气味 B. 氧化性、可燃性 C. 密度、硬度 D. 熔点、沸点
【答案】 B
【解析】A.颜色、气味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化性、可燃性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密度、硬度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熔点、沸点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偏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操作正确,故B符合题意
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操作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中或紧挨试管壁,防止胶头滴管被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3.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 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C. 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 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答案】 D
【解析】A、 储存仓库要密封,A不符合题意;
B、不要放在太阳下暴晒,B不符合题意;
C、 不能经常翻动包装袋,C不符合题意;
D、 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D符合题意。
4.图中与另外三支蜡烛燃烧情况明显不同的蜡烛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燃烧更旺;
B、烧杯中氧气消耗完,空气中气体成分不支持燃烧,蜡烛因缺氧会熄灭;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
D、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则A烧杯和BCD三支蜡烛燃烧情况明显不同,
5.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 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 B
【解析】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符合题意;
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不符合题意;
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不符合题意,
6.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答案】 A
【解析】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符合题意;
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
7.2012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 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有可燃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 B
【解析】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能够支持燃烧,但是不能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气泡就开始收集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答案】 D
【解析】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生成,才可以开始收集,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不能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需要留一部分水在集气瓶中,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从试管口倒流回到试管底,使试管炸裂,故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9.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以下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NaClO B. Na2O C. NaOH D. NaClO3
【答案】 A
【解析】【解答】由 可知,反应前氯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反应后氯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氧原子,则X为NaClO。
10.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 C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能使错误,符合题意;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
D.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 D
【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这些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钠离子,钠离子和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两种粒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水分子购成的,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硅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D. 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 D
【解析】A.硅原子的质子数是14,核外电子数也是14,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不符合题意;
B.硅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4,氯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7,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若图③中x的数值为8,则该微粒表示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 故C不符合题意;
D.图②④对应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它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1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
C. 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 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答案】 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 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水和二氧化碳为生成物,气体浓度应都增加,符合题意;
C. 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不符合题意;
D. 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不符合题意;
14.如图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 任何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D.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答案】 D
【解析】A. 硫在氧气在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磷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大量的白烟,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铁,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代表氧气 B. t1时刻,O2开始产生 C. 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KMnO4是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所以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
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此时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
二、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6分)
1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________,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2)在小明同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的内容,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至少进行了两次称量,并把这两次称量后的质量进行比较,这两次称量的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第二方而的实验需要验证的内容是 ;
(4)写出该探究实验中实验三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
【答案】 (1)分解速度较慢;无明显变化(或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进行对照(合理即可)
(3)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合理即可)
(4)氯酸钾 →加热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或KClO3 →△MnO2 KCl+O2↑)
【解析】(1)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分解速度较慢。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或者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迅速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2)在小明同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明显。
(3)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至少进行了两次称量,并把这两次称量后的质量进行比较,这两次称量的物质是二氧化锰,因为要明确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前后是否变化;
第二方而的实验需要验证的内容是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加热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
17.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淀粉能________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①又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滤渣质量为ag
淀粉的________和
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拓展】
该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Ⅰ
20mL
淀粉0.5g
a
Ⅱ
20mL
二氧化锰0.5g
b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拓展探究】探究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收集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组同学对此展开研究。
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请解释原因:________。
(5)第一组实验:取5支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体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①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
②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1)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质量;化学性质
(2)过氧化氢 →淀粉 水+氧气
(3)生成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比淀粉高
(4)过氧化氢浓度过低,分解生成氧气较少。
(5)35%;49
【解析】(1)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淀粉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淀粉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淀粉 水+氧气
(3)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主要看相同条件下,生成相同体积氧气时,所需要的时间,所以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生成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比淀粉高。
(4)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说明氧气的浓度不够高,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过低,分解生成氧气较少。
(5)①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
②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可知,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时,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5%+(1-35%)×21%≈49%。
18.钛【Ti】和钛合金有很多优良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金属钛工业上一般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得来。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某些盐虽然不含氧化物,但其化学符号习惯上可以表示成氧化物的形式,例如:Na2SiO3也可以表示为Na2O·SiO2.请据此推测FeTiO3也可以表示为:________
(3)工业上利用钛铁矿冶炼金属钛的方法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其中氯化法的优点有污染小、
副产物较少、氯可以循环使用等。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I:钛铁矿和焦炭在高温的作用下再通入氯气,生成了FeCl3和TiCl4以及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
步骤II:在密闭的氩气环境中加热至800℃,活泼金属Mg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制得
单质金属钛。
①步骤I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步骤II中氩气的作用是
(4)要通过上述氯化法生产6kg金属钛,理论上需要消耗氯气________k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1)+4 (2)FeO、TiO2 (3)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保护气 (4)31
【解析】(1)FeTiO3中铁显+2甲,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2)+x+(-2)×3=0
得出:x=+4 。
(2)些盐虽然不含氧化物,但其化学符号习惯上可以表示成氧化物的形式,例如:Na2SiO3也可以表示为Na2O·SiO2 , 因为钠显+1价,硅显+4价。据此推测FeTiO3中铁显+2价,钛显+4价,所以也可以表示为:FeO·TiO2。
(3)步骤I:钛铁矿和焦炭在高温的作用下再通入氯气,生成了FeCl3和TiCl4以及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生成的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应该是一氧化碳,所以① 步骤I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
步骤II:在密闭的氩气环境中加热至800℃,活泼金属Mg和TiCl4发生置换反应得单质金属钛和氯化镁,② 步骤II中氩气的作用是保护气,氩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活泼,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4)设需要消耗氯气的质量为x,
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
TiCl4+2Mg=800℃ Ti +2MgCl2
得出:7Cl2 ~ 2TiCl4 ~ 2Ti
7×71 2×48
x 6Kg
7×712×48=x6Kg
x≈31Kg
答:要通过上述氯化法生产6kg金属钛,理论上需要消耗氯气31kg.
三、综合题(共5题;共39分)
19.用数字填空。
(1)在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2)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不应少于________。
(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________处。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________度角。
(5)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________mL。
【答案】 (1)1/3 (2)2/3;1/4 (3)1/3 (4)45 (5)1~2
【解析】(1)在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
(2)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 不应少于14。因为酒精灯少于14时,里面的空气和酒精的混合物易产生爆炸,多于23时,酒精又易溢出,引燃整瓶酒精。
(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如果夹的位置过于靠近管口会不易控制,因为手腕稍微使力试管就可能转动zhi很大的角度,不容易定位;如果夹的位置靠近试管底部,容易造成试管固定不稳,另外如果用木质试管夹这样受热烧焦的概率会大一些,甚至把试管夹引燃。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 度角,这样增大受热面积,使液体快速受热并均匀受热。
(5)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1~2mL,防止浪费。
2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 B 所示,用完酒精灯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为用________盖灭,盖________下。
(3)如图 C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进行实验时,某同学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实验结束后却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4)如图 D 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________刷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
(5)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 即可。
(6)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为:按图 2 组装连接好仪器后,将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则装置不漏气。
(7)如图 3 所示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的读数方法为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读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手心;倒放 (2)灯帽;两
(3)三分之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直接加热(或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或加热后试管骤冷)
(4)试管刷;聚成水滴;成股流下
(5)1mL∼2mL;盖满试管底部
(6)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
(7)凹液面的最低处;偏大
【解析】【解答】(1)如图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可以避免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2)用完酒精灯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为用灯帽盖灭,盖两下,方便以后容易打开。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容易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进行实验时,某同学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因为试管受热不均匀会造成炸裂;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实验结束后却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直接加热(或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或加热后试管骤冷)。
(4)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试管刷刷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取用,不能浪费药品。液体取用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6)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为:按图 组装连接好仪器后,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7)如图 所示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的读数方法为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因为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
21.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众志成城、全民抗疫”必须依靠科学。下列是小浩一家人日常的抗疫措施,其中有科学依据且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① 爷爷每天喝酒消毒② 奶奶靠吃保健品提高免疫力③ 爸爸将“84”消毒液稀释拖地④ 妈妈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⑤ 姐姐用沐浴露洗澡⑥ 小浩用洗手液洗手
(2)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________ 。
(3)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4)沼气可以作燃料,在大棚中燃烧沼气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过程中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D.生成的 可做气肥
【答案】 (1)⑤⑥
(2)骑自行车上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双面打印纸张、人离灯灭、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答案均可)
(3)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若将隔绝空气或氧气也写上也正确)
(4)B,C,D
【解析】(1)① 爷爷每天喝酒不能消毒,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② 奶奶靠吃保健品提高免疫力,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③ 爸爸将“84”消毒液稀释拖地,是利用“84”消毒液使蛋白质变性,杀灭病毒,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④ 妈妈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溶解油污,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⑤ 姐姐用沐浴露洗澡,是利用沐浴露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聚集成大的油污,与乳化有关,正确;⑥ 小浩用洗手液洗手,是利用洗手液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聚集成大的油污,与乳化有关,正确。
故答案为:⑤⑥;
(2)低碳生活就是在生产、生活中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举措有:骑自行车上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双面打印纸张、人离灯灭、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答案均可);
(3)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水在气化时吸热,产生的水蒸气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若将隔绝空气或氧气也写上也正确);
(4) A、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点燃__CO2+2H2O ;该反应过程中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故A不正确;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
C、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故C正确;
D、生成的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做气肥,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22.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 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
(3)某工厂欲从溶质是 AgNO3 和 Cu(NO3)2 的生产废液中回收 Ag 和 Cu 。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________ 。
【答案】 (1)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2)Ag2S
(3)Cu2+、Zn2+ (填名称不得分);Zn、Ag、Cu (或锌、银、铜。金属顺序随机)
【解析】(1)水银柱会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银原子、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4、2、2,反应后银原子、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X为Ag2S;
(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的活动性强于铜,铜强于银。混合物加入锌,锌先于硝酸银反应,等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
若所得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铜离子,则锌完全置换出了银,但没有把溶液里的铜离子完全置换出来,故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为Cu2+、Zn2+;
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里含有锌,即银、铜全部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含有Zn、Ag、Cu 。
23.下列图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实验:
(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________;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二中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试管________中产生的气体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4)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不停地运动;HCl+NH3=NH4Cl (2)2:1;B (3)氢、碳两种
(4)有气泡产生;Zn+CuCl2=Cu+ZnCl2
【解析】(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
(2)实验二是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生成了水;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于气体燃烧是气体与氧气反应,氧气中含有氧元素,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碳两种元素。
(4)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在液体中生成气体,会有气泡产生,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Cl2=Cu+ZnCl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