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物理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PPT+讲义+专练(新教材)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试讲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x、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专练docx、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师版docx、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1.结合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相关案例,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综合思维)4.通过对比,说明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正确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目标一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 能量交换
目标二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目标三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及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 、水、土壤、 、岩石及地貌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 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 ,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对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DUIDIANLUOSHI
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2.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
(2023·山东青岛期中)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由珊瑚、贝壳砂构成,质地疏松。各岛屿面积小,鸟类多,有200余种植物。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如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3~4题。3.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
(2023·山东青岛期中)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由珊瑚、贝壳砂构成,质地疏松。各岛屿面积小,鸟类多,有200余种植物。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如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3~4题。4.南海诸岛土壤中磷的最主要来源是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C.鸟粪、鸟类残体 D.珊瑚、贝壳碎屑
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 的生产功能。(2)形成过程: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 ,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盐。(3)特点:自然环境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 有明显差异。
2.稳定功能(1)概念: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 、保持性质 的功能。(2)性质:各自然环境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环境拥有此功能。(3)形成过程——碳稳定: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植物 、海—气相互作用的消减,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 。3.作用: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 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 。
右面两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据此回答1~2题。1.若图1中A是绿色植物,则图1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调节功能 B.稳定功能C.消费功能 D.生产功能
2.图2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稳定功能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及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其具体内容如下表:
3.响应特点(1)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 的,各要素变化也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 ,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 。(3)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5世纪时毛乌素沙地河水澄清、水草丰美。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1959年以来,当地政府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截至2020年4月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正在还原其最初的模样!1.[区域认知]毛乌素沙地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过渡性,请从气候和植被角度描述过渡性的表现。
HEXINTANJIU
答案 气候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植被从森林草原向草原过渡。
2.[综合思维]毛乌素沙地的变迁是什么地理要素变化引起的,分析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答案 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恢复),气候变干(湿润),土壤沙化(肥力提高),河流、湖泊干涸(水量增加),植被减少(增加),形成恶性(良性)循环。
3.[综合思维]毛乌素沙地的变迁体现了什么地理原理?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 地理原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具体表现: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4.[人地协调观]分析人为干扰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特征。
答案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后果放大,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而环境的恶性变化不利于人类生存。
(2023·湖南长沙期末)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且仍在隆升的高原。读图完成1~2题。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023·湖南长沙期末)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且仍在隆升的高原。读图完成1~2题。2.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B.冰川广布,冰川融水是唯一水源C.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且冻土广布D.降水稀少,自然带水平分异显著
如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3.随着海拔升高,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A.始期提前,末期提前B.始期提前,末期推迟C.始期推迟,末期提前D.始期推迟,末期推迟
如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最可能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
生物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创造者,在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生物循环的图示,正确的是
生物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创造者,在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2题。2.植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功能 B.稳定功能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
(2023·重庆市月考)南乔治亚岛位于南大西洋,在南纬54°15′~54°55′、西经36°45′~38°05′之间。下面左图是“南乔治亚岛冰雪分布图”,右图是“岛上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冰雪堆积量最大的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
(2023·重庆市月考)南乔治亚岛位于南大西洋,在南纬54°15′~54°55′、西经36°45′~38°05′之间。下面左图是“南乔治亚岛冰雪分布图”,如图是“岛上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4.影响南乔治亚岛上冰雪广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位置和岛屿轮廓B.大气环流和地形地势C.岛屿轮廓和地形地势D.大洋洋流和大气环流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区域要素关系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资源枯竭 B.全球变暖C.植被破坏 D.水资源浪费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区域要素关系图”。据此完成5~6题。6.由甲现象引发的“一系列的变化”可能有A.黄河山东段形成“地上河”B.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面积减小C.河北土壤肥力降低D.天津港航运条件变好
(2023·吉林长春期末)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呈正相关)。如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7.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的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①地面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表径流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23·吉林长春期末)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呈正相关)。如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8.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 ④太阳辐射更强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作洋面封冻效应,如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效应加强 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效应减弱 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效应加强 ③气候变暖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效应减弱 ③气候变冷
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作洋面封冻效应,如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10.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建筑物被腐蚀B.马达加斯加岛面积扩大C.皮肤癌患者增加D.世界各国农业结构调整
(2023·北京东城区期末)如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完成11~12题。1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2023·北京东城区期末)如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完成11~12题。12.火烈鸟聚集在附近浅滩是由于该地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13.(2023·江苏苏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呈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千米。阿塔卡马沙漠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沙漠平均海拔高达2 400米,属于高海拔沙漠。阿塔卡马
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毫米,被称为“世界旱极”。阿塔卡马沙漠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在阿塔卡马沙漠风成沙丘极少,内陆地区都没有成片大面积的风成沙丘。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4分)
答案 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气候极端干旱;干旱的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多沙漠;
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原因。(8分)
答案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来自内地,且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副热带高压和背风坡的
东南信风,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雨;西部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形成逆温层)抑制了空气对流,不利于成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ppt课件,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ppt,共1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评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循环,相互联系,整体性,光合作用,物质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