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第四单元第一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展开
第一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考试说明] 1.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旱涝、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
(1)依据:性质。
(2)类型
3.共性特点: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2.可持续利用措施:适度开发、利益兼顾、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
二、自然灾害与人类
(一)认识自然灾害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1.概念:
2.危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象因素、河湖因素、流域汇水速度和河道排水速度等。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和建筑物占据河道等。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1)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3)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4)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
(1)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4)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5)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6)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有哪些?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有哪些?
3.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如何?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有哪些?
4.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
5.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有什么规律?
考点(一)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1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9·常州一模)如图为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最可能是( )
A.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B.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C.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D.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2.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则影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农业规划
C.活动积温 D.地貌地势
解析:1.C 2.A 第1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该地理事物分布反映了我国不同河流流域分布情况,最可能是我国水资源分布图。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反映了我国水资源从南方向北方递减,影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即大气环流。
题点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9·南通考前模拟)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面积示意图,完成3~5题。(双选)
3.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沪、苏 B.浙、闽
C.京、粤 D.黑、内蒙古
4.造成我国某些省区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 B.水源
C.气候 D.地形
5.目前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毁耕 B.海平面上升淹耕
C.交通设施占耕 D.居民住宅侵耕
解析:3.BC 4.AD 5.CD 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自北向南有京、津、浙、闽、粤。第4题,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五省(区、市)均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水源相对较多;五省(区、市)均位于沿海发达地区,人口迁入多,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相对高;而浙、闽、粤三省虽陆地面积不小,但因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限制了耕地面积。第5题,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快、人口增加,非农用地占耕多,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题点3 能源资源
(2019·苏常锡镇模拟)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其独特的特点,与常规天然气储层气藏不同,它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源岩地层中。页岩气开采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即将化学物质和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用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附近的岩石构造,进而收集天然气。如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及开采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双选)
6.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
A.受页岩油挤压,埋藏更深
B.埋藏深,开采难度大
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D.分布于向斜槽部,有自生自储条件
7.对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保持地表形态,导致地面沉降
B.投资大,耗水量多
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D.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解析:6.BD 7.BD 第6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埋藏深,开采难度大,主要分布在向斜槽部,便于储藏。第7题,据题意分析可知,页岩气开采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即将化学物质和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用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附近的岩石构造,进而收集天然气,说明对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投资大,耗水量多。页岩气为天然气,大规模使用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019·南京模拟)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其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如图)。它可实现“两个替代”,即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电力替代煤炭和石油消费。读图回答8~9题。(双选)
8.下列有关图中地区发电量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冬至南京日落时,甲地发电量多于乙地
B.夏至南京日出时,乙地发电量一天最多
C.丙地冬季,是一年中发电量最多的季节
D.丁地夏季,是一年中发电量最多的季节
9.下列有关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会导致能源利用率降低,使全球能源安全水平下降
B.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日益突出的问题
C.可以改变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D.可以打破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新能源影响力
解析:8.AC 9.BD 第8题,据图分析可知,冬至时,甲、乙两地均位于南半球,太阳辐射强,太阳能发电量均较多,夏至南京日出时,乙地可能还没有日出,发电量不是最多,南京日落时,乙地可能已经或即将日落,甲地可能正值或即将为中午时刻,甲地发电量多于乙地;丙地冬季时,冬季风强烈,发电量最多。第9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缓解资源紧张,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可以打破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新能源影响力。
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
资源型缺水
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
水质型缺水
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型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产生原因
对策
自
然
原
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
为
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2.水资源相关问题分析思路
(1)水资源丰富程度的分析
(2)水资源短缺的分析
3.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
类型
特点
分布
问题
对策
土地
资源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
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超载
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
矿产
资源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铁、石油矿产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①贯彻《矿产资源管理法》;②合理利用;③综合利用
4.我国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②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③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④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
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③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④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3)解决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
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③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
④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⑤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考点(二) 自然灾害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1 气象灾害
(2018·如皋调研)2017年9月10日,百年一遇的飓风“艾尔玛”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图为美国地震、飓风、龙卷风、暴风雪等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美国飓风灾害影响区域分布的是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有关飓风“艾尔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于夏威夷群岛附近并且向西北移动
B.引发海啸,会给沿海地区带来重大损失
C.近地面气压很低,形成逆时针强风涡旋
D.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监测其移动路线
解析:1.B 2.C 第1题,影响美国的飓风多发源于墨西哥湾或加勒比海地区,因此受飓风灾害影响的区域应分布在美国南部、东南部,据此,符合要求的是图②。第2题,影响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的飓风发源于大西洋,A错;海啸是海底地震引发的,本次飓风并未伴随大地震,不会引发海啸;飓风是热带气旋演变而来的,因此,近地面气压很低,受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形成逆时针强风涡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其移动路线。
题点2 地质灾害
(2019·金陵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据此回答下题。
3.该民居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寒潮 B.台风、风暴潮
C.泥石流、滑坡 D.地震、火山喷发
解析:选C 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这些地区为季风气候,而且地势起伏大,暴雨时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2019·扬州一模)如图为某岛屿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题。(双选)
4.图中黑点表示的地理事物可能为( )
A.交通站点 B.小城镇
C.地震多发区 D.火山多发区
解析:选CD 据图中经纬度数值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环太平洋地区,且处于板块交界处,故图中黑点表示的地理事物可能是地震和火山多发区。
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方法
1.自然灾害的分布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空间分布
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时间分布
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
2.自然灾害成因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自然原因
地形复杂,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久旱或持续性降水)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
3.防灾措施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非工程措施
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
工程措施
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建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1.以我国轮廓图为载体,借助相关文字或图表资料,考查新型能源——可燃冰的分布、特点、开发与保护等主干知识,激发考生关心能源、增强能源保护的意识和能源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关注气象灾害,从探究气象灾害的成因入手,借助等压线图,从天气系统角度考查和分析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进而考查对气象灾害如寒潮、台风等的防御。
[热点押题]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全球可燃冰(甲烷水合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可燃冰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分布于陆地边缘的浅海区
B.已发现可燃冰在南印度洋分布较多
C.开采成本高、技术难度较大
D.可缓解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空洞问题
2.我国南海海底可燃冰的开发,将( )
A.扩大我国油气出口量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D.利于我国能源安全
解析:1.C 2.D 第1题,可燃冰没有均分布在陆地边缘的浅海区,陆地上也有分布;已发现可燃冰在南印度洋分布较少;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开发利用可加剧气候变暖问题。第2题,我国南海海底可燃冰的开发,将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2017·江苏高考)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如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4.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解析:3.AC 4.BD 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落区,主要是西北风带来沙尘,甲、丙地区荒漠广布,且位于西北风的上风向,因而是本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故A、C正确。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远离我国东部地区,且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不是此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故B错。丁地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地表植被丰富,无沙源条件,故D错。第4题,扬尘、沙尘暴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流感病毒传播与扬尘天气无关;扬尘及沙尘暴中的颗粒物呈碱性,可以中和大气的酸性,降低酸雨危害。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1.可燃冰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
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 000万平方千米,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 000年。
2.台风向西北移动的原因
促使台风向西北移动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内力,另一种是外力。内力是台风本身所产生的力,因为台风本身是一团以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旋转的空气,在旋转时,空气质点的移动方向,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向,这种偏向往往是台风向高纬度一侧比向赤道的一侧来得大;就整个台风来说,产生了一个向高纬度的力,这就是内力,促使台风向北移动。而外力就是台风周围的空气运动时,对台风的推力。在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独立的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台风发生在太平洋高气压的西南边缘,其东侧吹偏东风,于是使台风向西移动,内力和外力合在一起,就促使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某两类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的两类地理事物分别为( )
A.M—亚寒带针叶林,N—石油资源
B.M—苔原,N—橡胶
C.M—温带荒漠,N—地震、火山带
D.M—冻土,N—地热资源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M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可能为冻土、亚寒带针叶林或苔原,N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可能为地震、火山带和地热资源。
(2018·盐城三模)干热岩是埋深地下3~10 km的高温岩体,温度大于200 ℃,这种岩体绝大部分为侵入岩。人们正在研发利用干热岩发电,其原理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2.下列有关干热岩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蕴藏量大,适合大规模利用
B.分布广,适合各地开发利用
C.用于发电,清洁无污染
D.电站建设投资小,运行成本低
解析:选C 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们正在研发利用干热岩发电,清洁无污染。
(2019·盐城中学模拟)可燃冰是一种存在于深海高压下的固体天然气。我国已成功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连续试采可燃冰。如图为可燃冰燃烧图。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成功试采有利于( )
A.降低能源消费成本
B.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C.减轻未来能源压力
D.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4.影响我国在南海开采可燃冰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寒潮 D.伏旱
解析:3.C 4.A 第3题,我国只是试采成功并没有大规模开采可燃冰,所以,目前来说,有利于减轻未来能源压力。第4题,根据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影响南海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
(2019·泰州模拟)如图为澳大利亚火灾易发季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5.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 )
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大
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30°S大陆东西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
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解析:选D 直接据图分析可知,秋季火灾分布范围较小;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30°S大陆西岸火灾易发季节是夏季,东岸为春夏季,火灾易发季节不同;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如图为川藏铁路(在建)沿线地区地形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6.下列自然灾害中,对未来川藏铁路运营影响频率最高的是( )
A.地震 B.滑坡
C.暴雪 D.火山喷发
解析:选B 对未来川藏铁路运营影响频率最高的是自然灾害可能是滑坡,因为该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再加上该地区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019·南京盐城一模)读我国某地区日雨量等值线与泥石流分布图,完成下题。
7.与图中泥石流分布关联度不强的是( )
A.河流 B.城镇
C.降雨量 D.地形
解析:选B 泥石流是因暴雨、暴雪或其他地质灾害引起的夹杂着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影响泥石流分布的因素有河流、降雨量、地形;与图中泥石流分布关联度不强的是城镇,不是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2018·苏北四市联考)如图为甘肃舟曲某次泥石流流通区和掩埋堆积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泥石流流速快且裹挟固体碎屑物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选B 甲、乙为泥石流的流通区,泥石流流速均较快,但乙位于甲的下游方向,裹挟的固体碎屑物更多。
二、双项选择题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2017年初,我国各项天然气推广政策相继出台,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有新增进口液化天然气计划支持,天然气供应平稳,然而12月出现“气荒”。如图为2017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占比图。据此完成9~10题。
9.有关我国2017年12月发生“气荒”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大面积取暖用气加重了“气荒”
B.工业用气增长是导致“气荒”的主要原因
C.每年的12月份是“气荒”的高发时期
D.天然气推广使用与“气荒”有密切的关系
10.有关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B.增加油气战略储备
C.大力压缩工业化工产能 D.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解析:9.AD 10.AB 第9题,据图分析可知,发电增长是导致“气荒”的主要原因;是否每年的12月份都会出现“气荒”,无法判断。第10题,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以适度压缩工业化工产能;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油气战略储备等措施。
(2019·镇江一模)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
A.中西部多,东部少
B.绿港的浅层地热能最高
C.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
D.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
12.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 )
A.市场需求不足 B.属于可再生资源
C.基础设施薄弱 D.埋藏深,开采难
解析:11.AB 12.AC 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多,东部少;绿港的浅层地热能最高。第12题,据图分析可知,此区域有朱各庄、盛唐、绿港等聚落,可能聚落规模较小,市场需求量小,基础设施也薄弱,所以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
三、综合题
13.(2019·南通一模)中石油新疆公司2017年11月30日宣布,经过10多年的艰苦攻关,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十亿吨级砾岩油田。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砾岩油田。如图为新疆玛湖油田位置图。据此回答问题。
(1)简述玛湖油田开发的区位条件。
(2)玛湖油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湖油田的发现与开发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可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有利条件可以从材料和图中的位置得出储量大;临近克拉玛依;技术条件好;市场广阔。不利条件主要从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第(2)题,该地区生态脆弱,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注意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两方面进行。第(3)题,我国需要大量的石油,大型油田的发现能增加能源后备储量;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 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
答案:(1)有利条件:储量大;临近克拉玛依;技术条件好;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水源缺乏;生态脆弱;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基础设施薄弱。
(2)防治污染;保护生态
(3)增加能源后备储量;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增加能源安全
14.(2019·南通一模)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017年末,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如柱的火山灰高达1 500 m。如图为近一年来印尼5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据此回答问题。
(1)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火山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地震、火山喷发外,印度尼西亚还多泥石流灾害,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御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共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第(2)题,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降水多,地形坡度大,植被破坏。结合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条件可知,该地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 泥石流危害主要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淹没农田,经济财产损失;同时会造成生态破坏;引发次生灾害。第(3)题,其措施结合危害分析即可。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 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破坏基础设施;引发次生灾害
(3)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考试说明] 1.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旱涝、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
(1)依据:性质。
(2)类型
3.共性特点: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2.可持续利用措施:适度开发、利益兼顾、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
二、自然灾害与人类
(一)认识自然灾害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1.概念:
2.危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象因素、河湖因素、流域汇水速度和河道排水速度等。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和建筑物占据河道等。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1)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3)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4)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
(1)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4)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5)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6)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有哪些?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有哪些?
3.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如何?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有哪些?
4.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
5.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有什么规律?
考点(一)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1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9·常州一模)如图为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最可能是( )
A.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B.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C.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D.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2.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则影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农业规划
C.活动积温 D.地貌地势
解析:1.C 2.A 第1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该地理事物分布反映了我国不同河流流域分布情况,最可能是我国水资源分布图。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反映了我国水资源从南方向北方递减,影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即大气环流。
题点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9·南通考前模拟)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面积示意图,完成3~5题。(双选)
3.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沪、苏 B.浙、闽
C.京、粤 D.黑、内蒙古
4.造成我国某些省区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 B.水源
C.气候 D.地形
5.目前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毁耕 B.海平面上升淹耕
C.交通设施占耕 D.居民住宅侵耕
解析:3.BC 4.AD 5.CD 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自北向南有京、津、浙、闽、粤。第4题,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五省(区、市)均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水源相对较多;五省(区、市)均位于沿海发达地区,人口迁入多,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相对高;而浙、闽、粤三省虽陆地面积不小,但因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限制了耕地面积。第5题,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快、人口增加,非农用地占耕多,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题点3 能源资源
(2019·苏常锡镇模拟)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其独特的特点,与常规天然气储层气藏不同,它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源岩地层中。页岩气开采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即将化学物质和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用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附近的岩石构造,进而收集天然气。如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及开采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双选)
6.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
A.受页岩油挤压,埋藏更深
B.埋藏深,开采难度大
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D.分布于向斜槽部,有自生自储条件
7.对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保持地表形态,导致地面沉降
B.投资大,耗水量多
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D.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解析:6.BD 7.BD 第6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埋藏深,开采难度大,主要分布在向斜槽部,便于储藏。第7题,据题意分析可知,页岩气开采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即将化学物质和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用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附近的岩石构造,进而收集天然气,说明对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投资大,耗水量多。页岩气为天然气,大规模使用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019·南京模拟)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其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如图)。它可实现“两个替代”,即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电力替代煤炭和石油消费。读图回答8~9题。(双选)
8.下列有关图中地区发电量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冬至南京日落时,甲地发电量多于乙地
B.夏至南京日出时,乙地发电量一天最多
C.丙地冬季,是一年中发电量最多的季节
D.丁地夏季,是一年中发电量最多的季节
9.下列有关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会导致能源利用率降低,使全球能源安全水平下降
B.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日益突出的问题
C.可以改变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D.可以打破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新能源影响力
解析:8.AC 9.BD 第8题,据图分析可知,冬至时,甲、乙两地均位于南半球,太阳辐射强,太阳能发电量均较多,夏至南京日出时,乙地可能还没有日出,发电量不是最多,南京日落时,乙地可能已经或即将日落,甲地可能正值或即将为中午时刻,甲地发电量多于乙地;丙地冬季时,冬季风强烈,发电量最多。第9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缓解资源紧张,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可以打破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新能源影响力。
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
资源型缺水
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
水质型缺水
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型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产生原因
对策
自
然
原
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
为
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2.水资源相关问题分析思路
(1)水资源丰富程度的分析
(2)水资源短缺的分析
3.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
类型
特点
分布
问题
对策
土地
资源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
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超载
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
矿产
资源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铁、石油矿产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①贯彻《矿产资源管理法》;②合理利用;③综合利用
4.我国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②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③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④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
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③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④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3)解决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
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③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
④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⑤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考点(二) 自然灾害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1 气象灾害
(2018·如皋调研)2017年9月10日,百年一遇的飓风“艾尔玛”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图为美国地震、飓风、龙卷风、暴风雪等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美国飓风灾害影响区域分布的是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有关飓风“艾尔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于夏威夷群岛附近并且向西北移动
B.引发海啸,会给沿海地区带来重大损失
C.近地面气压很低,形成逆时针强风涡旋
D.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监测其移动路线
解析:1.B 2.C 第1题,影响美国的飓风多发源于墨西哥湾或加勒比海地区,因此受飓风灾害影响的区域应分布在美国南部、东南部,据此,符合要求的是图②。第2题,影响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的飓风发源于大西洋,A错;海啸是海底地震引发的,本次飓风并未伴随大地震,不会引发海啸;飓风是热带气旋演变而来的,因此,近地面气压很低,受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形成逆时针强风涡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其移动路线。
题点2 地质灾害
(2019·金陵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据此回答下题。
3.该民居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寒潮 B.台风、风暴潮
C.泥石流、滑坡 D.地震、火山喷发
解析:选C 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这些地区为季风气候,而且地势起伏大,暴雨时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2019·扬州一模)如图为某岛屿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题。(双选)
4.图中黑点表示的地理事物可能为( )
A.交通站点 B.小城镇
C.地震多发区 D.火山多发区
解析:选CD 据图中经纬度数值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环太平洋地区,且处于板块交界处,故图中黑点表示的地理事物可能是地震和火山多发区。
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方法
1.自然灾害的分布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空间分布
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时间分布
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
2.自然灾害成因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自然原因
地形复杂,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久旱或持续性降水)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
3.防灾措施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非工程措施
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
工程措施
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建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1.以我国轮廓图为载体,借助相关文字或图表资料,考查新型能源——可燃冰的分布、特点、开发与保护等主干知识,激发考生关心能源、增强能源保护的意识和能源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关注气象灾害,从探究气象灾害的成因入手,借助等压线图,从天气系统角度考查和分析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进而考查对气象灾害如寒潮、台风等的防御。
[热点押题]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全球可燃冰(甲烷水合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可燃冰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分布于陆地边缘的浅海区
B.已发现可燃冰在南印度洋分布较多
C.开采成本高、技术难度较大
D.可缓解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空洞问题
2.我国南海海底可燃冰的开发,将( )
A.扩大我国油气出口量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D.利于我国能源安全
解析:1.C 2.D 第1题,可燃冰没有均分布在陆地边缘的浅海区,陆地上也有分布;已发现可燃冰在南印度洋分布较少;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开发利用可加剧气候变暖问题。第2题,我国南海海底可燃冰的开发,将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2017·江苏高考)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如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4.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解析:3.AC 4.BD 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落区,主要是西北风带来沙尘,甲、丙地区荒漠广布,且位于西北风的上风向,因而是本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故A、C正确。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远离我国东部地区,且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不是此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故B错。丁地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地表植被丰富,无沙源条件,故D错。第4题,扬尘、沙尘暴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流感病毒传播与扬尘天气无关;扬尘及沙尘暴中的颗粒物呈碱性,可以中和大气的酸性,降低酸雨危害。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1.可燃冰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
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 000万平方千米,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 000年。
2.台风向西北移动的原因
促使台风向西北移动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内力,另一种是外力。内力是台风本身所产生的力,因为台风本身是一团以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旋转的空气,在旋转时,空气质点的移动方向,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向,这种偏向往往是台风向高纬度一侧比向赤道的一侧来得大;就整个台风来说,产生了一个向高纬度的力,这就是内力,促使台风向北移动。而外力就是台风周围的空气运动时,对台风的推力。在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独立的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台风发生在太平洋高气压的西南边缘,其东侧吹偏东风,于是使台风向西移动,内力和外力合在一起,就促使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某两类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的两类地理事物分别为( )
A.M—亚寒带针叶林,N—石油资源
B.M—苔原,N—橡胶
C.M—温带荒漠,N—地震、火山带
D.M—冻土,N—地热资源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M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可能为冻土、亚寒带针叶林或苔原,N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可能为地震、火山带和地热资源。
(2018·盐城三模)干热岩是埋深地下3~10 km的高温岩体,温度大于200 ℃,这种岩体绝大部分为侵入岩。人们正在研发利用干热岩发电,其原理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2.下列有关干热岩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蕴藏量大,适合大规模利用
B.分布广,适合各地开发利用
C.用于发电,清洁无污染
D.电站建设投资小,运行成本低
解析:选C 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们正在研发利用干热岩发电,清洁无污染。
(2019·盐城中学模拟)可燃冰是一种存在于深海高压下的固体天然气。我国已成功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连续试采可燃冰。如图为可燃冰燃烧图。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成功试采有利于( )
A.降低能源消费成本
B.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C.减轻未来能源压力
D.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4.影响我国在南海开采可燃冰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寒潮 D.伏旱
解析:3.C 4.A 第3题,我国只是试采成功并没有大规模开采可燃冰,所以,目前来说,有利于减轻未来能源压力。第4题,根据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影响南海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
(2019·泰州模拟)如图为澳大利亚火灾易发季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5.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 )
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大
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30°S大陆东西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
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解析:选D 直接据图分析可知,秋季火灾分布范围较小;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30°S大陆西岸火灾易发季节是夏季,东岸为春夏季,火灾易发季节不同;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如图为川藏铁路(在建)沿线地区地形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6.下列自然灾害中,对未来川藏铁路运营影响频率最高的是( )
A.地震 B.滑坡
C.暴雪 D.火山喷发
解析:选B 对未来川藏铁路运营影响频率最高的是自然灾害可能是滑坡,因为该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再加上该地区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019·南京盐城一模)读我国某地区日雨量等值线与泥石流分布图,完成下题。
7.与图中泥石流分布关联度不强的是( )
A.河流 B.城镇
C.降雨量 D.地形
解析:选B 泥石流是因暴雨、暴雪或其他地质灾害引起的夹杂着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影响泥石流分布的因素有河流、降雨量、地形;与图中泥石流分布关联度不强的是城镇,不是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2018·苏北四市联考)如图为甘肃舟曲某次泥石流流通区和掩埋堆积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泥石流流速快且裹挟固体碎屑物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选B 甲、乙为泥石流的流通区,泥石流流速均较快,但乙位于甲的下游方向,裹挟的固体碎屑物更多。
二、双项选择题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2017年初,我国各项天然气推广政策相继出台,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有新增进口液化天然气计划支持,天然气供应平稳,然而12月出现“气荒”。如图为2017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占比图。据此完成9~10题。
9.有关我国2017年12月发生“气荒”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大面积取暖用气加重了“气荒”
B.工业用气增长是导致“气荒”的主要原因
C.每年的12月份是“气荒”的高发时期
D.天然气推广使用与“气荒”有密切的关系
10.有关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B.增加油气战略储备
C.大力压缩工业化工产能 D.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解析:9.AD 10.AB 第9题,据图分析可知,发电增长是导致“气荒”的主要原因;是否每年的12月份都会出现“气荒”,无法判断。第10题,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以适度压缩工业化工产能;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油气战略储备等措施。
(2019·镇江一模)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
A.中西部多,东部少
B.绿港的浅层地热能最高
C.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
D.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
12.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 )
A.市场需求不足 B.属于可再生资源
C.基础设施薄弱 D.埋藏深,开采难
解析:11.AB 12.AC 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多,东部少;绿港的浅层地热能最高。第12题,据图分析可知,此区域有朱各庄、盛唐、绿港等聚落,可能聚落规模较小,市场需求量小,基础设施也薄弱,所以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
三、综合题
13.(2019·南通一模)中石油新疆公司2017年11月30日宣布,经过10多年的艰苦攻关,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十亿吨级砾岩油田。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砾岩油田。如图为新疆玛湖油田位置图。据此回答问题。
(1)简述玛湖油田开发的区位条件。
(2)玛湖油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湖油田的发现与开发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可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有利条件可以从材料和图中的位置得出储量大;临近克拉玛依;技术条件好;市场广阔。不利条件主要从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第(2)题,该地区生态脆弱,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注意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两方面进行。第(3)题,我国需要大量的石油,大型油田的发现能增加能源后备储量;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 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
答案:(1)有利条件:储量大;临近克拉玛依;技术条件好;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水源缺乏;生态脆弱;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基础设施薄弱。
(2)防治污染;保护生态
(3)增加能源后备储量;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增加能源安全
14.(2019·南通一模)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017年末,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如柱的火山灰高达1 500 m。如图为近一年来印尼5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据此回答问题。
(1)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火山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地震、火山喷发外,印度尼西亚还多泥石流灾害,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御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共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第(2)题,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降水多,地形坡度大,植被破坏。结合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条件可知,该地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 泥石流危害主要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淹没农田,经济财产损失;同时会造成生态破坏;引发次生灾害。第(3)题,其措施结合危害分析即可。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 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破坏基础设施;引发次生灾害
(3)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