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前三章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N:14 Na:23 Cl:35.5 Fe:56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B.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C. 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
【答案】B
【详解】A.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故A正确;
B.加入生石灰或硅胶做干燥剂,故B错误;
C.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在做馒头时放出二氧化碳使馒头蓬松,还可以和盐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故C正确;
D.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故D正确。
故选B。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金属钠不慎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来灭火。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B
【解析】A.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故A错误;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C. 酒精随水漫延,增大着火面积,所以酒精着火不能用水扑灭,故C错误;D. 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D错误。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B. 某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
C. 某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D. 焰色反应中火焰显黄色,说明样品中存在钠元素,不存在钾元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为氨气,则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A正确;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2CO3,无法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故B错误;C.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亚硫酸钡,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正确方法为: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了干扰离子,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C错误;D.焰色反应中火焰显黄色,说明样品中存在钠元素,但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去观察,无法判断钾元素是否存在,故D错误;答案为A。
4.取用药品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每取用一种药品后,都应盖好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B. 若取用无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拿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将滴管伸入试管中
D. 用药匙将粉末药品撒入试管中
【答案】A
【解析】A、取用药品后,盖好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A正确;B、用手直接抓取药品会造成皮肤腐蚀或污染试剂,B错误;C、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C错误;D、用药匙将粉末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是撒入,D错误,答案选A。
5.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 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 10g硫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 10g铝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 25℃,1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g氯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L,故A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32:32可知,10g硫粉在l0g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20g二氧化硫,故B正确;C、铝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总质量会减少,故C错误;D、向25℃的1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0g,故D错误;故选B。
6.下列各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分类均正确的是 ( )
A. 氧化钠(NaO)属于碱性氧化物 B. 硝酸钙(CaNO3)属于酸式盐
C. 硫酸(H2SO3)属于强酸 D. 乙醇(C2H6O)属于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故A错误;B、硝酸钙化学式为Ca(NO3)2属于正盐,故B错误;C、硫酸化学式为H2SO4,属于强酸,故C错误;D、乙醇化学式为C2H6O,属于有机物,名称、化学式和分类均正确,故D正确;故选D。
7.配制100 mL 1.0 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情况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容量瓶使用前用1.0 mol·L-1的Na2CO3溶液润洗
B. 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 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 用敞口容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
【答案】A
【解析】A、容量瓶使用前用1.0 mol·L-1的Na2CO3溶液润洗,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偏高,A正确;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B错误;C、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C错误;D、用敞口容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A。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1.01×105 Pa、25℃时,2.24 L 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6.02×1023
B. 0.1L 3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3×6.02×1023
C. 5.6g铁粉与足量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1×6.02×1023
D. 46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6.02×1023
【答案】D
【解析】A.1.01×105 Pa、25℃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0.1L 3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溶质硝酸铵0.3mol,0.3mol硝酸铵中含有0.6mol氮原子,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6×6.02×1023,故B错误;C.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够置换出0.1mol铜,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0.1×6.02×1023,故C错误;D.46gNO2和N2O4中含有最简式NO2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3mol原子,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6.02×1023,故D正确;故选D。
9.下列各组离了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NO3-、Fe2+、Na+
B. K+、Ba2+、OH-、SO42-
C. Ag+、NO3-、Cl-、K+
D. Cu2+、NH4+、Cl-、OH-
【答案】A
【解析】A、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NO3-在酸性条件下把Fe2+氧化成Fe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Ag+和Cl-生成AgCl沉淀,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Cu2+、NH4+分别与OH-反应生成Cu(OH)2、NH3·H2O,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10.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C. 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 ③中1 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②中生成物有单质但反应物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B.①Cl2+2KBr=2KCl+Br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③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剂是溴酸钾,氧化产物是氯酸钾,所以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酸钾,总之,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KBrO3>KClO3>Cl2>Br2,故B正确;C.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作还原剂,所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故C错误;D.③还原剂是氯气,氧化剂是溴酸钾,该反应式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2×(5-0)mol=10mol,故D错误;故选B。
1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先熔化,能呈现明亮的小球
B. 剧烈燃烧时产生乳白色的雾
C. 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D. 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答案】B
【解析】将金属钠放在氧气中燃烧,金属钠的熔点较低,看到金属钠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物是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答案选B。
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 在医疗上碳酸钠、氢氧化铝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D. 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铁是一种碱性氧化物,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A正确;B、碳酸钠碱性太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错误;C、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生成碱,C错误;D、人造刚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不是二氧化硅, D错误。答案选A。
13.下列各项所述内容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向含有H+,Al3+,Mg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先是和氢离子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开始没有沉淀产生,A错误;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Ba2++SO42-=BaSO4↓,若Al3+反应完毕,OH-还有剩余,还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但是生成的硫酸钡不会消失,沉淀不会为零,B错误;C、物质的量相等的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金属镁反应速率快,根据金属和氢气量的关系Mg~H2、Al~1.5H2,所以最终产生氢气的体积不相等,C错误;D、向AlCl3溶液中加氨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中,符合反应情况,D正确,答案选D。
14.有Fe和Fe2O3的混合物27.2g溶于100ml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H2 2.24L(标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未见血红色。混合物中单质Fe的质量为( )
A. 5.6g B. 8.4g C. 11.2g D. 16.8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不显红色,且无固体剩余物,则最终溶液中溶质为FeSO4,反应生成 H2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0.1mol,则:
Fe+H2SO4=FeSO4+H2↑
0.1mol 0.1mol 0.1mol
设原混合物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Fe+Fe2O3+3H2SO4=3FeSO4+3H2O
x mol x mol 3x mol
由题意可知:(x+0.1)mol×56g/mol+x mol×160g/mol=27.2g,解得x=0.1mol,混合物中m(Fe2O3)="0.1" mol×160 g•mol-1=16g,m(Fe)=27.2g-16g=11.2g,答案选C。
15.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加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A. Cl2(HCl)用NaOH溶液 B. Na2CO3(NaHCO3)用HCl溶液
C. NaCl溶液(I2)用CCl4 D. FeCl2(FeCl3)通入Cl2
【答案】C
【解析】A. Cl2和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A错误;B. Na2CO3和NaHCO3都能与HCl溶液反应,应该是加热使碳酸氢钠分解,B错误;C.碘易溶于CCl4,而NaCl不溶于CCl4,可以用CCl4萃取后分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碘,C正确;D. FeCl2能够被Cl2氧化为FeCl3,应该选用铁,D错误;答案选C。
1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反应中有Fe3+生成
B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制蒸馏水时,取最初的馏出液加AgNO3溶液
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冷凝管用自来水洗后残留有Cl-
【答案】D
【解析】A、将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只会生成Fe2+,再加KSCN,溶液不会变红,现象错误,故A错误;B、Cu和Fe3+反应生成Fe2+和Cu2+,溶液变蓝色,但不会有黑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C、加热打磨过后的铝箔,能迅速的在铝表面产生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熔点很高,难熔化,而包裹在里面的铝熔点低,熔化,所以看到的现象应该是“熔而不落”,故C错误;D、在蒸馏过程中,蒸出来的是水蒸气,水蒸气在冷凝管中遇冷变为液态即为馏出液,取最初的馏出液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馏出液中含有Cl-,Cl-应是仪器中残留的,故D正确。故选D。
17.下列有关铁、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还原含Fe2O3的铁矿石炼铁
B. 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3O4
C.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D. 氯化铁溶液有较强氧化性,故可用作净水剂
【答案】D
【解析】A、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还原含Fe2O3的铁矿石炼铁,A正确;B、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3O4,B正确;C、铝易被氧化为氧化铝,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C正确;D、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故可用作净水剂,与铁离子的氧化性没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D。
18.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Ca2++2OH-+2HCO3-=CaCO3↓+ 2H2O +CO32-
B. 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成沉淀; Ba2++2OH-+2H++SO42-= BaSO4↓+2H2O
C. 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Cu2+=Cu↓+2Na+
D. 向石灰乳中加入盐酸: OH-+H+=H2O
【答案】A
【解析】A.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钠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 Ca2++2OH-+2HCO3-=CaCO3↓+ 2H2O +CO32-,正确;B. 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SO42-= BaSO4↓+H2O,故错误;C. 钠与CuSO4溶液反应实际是钠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再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置换出铜,故错误;D. 石灰乳在离子方程式中写化学式,故错误。故选A。
19.将2.3g金属钠投入100g水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B. ×100%
C. ×100% D. ×100
【答案】B
【解析】
设2.3克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2Na+2H2O═2NaOH+H2↑
46 80 2
2.3g X Y
根据:,解得X=4g;Y=0.1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故选B。
20.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
A. 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不含Fe2+
B.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KSCN溶液与Fe3+溶液作用的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而Fe2+与KSCN溶液不反应,如果该溶液既含Fe3+,又含Fe2+,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存在Fe3+而不能证明没有Fe2+,故A错误;B.若原溶液中含Fe2+,通入Cl2,氯气将Fe2+氧化成Fe3+,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若原溶液中不含Fe2+,含有Fe3+,通入Cl2,加入KSCN溶液同样可以变血红色,故B错误;C.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C正确;D.氢氧化镁为白色沉淀,能被红褐色沉淀掩盖,无法确定,故D错误;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21.(1)常温下,将20.0 g 14%的NaCl溶液跟30.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混合后得到密度为1.17 g·cm-3的溶液。请计算:
①混合后的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混合后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③在1 000g水中需加入__________ mol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后的溶液的浓度相等(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相同条件下,某Cl2与O2混合气体100 mL恰好与150 mL H2化合生成HCl和H2O,则混合气体中Cl2与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4)在同温、同压下,实验测得CO、N2和O2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其中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若其中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 20% (2). 4.0 mol·L-1 (3). 4.3 (4). 1∶1 (5). 51.5
(6). 44 g·mol-1 (7). 27.6% (8). 48.3%
【解析】
(1)①由题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2.00g+30.0g=50.0g,则混合后NaCl的质量分数为:(20.0g×14%+30.0g×24%)÷50.0g×100%=20%;②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ρω/M= =4.0mol·L-1;③设需加入NaCl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NaCl的质量为n mol×58.5g/mol=58.5n g,根据题意列式为:,解得n≈4.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由Cl2+H22HCl,2H2+O22H2O可知,氯气与氢气反应的体积比是1:1,氧气与氢气反应的体积比是1:2;设氯气的体积为x,则与氯气反应的氢气的体积也为x,氧气的体积为(100mL-x),与氧气反应的氢气的体积为2(100mL-x),所以,x+2(100mL-x)=150mL,解得:x=50mL,氧气的体积为100mL-50mL=50mL,所以,混合气体中Cl2和O2的体积之比为50mL:50mL=1:1.假设氯气和氧气各1摩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71g+32g)÷2mol=51.5g·mo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3)根据PV=nRT,在T、V相同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解得:M=44mol·L-1。
(4)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5×2=29,CO、N2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可以看作CO和O2的混合气体,设CO、N2的总物质的量为xmol、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28x+32y=29(x+y),解得x:y=3:1,故氧气的质量分数=
×100%≈27.6%(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其中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8.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2.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I.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大小范围是__nm。
(2)电子工业需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生成FeCl2和CuCl2,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FeCl3溶液腐蚀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检验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
(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还原剂是______,生成1molNa2FeO4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II.现有五种溶液,分别含下列离子:①Ag+,②Mg2+,③Fe2+,④Al3+,⑤Fe3+。
(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符号: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离子是___,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__;
(2)向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除去FeCl2中FeCl3选用合适的试剂和分离方法____________,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100 (2). 2FeCl3+Cu=2FeCl2+CuCl2 (3). KSCN (4). Fe(OH)3 (5). 3NA (6). Fe2+ (7). Fe3+ (8).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9).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2Fe3++Fe=3Fe2+
【解析】本题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涉及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铁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除杂等知识,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解答。
Ⅰ.(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的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的微粒大小范围是1-100nm之间。
(2)根据题意,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若存在Fe3+,溶液呈血红色。
(3)根据化学反应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Fe(OH)3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高铁酸钠中的+6价,发生氧化反应,则还原剂是Fe(OH)3,生成1molNa2FeO4 时,Fe原子失去3mol电子,则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Ⅱ.(1)居于中间价态的离子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铁能与①⑤中的离子反应,①中发生的反应为Fe+2Ag+=Fe2++2Ag,铁反应后析出了银,溶液质量减轻,⑤中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铁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二价铁,溶液的质量增加。即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Fe3+。
(2)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是: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3)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则除去FeCl2中FeCl3的方法是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3.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与定量分析。
(1)实验室里欲用KMnO4固体来配制240mL 0.1 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
①需用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_________
②配制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偏小的是______(填序号)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c.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d. 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
④下列为打乱了的操作示意图,请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酸性KMnO4溶液来测定FeSO4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
①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FeSO4+KMn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
②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③若消耗3.16gKMnO4,则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5Cl2↑+8H2O,③Br2+K2S=2KBr+S。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MnO4>Cl2>Br2>S
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
D.反应③中1mol还原剂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②用单线桥法标出反应②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2KMnO4+16HCl(浓) = 2KCl + 2MnCl2+ 5Cl2↑+8H2O
【答案】(1). 250 mL 容量瓶(或容量瓶) (2). 搅拌和引流 (3). cd (4). ③④①⑥②⑤ (5). 10FeSO4 + 2KMnO4 + 8H2SO4 = K2SO4 +2 MnSO4 + 5Fe2(SO4)3 + 8H2O (6). KMnO4 (7). Fe2(SO4)3 (8). 0.1NA (9). BD (10). 【答题空10】
【解析】⑴.①因实验室没有240mL的容量瓶,因此应选用250mL的容量瓶,所以还需要250mL的容量瓶,故答案是:250mL的容量瓶(或容量瓶);
②.在溶解时玻璃棒用于搅拌以加速溶解,在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用于引流,故答案是:搅拌和引流;
③.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a错误;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配制溶液无影响,故b错误;c.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会造成溶质偏少,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选cd;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基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定容、摇匀等,所以顺序应该为:③④①⑥②⑤,故答案为:③④①⑥②⑤。
⑵.①.铁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锰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并结合质量守恒,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10FeSO4 + 2KMnO4 + 8H2SO4 = K2SO4 +2 MnSO4 + 5Fe2(SO4)3 + 8H2O,故答案为:10FeSO4 + 2KMnO4 + 8H2SO4 = K2SO4 +2 MnSO4 + 5Fe2(SO4)3 + 8H2O;
②.在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Fe2(SO4)3 是氧化产物,锰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KMnO4是氧化剂,故答案是:KMnO4;Fe2(SO4)3;
③.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当有2molKMnO4消耗时,反应转移10mol电子,因此当有3.16g、即0.02molKMnO4消耗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转移电子的数目是0.1NA,故答案为:0.1NA;
⑶.①.A.在②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8H2O反应中,因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B.在Cl2+2KBr=2KCl+Br2反应中,Cl2是氧化剂,Br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Br2,在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8H2O反应中,KMnO4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KMnO4>Cl2,在Br2 +K2S=2KBr+S反应中,Br2是氧化剂,S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2>S,因此氧化性顺序为:KMnO4>Cl2>Br2>S,故B正确;C.在反应②中氧化剂是KMnO4,还原剂是HCl,当有2molKMnO4作氧化剂参加反应时,有16mol的HCl参加反应,但有6molHCl化合价没有变化,10molHCl化合价升高,因此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0:2=5:1,故C错误;D.在Br2 +K2S=2KBr+S反应中,K2S是还原剂,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转移2个电子,因此当有1molK2S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故D正确,因此答案选BD;
②.在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8H2O反应中,根据化合价变化情况分析可知,当有2molKMnO4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因此用单线桥法表示的式子为:,故答案为:。
24.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氧化物、卤化物以及硫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该物质难溶于水,易溶于盐酸中,请写出该物质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将燃烧所得的三氯化铁溶于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25%,其密度为6.0g· mL-1,则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将上述所配制的溶液稀释为0.15mol/L 的稀溶液480mL,需要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之外,还需要___;量取该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mL;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可以制得Fe(OH)3胶体,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以下关丁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Fe(OH)3胶体是一种红褐色、澄清、透明的混合物
B. Fe(OH)3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 之间
C.用渗析法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 溶液,用丁达尔效应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 溶液
D.取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可看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最终得到黄色的溶液
E.将其装入U 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靠近正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
(4)在硫酸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其溶液的导电性随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增加而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
【答案】(1). Fe2O3+6H+==2 Fe3++3H2O (2). 18 mol·L-1 (3). 500 ml容量瓶 (4). 12.5 (5). 偏高 (6). FeCl3+3 H2OFe(OH)3(胶体) +3HCl (7). CE (8). D
【解析】(1)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 Fe3++3H2O;(2)根据c=得: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6.0mol/L,则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0mol/L×3=18.0mol/L;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故必须配制0.15mol/L的稀盐酸500mL,配制过程为:计算、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缺少500mL容量瓶;根据C1V1=C2V2,有:0.15mol/L×0.5L=18.0mol/L×C2,C2=0.0125L=12.5mL,故量取该溶液的体积是12.5mL;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加蒸馏水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听偏高;(3)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可以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3 H2OFe(OH)3(胶体) +3HCl;A、Fe(OH)3胶体是饱和氯化铁在沸水中生成的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是一种红褐色、澄清、透明的混合物,选项A正确;B、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 之间,选项B正确;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则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可用渗析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选项C不正确;D、取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故可看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氢氧化铁溶于稀硫酸,故沉淀溶解,最终得到黄色的硫酸铁溶液,选项D正确;E、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泳现象。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故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选项E不正确;答案选CE;(4)在硫酸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气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变小直至只有水和生成的沉淀,导电能力降到几乎为0,当氢氧化钡过量时,由氢氧化钡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增大,使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增强,故其溶液的导电性随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增加而变化的图象是D。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前三章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N:14 Na:23 Cl:35.5 Fe:56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B.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C. 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
【答案】B
【详解】A.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故A正确;
B.加入生石灰或硅胶做干燥剂,故B错误;
C.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在做馒头时放出二氧化碳使馒头蓬松,还可以和盐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故C正确;
D.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故D正确。
故选B。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金属钠不慎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来灭火。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B
【解析】A.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故A错误;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C. 酒精随水漫延,增大着火面积,所以酒精着火不能用水扑灭,故C错误;D. 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D错误。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B. 某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
C. 某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D. 焰色反应中火焰显黄色,说明样品中存在钠元素,不存在钾元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为氨气,则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A正确;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2CO3,无法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故B错误;C.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亚硫酸钡,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正确方法为: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了干扰离子,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C错误;D.焰色反应中火焰显黄色,说明样品中存在钠元素,但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去观察,无法判断钾元素是否存在,故D错误;答案为A。
4.取用药品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每取用一种药品后,都应盖好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B. 若取用无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拿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将滴管伸入试管中
D. 用药匙将粉末药品撒入试管中
【答案】A
【解析】A、取用药品后,盖好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A正确;B、用手直接抓取药品会造成皮肤腐蚀或污染试剂,B错误;C、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C错误;D、用药匙将粉末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是撒入,D错误,答案选A。
5.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 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 10g硫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 10g铝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 25℃,1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g氯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L,故A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32:32可知,10g硫粉在l0g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20g二氧化硫,故B正确;C、铝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总质量会减少,故C错误;D、向25℃的1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0g,故D错误;故选B。
6.下列各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分类均正确的是 ( )
A. 氧化钠(NaO)属于碱性氧化物 B. 硝酸钙(CaNO3)属于酸式盐
C. 硫酸(H2SO3)属于强酸 D. 乙醇(C2H6O)属于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故A错误;B、硝酸钙化学式为Ca(NO3)2属于正盐,故B错误;C、硫酸化学式为H2SO4,属于强酸,故C错误;D、乙醇化学式为C2H6O,属于有机物,名称、化学式和分类均正确,故D正确;故选D。
7.配制100 mL 1.0 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情况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容量瓶使用前用1.0 mol·L-1的Na2CO3溶液润洗
B. 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 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 用敞口容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
【答案】A
【解析】A、容量瓶使用前用1.0 mol·L-1的Na2CO3溶液润洗,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偏高,A正确;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B错误;C、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C错误;D、用敞口容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A。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1.01×105 Pa、25℃时,2.24 L 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6.02×1023
B. 0.1L 3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3×6.02×1023
C. 5.6g铁粉与足量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1×6.02×1023
D. 46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6.02×1023
【答案】D
【解析】A.1.01×105 Pa、25℃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0.1L 3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溶质硝酸铵0.3mol,0.3mol硝酸铵中含有0.6mol氮原子,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6×6.02×1023,故B错误;C.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够置换出0.1mol铜,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0.1×6.02×1023,故C错误;D.46gNO2和N2O4中含有最简式NO2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3mol原子,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6.02×1023,故D正确;故选D。
9.下列各组离了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NO3-、Fe2+、Na+
B. K+、Ba2+、OH-、SO42-
C. Ag+、NO3-、Cl-、K+
D. Cu2+、NH4+、Cl-、OH-
【答案】A
【解析】A、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NO3-在酸性条件下把Fe2+氧化成Fe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Ag+和Cl-生成AgCl沉淀,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Cu2+、NH4+分别与OH-反应生成Cu(OH)2、NH3·H2O,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10.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C. 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 ③中1 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②中生成物有单质但反应物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B.①Cl2+2KBr=2KCl+Br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③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剂是溴酸钾,氧化产物是氯酸钾,所以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酸钾,总之,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KBrO3>KClO3>Cl2>Br2,故B正确;C.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作还原剂,所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故C错误;D.③还原剂是氯气,氧化剂是溴酸钾,该反应式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2×(5-0)mol=10mol,故D错误;故选B。
1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先熔化,能呈现明亮的小球
B. 剧烈燃烧时产生乳白色的雾
C. 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D. 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答案】B
【解析】将金属钠放在氧气中燃烧,金属钠的熔点较低,看到金属钠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物是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答案选B。
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 在医疗上碳酸钠、氢氧化铝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D. 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铁是一种碱性氧化物,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A正确;B、碳酸钠碱性太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错误;C、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生成碱,C错误;D、人造刚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不是二氧化硅, D错误。答案选A。
13.下列各项所述内容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向含有H+,Al3+,Mg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先是和氢离子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开始没有沉淀产生,A错误;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Ba2++SO42-=BaSO4↓,若Al3+反应完毕,OH-还有剩余,还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但是生成的硫酸钡不会消失,沉淀不会为零,B错误;C、物质的量相等的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金属镁反应速率快,根据金属和氢气量的关系Mg~H2、Al~1.5H2,所以最终产生氢气的体积不相等,C错误;D、向AlCl3溶液中加氨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中,符合反应情况,D正确,答案选D。
14.有Fe和Fe2O3的混合物27.2g溶于100ml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H2 2.24L(标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未见血红色。混合物中单质Fe的质量为( )
A. 5.6g B. 8.4g C. 11.2g D. 16.8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不显红色,且无固体剩余物,则最终溶液中溶质为FeSO4,反应生成 H2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0.1mol,则:
Fe+H2SO4=FeSO4+H2↑
0.1mol 0.1mol 0.1mol
设原混合物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Fe+Fe2O3+3H2SO4=3FeSO4+3H2O
x mol x mol 3x mol
由题意可知:(x+0.1)mol×56g/mol+x mol×160g/mol=27.2g,解得x=0.1mol,混合物中m(Fe2O3)="0.1" mol×160 g•mol-1=16g,m(Fe)=27.2g-16g=11.2g,答案选C。
15.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加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A. Cl2(HCl)用NaOH溶液 B. Na2CO3(NaHCO3)用HCl溶液
C. NaCl溶液(I2)用CCl4 D. FeCl2(FeCl3)通入Cl2
【答案】C
【解析】A. Cl2和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A错误;B. Na2CO3和NaHCO3都能与HCl溶液反应,应该是加热使碳酸氢钠分解,B错误;C.碘易溶于CCl4,而NaCl不溶于CCl4,可以用CCl4萃取后分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碘,C正确;D. FeCl2能够被Cl2氧化为FeCl3,应该选用铁,D错误;答案选C。
1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反应中有Fe3+生成
B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制蒸馏水时,取最初的馏出液加AgNO3溶液
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冷凝管用自来水洗后残留有Cl-
【答案】D
【解析】A、将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只会生成Fe2+,再加KSCN,溶液不会变红,现象错误,故A错误;B、Cu和Fe3+反应生成Fe2+和Cu2+,溶液变蓝色,但不会有黑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C、加热打磨过后的铝箔,能迅速的在铝表面产生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熔点很高,难熔化,而包裹在里面的铝熔点低,熔化,所以看到的现象应该是“熔而不落”,故C错误;D、在蒸馏过程中,蒸出来的是水蒸气,水蒸气在冷凝管中遇冷变为液态即为馏出液,取最初的馏出液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馏出液中含有Cl-,Cl-应是仪器中残留的,故D正确。故选D。
17.下列有关铁、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还原含Fe2O3的铁矿石炼铁
B. 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3O4
C.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D. 氯化铁溶液有较强氧化性,故可用作净水剂
【答案】D
【解析】A、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还原含Fe2O3的铁矿石炼铁,A正确;B、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3O4,B正确;C、铝易被氧化为氧化铝,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C正确;D、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故可用作净水剂,与铁离子的氧化性没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D。
18.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Ca2++2OH-+2HCO3-=CaCO3↓+ 2H2O +CO32-
B. 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成沉淀; Ba2++2OH-+2H++SO42-= BaSO4↓+2H2O
C. 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Cu2+=Cu↓+2Na+
D. 向石灰乳中加入盐酸: OH-+H+=H2O
【答案】A
【解析】A.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钠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 Ca2++2OH-+2HCO3-=CaCO3↓+ 2H2O +CO32-,正确;B. 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SO42-= BaSO4↓+H2O,故错误;C. 钠与CuSO4溶液反应实际是钠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再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置换出铜,故错误;D. 石灰乳在离子方程式中写化学式,故错误。故选A。
19.将2.3g金属钠投入100g水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B. ×100%
C. ×100% D. ×100
【答案】B
【解析】
设2.3克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2Na+2H2O═2NaOH+H2↑
46 80 2
2.3g X Y
根据:,解得X=4g;Y=0.1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故选B。
20.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
A. 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不含Fe2+
B.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KSCN溶液与Fe3+溶液作用的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而Fe2+与KSCN溶液不反应,如果该溶液既含Fe3+,又含Fe2+,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存在Fe3+而不能证明没有Fe2+,故A错误;B.若原溶液中含Fe2+,通入Cl2,氯气将Fe2+氧化成Fe3+,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若原溶液中不含Fe2+,含有Fe3+,通入Cl2,加入KSCN溶液同样可以变血红色,故B错误;C.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C正确;D.氢氧化镁为白色沉淀,能被红褐色沉淀掩盖,无法确定,故D错误;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21.(1)常温下,将20.0 g 14%的NaCl溶液跟30.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混合后得到密度为1.17 g·cm-3的溶液。请计算:
①混合后的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混合后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③在1 000g水中需加入__________ mol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后的溶液的浓度相等(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相同条件下,某Cl2与O2混合气体100 mL恰好与150 mL H2化合生成HCl和H2O,则混合气体中Cl2与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4)在同温、同压下,实验测得CO、N2和O2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其中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若其中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 20% (2). 4.0 mol·L-1 (3). 4.3 (4). 1∶1 (5). 51.5
(6). 44 g·mol-1 (7). 27.6% (8). 48.3%
【解析】
(1)①由题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2.00g+30.0g=50.0g,则混合后NaCl的质量分数为:(20.0g×14%+30.0g×24%)÷50.0g×100%=20%;②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ρω/M= =4.0mol·L-1;③设需加入NaCl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NaCl的质量为n mol×58.5g/mol=58.5n g,根据题意列式为:,解得n≈4.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由Cl2+H22HCl,2H2+O22H2O可知,氯气与氢气反应的体积比是1:1,氧气与氢气反应的体积比是1:2;设氯气的体积为x,则与氯气反应的氢气的体积也为x,氧气的体积为(100mL-x),与氧气反应的氢气的体积为2(100mL-x),所以,x+2(100mL-x)=150mL,解得:x=50mL,氧气的体积为100mL-50mL=50mL,所以,混合气体中Cl2和O2的体积之比为50mL:50mL=1:1.假设氯气和氧气各1摩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71g+32g)÷2mol=51.5g·mo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3)根据PV=nRT,在T、V相同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解得:M=44mol·L-1。
(4)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5×2=29,CO、N2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可以看作CO和O2的混合气体,设CO、N2的总物质的量为xmol、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28x+32y=29(x+y),解得x:y=3:1,故氧气的质量分数=
×100%≈27.6%(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其中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8.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2.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I.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大小范围是__nm。
(2)电子工业需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生成FeCl2和CuCl2,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FeCl3溶液腐蚀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检验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
(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还原剂是______,生成1molNa2FeO4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II.现有五种溶液,分别含下列离子:①Ag+,②Mg2+,③Fe2+,④Al3+,⑤Fe3+。
(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符号: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离子是___,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__;
(2)向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除去FeCl2中FeCl3选用合适的试剂和分离方法____________,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100 (2). 2FeCl3+Cu=2FeCl2+CuCl2 (3). KSCN (4). Fe(OH)3 (5). 3NA (6). Fe2+ (7). Fe3+ (8).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9).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2Fe3++Fe=3Fe2+
【解析】本题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涉及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铁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除杂等知识,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解答。
Ⅰ.(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的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的微粒大小范围是1-100nm之间。
(2)根据题意,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若存在Fe3+,溶液呈血红色。
(3)根据化学反应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Fe(OH)3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高铁酸钠中的+6价,发生氧化反应,则还原剂是Fe(OH)3,生成1molNa2FeO4 时,Fe原子失去3mol电子,则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Ⅱ.(1)居于中间价态的离子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铁能与①⑤中的离子反应,①中发生的反应为Fe+2Ag+=Fe2++2Ag,铁反应后析出了银,溶液质量减轻,⑤中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铁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二价铁,溶液的质量增加。即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Fe3+。
(2)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是: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3)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则除去FeCl2中FeCl3的方法是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3.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与定量分析。
(1)实验室里欲用KMnO4固体来配制240mL 0.1 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
①需用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_________
②配制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偏小的是______(填序号)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c.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d. 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
④下列为打乱了的操作示意图,请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酸性KMnO4溶液来测定FeSO4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
①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FeSO4+KMn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
②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③若消耗3.16gKMnO4,则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5Cl2↑+8H2O,③Br2+K2S=2KBr+S。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MnO4>Cl2>Br2>S
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
D.反应③中1mol还原剂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②用单线桥法标出反应②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2KMnO4+16HCl(浓) = 2KCl + 2MnCl2+ 5Cl2↑+8H2O
【答案】(1). 250 mL 容量瓶(或容量瓶) (2). 搅拌和引流 (3). cd (4). ③④①⑥②⑤ (5). 10FeSO4 + 2KMnO4 + 8H2SO4 = K2SO4 +2 MnSO4 + 5Fe2(SO4)3 + 8H2O (6). KMnO4 (7). Fe2(SO4)3 (8). 0.1NA (9). BD (10). 【答题空10】
【解析】⑴.①因实验室没有240mL的容量瓶,因此应选用250mL的容量瓶,所以还需要250mL的容量瓶,故答案是:250mL的容量瓶(或容量瓶);
②.在溶解时玻璃棒用于搅拌以加速溶解,在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用于引流,故答案是:搅拌和引流;
③.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a错误;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配制溶液无影响,故b错误;c.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会造成溶质偏少,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选cd;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基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定容、摇匀等,所以顺序应该为:③④①⑥②⑤,故答案为:③④①⑥②⑤。
⑵.①.铁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锰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并结合质量守恒,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10FeSO4 + 2KMnO4 + 8H2SO4 = K2SO4 +2 MnSO4 + 5Fe2(SO4)3 + 8H2O,故答案为:10FeSO4 + 2KMnO4 + 8H2SO4 = K2SO4 +2 MnSO4 + 5Fe2(SO4)3 + 8H2O;
②.在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Fe2(SO4)3 是氧化产物,锰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KMnO4是氧化剂,故答案是:KMnO4;Fe2(SO4)3;
③.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当有2molKMnO4消耗时,反应转移10mol电子,因此当有3.16g、即0.02molKMnO4消耗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转移电子的数目是0.1NA,故答案为:0.1NA;
⑶.①.A.在②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8H2O反应中,因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B.在Cl2+2KBr=2KCl+Br2反应中,Cl2是氧化剂,Br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Br2,在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8H2O反应中,KMnO4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KMnO4>Cl2,在Br2 +K2S=2KBr+S反应中,Br2是氧化剂,S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2>S,因此氧化性顺序为:KMnO4>Cl2>Br2>S,故B正确;C.在反应②中氧化剂是KMnO4,还原剂是HCl,当有2molKMnO4作氧化剂参加反应时,有16mol的HCl参加反应,但有6molHCl化合价没有变化,10molHCl化合价升高,因此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0:2=5:1,故C错误;D.在Br2 +K2S=2KBr+S反应中,K2S是还原剂,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转移2个电子,因此当有1molK2S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故D正确,因此答案选BD;
②.在2KMnO4+16HCl(浓) =2KCl + 2MnCl2 + 5Cl2↑+8H2O反应中,根据化合价变化情况分析可知,当有2molKMnO4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因此用单线桥法表示的式子为:,故答案为:。
24.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氧化物、卤化物以及硫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该物质难溶于水,易溶于盐酸中,请写出该物质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将燃烧所得的三氯化铁溶于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25%,其密度为6.0g· mL-1,则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将上述所配制的溶液稀释为0.15mol/L 的稀溶液480mL,需要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之外,还需要___;量取该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mL;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可以制得Fe(OH)3胶体,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以下关丁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Fe(OH)3胶体是一种红褐色、澄清、透明的混合物
B. Fe(OH)3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 之间
C.用渗析法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 溶液,用丁达尔效应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 溶液
D.取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可看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最终得到黄色的溶液
E.将其装入U 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靠近正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
(4)在硫酸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其溶液的导电性随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增加而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
【答案】(1). Fe2O3+6H+==2 Fe3++3H2O (2). 18 mol·L-1 (3). 500 ml容量瓶 (4). 12.5 (5). 偏高 (6). FeCl3+3 H2OFe(OH)3(胶体) +3HCl (7). CE (8). D
【解析】(1)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 Fe3++3H2O;(2)根据c=得: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6.0mol/L,则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0mol/L×3=18.0mol/L;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故必须配制0.15mol/L的稀盐酸500mL,配制过程为:计算、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缺少500mL容量瓶;根据C1V1=C2V2,有:0.15mol/L×0.5L=18.0mol/L×C2,C2=0.0125L=12.5mL,故量取该溶液的体积是12.5mL;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加蒸馏水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听偏高;(3)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可以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3 H2OFe(OH)3(胶体) +3HCl;A、Fe(OH)3胶体是饱和氯化铁在沸水中生成的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是一种红褐色、澄清、透明的混合物,选项A正确;B、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 之间,选项B正确;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则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可用渗析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选项C不正确;D、取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故可看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氢氧化铁溶于稀硫酸,故沉淀溶解,最终得到黄色的硫酸铁溶液,选项D正确;E、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泳现象。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故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选项E不正确;答案选CE;(4)在硫酸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气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变小直至只有水和生成的沉淀,导电能力降到几乎为0,当氢氧化钡过量时,由氢氧化钡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增大,使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增强,故其溶液的导电性随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增加而变化的图象是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