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多份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件出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经历概括乘、除法意义的过程,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进一步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意识,发展概括能力。
3.从四则运算出发,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进一步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还记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吗?
预设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
预设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
预设3: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预设4: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探究乘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①自主探究。
②反馈交流。
预设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求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就是4个3相加,3+3+3+3=12(枝)。
预设2:4个3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3×4=12(枝)。
③概括乘法的意义。
师: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在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规范表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师:你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请你在这个算式中标出来。
预设:
(2)探究除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2)、(3)】
①自主探究。
②反馈交流。
师: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预设1:(2)求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3=4(瓶)。
预设2:(3)求每个花瓶插几枝,就是把12枝花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3(枝)。
③概括除法的意义。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在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规范表述: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作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作除数,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作商。
师:请你标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预设:
(3)探究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能发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探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②反馈交流。
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能说一说吗?
预设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预设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师: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即时训练。
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2.探究0在运算中的特性。
师: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具体描述一下这些运算。
预设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预设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预设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预设4: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师:刚刚同学们总结出“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那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分享。
预设: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师:试一试能否计算“0÷0”?
预设: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
(1)明确已列出的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照样子填表格,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指名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间交换检查。
4.完成教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以“开火车”的形式报得数。
四、拓展运用
完成教材“练习二”思考题。
独立完成,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除法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学时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身边常见的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乘、除法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计算的结果。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并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积极讨论,为接下来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奠定基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2024)1 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