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岭南版(2024)美术七年级下册(2024)教学设计全册
岭南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7课 东方风来万家祥和精品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岭南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7课 东方风来万家祥和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纹章瓷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掌握纹章瓷与中国传统瓷器在器型、图案等方面的差异,能够用文字清晰表达对近代中西艺术交流与融合的感知。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资料收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纹章瓷的特点,包括器型、色彩、纹饰等方面;瓷器传播到海外后在器型和图案上的变化;通过纹章瓷感知近代中西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难点:从纹章瓷的特点中深入理解近代中西艺术交流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讲述其在古代商贸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中国瓷器作为重要贸易商品远销海外的历史。
展示西方油画作品,画面中出现中国青花瓷,提问学生:“为什么西方油画中会出现中国的青花瓷?” 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引出本节课主题 —— 纹章瓷。
(二)新授(20 分钟)
纹章瓷的介绍(7 分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样式的纹章瓷图片,讲解纹章瓷是一种带有欧洲贵族家族纹章的定制瓷器,由国外商人提供设计图样,中国瓷工根据要求绘制定烧,是外销瓷器中的 “高级定制”。它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承载着文化交流的意义,是跨文化传播的物质见证。
纹章瓷特点欣赏(13 分钟):继续展示纹章瓷,从器型、色彩、纹饰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器型:对比中国传统瓷器常见器型,如瓶、罐、碗等,指出纹章瓷有很多符合西方生活习惯的器型,如咖啡壶、啤酒杯等,体现了为适应西方市场需求的改变。
色彩:举例说明,像清康熙青花矾红描金纽曼家族纹章纹盘,运用青花的蓝色与矾红描金的搭配,色彩鲜艳且富有层次感,既有中国传统色彩运用的韵味,又增添了西方贵族追求的华丽感。
纹饰:讲解纹章瓷中心的家族纹章是核心纹饰,周围常搭配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如缠枝莲、牡丹等,这种中西纹饰结合的方式,是文化融合的典型体现。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讨论中国瓷器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纹章瓷例子进行分析,比如清康熙年间的外销徽章纹盘。这件纹章盘运用了 “青花”“矾红彩”“描金” 三种装饰手法,是经过两次窑火烧制的釉上彩瓷。盘中心是盾形徽章,上有一只叼着虫子张着翅膀的鸟儿,两边是缠枝花卉,外围是一圈几何图案,口沿部分有三大三小青花几何块面,块面之间之上饰矾红花草 。从这件瓷器可以看出当时制瓷工艺的特色,以及纹饰上中西结合的特点。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从瓷器的制作工艺、器型演变、纹饰变化、贸易交流等方面进行思考。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补充,梳理中国瓷器发展脉络,强调瓷器贸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四)对比分析(10 分钟)
展示纹章瓷和中国传统瓷器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器型、图案等方面进行对比。以清乾隆广彩描金纹章花卉纹瓶为例,瓶身主体部分绘制着典型的西方家族纹章,其独特的造型和象征元素彰显着西方贵族文化。而在瓶颈、瓶底以及纹章的边缘部分,环绕着中国传统的缠枝花卉纹饰,线条流畅、细腻精美。这些缠枝花卉不仅丰富了瓶身的装饰,还增添了东方文化的韵味。与中国传统瓷器相比,在图案上,纹章瓷将西方家族纹章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与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相结合,既满足了西方客户对家族荣耀展示的需求,又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在器型方面,这件纹章瓷瓶的造型可能也参考了西方的一些装饰摆件风格,与中国传统瓷瓶造型有所不同,体现出为适应西方审美和家居装饰需求而做出的改变 。再以清雍正广彩描金纹章折枝花卉纹盘(twer 纹章盘)为例,盘心位置绘有塔楼图案,这是英国涛尔家族的家族纹章,采用了纹章中常见的双关语做法,通过纹章能看出瓷器定制人的相关信息。而盘沿上的缠枝花卉则是广彩作品中的常见元素,是中国传统纹饰。将其与中国传统瓷器对比,能明显看出在图案上纹章瓷融合了西方家族文化元素。在器型方面,纹章瓷中出现的咖啡具等器型,是为适应西方喝咖啡的生活习惯,与中国传统以茶具、餐具为主的器型有很大不同。
提问学生:“当瓷器传播到海外之后,在器型和图案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总结,明确指出器型上更适应西方生活需求,图案上融合了西方纹章文化与中国传统纹饰,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
(五)学生实践(10 分钟)
布置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通过纹章瓷,我是如何感知到近代中西艺术的交流与融合的》。
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从纹章瓷的特点、瓷器发展历程以及对比分析等方面入手,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理解。
(六)交流分享(5 分钟)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短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分享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对他人短文的看法和意见,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考和努力,指出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近代中西艺术交流与融合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对于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提出的新颖观点和想法,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可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如引入更多实物图片、历史故事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岭南版(2024)第16课 有凤来仪获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7 向画家学构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7 向画家学构图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参考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