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课 隋唐统一与灭亡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课 隋唐统一与灭亡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8页。
2025年春新教材七下历史第1课
大运河:隋统一的关键布局
一、大运河:隋统一的关键布局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下图历史的发展脉络。
( )
结合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完整。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内容?
隋朝为什么能够取得统一?分组讨论并派代表总结。
材料1:“(魏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史》
北方民族融合加强,为隋文帝南征提供稳定大后方
材料2:“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南史·陈后主纪》
南方政权的腐朽,为隋朝统一提供契机
材料3:隋文帝杨坚“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隋书·高祖纪》
材料4:缘江诸防,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作战船,量配兵伍,为上流之师”。——《隋书·贺若弼传》
隋朝的政治军事优势
历史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为了巩固统治,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国家?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效率
“隋朝在609年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600多万,实际人口超过了5500多万”。——袁祖亮《中国人口通史》
这些措施的实施具有怎样的影响?
影响: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为大运河开凿奠定政治稳定基础。同时,隋文帝时期经济方面的稳定发展也为大运河工程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大运河的开凿是一项彰显国家的组织和规划能力的工程,也是隋朝维持统一布局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运河:帝国辉煌的漕运金脉
二、大运河:帝国辉煌的漕运金脉
“仁寿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隋书·炀帝纪》
“时百姓承平日久,虽数遭水旱,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隋书·食货志》
“伪装自己”“诬陷太子”“暗杀皇帝”
针对这种情况,隋炀帝采取什么措施?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1. 指出隋朝大运河主要的四段河道。2. 找出每段河道的两个端点和连接的主要水系。
全长2700多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沿线经过的城市分布图
结合材料和地图,思考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影响?
影响:①带动沿河城市繁荣与发展
扬州处于大运河的关键位置,成为富商云集、货物汇聚之地,十分繁荣。
“通济渠者,盖隋炀帝之世所开也。其水自河南荥阳之北,流注于淮,以通江淮之运。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而民力罢矣。”——皮日休《汴河铭》
影响:②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影响: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大运河?
“隋之疏淇、汴,凿太行,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今自九河外,复有淇、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汴河铭》
积极:为后世南北交通提供极大便利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消极:大运河是隋亡的主因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沿岸商业城市兴起繁荣,如扬州、杭州等地成为经贸枢纽,人口聚集、市场繁荣,各地商品交流频繁,这条流淌财富的河道是隋朝辉煌盛世的经济生命线,闪耀着帝国繁荣之光,见证商业文明蓬勃发展。
大运河:科举人才的往来通途
三、大运河:科举人才的往来通途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伴随大运河繁荣,隋朝科举取士制度顺势发展。
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官员与中正九品对应关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弊端:世家大族子弟垄断了官场中的中高级职位,平民子弟很难晋升。
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
科举制度的创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
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
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科举踏上仕途,参与国家治理,他们带着各地文化底蕴与智慧,在运河承载的文化交融浪潮中,为隋朝官僚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多元思想碰撞,推动文化教育在沿线传播扩散。
大运河:王朝倾颓的见证之河
四、大运河:王朝倾颓的见证之河
隋朝为什么会走向灭亡?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李密传》为什么隋朝未年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的民众是怎样的?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后期,过度征发劳役修建大运河等工程,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在各地爆发,这条曾象征繁荣的运河成为战场与难民逃亡通道,漕运受阻、经济崩溃,昔日辉煌不再,隋朝在风雨飘摇中走向灭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第1课 隋唐统一与灭亡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揭秘隋朝,咏叹隋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课 隋唐统一与灭亡精品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皇之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统一盛世,千秋大业,丧生灭国,开皇之治,隋朝有多富,宝贵的遗产,+4+5=1,现代价值,罪在当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