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凤阳县皖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凤阳县皖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1.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汽油 | 天然气 | 浓硫酸 | 氢氧化钠 |
【答案】D
【详解】A项:汽油是C5~11的烃类混合物,属于易燃液体,A项正确;
B项: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易燃气体,B项正确;
C项: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属于腐蚀品,C项正确;
D项:氢氧化钠是常用的强碱,一般不具有氧化性,D项错误。
本题选D。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4 g金属镁所含电子数目为0.2 NA B. 16 g CH4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 17 g NH3 所含原子数目为10 NA D. 18 g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A
【答案】D
【解析】A. 2.4 g金属镁的物质的量是2.4g÷24g/mol=0.1mol,一个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2,因此所含电子数目为1.2 NA,A错误;B. 16 g CH4的物质的量是16g÷16g/mol=1mol,所含原子数目为5NA,B错误;C. 17 g NH3的物质的量是17g÷17g/mol=1mol, 所含原子数目为4 NA,C错误;D. 18 g水的物质的量是18g÷18g/mol=1mol,所含分子数目为NA,D正确,答案选D。
3.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 | 纯净物 | 混合物 | 非电解质 | 弱电解质 | 碱性氧化物 |
A. | 液氨 | 氢氧化铁胶体 | CO | 醋酸 | Al2O3 |
B. | 明矾 | 冰水混合物 | 乙醇 | 硫酸钡 | Na2O |
C. | 碱石灰 | 碘酒 | Cl2 | HClO | K2O |
D. | 磁性氧化铁 | 稀硫酸 | SO2 | 冰醋酸 | CaO |
【答案】D
【详解】纯净物的组成成分只有一种,碱石灰由CaO、NaOH组成,属于混合物(C项错误);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组成,分散系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组成成分只有水,是纯净物(B项错误);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融时均不能自身电离的化合物,Cl2是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溶于水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硫酸钡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碱性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Al2O3是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
本题选D。
4.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Mg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 ⑥过滤。
A. ①②④⑥⑤③ B. ①②⑤⑥④③
C. ①⑤②⑥④③ D. ①⑤②④⑥③
【答案】B
【详解】首先将粗盐固体溶于水,形成的杂质离子有Mg2+、SO42-、Ca2+。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使Mg2+、Ca2+和多余的Ba2+完全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CO32-,最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纯净的NaCl固体;即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⑥④③。
本题选B。
5.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因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则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Mg2++2OH-═Mg(OH)2↓、Al3++3OH-═Al(OH)3↓,则沉淀的质量一直在增大,直到最大;然后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的质量减少,但氢氧化镁不与碱反应,则最后沉淀的质量为一定值,显然只有D符合,故选D。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Ag+、K+、NO3-、C1- B. Mg2+、Na+、Cl-、SO42-
C. NH4+、Cu2+、OH-、Cl- D. H+、Na+、HCO3-、SO42-
【答案】B
【详解】A项:Ag+与C1-会生成AgC1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项:Mg2+、Na+、Cl-、SO42-无相互反应,能大量共存,B项正确;
C项:NH4+、Cu2+都能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D项:H+与HCO3-能反应生成CO2、H2O,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本题选B。
7.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B. 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C. 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 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加热后均有残留物,故A 选项错误;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两种化合物中都含有钠元素,都有黄色出现,故B选项错误;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均有沉淀生成,无法鉴别,故选项C错;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与酸反应剧烈,故D选项正确。
8.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4 B. 3:2 C. 1:2 D. 2:3
【答案】D
【详解】设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据Fe+2Fe3+=3Fe2+,生成Fe2+的物质的量为1.5x,据题意有1.5x=y,解得x:y=2:3。
本题选D。
9.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
①NaHCO3②Al2O3③Al (OH )3④Al.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全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NaHCO3属于弱酸弱碱盐,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故①正确;②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l3+离子,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lO2-离子,故②正确;③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l3+离子,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lO2-离子,故③正确;④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l3+和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lO2-和氢气,故④正确。选D。
10.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用试管给溶液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向试管中滴加试液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过滤时,漏斗颈应和烧杯接触,故本题答案为A(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11.M2O 7 x-与S2- 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2O7x-+3S2-+14H+=2M3++3S↓+7H2O,则M2O7x- 中M 的化合价为( )
A. +7 B. +2 C. +6 D. +4
【答案】C
【详解】题中所给离子方程式已经配平,据电荷守恒14-x-3×2=2×3,得x=2。设M2O7x- 中M 的化合价为+n,则(+n)×2+(-2)×7=-x,得x=6。
本题选C。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C.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2Na2O2+2H2O=4Na+ + 4 OH- +O2↑
D. FeCl2溶液跟Cl2反应:Fe2++Cl2=Fe3++2Cl-
【答案】C
【详解】A项: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相等,应写成2Al+2OH-+2H2O═2AlO2-+3H2↑,A项错误;
B项:NH3·H2O为弱电解质,不能拆写,应为Al3++3NH3·H2O═Al(OH)3↓+3OH-,B项错误;
C项: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 + 4 OH- +O2↑,C项正确;
D项: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2Fe3++2Cl-,D项错误。
本题选C。
13.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将剩余的金属钠丢弃在废纸篓里
B. 少量酒精洒在桌子上着火时,立即用湿布扑灭
C.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A
【详解】A项:常温下,活泼金属钠易与氧气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会引起失火,不符合安全要求;
B项:少量酒精着火时,用湿布扑灭,使可燃物隔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C项: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可防中毒,符合安全要求;
D项:稀释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有利于散热,符合安全要求。
本题选A。
14.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A. 950 mL 111.2 g B. 500 mL 117 g
C. 1 000 mL 117 g D. 任意规格 111.2 g
【答案】C
【解析】
15.在两份相同的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Ba(OH)2、NaOH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滴加Ba(OH)2溶液的变化曲线
B. a、c两点,溶液中均大量存在H+和SO42-
C. b、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D. e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答案】D
【详解】向H2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时,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随着Ba(OH)2溶液的滴入,溶液中H+、SO42-浓度减小,导电能力逐渐减弱,b点恰好反应时几乎不导电,之后过量的Ba(OH)2使溶液中Ba2+、OH-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故图中曲线①表示向H2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的情形(A项正确)。类似地,向H2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溶液总体积变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逐渐减弱,d点恰好反应时导电能力最弱,之后过量的NaOH使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曲线②表示向H2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的情形。
a、c两点,加入的碱均不足,溶液中均大量存在H+和SO42-(B项正确); b、d两点,酸碱恰好中和,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C项正确);曲线①上的e点,Ba(OH)2溶液已经过量,溶液中有OH-,曲线②上的e点,NaOH溶液不足,剩余H2SO4,溶液呈酸性(D项错误)。
本题选D。
16.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 ②空气 ③Al ④明矾 ⑤H2SO4 ⑥烧碱 ⑦CuSO4•5H2O ⑧碘酒 ⑨C2H5OH ⑩ 纯碱
(1)属于碱的是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2)④明矾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向④的溶液中滴加过量⑥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⑤的溶液与⑩的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⑥ (2). ④⑦⑩ (3). ①④⑤⑥⑦⑩ (4). KAl(SO4)2•12H2O (5). Al3++4OH-=AlO2-+2H2O (6). CO32-+2H+=CO2↑+H2O
【详解】(1)碱是溶于水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只有⑥烧碱(NaOH)符合;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有④⑦⑩;电解质的是溶于水或熔融时自身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有①④⑤⑥⑦⑩。
(2)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向其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3)H2SO4溶液与Na2CO3混合时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17.某学习小组为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散系的性质做了如下一组综合实验,根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Fe2O3与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②为_____________
(3)写出FeCl3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最终生成Fe(OH)3浊液,该过程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制得分散系③ _______(名称),它与FeCl3溶液、Fe(OH)3浊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e2O3+6H+═2Fe3++3H2O (2). NaOH溶液 (3). Fe+2FeCl3═3FeCl2
(4).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5). 4Fe(OH)2+O2+2H2O═4Fe(OH)3 (6). 氢氧化铁胶体
(7).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详解】(1)生成FeCl3溶液,则物质①为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浊液的物质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等。
(3)FeCl3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FeCl3═3FeCl2。
(4)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其中氧化还原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
(5)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制得氢氧化铁胶体。它与FeCl3溶液、Fe(OH)3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18.向10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2.0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若将所得溶质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蒸干,所得固体物质(不带结晶水)的质量为_____。
(2)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
【答案】(1). Na2CO3和NaHCO3 (2). 13.7g (3). 2mol/L
【详解】(1)按照CO2由少到多的顺序,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后溶质有4种可能:NaOH和Na2CO3、只有Na2CO3、Na2CO3和NaHCO3、只有NaHCO3。逐一分析加入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可判断溶质成分。题图前25mL盐酸无气体生成、后75mL盐酸生成CO2气体,则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设溶质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据第一阶段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x=0.025L×2.0mol/L=0.05mol,此时溶液中NaHCO3的物质的量为(x+y)。又据第二阶段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x+y=0.075L×2.0mol/L=0.15mol,则y=0.1mol。低温低压下蒸干所得固体物质为Na2CO3和NaHCO3,其总质量为0.05mol×106g/mol+0.1mol×84g/mol=13.7g。
(2)溶质为Na2CO3和NaHCO3时,NaOH已经完全反应,据Na+数目守恒,n(NaOH)=2x+y=0.2mol,c(NaOH)=0.2mol÷0.1L=2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