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是( )
A.使用纸质包装袋B.使用无磷洗衣粉
C.焚烧秸秆D.植树造林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人类的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使用纸质包装袋、使用无磷洗衣粉,植树造林等做法,都可保护环境,使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焚烧秸秆,会加重大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C.
【点评】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事例.
2.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能改良土壤
B.牡蛎、扇贝、鲍等营养丰富,可供食用
C.蝗虫、蚊、蝉等爱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D.蝎、蜈蚣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动物以植物为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解答】解:A、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故正确.
B、牡蛎、扇贝、鲍等营养丰富,可供食用,是正确的;
C、蚊、蜱等爱叮咬人,并传播疾病,但蝗虫不会叮咬人,也不传播疾病,故错误;
D、蝎、蜈蚣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3.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是指PH( )
A.大于5.6的雨水B.小于5.6的雨水
C.大于7的雨水D.小于7的雨水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酸化的水源就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酸雨降落到陆地上,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利用.
【解答】解: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 具有较强的酸性,所以称为酸雨.酸化的水源就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酸雨降落到陆地上,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利用.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在于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
故选:B.
【点评】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下列各项与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随手关灯B.购物用塑料袋
C.一水多用D.出门前提前几分钟关空调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绿色环保”指的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减缓生态恶化.
【解答】解:A、随手关灯,可以减少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A不符合题意
B、购物用塑料袋,容易出现“白色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B符合题意;
C、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节约了用水,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出门前提前几分钟关空调,可以减少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分析是否符合“低碳生活”新理念.
5.在探究酸雨的实验中,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可靠,需要做( )
A.酸土试验B.大气试验C.对照试验D.海水提取试验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在科学探究中,如何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故选C
【点评】实验法是验证假设的常用的方法.针对提出的假设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和剩饭菜都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B.保护环境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
C.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D.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是必要的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如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解答】解:A、剩饭菜属于厨房餐桌垃圾,不属于回收垃圾,废旧电池可以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的垃圾,A错误;
B、保护环境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B正确;
C、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C正确;
D、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是必要的,D正确.
故选:A.
【点评】人类所有好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金属等,必须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7.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位分别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必须设计成对照实验B.本实验的变量是种子发芽率
C.必须用较多粒种子进行实验D.可利用表格统计种子发芽率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为了增强说服力,必须设置对照试验,A正确;
B、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B错误;
C、种子数量少会有偶然性,应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C正确;
D、为了便于比较发芽率,可以设计成表格来统计发芽率,D正确;
故选:B
【点评】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时,变量只有一个,设置的变量即为我们所要探究的条件.
8.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对保护生物圈不一定有利的是( )
A.实施计划生育
B.引进和种植国外动植物新品种
C.垃圾分类,部分回收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解答】解:A、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可以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A不符合题意;
B、多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B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圈,C不符合题意;
D、节能减排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生物圈.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人们必须具备环保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
9.一次性筷子的出现曾被认为人类文明的表面,然而现在我们更倡导“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其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D.移风易俗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保护森林,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等作用.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
【解答】解: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等,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我们要“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一次性纸杯”,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
故选;B.
【点评】注意培养个人保护森林、爱护植被的意识,从小事做起.
10.我国北方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里把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关于这种生态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养殖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
B.冬季养殖可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C.种植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
D.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
【解答】解:A、养殖动物呼吸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A正确;
B、冬季种殖可以使室内温度升高,给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B错误;
C、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氧气.C正确;
D、养殖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有机肥,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
11.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 )
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
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根据大气污染的途径分,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化石燃料燃料燃烧、汽车尾气、秸秆焚烧和核爆炸等.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解答】解: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就地焚烧,是一种浪费,产生的烟还会污染空气.因此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正确的做法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环境的保护是社会关注的话题,相关问题就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
12.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常识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石油、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可以减少大气污染,A正确;
B、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污染,B正确;
C、废旧电池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极大,使用充电电池可以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减少重金属污染,C正确;
D、塑料袋主要的成份时聚乙烯,是造成白色污染的首要物质,限塑不可减少酸雨的形成,D错误、
故选:D.
【点评】减少污染,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13.人类活动使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主要是工厂排放的烟雾、机动车排放尾气造成的
B.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
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D.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与水等反应生成硝酸.则通常人们所说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与硝酸.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使水体显酸性等.
故选:C.
【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考查酸雨的主要成分,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
A.短距离出行,步行代替乘车
B.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C.为了饮食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就是指生活和发展经济过程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抑制温室效应.
【解答】解:A、短距离出行,步行代替乘车,可以减少车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B、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可以减少车辆的使用,从而减少车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大巨大浪费,增加能源的消耗,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理念;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因此,违背低碳理念的是为了饮食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故选:C
【点评】关键是把低碳理念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
15.下面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
A.为防止田鼠危害农作物,用毒鼠强将田鼠赶尽杀绝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青虫
C.向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有毒的藻类死亡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动物的通讯、性外激素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性外激素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叫做通讯.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种类减少.在菜地中喷洒农药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一般情况下工业废水也可以引发赤潮,如果工业废水能让有毒藻类死亡的话,同样对海洋中其它生物也是一种毒害,当然对保护生态环境不利了.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会和性外激素的作用.
二.解答题(共55分)
16.宁波开展“剿灭劣V类水体”攻坚.2017年3月起,对月湖水域进行清淤,重构月湖水生态.
1)清液前,技术人员需对月湖淤泥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因为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 ,可能造成污染.
2)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泥饼”中的 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专题】填空题
【难度】难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要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破坏我们的生态家园.
【解答】解:(1)月湖淤泥中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和生长,可能造成水体污染.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所以“泥饼”中的氮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故答案为:(1)富营养化
(2)氮(或N)
【点评】理解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7.嘉兴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6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
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下列做法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可多选).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通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2)“海绵城市”中的各种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
3)少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海绵城市”生态系统后,该生态系统未被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专题】填空题
【难度】难
【分析】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解答】解:(1)根据海绵城市的含义可知:“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通道,广场”都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而“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与建设海绵城市无关,故选ABC.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因此,“海绵城市”中的各种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3)“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1)ABC
(2)生物群落
(3)自动调节能力
【点评】关键理解海绵城市的含义.
18.为了探究水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请回答:
1)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 .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 .
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C缸和 缸作为对照.
3)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 .
4)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 .
【专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难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用1只小鱼做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小鱼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小鱼可以减小误差.因此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因此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控制只有一个变量.
(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是否受到污染,因此应选用C缸和D缸作为对照.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光照、氧气.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
(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由于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所以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因此“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理由是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因此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
故答案为:
(1)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控制只有一个变量
(2)D
(3)光照、氧气
(4)太阳能;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
(5)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因此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表)
请结合上述有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试验.
2)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请在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
4)通过对本实验的分析,你对学校处理废旧电池的建议是: .
【专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难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因此可设置水中有无废电池为变量,表格中只有A与B、A与C可以符合条件.
(2)表中B、E两组对照中,B组中没加满江红,E组加了30克,而小鱼却多活了7天,说明加入了满江红净化了水质,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横坐标表示电池数量,纵坐标表示小鱼存活天数,并且随着电池的数量越多,小鱼存活天数越少,在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如图:
(4)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设置专门收集废旧电池的收集箱者或集中收集处理或请专业人士处理.
故答案为(1)A和B或A和C
(2)满江红(的有无);满江红能净化因废旧电池污染的水质或满江红能净化水质
(3)如图
(4)设置专门收集废旧电池的收集箱者或集中收集处理或请专业人士处理
【点评】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20.2013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提出到2015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下图是日照市某农场为实现该目标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部分结构模式图.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请分析后回答: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该添加的生物部分是 .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
3)图中A、B、C能正确表示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的数量关系的
是 (填字母).
4)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可见环境保护特别重要.
5)图中对农作物利用的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 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既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6)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小.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图中,农作物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家禽、家畜等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属于消费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1条食物链,即农作物→家禽、家畜→人.
(3)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是捕食关系,因此它们的数量关系的是图B中呈现的.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因此由(2)可知此生态系统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是人,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5)“从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及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6)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这一作用一旦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将会被杂草所取代”,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小.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
(2)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
(3)B
(4)人
(5)多级 能量利用率
(6)自动调节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七下人教第七章2卷: 这是一份生物七下人教第七章2卷,共12页。
生物七下人教第七章1卷: 这是一份生物七下人教第七章1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是,下列各项与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与测试练习,文件包含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七章综合测试03-答案docx、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七章综合测试0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