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4.1《故都的秋》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6706319/0-17394167315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4.1《故都的秋》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6706319/0-17394167315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4.1《故都的秋》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6706319/0-17394167316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课件+教案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一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一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共6页。
统编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四单元《故都的秋》
学时
讲授
2
练习
1
授课人
XXX老师
教学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了解作者的基本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纵览全文,抓中心句,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审美发现与鉴赏: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从而理解作者所展现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参与:体会作者对故都的赞美之情,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教学重点
纵览全文,抓中心句,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教学难点
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从而理解作者所展现的审美情趣。
导入
展示北京秋天的自然景观。
你喜欢北京的秋天吗?如果让你来写北京的秋会怎么写?那郁达夫笔下的秋天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笔下的秋天。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文体
1.作者介绍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代表作品:《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播放视频,深入了解郁达夫。)
鲁写作背景
郁达夫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3.了解文体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最自由的文体,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散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揭示其社会意义。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听读课文。
2.读准字音
潭柘寺(zhè)驯鸽(xùn) 落蕊(ruǐ) 平仄(zè)
椭圆(tuǒ) 颓废(tuí) 一椽破屋(chuán)
橄榄(lǎn) 蟋蟀(shuài) 细腻(nì) 嘶叫(sī)
普陀山(tuó) 歧韵(yùn)
3.理清结构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内容的结构划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总起(1-2):总写作者对北国、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分写 (3-12):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对故都之秋不同景致的细致描写,和古今中外对秋的共鸣。
总结(12-14):议论与抒情并举,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将北方的秋与南方的秋作比较,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挚怀恋之情。
4.整体感知
读完文章,思考作者笔下故都的秋有哪些特点?用原文回答。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
关键句(文眼)
“文眼”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它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的作用。“文眼”是文章的窗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5.本文通过哪些景象的刻画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请找出分写部分划分了几幅图景,并为图景命名。
小院秋晨、落蕊秋意、寒蝉秋声、话凉秋雨、奇景秋枣
任务三:咀嚼语言,细品秋味
1.赏析《故都的秋》写景的五幅画面,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突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的。
(1)小院秋晨
①“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
②“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
③“一椽破屋”“破壁腰”:衰败、凄清、冷色调。
(2)落蕊秋意
①“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②“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秋天的萧条
(3)寒蝉秋声
“残”字有伤感之意。蝉生命极短暂,有句话形容蝉的生命历程:四年地下黑的苦工,换来阳光下一个月的鸣唱。生命最后的歌唱,往往引发人们的迟暮之感。这是作者悲秋的表现,突出秋的悲凉。
(4)话凉秋雨
雨后之秋的凉意,一年将尽,光阴流逝,让人感到凄凉、无奈,烘托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5)奇景秋枣
从视觉上表现故都的秋“清”“静”的特点,表达对故都金秋的喜爱、留恋。但是韶光易逝,悲凉之感油然而生。
2.故都的人在这秋色中有哪些行动,怎样体现“清、静、悲凉”?
租一椽破屋住,泡一碗浓茶赏天色,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日光,静对牵牛花的蓝朵,踏秋槐落蕊,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听秋蝉嘶叫,用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人物身份是平民。
行动——清闲
语调——平静
感叹——悲秋
任务四:追本溯源
,体会情感
1.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首都北平,为什么作者却说“故都的秋”,而不是“北平的秋”?
①不用“北平的秋”,因为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
②当时的都城是南京,“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
③“秋”——表明描写内容。因此本文是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结对故都北平秋景秋色的回忆,表达对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恋。
2.请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的句子。
(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明确:向往
(最后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明确:热爱眷恋
3.“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赏玩不到十足”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故都的秋?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以南国秋味之淡来对比北国秋味之浓,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
4.结尾处以虚映实,在对比中强化了对北国故都之秋的赞美:“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之秋秋味平淡,北国之秋秋味浓烈;
“稀饭之与馍馍”比喻南国之秋秋味稀薄,北国之秋秋味厚实;
“鲈鱼之与大蟹”比喻南国之秋秋味柔软,北国之秋秋味刚强;
“黄犬之与骆驼”比喻南国之秋范围狭小,北国之秋范围广大。
这样就把北国之秋的浓烈、厚实、刚强、博大等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5. 作者如此喜爱故都的秋,为什么秋阳下的巍巍宫殿也没有欢快的充满生机的图景,而是一幅幅清冷幽静伤感的图画呢?
(播放视频)
观点一:这与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关。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连年战乱,民生凋敝。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与哀痛。他描写的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情,而且是他对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这种感受在当时整个散文创作领域也是普遍存在的。
观点二:这与文章的主旨有关。文章开头写道:“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和“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者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它们正是故都的秋的特点,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东西。通常,秋天总会让人感伤,而故都的秋景本就充满了凄清、落寞之意,这也正契合了作者的心境,故而作者的感情也会蒙上一层淡淡的秋意。
文章小结
作者以情驭景,以最能表现“清、静、悲凉”特点的景物和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来表达他对故都秋天悲凉之美的眷恋和欣赏。本文语言自然、随意、从容而不失典雅,风格含蓄,余韵悠长。作者描摹秋景、秋物真切,品赏秋味秋兴韵味浓厚,文章融入了浓厚的现代文人与传统“秋士”所特有的悠然、闲适,又略带感伤的意境与趣味。
作业布置
运用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景或物的抒情散文,可以将描写角度放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上,绘形绘声绘色。把课文中的情景仿写句子,或成一首小令亦或现代诗。
示例:清晨,端一杯浓茶 /白鸽绕着青天 /飞来了又飞去了 /槐叶下一丝一丝的日光 /将落寞洒向牵牛的蓝朵 /稀疏的尖草 /把影子拉得悠长悠长 /昨夜的西风 /摇落了一地的槐蕊 /细细软软的沉寂我的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拓展模块上册第三单元*音乐就在你心中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难点探究,写作特点,文章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病梅馆记一等奖教学设计,共12页。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二 陈情表优质课教案,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