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例1】(2019青岛)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点拨: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A解释正确;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B解释不正确;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C解释正确;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不变,分子发生改变,D解释正确。
答案:B
【例2】(2019丽水)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解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
答案:A
【例3】(2019安徽)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点拨: 碳、铝元素属于不同种类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有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为13,故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带g是错误的,故D错误。
答案:C
【基础巩固】
1.(2019淄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吸烟者吸烟会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是( D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不断地运动
解析: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19温州)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A )
A.101B.157C.258D.359
解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
3.(2019怀化)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各选项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2019广安)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
A、B、C、D、
解析:保持H2O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5.(2019重庆A卷)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汞原子中质子数为80 B.汞的原子序数为80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D.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解析: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汞原子中质子数为80;汞的原子序数为80;根据元素单元格信息判断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汞属于金属元素。
6.(2019济宁)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故A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故B正确;分子、原子是显中性的粒子,离子带正电或负电,故C错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正D确。
7.(2019乐山)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是铁和铁的合金,图甲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并回答:
(1)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的是铁,人体缺铁容易患贫血病,这里的“铁”是指元素(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2)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图乙中x的值为2;
(3)工业炼铁的原理是:Fe2O3+3CO 高温 2Fe+3CO2,此反应中还原剂是CO(或一氧化碳)。
解析:(1)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这里的“铁”是指元素。(2)根据元素单元格判断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x=2。(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作还原剂。
8.(2019成都)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运动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D )
A.品红溶解 B.篮球充气
C.酒精挥发 D.柳絮飞扬
解析:品红放到水中逐渐溶解是因为品红的分子运动到水分子,能说明分子不断运动;给篮球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9.(2019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解析: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能闻到花香,故B正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C错;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D错。
10. (2019青岛)联合国将 2019 年列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锶、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选填“得”或“失”)电子,锶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rO。
(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选填“强”或“弱”)。
解析:(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2)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锶的氧化物中,锶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化学式为SrO。(3)锶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比镁元素多,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因此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
11. (2019广安)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稀土元素镝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下图是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镝是金属元素 B.镝的核电荷数为66
C.元素的名称是Dy D.一个镝原子核外有66个电子
解析:镝是“钅”旁,是金属元素;由图可知原子序数为66,则质子数为66;元素名称为镝,元素符号为Dy;镝原子中质子数为66,则原子核外有66个电子。
12.(2019 绍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B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金属(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MgCl2。
解析:(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2)第3号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3)第12号元素(镁元素)和第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
13.(2019 凉山州)你一定很熟悉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 A )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
B.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面造成的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都是肉眼可见的微粒
解析: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能力提升】
14.(2019成都)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第150周年。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D )
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的质子数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的中子数
解析: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找某种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元素元祖的质子数;元素周期表中下方的数字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无法获得中子数。
15.(2019临沂)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C.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解析: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铈属于金属元素;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16.(2019淄博)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海水是由海水分子构成的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构成的
解析:海水是混合物,不是由海水分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17.(2019威海)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C )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
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解析: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分子排列方式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一样;分子在做着永不停息的运动,故干冰分子中,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原子因为排列方式不同可能形成多种物质,如碳原子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等不同物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只是电子数发生改变,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会改变。
18.(2019 天津)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F,镁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3)下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C(填序号)。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解析:(1)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F,镁属于金属元素。(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氟化镁,其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氟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3)下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C,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4)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2022年人教版化学中考冲刺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是一份2022年人教版化学中考冲刺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 g D,982 g,9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