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联系前面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思考: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学生:第一级阶梯上主要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上主要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等。
学生: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学生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28页的“活动”1、2题。
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类型和海拔。绘制简图说明,最后把成果填写在表格中。
三级阶梯概况如下表所示:
名称及界线 | 海拔(米) | 主要地形类型 | 主要地形区 |
第一级阶梯 | 平均4000米 |
|
|
以上 | 高原 |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
|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
|
|
|
第二级阶梯 | 多在1000~ |
|
|
2000米之间 | 高原、盆地 |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
|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
|
|
第三级阶梯 | 多在500米以下 | 平原、丘陵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
过渡: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的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
讨论探究: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河流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气候组: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组: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大河多滚滚东流,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交通组:江河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探究讨论,大家掌握了读图的方法,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激情导入,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构建动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