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试讲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pptx、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专练docx、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师版docx、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目标1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目标2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及影响
人口流动: 性的,如探亲访友、出差、旅游等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 改变
(2)人口迁移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人口迁移和 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 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 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为 时,该区域出生率>死亡率为 时,该区域出生率<死亡率
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 区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 区
2022年的高考,广西一个学生顺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该学生去北京报到上学,该学生的行为是人口迁移吗?为什么?
答案 是。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广西一个学生顺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该学生去北京报到上学,其居住地发生长期改变。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①推力因素: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迫使人们迁出。②拉力因素: 、教育、工作、食物、城市生活、和平、医疗等,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
材料一 从清朝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如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路线图。
1.[区域认知]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划分,“走西口”属于______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__人口迁移。2.[区域认知]促使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案 华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不安定;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潜力大;山东、河北与东北地域上接近。
3.[综合思维]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移民受亲情、乡情的吸引。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但很多大城市在春节期间会一改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变成一座又一座“空城”。如图为2020年春节前全国人口迁出前十的城市,图中数据为迁出人口数量。据此回答1~2题。1.春节期间,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水平C.国家政策 D.社会文化
2.图示十大“空城”吸引外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就业机会多 ②环境质量好 ③工资水平高 ④公共设施齐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浙江温州期末)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人口流动呈周期性季节变化特点。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兰州与青藏高原之间的人口流动量较高。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季节划分。据此完成3~4题。3.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成都、兰州与青藏高原人口交互联系强主要是因为①距离较近 ②位于交通中转地 ③资源互补 ④生活习俗相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影响青藏高原高值季人口流动相对量的主要因素是A.农事 B.商贸 C.物流 D.旅游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及影响
2.国内人口迁移(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 、严重的 、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 向城镇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3)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
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图,完成1~3题。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2.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务工人员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A.四川、广东 B.湖北、湖南C.河北、山东 D.新疆、安徽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返回原居住地。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据此完成4~5题。4.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A.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5.以下关于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A.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2022·广东汕头期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位于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大量外籍劳工进入阿联酋,使其成为世界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移民目的国之一。下图示意阿联酋和美国移民人口资料。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山东小王到澳洲旅游B.三峡库区移民至上海C.北京小孙赴南极科考D.深圳小李赴美留学深造
2.大量外籍劳工进入阿联酋,对该国的影响主要有A.缓解国内劳动力紧张状况B.加重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C.降低该国的经济发展速度D.导致社会财富严重外流
3.美国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重大,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温暖,交通发达B.国土辽阔,资源丰富C.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完善D.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读图,完成4~5题。4.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C.土壤盐渍化 D.就业机会多
5.影响图乙中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 D.战争
(2022·浙江杭州期末)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启,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人口普查时发现,目前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为严峻。据此完成6~7题。6.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现象,主要表现为“有户(籍)无人”的地区的特点有①经济的发展水平低 ②经济的发展水平高 ③高新技术工业为主 ④医疗、教育条件差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A.黑龙江省 B.北京市C.河南省 D.安徽省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8~10题。8.根据图中各洲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拉丁美洲到北美洲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9.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10.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B.缓解社会矛盾C.缓解交通压力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读图,完成11~13题。1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13.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重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D.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2022·山西太原期中)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4~16题。14.“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15.“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1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17.(2022·湖北武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人口流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庆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重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保持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材料二 下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材料三 下图表示2018年重庆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分布及占比情况。
(1)读材料二,指出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2分)
答案 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
(2)据材料三,简述重庆市人口外出目的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周边省份。原因: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作机会多,收入高;②周边省份距离较近,迁移成本较低,且生活习俗相近,文化隔阂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课件pptx、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专练docx、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师版docx、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课件pptx、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专练docx、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师版docx、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pptx、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专练docx、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师版docx、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