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综合与测试习题,共20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有关声带原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了声带
B.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增大,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了声带
C.两条声带分开,中间的空隙缩小,吸入的气流冲击了声带
D.两条声带分开,中间的空隙增大,吸入的气流冲击了声带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其中喉还是发声的器官,喉位于咽的下方,有声带和会厌软骨组成,气体经过可以引起声带震动而发声.
【解答】解:喉除了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外,还是发声的器官,人在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呼气的声门下压力和声门的阻力;声调决定于振动时声带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
故选:A
【点评】关键点:喉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
2.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人的发声结构位于( )
A.喉B.咽C.气管D.会厌软骨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解答】解:在呼吸道的各结构中,喉还是发声的器官,喉位于咽的下方,有声带和会厌软骨组成,气体经过可以引起声带震动而发声.
故选:A.
【点评】关键点:喉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
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结构为( )
A.肝脏B.组织细胞C.肺D.肾脏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
因此如果血液流经某器官后氧的含量增多了,二氧化碳降低,该器官是肺.
故选:C.
【点评】知道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4.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下列属于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A.肺泡壁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B.肺泡数目很多,表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以上都对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呼吸道的组成中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时,要把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小气球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舒张,膈顶部上升;乙图小气球舒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膈顶部下降;可见只有C与图示表述相符合.
故选:C.
【点评】解答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6.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BC段膈肌、膈顶和呼吸的状态变化是( )
A.收缩、上升、吸气B.收缩、下降、吸气
C.舒张、上升、呼气D.舒张、下降、呼气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肋骨间肌肉和膈肌舒张.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
BC段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
7.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下列哪幅图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时通过氧气含量的变化( )
A.B.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肺部毛细血管处发生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血液通过肺泡时通过氧气含量的变化含氧增多,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符合题意的是选项B.
故选:B.
【点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关键是理解气体扩散后氧气的变化.
8.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下列四幅图线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据此解答.
【解答】解: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当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时,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中是逐渐减少的.
9.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题意,该同学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本题应从实验目的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相违背时,应尊重实验事实考虑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不能一味追求与实验目的一致;考虑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贸然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C、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太少,通少量空气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该继续通空气,直到现象明显为止,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违背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当实验的结果同理论值不一致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
10.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用人工呼吸急救溺水者,是帮助他完成( )
A.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工呼吸的目的.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肺被动的扩张和收缩.
【解答】解:若出现溺水、触电或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人体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从而使患者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其中第一种是最简单易行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人工呼吸是帮助患者实现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青少年儿童呼吸道(肺、喉)最容易患病,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尚未充分发育,防御功能较低
B.少年儿童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容易受损感染
C.少年儿童呼吸道短,肺部距离咽喉部近,受感冒后极易诱发呼吸器官感染
D.此病与父母的遗传有关,父母咽喉部、肺部有疾病者,其后代得此病的几率也很大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呼吸道传染病容易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
【解答】解:A、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尚未充分发育,防御功能较低,正确;
B、少年儿童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容易受损感染,正确;
C、少年儿童呼吸道短,肺部距离咽喉部近,受感冒后极易诱发呼吸器官感染,正确;
D、此病与父母的遗传无关而不是有关,父母咽喉部、肺部有疾病者,容易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染给后代而不是遗传给其后代,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青少年儿童呼吸道的特点以及传染病的特点.
12.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解答】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肺泡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人体气体交换过程包括四个环节:①肺通气→②肺的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运输→④组织换气.其中,依靠呼气运动来实现的环节是( )
A.③B.④C.①D.②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在这四个环节中,肺的通气依靠是呼吸运动的原理,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都是利用气体扩散的原理进行.
故选:C
【点评】解答该题时宜联系相关示意图.
14.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a、b的进出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解: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丙内流的是动脉血,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C错误.
D、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结合血液循环的图解,理解整个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5.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④C.①和③D.③和④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2)图示①是外界气体进出呼吸道;②肺的通气,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互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解:如图所示: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的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组织内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选:D
【点评】理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及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知识点即可解答.
二.解答题(共55分)
16.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肺 ,[ ] 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瑞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 含量增加.
4)图(二)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人肺泡时,图(一)中[3] 应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图一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3是膈肌.
图(二)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解答】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3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
故答案为:(1)1 肺;2 呼吸道;
(2)一;
(3)二氧化碳; 氧气
(4)膈肌; 收缩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7.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是人体多个系统以及皮肤相互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系统中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变换的器官是 .
2)图中能表示人体内营养物质吸收的是 .(填编号)
3)B系统中CO2的最终来源是 .
4)人体内无机盐的排出途径是 .(填编号)
5)过程4是通过 来实现的.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1、2、3、4、5、6、7分别表示肺的通气、消化、吸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泄等人体的生理过程.
【解答】解:(1)由生理活动示意图可知,A系统完成气体交换,因此A系统应该是呼吸系统,B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示中过程3为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肺泡中的氧气会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肺,然后通过呼吸道排出.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2、5、6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其中无机盐的排出是7、8.
(5)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故答案为:(1)肺;
(2)3;
(3)细胞里的线粒体进行的呼吸作用;
(4)7、8;
(5)气体扩散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及其调节,既涉及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又有这些生理活动调节的知识.
18.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所示,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个器官或结构,A﹣E表示人体内的某项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外界空气经A过程进入①是通过 实现的;①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
2)C过程所需的消化液由 分泌,D过程需要的消化液有 ;E过程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
3)③内的血液比②内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浓度明显升高,这主要与 作用有关.
4)经⑤流出的物质的名称为 ,形成此物质的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 ,该基本单位由图中的 (填序号或字母)构成.
5)若多次检测发现某人的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且血糖浓度过高,则可能
是 分泌异常引起的.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观图可知:A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C表示肝脏分泌的胆汁分解脂肪、D表示脂肪颗粒被肠液和胰液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E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①表示肺,②表示入球小动脉、③表示出球小动脉、④表示肾小球、⑤表示肾小管、⑥表示肾静脉,⑦表示肾小囊,据此解答.
【解答】解:(1)A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B是氧气进入血液的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肺泡中的氧的含量高于周围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就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流到左心房.
(2)C表示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食物的消化酶,但是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肠液和胰液里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因此D过程需要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E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③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比②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这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有关.
(4)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⑤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⑦肾小囊组成.因此图中④⑤⑦合称为肾单位.
(5)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其重吸收功能降低,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另外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糖的代谢,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造成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因而出现糖尿.
故答案为:
(1)呼吸运动;左心房
(2)肝脏;肠液和胰液;小肠
(3)肾小球的过滤;
(4)尿液;肾单位;④⑤⑦
(5)胰岛素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9.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咳﹣咳﹣咳”!咳嗽时,短促深吸气,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飞沫、痰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请分析回答:
1)肺内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 →咽→鼻腔.
2)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 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 作用进入脑细胞.在脑细胞的 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专题】填空题
【难度】难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2)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功能;
(3)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解答】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肺里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2)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在脑细胞的线粒体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喉
(2)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气体的扩散;线粒体
(3)D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需对所学知识扎实掌握,灵活运用.
20.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当有人溺水,煤气中毒,触电等意外事故,呼吸、心跳骤停时,在急救车到达前,应争分夺秒采取一些措施,下面是关于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一些问题,请分析回答:
1)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为提高抢救成功率,2010年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的顺序确定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2)甲图是某同学在进行胸外按压,如果 ,此操作就变得非常完美了.乙图表示人工呼吸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3)进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应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 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至少 厘米,然后放松
4)做心肺复苏要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一般先做 次心脏按压,再做 次人工呼吸.若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色,则证明抢救有效.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
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
【解答】解:(2)甲图是某同学在进行胸外按压,如果 救护者站在患者的右侧,此操作就变得非常完美了.乙图表示人工呼吸操作的正确顺序是2→1→3.
(3)进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应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力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至少5厘米,然后放松
(4)做心肺复苏要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一般先做 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若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色,则证明抢救有效.
故答案为:(2)救护者站在患者的右侧;2→1→3(3)冲击力;5(4)30;2
【点评】正确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有关声带原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了声带
B.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增大,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了声带
C.两条声带分开,中间的空隙缩小,吸入的气流冲击了声带
D.两条声带分开,中间的空隙增大,吸入的气流冲击了声带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其中喉还是发声的器官,喉位于咽的下方,有声带和会厌软骨组成,气体经过可以引起声带震动而发声.
【解答】解:喉除了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外,还是发声的器官,人在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呼气的声门下压力和声门的阻力;声调决定于振动时声带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
故选:A
【点评】关键点:喉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
2.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人的发声结构位于( )
A.喉B.咽C.气管D.会厌软骨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解答】解:在呼吸道的各结构中,喉还是发声的器官,喉位于咽的下方,有声带和会厌软骨组成,气体经过可以引起声带震动而发声.
故选:A.
【点评】关键点:喉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
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结构为( )
A.肝脏B.组织细胞C.肺D.肾脏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
因此如果血液流经某器官后氧的含量增多了,二氧化碳降低,该器官是肺.
故选:C.
【点评】知道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4.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下列属于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A.肺泡壁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B.肺泡数目很多,表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以上都对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呼吸道的组成中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时,要把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小气球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舒张,膈顶部上升;乙图小气球舒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膈顶部下降;可见只有C与图示表述相符合.
故选:C.
【点评】解答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6.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BC段膈肌、膈顶和呼吸的状态变化是( )
A.收缩、上升、吸气B.收缩、下降、吸气
C.舒张、上升、呼气D.舒张、下降、呼气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肋骨间肌肉和膈肌舒张.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
BC段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
7.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下列哪幅图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时通过氧气含量的变化( )
A.B.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肺部毛细血管处发生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血液通过肺泡时通过氧气含量的变化含氧增多,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符合题意的是选项B.
故选:B.
【点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关键是理解气体扩散后氧气的变化.
8.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下列四幅图线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据此解答.
【解答】解: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当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时,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中是逐渐减少的.
9.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题意,该同学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本题应从实验目的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相违背时,应尊重实验事实考虑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不能一味追求与实验目的一致;考虑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贸然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C、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太少,通少量空气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该继续通空气,直到现象明显为止,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违背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当实验的结果同理论值不一致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
10.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用人工呼吸急救溺水者,是帮助他完成( )
A.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工呼吸的目的.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肺被动的扩张和收缩.
【解答】解:若出现溺水、触电或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人体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从而使患者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其中第一种是最简单易行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人工呼吸是帮助患者实现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青少年儿童呼吸道(肺、喉)最容易患病,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尚未充分发育,防御功能较低
B.少年儿童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容易受损感染
C.少年儿童呼吸道短,肺部距离咽喉部近,受感冒后极易诱发呼吸器官感染
D.此病与父母的遗传有关,父母咽喉部、肺部有疾病者,其后代得此病的几率也很大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呼吸道传染病容易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
【解答】解:A、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尚未充分发育,防御功能较低,正确;
B、少年儿童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容易受损感染,正确;
C、少年儿童呼吸道短,肺部距离咽喉部近,受感冒后极易诱发呼吸器官感染,正确;
D、此病与父母的遗传无关而不是有关,父母咽喉部、肺部有疾病者,容易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染给后代而不是遗传给其后代,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青少年儿童呼吸道的特点以及传染病的特点.
12.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解答】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肺泡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人体气体交换过程包括四个环节:①肺通气→②肺的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运输→④组织换气.其中,依靠呼气运动来实现的环节是( )
A.③B.④C.①D.②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在这四个环节中,肺的通气依靠是呼吸运动的原理,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都是利用气体扩散的原理进行.
故选:C
【点评】解答该题时宜联系相关示意图.
14.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a、b的进出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解: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丙内流的是动脉血,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C错误.
D、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结合血液循环的图解,理解整个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5.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④C.①和③D.③和④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2)图示①是外界气体进出呼吸道;②肺的通气,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互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解:如图所示: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的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组织内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选:D
【点评】理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及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知识点即可解答.
二.解答题(共55分)
16.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肺 ,[ ] 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瑞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 含量增加.
4)图(二)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人肺泡时,图(一)中[3] 应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图一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3是膈肌.
图(二)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解答】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3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
故答案为:(1)1 肺;2 呼吸道;
(2)一;
(3)二氧化碳; 氧气
(4)膈肌; 收缩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7.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是人体多个系统以及皮肤相互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系统中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变换的器官是 .
2)图中能表示人体内营养物质吸收的是 .(填编号)
3)B系统中CO2的最终来源是 .
4)人体内无机盐的排出途径是 .(填编号)
5)过程4是通过 来实现的.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1、2、3、4、5、6、7分别表示肺的通气、消化、吸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泄等人体的生理过程.
【解答】解:(1)由生理活动示意图可知,A系统完成气体交换,因此A系统应该是呼吸系统,B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示中过程3为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肺泡中的氧气会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肺,然后通过呼吸道排出.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2、5、6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其中无机盐的排出是7、8.
(5)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故答案为:(1)肺;
(2)3;
(3)细胞里的线粒体进行的呼吸作用;
(4)7、8;
(5)气体扩散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及其调节,既涉及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又有这些生理活动调节的知识.
18.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如图所示,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个器官或结构,A﹣E表示人体内的某项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外界空气经A过程进入①是通过 实现的;①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
2)C过程所需的消化液由 分泌,D过程需要的消化液有 ;E过程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
3)③内的血液比②内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浓度明显升高,这主要与 作用有关.
4)经⑤流出的物质的名称为 ,形成此物质的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 ,该基本单位由图中的 (填序号或字母)构成.
5)若多次检测发现某人的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且血糖浓度过高,则可能
是 分泌异常引起的.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观图可知:A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C表示肝脏分泌的胆汁分解脂肪、D表示脂肪颗粒被肠液和胰液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E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①表示肺,②表示入球小动脉、③表示出球小动脉、④表示肾小球、⑤表示肾小管、⑥表示肾静脉,⑦表示肾小囊,据此解答.
【解答】解:(1)A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B是氧气进入血液的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肺泡中的氧的含量高于周围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就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流到左心房.
(2)C表示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食物的消化酶,但是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肠液和胰液里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因此D过程需要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E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③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比②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这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有关.
(4)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⑤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⑦肾小囊组成.因此图中④⑤⑦合称为肾单位.
(5)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其重吸收功能降低,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另外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糖的代谢,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造成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因而出现糖尿.
故答案为:
(1)呼吸运动;左心房
(2)肝脏;肠液和胰液;小肠
(3)肾小球的过滤;
(4)尿液;肾单位;④⑤⑦
(5)胰岛素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9.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咳﹣咳﹣咳”!咳嗽时,短促深吸气,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飞沫、痰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请分析回答:
1)肺内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 →咽→鼻腔.
2)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 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 作用进入脑细胞.在脑细胞的 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专题】填空题
【难度】难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2)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功能;
(3)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解答】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肺里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2)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在脑细胞的线粒体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喉
(2)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气体的扩散;线粒体
(3)D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需对所学知识扎实掌握,灵活运用.
20.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3章末2卷 当有人溺水,煤气中毒,触电等意外事故,呼吸、心跳骤停时,在急救车到达前,应争分夺秒采取一些措施,下面是关于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一些问题,请分析回答:
1)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为提高抢救成功率,2010年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的顺序确定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2)甲图是某同学在进行胸外按压,如果 ,此操作就变得非常完美了.乙图表示人工呼吸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3)进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应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 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至少 厘米,然后放松
4)做心肺复苏要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一般先做 次心脏按压,再做 次人工呼吸.若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色,则证明抢救有效.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
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
【解答】解:(2)甲图是某同学在进行胸外按压,如果 救护者站在患者的右侧,此操作就变得非常完美了.乙图表示人工呼吸操作的正确顺序是2→1→3.
(3)进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应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力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至少5厘米,然后放松
(4)做心肺复苏要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一般先做 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若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色,则证明抢救有效.
故答案为:(2)救护者站在患者的右侧;2→1→3(3)冲击力;5(4)30;2
【点评】正确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生物七下人教第三章2卷: 这是一份生物七下人教第三章2卷,共15页。
生物七下人教第三章1卷: 这是一份生物七下人教第三章1卷,共13页。
生物七下人教第七章2卷: 这是一份生物七下人教第七章2卷,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