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讲练结合:第十五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展开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
按自我再生性质 | 按自然属性 | 关系 |
可再生资源 |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 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
非可再生资源 | 矿产资源 |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 时间 | 主要能源 | 煤炭利用程度 |
前煤炭时期 (木柴时代) | 18世纪中期以前 | 木柴、水力 | 很低 |
煤炭时期 | 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 | 煤炭 | 煤炭对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后煤炭时 期(石油时代) | 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 | 石油 | 煤炭优势地位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 |
(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 ↓ ↓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 |
农业社 会阶段 |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 地形、气候、水文等 |
工业社 会阶段 |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
后工业 化阶段 |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 后天性资源 |
趋势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
[理解—要点突破]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重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自然资源 | 我国分布 | 世界分布 | 合理利用 |
水资源 |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
土地资源 |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 |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
森林资源 | 东北、西 南、东南 地区 |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
矿产资源 |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矿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据此完成1~3题。
1.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
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
C.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
3.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
1.B 2.D 3.C [第1题,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沉积岩,B正确。第2题,可燃冰可部分替代石油;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开发成本高;页岩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页岩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清洁能源,D正确。第3题,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四个区域中,青藏高原有多年冻土,可能有可燃冰。故选C。]
考向2 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读图完成4~5题。
4.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
A.飓风频繁登陆 B.季风环流显著
C.盛行西风强盛 D.极地东风强劲
5.与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
A.风力资源匮乏 B.土地资源短缺
C.劳动力资源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
4.C 5.D [第4题,据图,丹麦位于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C项正确。高纬度飓风影响小,故A项错误;欧洲无季风,故B项错误;极地东风在高纬度,故D项错误。第5题,我国西北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A项错误;西北地广人稀,B项错误;劳动力不是影响风能开发的区位因素,C项错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科技水平比欧洲低,故D项正确。]
(2018·山西45校联考)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正日益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某自动追光式太阳能发电场(41°N,155°E)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读图完成6~7题。
6.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
A.正午时板面朝南 B.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
C.阴天时不工作 D.发电量受太阳活动影响大
7.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中,水平转轴的作用是( )
A.保持太阳能电池板的稳定
B.调整太阳能电池板在一天中的朝向
C.便于工作人员维修
D.减轻支架的压力
6.A 7.B [第6题,太阳能发电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太阳辐射。图示地区冬春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较短,发电量不是最大,故B项错误;太阳能电池板有太阳辐射时就会发电,阴天相对发电量少,但不会不工作,C项错误;太阳活动对太阳能发电影响不大;该地区位于41°N,故选A。第7题,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较多太阳辐射需要具备的条件:①板面朝向太阳。②板面与太阳光线尽量垂直。水平转轴主要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使其始终面对太阳,故选B。]
考向3 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2018·华中师大附中测试)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完成8~9题。
8.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
A.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9.吉尔格朗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质较好、运输便利
B.水量丰富,产冰量大
C.水流缓慢,透明度高
D.河道较浅,易于开采
8.B 9.A [第8题,根据材料,寒冬采冰储藏待到来年夏季售卖使用,因此,冰是用于夏季对付酷热的,选项中,用于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最合适。第9题,根据材料,冰要运到市场售卖,吉尔格朗河位于伊犁河流上游且紧邻交通要道,水质较好,运输便利,选A。]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 第(1)题,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受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多发。图示中海河流域西部多山,处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高,水流速度快,少雨季节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流域内东部是平原,地势低平,水流较缓,排水不畅,加之各支流在天津附近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故应在下游开挖人工河道,用于排水泄洪。第(2)题,流域内水资源贫乏,从农业生产来说,应减少对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农作物本身对水的需求,即耐旱节水;二是改进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也是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考点二|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对应学生用书第90页)
[识记—基础梳理]
1.自然灾害概述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成因类型: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4)三大危害
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该事件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二是致灾因素必须属于自然过程。
2.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②→→
③二者关系:二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洪涝灾害。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①原因:
自然 | 气候 |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 |
地貌 | 流域地貌特征 | |
水文 | 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 |
植被 | 植被分布 | |
人为 |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
②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
③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1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南涝。
2分析某流域洪涝灾害特点主要包括:开始早晚、持续时间、来势、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
[理解—要点突破]
1.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1)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3)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被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2.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
(1)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
①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②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a.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b.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等。
(2)案例分析:淮河、黄河、长江的治理: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②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③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1.(2015·全国卷Ⅱ)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洪水灾害的自然原因。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低平、海水顶托)、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河流(水系发达)等方面回答。读取图文材料可知M市地处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集水面积广,海水顶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雨。
[答案] M市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市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2.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淮河流域面积大,河流含沙量大;河水入湖后因水面变宽而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湖底逐渐升高,形成“悬湖”,进一步使得淮河排洪不畅,加重灾情。
[答案] 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流速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
考向2 中国洪涝灾害的防治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中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析] 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洪灾原因,该区域位于江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居民点位于河谷中的河流两岸,易发生水灾。应对措施可从修建水库、将居民点迁出河谷(即迁出高风险区)、修建堤坝等方面回答。
[答案] 原因: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4.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读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图,回答问题。
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图和熟练掌握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是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
[答案] 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一、选择题
(2018·湖南长郡中学质检)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带(生态带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联合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读图完成1~3题。
1.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
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
D.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2.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 )
A.喜阴凉 B.耐旱涝
C.根系横向生长 D.茎干中空而脆
3.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带结合可以( )
A.增加河流水量 B.减少河道淤积
C.缩短使用期限 D.减轻旱涝灾害
1.D 2.B 3.D [第1题,读题干信息,传统河堤硬质牢固。轮胎中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A错误。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十分有限,新型生态河堤建设主要体现生态功能,B错误。生态带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C错误。新型生态河堤是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带,牢固性相对要差,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缓水流对生态带(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选D。第2题,读图,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推测有些生长于水中;河道水位常会出现季节变化,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因此推测香根草耐旱涝,选B。第3题,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石笼网与生态带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枯水期,地下水可补给河水,洪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最终减轻旱涝灾害。选D。]
(2018·长春一模)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年5月13~14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图中实线表示能见度等值线(单位:千米),虚线表示沙尘暴的位置和时间。读图,回答4~6题。
4.沙尘暴最强时间发生在( )
A.13日02时 B.13日08时
C.13日20时 D.14日20时
5.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最显著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6.乌鲁木齐没有受到此次沙尘暴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河网稠密 B.植被覆盖率高
C.山地阻挡 D.距沙漠远
4.B 5.D 6.C [第4题,图中显示该区域能见度最小值出现在13日08时,则该时段沙尘暴最强。第5题,图中日期由西向东推移,则沙尘暴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同时能见度等值线也是大致向东弯曲、延伸。说明最显著风向为偏西风。第6题,从图中喀什、和田,以及敦煌等城市可看出,此次沙尘暴主要影响天山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地区,而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受天山阻挡而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
(2018·福建莆田一中测试)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和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下列与运城盐池的形成不相关的是( )
A.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泊
B.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
C.降水带来盐分在湖内累积
D.地处内流区,蒸发较旺盛
8.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关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盐池的保护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堤—蓄洪和滞洪的作用
B.渠—导流和分洪的作用
C.河—供水和泄洪的作用
D.滩—阻挡隔离山洪作用
7.C 8.B 9.B [第7题,与运城盐池的形成相关的是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泊,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地处内流区,蒸发较旺盛。降水不可能带来盐分,选C。第8题,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利于晒盐,其他季节没有这个季节气温高,选B。第9题,堤主要是阻挡水注入盐池,不是蓄洪和滞洪的作用,A错;渠主要是导流和分洪的作用,B对;河主要是排水,不是供水和泄洪的作用,C错;滩主要是蓄水作用,D错。]
(2018·浙江镇海中学测试)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 hPa、温度≥0.0 ℃和850 hPa、温度<0.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
A.郑州 B.赣州
C.南昌 D.清远
11.“游人屦冻苍苔滑”说明冻雨会造成( )
A.农业减产 B.破坏输电设施
C.高速封闭 D.干扰无线电通讯
10.B 11.C [第10题,常以700 hPa、温度≥0.0 ℃和850 hPa温度<0.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赣州符合条件,选B。第11题,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诗词说明受冻雨影响,交通受阻。从现在情况来看,天下冻雨,高速公路封闭,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选C。]
二、非选择题
12.(2018·河北唐山一中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岛,北距土耳其40公里,东距叙利亚96.55公里,南距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402.3公里。全岛分为三个主要气候区:中部低地平原气候最干热;山区,雨量最大而日照最少;沿海地带介于两者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山地可达600~1000毫米,但多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岛上没有常年河流,只有少数间歇河,平时取用地下水。常住人口约117万(2015年)。
(1)分析中部低地平原气候干燥的原因。
(2)分析塞浦路斯无常年河流的原因。
(3)有人认为塞浦路斯可以通过大力开采地下水来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请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不合理性。
(4)我国某公司计划到塞浦路斯投资建设海水淡化厂,你认为是否可行?请为该公司的决策做简要的市场投资评估。
[解析] 第(1)题,主要从地形条件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处于特罗多斯山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离海较远,水汽少。第(2)题,主要从气候条件进行分析。雨季时间短,降水量不大,河流流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低;河流缺少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岛屿面积小,河流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小。第(3)题,主要联系地下水的储量和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进行回答。第(4)题,探究开放题,可行,主要从海水淡化的技术和海水淡化的市场进行分析评估。(不可行,主要从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从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市场的消费量进行分析说明不可行的原因。)
[答案] (1)处于特罗多斯山的背风坡(雨影区);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位于岛中心区域,离海较远,水汽更少。(2)雨季时间短,降水量不大,河流流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低;河流缺少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岛屿面积小,河流的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小。(3)雨季短,降水量少,下渗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径流量小;过度开采地下水,加剧水位下降,甚至可能引起海水倒灌;破坏地下水循环,导致水质下降。(4)可行 淡水资源缺乏;距离亚、非、欧大陆较远,进口淡水成本较高;海水淡化的市场前景好;海水淡化技术日渐成熟;远离大陆,水质好且海水量大。[不可行 海水淡化工程投资大,耗能多;该海域海水盐度较高,淡化成本高;冬季降水较多,有季节性河流及地下水;人口较少,淡水供求矛盾并不突出;经济增速较缓,市场空间有限。]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甲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置示意图
乙 新加坡位置图
(1)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甲列举三项。
(2)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乙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知识。根据图中盐碱荒地、河流、海港等信息不难作答。第(2)题,该题涉及新加坡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知识。太阳能、风能的分布与气候关系密切。由新加坡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处为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全年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光照少,该气压带内无风或微风。
[答案] (1)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2)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