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学会通过读图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指的是地表的形态,还有一个概念与地形相关,那就是地势。什么是地势呢?地势指的是地表高低起伏变化的总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那么,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地势西高东低
★ 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读图观察,讨论以下问。
小组合作:
1.这是一张什么类型的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
2.请你读图分析一下,我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说说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多媒体展示的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它主要是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区域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在图中,我国西南部棕黄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所以,我国的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概括地说,就是西高东低。(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承转过渡:我国地势的总特点就是西高东低。如何能更好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呢?这就要用到以前我们学过的另一种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 多媒体展示:沿 32°N纬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和简略图。
活动:试试自己用折线在纸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提问:观察这幅简略图,说说我国地势的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就像奥运会获奖的运动员一样,第一名站在高一点的台阶上,最高处就是第一阶梯。
(二)三大阶梯
承转过渡: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结合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说说每一级阶梯上分别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相邻两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呢?
★ 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势三阶梯示意图中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填出三级阶梯的名称,同时标注界限上的主要山脉。
总结:我国地势三阶梯,西部高来东部低,昆仑祁连横断山,一二阶梯站两边,三在大太巫雪东。
承转过渡:了解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接下来我们继续来了解各级阶梯内部的状况。
★ 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沿32°N剖面)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我国三级阶梯概况表。
引导: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沿32°N剖面)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说出总结我国三级阶梯概况,并完成下表。
表1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
(三)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承转过渡: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呢?
小组合作: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温馨提示:流向、水能)。
(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温馨提示:不利和有利)
①气候组回答: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提问:从地势的角度分析中国降水量大于400mm区域为什么比较广?假如中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对中国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可以深入内陆,降水多。如果地势东高西低,会阻断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可能使得我国出现大范围的沙漠。
②河流组回答: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河流在高低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西高东低的地势
教师实验演示:一个同学手拿风车,放在脸盆上方,另一同学用茶杯从脸盆舀水倒向风车,使其转动。现象一:倒水时,靠近风车,风车可能根本不动。现象二:拉开一定距离后,再倒水,风车开始转动。现象三:距离越远倒水,风车转速越快。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联系水电站的原理,河流水能大的原因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要有丰富的水量,二是要落差大。
③交通组回答: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我国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古诗有云“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许多大型水电站都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四、课堂练习
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掌握了我国地势特征及影响、三级阶梯的界限及界限上的主要山脉、界限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等,认识到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我们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
六、作业布置
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阶梯名称
平均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云贵高原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势特征,地势对气候,地势西高东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阶梯交界处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