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第四单元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地表形态与交通线路、聚落
展开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__地表形态与交通线路、聚落
[考试说明]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3.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和人类活动。
2.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特点
地质时期
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目前正处于间冰期
人类历史时期
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
仪器观测时期
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温馨提示]
正确理解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1.气候变暖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破坏森林。
2.全球气候变化幅度: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
3.影响
(1)导致海平面上升。
(2)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灾害的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植树种草,减少森林植被破坏。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
破碎
相对较小
河网稀疏区
连片
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温馨提示]
说明: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沉积,可以建港。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选择和分布有怎样的影响?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及规模大小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1 气候变化的表现与原因
(2013·江苏高考)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如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析:1.B 2.A 第1题,由图中可以直接看出,CO2浓度呈上升趋势,四个地区的温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故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第2题,由图可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状况与CO2浓度的变化虽呈正相关关系,但并非完全同步,这说明CO2浓度是影响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气温的变化。
题点2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018·天津高考·节选)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据此回答3~4题。
3.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4.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解析:3.D 4.D 第3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对。第4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2018·全国卷Ⅱ·节选)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5.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选B 恩克斯堡岛位于罗斯海附近,靠近南极大陆,周围分布有各种冰川,而冰川与该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故选B。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农业的影响
(5)对工业的影响
(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点(二)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2019·徐州考前模拟)贵阳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峰林、溶丘、洼地等多样地貌影响着城市的道路建设。贵阳市地铁1号线全长30余千米,修建难度极大。下图中甲图示意贵阳市地铁1号线路,乙图示意地铁1号线纵断面地面高程。读图回答1~2题。
1.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修建地铁难度极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下水丰富 ②多溶洞、裂隙 ③城市交通疏解难度大 ④地下管线错综复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地铁1号线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呈“几”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破坏景区景观 B.连接较多居民点
C.增加里程以减缓坡度 D.连接其他交通线
解析:1.A 2.C 第1题,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修建地铁难度极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丰富,多溶洞、裂隙。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地铁1号线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沿线坡度较大,呈“几”字形可以增加里程以减缓坡度。
3.(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解析: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就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表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结合材料可知,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着河流南侧的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地势高于河流,既能避免洪水威胁,又减少地质灾害威胁。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能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1.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线路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
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
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
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2.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密度
小
较小
大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018·江苏高考·节选)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如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干
解读
关键词:“曾经”“长江南岸”
知识
迁移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信息
获取
[答案] BD
题点1 河流地貌影响聚落的选址和布局
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图中海拔最高点为A点。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南—西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南北
2.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地形
C.交通 D.气候
解析:1.D 2.A 第1题,山脉走向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图中河流由西向东流,故图中主要山脉大致是南北走向。第2题,由图可知,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河流。
题点2 河流地貌影响聚落的变迁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4.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避免被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 迎风坡
C.避免水灾 高地
D.避免水灾 远离河流
解析:3.A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1.以气候变化对工农业产生的影响为命题背景,考查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其解决措施,最终落实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2.以山区工程建设资料为载体,如水库建设、隧道建设等,在充分认知山地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因找水找矿而对山地的开发和保护。
[热点押题]
1.某地理研究性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据此回答(1)~(2)题。
熟制
北界
两年三熟制
从秦淮地区北移至内蒙古和东北的南部
一年两熟制
从目前的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
(1)该地理研究性小组的理论依据是( )
A.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减少
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D.全球降水量增多
(2)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0 ℃等温线南移
B.内蒙古高原气候生长期延长
C.山东半岛大面积种植水稻
D.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缩短
解析:(1)B (2)B 第(1)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的熟制北界北移。选B。第(2)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的0 ℃等温线会北移;气候生长期指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内蒙古高原和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延长;山东半岛热量资源虽然增加,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选B。
2.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2015年8月9日,兴山县古夫镇至昭君桥的“水上公路”竣工通车。完成(1)~(3)题。
(1)图中水上公路选线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侵占耕地 B.保护坡地生态
C.连接图中村落 D.缩短线路长度
(2)大巴山和巫山的成因分别是( )
A.火山、褶皱山 B.褶皱山、断块山
C.断块山、褶皱山 D.褶皱山、褶皱山
(3)山脉往往成为河流分水岭、行政区的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巴山是陕西省与四川省的界线
B.巫山是湖北省与四川省的界线
C.大巴山是重庆市与陕西省的界线
D.巫山是湖北省和陕西省的界线
解析:(1)B (2)D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水上公路铺设于河面之上,沿河谷延伸,有助于保护坡地生态。第(2)题,大巴山和巫山都是我国的大型山脉,都是褶皱山。第(3)题,这两条山脉都是省区界线,其中大巴山是四川省和陕西省的界线,巫山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界线。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1.作物熟制
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
中国温度带范围、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端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等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等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一年三熟。水稻等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一年一熟。青稞等
2.水上公路
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永吴公路连接江西省永修县和吴城镇。其中“最美水上公路”指的是永吴公路经过鄱阳湖风景区的大湖池一段,全长5.05 km。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正式开通于2013年11月,它为三级过水公路,“水上公路”的特别景观出现在夏季,而到了平常季节,它就恢复成一条正常的公路。每年到了6、7月份的时候,鄱阳湖水域进入一年一度的汛期,这时,因大湖池公路地势较低,海拔仅为16.5 m,当水位暴涨至18 m左右时,整个大湖池段就会被淹没在水中。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9·苏州模拟)展线是延长线路的缩略说法。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山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山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下图为新关角山隧道示意图及某段展线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 )
A.尽可能多的经过城镇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D.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
2.有专家认为,关角山展线群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主要原因是( )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
解析:1.D 2.C 第1题,展线是延长线路的缩略说法,在山区往往采用展线技术;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进行工程建设,为了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往往采用展线技术。第2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铁路修建技术的进步,对自然条件的改造程度增强,自然条件(地形)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逐渐减弱,故关角展线即将消失的景观原因是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2017·海南高考)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3~4题。
3.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4.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解析:3.A 4.B 第3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4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2018·苏北四市模拟)藏族传统的乡村聚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现了封闭性、内向型和节俭性的高原地域文化。如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某乡村聚落水系空间形态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为( )
A.地形平坦的高原区 B.周高中低的盆地区
C.山河相间的峡谷区 D.北高南低的平原区
6.图中村寨多建在( )
A.安全性好的山顶 B.隐蔽性好的峡谷
C.适宜耕作的河谷 D.背风向阳的缓坡
解析:5.B 6.D 第5题,据图中河道海拔和村寨分布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中间地势低,周围地势高,是盆地区。第6题,据题意和图中河道海拔数值分析可知,该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图示区域河道海拔数值显示,北部较高,村寨建在背风向阳坡上,再者村寨偏向西侧,坡度较缓。
(2018·镇江模拟)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1为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遥感图片。读图回答7~8题。
7.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降水丰富 B.水灾多发
C.交通便利 D.耕地充足
8.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落四周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建筑分布在中心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解析:7.B 8.C 第7题,据图1中图例分析可知,与北岸相比,南岸多低洼地,水灾多发。第8题,由图2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因此村落应分布在中心的小山岗上,C正确。排水系统应分布于村落周边方便排水,而不是蓄水,A错;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错;村落在小盆地内,容易积水,D错。
二、双项选择题
(2019·无锡一模)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读图,回答9~10题。
9.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A.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B.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减弱
C.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D.我国西北地区湖泊面积萎缩加剧
10.乞力马扎罗山( )
A.纬度低、海拔高,自然带丰富
B.南坡位于背风坡,雪线位置低
C.山地是在断层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解析:9.CD 10.AD 第9题,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日本本州岛樱花提前开放;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增加;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升高;我国西北地区湖泊面积萎缩加剧。第10题,乞力马扎罗山纬度低,海拔高,自然带种类丰富;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2019·泰州模拟)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如图),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据此完成11~12题。
11.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北极熊物种退化
C.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D.海洋食物减少
12.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
A.温带作物种植范围向低纬扩展
B.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
C.低碳经济得到重视的趋势明显
D.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
解析:11.AC 12.BC 第1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近年来出现“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使得北极熊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第12题,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使得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温带作物种植范围向高纬扩展;低碳经济得到重视的趋势明显与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关系不大。
三、综合题
13.(2018·盐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目的是促使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形成统一意见,达成一项普遍适用的协议,并于2020年开始付诸实施。
材料二 如图为近150年气候变化资料图。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简述当前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3)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说明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波动上升,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面积破坏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第(2)题,主要从气温变暖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波动上升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面积破坏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加剧。
(3)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14.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2)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3)简述影响该区域甲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哪一个?分析其区位优势。
解析:第(1)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甲聚落主要沿河谷分布成带状。第(4)题,从影响聚落分布区位优势条件(地形、河流、水源、交通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绘图略。
(2)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3)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4)甲。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考试说明]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3.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和人类活动。
2.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特点
地质时期
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目前正处于间冰期
人类历史时期
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
仪器观测时期
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温馨提示]
正确理解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1.气候变暖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破坏森林。
2.全球气候变化幅度: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
3.影响
(1)导致海平面上升。
(2)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灾害的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植树种草,减少森林植被破坏。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
破碎
相对较小
河网稀疏区
连片
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温馨提示]
说明: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沉积,可以建港。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选择和分布有怎样的影响?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及规模大小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1 气候变化的表现与原因
(2013·江苏高考)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如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析:1.B 2.A 第1题,由图中可以直接看出,CO2浓度呈上升趋势,四个地区的温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故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第2题,由图可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状况与CO2浓度的变化虽呈正相关关系,但并非完全同步,这说明CO2浓度是影响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气温的变化。
题点2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018·天津高考·节选)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据此回答3~4题。
3.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4.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解析:3.D 4.D 第3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对。第4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2018·全国卷Ⅱ·节选)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5.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选B 恩克斯堡岛位于罗斯海附近,靠近南极大陆,周围分布有各种冰川,而冰川与该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故选B。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农业的影响
(5)对工业的影响
(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点(二)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2019·徐州考前模拟)贵阳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峰林、溶丘、洼地等多样地貌影响着城市的道路建设。贵阳市地铁1号线全长30余千米,修建难度极大。下图中甲图示意贵阳市地铁1号线路,乙图示意地铁1号线纵断面地面高程。读图回答1~2题。
1.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修建地铁难度极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下水丰富 ②多溶洞、裂隙 ③城市交通疏解难度大 ④地下管线错综复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地铁1号线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呈“几”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破坏景区景观 B.连接较多居民点
C.增加里程以减缓坡度 D.连接其他交通线
解析:1.A 2.C 第1题,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修建地铁难度极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丰富,多溶洞、裂隙。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地铁1号线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沿线坡度较大,呈“几”字形可以增加里程以减缓坡度。
3.(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解析: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就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表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结合材料可知,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着河流南侧的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地势高于河流,既能避免洪水威胁,又减少地质灾害威胁。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能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1.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线路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
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
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
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2.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密度
小
较小
大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018·江苏高考·节选)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如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干
解读
关键词:“曾经”“长江南岸”
知识
迁移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信息
获取
[答案] BD
题点1 河流地貌影响聚落的选址和布局
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图中海拔最高点为A点。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南—西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南北
2.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地形
C.交通 D.气候
解析:1.D 2.A 第1题,山脉走向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图中河流由西向东流,故图中主要山脉大致是南北走向。第2题,由图可知,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河流。
题点2 河流地貌影响聚落的变迁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4.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避免被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 迎风坡
C.避免水灾 高地
D.避免水灾 远离河流
解析:3.A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1.以气候变化对工农业产生的影响为命题背景,考查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其解决措施,最终落实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2.以山区工程建设资料为载体,如水库建设、隧道建设等,在充分认知山地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因找水找矿而对山地的开发和保护。
[热点押题]
1.某地理研究性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据此回答(1)~(2)题。
熟制
北界
两年三熟制
从秦淮地区北移至内蒙古和东北的南部
一年两熟制
从目前的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
(1)该地理研究性小组的理论依据是( )
A.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减少
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D.全球降水量增多
(2)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0 ℃等温线南移
B.内蒙古高原气候生长期延长
C.山东半岛大面积种植水稻
D.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缩短
解析:(1)B (2)B 第(1)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的熟制北界北移。选B。第(2)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的0 ℃等温线会北移;气候生长期指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内蒙古高原和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延长;山东半岛热量资源虽然增加,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选B。
2.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2015年8月9日,兴山县古夫镇至昭君桥的“水上公路”竣工通车。完成(1)~(3)题。
(1)图中水上公路选线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侵占耕地 B.保护坡地生态
C.连接图中村落 D.缩短线路长度
(2)大巴山和巫山的成因分别是( )
A.火山、褶皱山 B.褶皱山、断块山
C.断块山、褶皱山 D.褶皱山、褶皱山
(3)山脉往往成为河流分水岭、行政区的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巴山是陕西省与四川省的界线
B.巫山是湖北省与四川省的界线
C.大巴山是重庆市与陕西省的界线
D.巫山是湖北省和陕西省的界线
解析:(1)B (2)D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水上公路铺设于河面之上,沿河谷延伸,有助于保护坡地生态。第(2)题,大巴山和巫山都是我国的大型山脉,都是褶皱山。第(3)题,这两条山脉都是省区界线,其中大巴山是四川省和陕西省的界线,巫山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界线。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1.作物熟制
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
中国温度带范围、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端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等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等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一年三熟。水稻等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一年一熟。青稞等
2.水上公路
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永吴公路连接江西省永修县和吴城镇。其中“最美水上公路”指的是永吴公路经过鄱阳湖风景区的大湖池一段,全长5.05 km。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正式开通于2013年11月,它为三级过水公路,“水上公路”的特别景观出现在夏季,而到了平常季节,它就恢复成一条正常的公路。每年到了6、7月份的时候,鄱阳湖水域进入一年一度的汛期,这时,因大湖池公路地势较低,海拔仅为16.5 m,当水位暴涨至18 m左右时,整个大湖池段就会被淹没在水中。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9·苏州模拟)展线是延长线路的缩略说法。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山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山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下图为新关角山隧道示意图及某段展线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 )
A.尽可能多的经过城镇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D.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
2.有专家认为,关角山展线群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主要原因是( )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
解析:1.D 2.C 第1题,展线是延长线路的缩略说法,在山区往往采用展线技术;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进行工程建设,为了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往往采用展线技术。第2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铁路修建技术的进步,对自然条件的改造程度增强,自然条件(地形)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逐渐减弱,故关角展线即将消失的景观原因是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2017·海南高考)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3~4题。
3.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4.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解析:3.A 4.B 第3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4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2018·苏北四市模拟)藏族传统的乡村聚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现了封闭性、内向型和节俭性的高原地域文化。如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某乡村聚落水系空间形态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为( )
A.地形平坦的高原区 B.周高中低的盆地区
C.山河相间的峡谷区 D.北高南低的平原区
6.图中村寨多建在( )
A.安全性好的山顶 B.隐蔽性好的峡谷
C.适宜耕作的河谷 D.背风向阳的缓坡
解析:5.B 6.D 第5题,据图中河道海拔和村寨分布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中间地势低,周围地势高,是盆地区。第6题,据题意和图中河道海拔数值分析可知,该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图示区域河道海拔数值显示,北部较高,村寨建在背风向阳坡上,再者村寨偏向西侧,坡度较缓。
(2018·镇江模拟)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1为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遥感图片。读图回答7~8题。
7.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降水丰富 B.水灾多发
C.交通便利 D.耕地充足
8.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落四周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建筑分布在中心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解析:7.B 8.C 第7题,据图1中图例分析可知,与北岸相比,南岸多低洼地,水灾多发。第8题,由图2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因此村落应分布在中心的小山岗上,C正确。排水系统应分布于村落周边方便排水,而不是蓄水,A错;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错;村落在小盆地内,容易积水,D错。
二、双项选择题
(2019·无锡一模)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读图,回答9~10题。
9.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A.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B.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减弱
C.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D.我国西北地区湖泊面积萎缩加剧
10.乞力马扎罗山( )
A.纬度低、海拔高,自然带丰富
B.南坡位于背风坡,雪线位置低
C.山地是在断层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解析:9.CD 10.AD 第9题,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日本本州岛樱花提前开放;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增加;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升高;我国西北地区湖泊面积萎缩加剧。第10题,乞力马扎罗山纬度低,海拔高,自然带种类丰富;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2019·泰州模拟)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如图),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据此完成11~12题。
11.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北极熊物种退化
C.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D.海洋食物减少
12.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
A.温带作物种植范围向低纬扩展
B.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
C.低碳经济得到重视的趋势明显
D.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
解析:11.AC 12.BC 第1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近年来出现“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使得北极熊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第12题,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使得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温带作物种植范围向高纬扩展;低碳经济得到重视的趋势明显与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关系不大。
三、综合题
13.(2018·盐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目的是促使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形成统一意见,达成一项普遍适用的协议,并于2020年开始付诸实施。
材料二 如图为近150年气候变化资料图。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简述当前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3)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说明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波动上升,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面积破坏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第(2)题,主要从气温变暖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波动上升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面积破坏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加剧。
(3)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14.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2)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3)简述影响该区域甲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哪一个?分析其区位优势。
解析:第(1)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甲聚落主要沿河谷分布成带状。第(4)题,从影响聚落分布区位优势条件(地形、河流、水源、交通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绘图略。
(2)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3)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4)甲。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