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四则混合运算 说课稿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6858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四年级上册七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7.1 四则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参与程度。
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 的想法。学生1: 2×3=6(元)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学生3: 7+2×3=13(元)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三大步骤: 1乘加问题。 根据上面所提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 ① 2×3+7 ② 7+2×3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提出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教师下一步可以借题发挥延伸另一道题),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乘减问题 提问: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还能剩多少钱呢?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 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3、除加、除减问题。 乘加乘减问题都已解决,让学生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让学生明确: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 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3、除加、除减问题。 乘加乘减问题都已解决,让学生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让学生明确: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五、脱离情景 让学生牢固掌握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让学生先说出下列式子含有什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师生共同指正。 6×4+4= 25—3×7= 72÷8—4= 20—63÷9= 六、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想想做做”。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 谁先走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 谁先走优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五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五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共5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