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对应的除法算式,反之亦然。
能用“因数×因数=积”和“积÷因数=另一个因数”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对比、归纳等活动,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经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逆向思维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兴趣。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求未知因数或被除数)。
三、教学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含生活情境图)。
学具:小组合作学习单、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旧知
1. 快速口算
出示题目:
( )×5=30 8×( )=56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填出空格的?引出“乘法口诀”和“除法计算”。
2. 观察发现
呈现算式组:
3×4=12 12÷3=4 12÷4=3
提问:这三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出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活动1:算式配对,寻找联系
任务:小组内用数字卡片摆出乘法算式(如6×7=42),并写出对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汇报:各组展示配对结果,教师板书典型例子。
活动2:归纳关系,提炼规律
提问:乘法中的“积”在除法中是什么?乘法中的“因数”在除法中分别是什么?
总结:
因数 × 因数 = 积
积 ÷ 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强调: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好朋友”。
(三)分层练习,深化理解
1. 基础练习(填空)
根据24×3=72,写出两道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已知□÷5=9,则□=____×____=____。
2. 变式练习(判断并改错)
因为15×4=60,所以60÷15=5。( )
如果△÷○=□,那么△=○×□。( )
3. 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妈妈买回4盒彩笔,每盒12支,若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组几支?
果园摘了96千克苹果,每箱装8千克,________?(补充问题并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学生分享: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我学会的乘除法知识”。
教师点拨:强调乘除法互逆关系的核心是“积与因数的转化”。
五、板书设计
```
乘除法的关系
因数 × 因数 = 积
积 ÷ 因数 = 另一个因数
例:6×7=42 → 42÷6=7 42÷7=6
关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
```
六、作业设计
1. 基础题:课本P35第1、2题(写乘除法对应算式)。
2. 挑战题:自编一道用乘除法关系解决的生活问题(如分糖果、买文具)。
七、教学反思
1. 通过生活情境与操作活动,学生能直观理解乘除法关系,但部分学生在逆向思维(如求未知因数)时需加强训练。
2. 后续教学中可增加“猜数游戏”“错题医院”等活动,强化对关系的灵活运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2024)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关系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关系第二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乘除法的关系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