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展开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量: C 12 O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酸性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Na2O2
C.碱:NaOH、KOH、Ba(OH)2、NH3·H2O
D.铵盐:NH4Cl、NH4NO3、 (NH4)2SO4、CO (NH2)2
2.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铜丝 B.熔融的氯化钠 C. 氨水 D.蔗糖
3下列物质的应用或转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关的是………………………… ( )
A.工业上用铁矿石炼铁 B. 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
C. 用胃舒平(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D.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4.2016年9月,“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以完成的是( )
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5.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
A.酸: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 H+的化合物
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辨别依据是水溶液是否导电
D.溶液与胶体: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6.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
A.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氧化钙
7.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氢氧化钾的流程如下:
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
A.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选用①
B.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KNO3晶体选用②
C.分离四氯化碳中的溴单质选用③
D.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选用④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四氯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四氯化碳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10.某2 mol固体A在一定温度下完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反应式为:2A=B+2C+3D,若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与氢气的密度比值为15,则固体A的摩尔质量为( )
A.30 g/mol B.45 g/mol
C.90 g/mol D.氢气密度未知,无法求得
11.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中液面以下
C.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下口出
D.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氧气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然相等
C.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13.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B.28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
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14.符合如下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试剂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A | MgCl2 | HNO3 | K2SO4 |
B | BaCl2 | HNO3 | K2SO4 |
C | NaNO3 | H2SO4 | Ba(NO3)2 |
D | BaCl2 | HCl | CaCl2 |
15.生活因化学而精彩,化学因实验而生动,实验因“洗涤”而更加精准,关于沉淀或晶体洗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洗净的检验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形成沉淀的该溶液中的离子
B.洗涤的试剂一般可选用蒸馏水、冰水、乙醇、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C.洗涤的目的一般是除去沉淀或晶体表面可溶性的杂质,提高纯度
D.洗涤的操作是向过滤器里加洗涤剂,一般洗涤剂尽量多加,然后借助玻璃棒搅拌让洗涤剂流下
16.下图表示1gO2与1g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
A. N2 B. CH4 C. CO2 D. N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大题,共52分)
17.(15分)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4)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
(5)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____。
18.(15分)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 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
(2)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A,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口进水。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收集完蒸馏水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3)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以选择以下哪种萃取剂
- 酒精 B 苯 C 汽油 D 食盐水
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在选择以上萃取剂时,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除打开旋塞外,还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 (13分)
粗盐中含Ca2+、Mg2+、Fe3+、SO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为除去粗盐中的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提纯的步骤有: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调节溶液的pH等于7 ⑤溶解 ⑥过滤 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⑤②③①⑥④⑦ 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 d.⑤③②①⑥④⑦
(2)操作Z的名称是_____, 蒸发操作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还有 ________。
(3)第Ⅱ步中,写出除去Ca2+和Fe3+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Ca2+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aCl2,Fe3+的主要存在形式为FeCl3)
、
(4)判断SO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
20.(9分)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
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mL、密度为2.56 g/L。则:
(1)反应前O2的物质的量是 mol。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 。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之为3:16,则XY2的化学式是 。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C | B | A | D | A | C | C | A |
题序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A | C | D | B | D | B | D | C |
17.(15分)
(1) m/M mol(3分) (2) 2m•NA/M (3分)
(3) 22.4m/M L(3分) (4)M/22.4 g/L (3分) (5)M/NA g(3分)
18.(15分)
(2) D;(1分)
(2)冷凝管(直形),(1分)下 (1分);防止暴沸(1分);B(1分) 先撤酒精灯(1分) CD(2分)
(3)BC (2分) 萃取分液(1分) 检漏(1分) 上口倒出(1分) 打开上口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对准小孔(2分)
19.(13分)
(1)ad(2分)
(2)过滤(1分) 蒸发皿(1分)
(3)CaCl2+Na2CO3=CaCO3↓+2NaCl (3分) FeCl3+3NaOH=Fe(OH)3↓+3NaCl(3分)
(4)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未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安全。(3分)
20 .(9分)
(1)0.03 (3分) (2)76g/mol (3分) (3)CS2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