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页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第2页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郭橐驼(tuó) 病偻(lǚ) 名我固当(dàng)
    B.早实以蕃(fán) 移徙(xǐ) 使木寿且孳(zī)
    C.其莳也若子(shì) 硕茂(shuò) 长人者(zhǎng)
    D.早缫而绪(sā) 勖尔植(mà) 辍飧饔(yōng)
    2.下列词语或短语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病偻(脊背弯曲) 早实以蕃(果实)
    B.好烦其令(繁多) 勖尔植(勉励)
    C.字而幼孩(使……识字) 其筑欲密(捣土)
    D.卒以祸(最终) 故病且怠(生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C.加之以师旅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早缫而绪B.隆然伏行
    C.苟有能反是者D.击木而召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C.故曰:弊在赂秦也。 其土欲故
    D.凡长安富豪为观游及卖果者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6.下列各项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传其事以为官戒B.无不活,且硕茂
    C.不抑耗其实而已D.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B.吾又何能为哉
    C.理,非吾业也D.苟有能反是者
    8.《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 )
    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9.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种树郭橐驼传》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B.《论语》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四书”。
    C.《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
    D.《师说》中既赞扬李蟠能践行古人的师之道的正确做法,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从而提出倡导从师问道的良好风尚。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C.《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真实的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D.《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朝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命促尔耕 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B.遂而鸡豚 豚:小猪
    C.问者曰 者:表判断,无意义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字而幼孩
    A.早缫而绪B.鸣鼓而聚之
    C.遂而鸡豚D.早织而缕
    13.下列加点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甚怜焉
    B.故病且怠
    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4.对《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虽名为人物传记,但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
    B.本文阐明了“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文章由事及理,通过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
    D.文章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端,委婉指责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
    15.翻译下列句子。
    (1)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倭,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慕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婆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16.下列选项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故乡人号之“驼”B.不抑耗其实而已
    C.得养人术D.不知始何名
    17.下列选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官理,非吾业也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②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19.说说柳宗元所提的养人术究竟该怎么实施?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D.“勖尔植”的“勖”应读作xù。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果实”错误,“实”,指结果实。句意: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果实结得早而且多。
    B.正确。句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勉励你们种植。
    C.“使……识字”错误,“字”指养育。句意:养育好你们的孩子;/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
    D.“生病”错误,“病”指困苦。句意: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古义:跟从他并且。/今义:连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句意: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B.古今同义,暗中观察。句意: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羡慕效仿。
    C.古义:泛指军队。/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句意: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
    D.古义:年轻人。/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孩子。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而”通“尔”,你们的。句意:早早地煮茧抽丝。
    B.没有通假字。句意: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
    C.没有通假字。句意: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
    D.没有通假字。句意:一会儿鼓梆召唤百姓。
    故选A。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性”,本性、天性;/方法。句意: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
    B.“长”,生长;/动词,治理。句意: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
    C.“故”,所以;/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句意:句意: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D.“为”,都是“作为”的意思。句意:凡是长安城的富豪人家种植花木作为观赏游玩,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句意:我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警戒。
    B.不含古今异义词。句意: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
    C.“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句意: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实罢了。
    D.“其实”:古义,两个词,那实际上;/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句意: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句意:又怎么能使我们的财物多而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
    A.省略句,完整表述为: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句意: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又能为何哉。句意:我又能做什么呢。
    C.判断句,“也”是判断句标志。句意: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D.省略句,完整表述为:苟有能反(于)是者。句意: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
    故选B。
    8.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种树郭橐驼传》中“其置也若弃”是指在种树时,种植后不再过多干预,让树木自然生长。这种方法类比于治民的理念,即在治理百姓时,不要过多干涉,让百姓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发展和恢复。因此,这种治理方式强调的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而不是对他们弃之不顾或置之不理。
    故选A。
    9.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以及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B.《诗经》错误,《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故选B。
    1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真实的传记”错误,《种树郭橐驼传》不是真实的传记,一般认为郭橐驼是虚构人物,此文应当作一篇寓言来看。
    故选C。
    11.C 12.B 13.D 14.D 15.(1)看见那些做官的人喜好多发政令。
    (2)把你种树的方法,移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么?
    【导语】这段文选自《种树郭橐驼传》,通过种树之道类比施政之法,传达了“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治国理念。文章借郭橐驼之口,批评当时行政制度的繁琐,劝诫官员减少干预,旨在展现一个和谐、简约的政治理想。作者运用寓言方式,将种树的艺术与治理社会的艺术相提并论,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生动化,既表达了对吏治的批判,又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
    B.正确。句意: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C.“者:表判断,无意义”错误。“者”,……的人。句意:问的人说。
    D.正确。句意:又靠什么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生命安定呢?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而”,通“尔”,代词,你们的。句意:养育你们的小孩。
    A.“而”,通“尔”,代词,你们的。句意:早些煮你们的茧抽丝。
    B.“而”,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打鼓来聚拢大家。
    C.“而”,通“尔”,代词,你们的。句意: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D.“而”,通“尔”,代词,你们的。句意:早些织你们的布。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怜”,古义,怜爱。/今义,可怜。句意: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
    B.“病”,古义,困苦。/今义,疾病。句意: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
    C.“小人”,古义,地位低下的人,指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 。句意: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来慰劳那些小吏。
    D.“传”,古今同义,都是动词,作传。句意: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错误。虽然《种树郭橐驼传》确实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端,但文章并没有直接指责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文章的主旨更多的是通过郭橐驼种树的经验,来类比“养民”之道,强调应顺应自然、不扰民的政策理念。换言之,文章虽然对时政有所批评,但并未直接指斥吏治的“残酷无情”,而是通过寓言形式,委婉地提出对治国理政的见解。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长人者”,治理百姓的人,长官;“烦”,使动用法,使繁多;“其”,代词,他们的。
    (2)“以”,介词,用;第一个“之”,助词,的;“乎”,疑问语气,吗?
    参考译文: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召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咦,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16.D 17.A 18.①用指甲抠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察看它是否栽结实了。
    ②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 19.实施上应避免过度干预与苛责,不强行改变人们的天性和习惯,以宽松和自然的方式来管理和培养人才。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绘郭橐驼这种树的独特方法,借树木的养护来比喻为人之道。作者柳宗元强调顺应自然性情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过度干涉或操控,以体现“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自然主义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种树,也可应用于治理国家或管理事务。文章通过郭橐驼的口吻,批评了官员过度干预百姓生活的弊端。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有针对性批判,也提出了具备指导意义的治世之道。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故乡”:古义,所以乡里。/今义,家乡。句意: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B.“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句意: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
    C.“养人”:古义,治理百姓。/今义,养活别人。句意: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D.无古今异义现象。句意: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断句,“非……也”表判断。句意: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B.倒装句之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句意:所以他们都不如我。
    C.倒装句之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又能为何哉。句意:我又能做什么呢。
    D.倒装句之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为观游及卖果之长安富豪人。句意: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爪”,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抓;“肤”,树皮;“以”,来;“验”,查验;“摇”,摇晃;“本”,树根;“观”,观察;“疏密”,土壤的紧实与疏松程度。
    ②“字”,养育;“而”,通“尔”,你们的;“遂”,喂好,养好;“豚”,小猪。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柳宗元用种树来比喻官员治民的道理。树木生长需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亦如此。过度的关注和操控只会事与愿违。文中郭橐驼的话暗示,好的治理应给人民足够的空间,与自然生长相似,减少束缚与干预。这种治理之道注重去除多余的行政干扰,让人们自主发展,实现整体的和谐与繁荣。
    参考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的富豪人家,从事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佣他。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召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警戒。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相关试卷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种树郭橐驼传习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种树郭橐驼传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精品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精品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三单元测试卷原卷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第五单元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第五单元巩固练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解读,词语辨析,狭义消息,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写作对象,常见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