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视频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种子的萌发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新课标要求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运用这些生命活动原理分析、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并从物质循环和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圏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参与种植、管理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教学难点
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试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设计思路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种子结构的内容。这一章,教材对被子植物的一生的阐述,就从种子的萌发开始。在“种子的萌发”这一节,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再阐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最后再简要介绍种子萌发的过程。
本节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创设国家作物种质库选种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由此引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内容的学习。
关于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阅读资料,作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这一假设。同时,这个探究活动还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都满足萌发的要求,是种子萌发不可或缺的两个条件。2号瓶作为对照组,其重要作用之一是:如果它们能萌发,则说明种子自身和其他条件都没问题。
由此可见,要完成这个探究活动,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应该满足,即种子的胚仍然有生命力,且未处于休眠状态,才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
关于种子萌发的过程,可用视频与图文结合的形式简要介绍。最后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取样、取样的数量及种子提供什么样的萌发条件是本探究实验的关键。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操作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播放视频】被子植物的一生。
【提出问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储存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作物种子。种子入种质库前,科学家会检测种子活力:随机取一部分种子,放在温度可控的培养设备中,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适宜条件,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保存种子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在检测种子活力的实验中,需要给种子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
观察图片,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保存种子需要干燥、低温环境。
检测种子时应尽可能满足种子需要的各项环境条件。
巩固旧知,用优美的图片及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知识,自然引入本节课题。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活动】引导学生从复习种子的结构入手,回顾种子的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胚的结构,结合教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的几个因素,创设情境。
【提问】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
【讲述】许多作物是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土壤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提问】请你根据这些现象,推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外界的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有哪些?
【提问】实验计划应该如何制定?
【播放视频】“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归纳】引导学生归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讲解】光照和土壤不是大部分种子萌发所必须的条件,种子萌发初期营养物质由子叶或胚乳提供。
【设疑】如果事先已经知道2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本实验装置2号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进一步设疑:1号瓶和3号瓶各检验一种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是一组对照实验吗?
【活动】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解对照实验的原则。
【视频补充】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回忆种子中胚的结构,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倾听、讨论。
思考上述问题,并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学生结合课本资料以及PPT出示提示,合作制定计划,并明确各组的变量分别是什么。
思考、归纳。
观看实验视频,思考,理解光照和土壤不是大部分种子萌发所必须的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答案。
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
观看视频,进一步明确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热情。
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部分学习,明确变量的概念,为后面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这组问题,学生可以完全理解对照实验的原则以及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分,播放视频又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提问】满足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一定会萌发吗?
【设疑】展示干瘪的种子、大米以及煮熟的种子图片,分析这些种子不萌发的原因。
【播放视频】视频介绍种子的休眠期。
【归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活得、完整的、已经度过休眠期。
学生回答:不一定。
观察,思考,回答。
理解休眠的意义是避免种子在不适宜的季节或环境里萌发,免于幼苗受伤害和死亡。
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自身还需要哪些条件?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播放视频】种子萌发全过程。
【活动】观察教材P5图3-1和3-2中菜豆种子以及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顺序。
观看视频。
观察,讨论,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顺序。
利用流程图,将教材P5菜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具体化。
四、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提问】在农业生产中,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假如你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应当怎样测定它们的发芽率呢?需要测定整袋种子吗?测定时,应当挑选那些饱满、个儿大的种子吗?应当给种子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怎样计算发芽率呢?
【讲述】科学方法:抽样检测
阅读教材P7课外实践: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抽样检测的优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展示】思维导图
【总结】用精简的语言高度概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展示】堂堂清习题
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堂堂清及随堂检测。
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完成堂堂清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利用堂堂清及随堂检测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种子饱满
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根
吸收水分→子叶(胚乳)转运营养→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芽→茎和叶
检测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 ×100%
堂堂清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种子饱满。
3、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随堂检测
1、用黄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C )
A.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
B.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
C.种子始终浸没在水中
D.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
2、典籍《齐民要术》中有“种芥子及蜀芥、芸收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的记载。“好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B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肥沃的土壤
3、为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某实验小组利用蚕豆种子设计了如图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只有甲组、丙组种子萌发,且萌发率相近。该实验表明蚕豆种子萌发需要( C )
A.适宜的光照 B.适宜的温度 C.适量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
4、如图是洋葱种子的结构及萌发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胚芽、胚轴、胚根构成胚
B.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C.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
D.胚乳中营养在萌发时被消耗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如果发芽率低,就要另选良种,否则会造成减产。下列关于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B )
A.实验时应尽量挑个儿大的种子
B.实验时应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条件
C.为避免浪费,测几颗种子即可
D.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相同
教学反思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学生比较好理解,至于种子萌发还需要空气的原因,则比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
总体来看,整节教学设计由问题入手,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储备。通过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素养,能力诸方面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
不过本节课教学活动较多,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第1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生命观念,态度责任,观看视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