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展开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课时2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中国地形图分析、归纳概况我国的地势特征;用中国地形图能够正确说出三个阶梯;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地势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阅读地图说明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特点的关系。
“滚滚长江东逝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说明我国河流的流向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流向呢?
【讲授新课】
活动一:认识我国地势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和3
活动程序:教师提示—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总结提升
1.教师提示:分析P27图2.9,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
2.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7图2.9,填表
| 分界线 | 位置 | 海拔 地形类型 |
第一阶梯 |
|
|
|
第二阶梯 |
|
| |
第三阶梯 |
|
|
根据课本图2.9,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上表
3.展示成果
以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组长发挥主导作用,负责订正、讲解和统计组内共性问题。
4.总结提升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活动策略和评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等方式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各阶梯的特点。主要采用课堂提问和学案检测的形式评价。
活动二:我国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
活动程序:回忆旧知—交流探究—展示成果—指导总结
1.回忆: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比北美洲广阔的原因(山脉对海洋湿润空气的阻挡作用)。
2.交流探究
阅读课本图文资料,以组为单位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降水和东西交通的影响。(提示:河流从流向和水能资源两方面分析)
3.展示成果
以组为单位,各组派代表分别说明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降水和东西交通的影响,其他各组补充纠正。
4.指导总结
教师绘图提示: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来自海上的湿润空气阻挡作用不大,所以湿润空气能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活动策略:
首先回忆旧知,山脉对湿润气候的阻挡作用,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地势特点对降水的影响,在通过绘图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地势和东西交通的影响。
目标评价
通过提问和学案“成功体验”部分检测学生对本节主要知识的掌握程度。
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
地形和地势
通过教学与沟通,90%的学生解决“基础感知”,通过小组互议,完成深入学习,重点讨论,70%的学生了解我国地势分布特征,以及我国的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激情导入,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构建动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