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 3《“贝”的故事》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  3《“贝”的故事》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第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  3《“贝”的故事》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第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  3《“贝”的故事》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溯源、语境运用、联系生活等方式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读准多音字“漂”。
    2.在情境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正确书写“骨”字,书写时能注意结构的特点和笔画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2.学具:实物贝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字导入
    1.(屏幕出示课后第三题的图片和词语)同学们,在《神州谣》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玩过猜字游戏,这节课,我们再来玩玩这个游戏。认真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甲骨文
    预设:“镜”的“钅”字旁和金属有关,因为这是一面铜镜,铜是金属的名称。“珠”的偏旁与珍贵的玉石有关,因为图片上的手镯、耳环、玉佩都是玉石。

    金文
    甲骨文
    提示讲解:“王”作偏旁时叫斜玉旁,它的甲骨文像串起的三块玉( ),随着汉字的演变,发展到金文的时候,和现在的“王”字很像( );“王”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金文的王也是由三横一竖构成( ),只不过中间一横略微靠上,后来为了区分这两个字,就将表示玉的“王”加了“、”,写作“玉”。因为玉作偏旁时下横向右斜提上去,所以名称就叫斜玉旁,斜玉旁的字大多和珠宝、玉石有关。
    2.(屏幕出示“贝”的甲骨文 )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导入课题: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模仿海贝的样子造出了“贝”字。这是小篆的“ ” ,这是 楷书的“ ”。关于“贝”字,还有哪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秘“贝”的故事。
    二、聚焦“来历”,识字悟词
    1.齐读课题。
    2.“贝”上面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双引号表示这个故事不是别人的故事,是“贝”的故事,读课题的时候可以突出这个字,再来读。
    3.在我们的探秘活动开始前,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觉得哪个生字很难读,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书拿正,眼看书,开始吧。
    4.现在我们的探秘活动要开始了,探秘活动一:找出“贝”的来历。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自主完成探秘活动。
    5.谁来汇报自己的探秘成果?(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突出第二句话,学生齐读。)同意吗?谁来读?
    6.随文识“甲、骨”两个生字。
    (1)关于甲骨文,老师请你们看一段视频:
    (视频配音内容:小朋友好!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种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你们看,第一幅图上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第二幅图上的甲骨文是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距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那你们知道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地在哪里吗?对了,是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经过专家考证研究,目前已经发现的甲骨文约有四千五百字左右。后来,甲骨文逐渐发生了变化,演变为金文、篆文、隶书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现在,你对甲骨文有一些了解了吧?)
    (2)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出示“甲骨文”词卡)。“甲”指的是龟甲,“骨”字有些难,老师把它请出来(屏幕出示“骨”的甲骨文 和金文 )。这是“骨”的甲骨文和金文,你感觉像什么?(预设:像人或动物的骨头的形状。)慢慢的,“骨”字有变化了( 出示骨的小篆 ),上面的“冎”像是骨架相互支撑的形状,下面的“月”是表示包着骨架的肌肉,是“肉”的变体,这个偏旁叫月肉旁。
    我们来一次快速抢答:野兽的骨头叫什么?鱼的骨头、人的骨头又叫什么呢?读读这三个词。(屏幕出示“兽骨、鱼骨、人骨”三个词)。
    7.联系生活,加深对“贝”的理解。
    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贝”?吃过用“贝”做的菜肴吗?(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蛤蜊、蛏子、牡蛎、扇贝”等贝的图片,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
    8.过渡:第一次探秘已经顺利完成,我们一起开启第二次探秘之旅。
    三、探究“作用”,练讲作用
    1.探秘活动二:“贝”的作用。要求:同桌互相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合作完成探秘活动。
    2.谁来汇报你们的探秘成果?其他同学同意吗?
    (1)(随机出示第二自然段前两句话)看来,“贝”的作用藏在这两句话里,你们很会学习,谁来读一读?谁再来读?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贴词卡),“漂”偏旁是“氵”,经水漂洗自然鲜亮。它是个多音字,谁知道它的另外一个读音?
    (2)理解“珍贵”“饰品”“钱币”等词语。
    ①看这个词(贴词卡“珍贵”),“珍”是生字,谁还记得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预设:珍是形声字,它的斜玉旁和珠宝、玉石有关,珠宝、玉石因为“珍”所以“贵”。
    ②因为贝壳漂亮、珍贵,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屏幕出示“饰”的小篆),这是“饰”的篆文,“人”佩“巾”自然有修饰的作用。这些是贝壳饰品的图片,你们看——(屏幕出示贝壳项链、手链、耳环、胸针等相关饰品的图片)漂亮吧?正因为它们漂亮,所以人们把它们戴在身上用来装饰,这些用来装饰的物品就叫——饰品。
    ③除了被当作饰品外,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屏幕出示贝壳钱币)。这是古人最早使用的钱币,也叫“贝币”。后来,我们的祖先越来越聪明,学会了冶炼,开始用“铜币”。再后来,就有了我们今天使用的“人民币”。“人民币”有“纸币”,也有“硬币”(屏幕随机出现“贝币”“铜币”“人民币”纸币”“硬币”等词语及图片)。所有这些用来购买商品的货币,都是“钱币”(贴词卡)。(出示“钱”的小篆 )“钱”在古代其实就是一种铜币,所以,它也是“钅”字旁。
    ③学习生字“携、损”,理解“随身携带、损坏”。
    观察贝壳钱币,这些钱币上都有一个小孔,你能猜出小孔的作用吗?(预设:可以用线穿成串,便于随身携带。)贴词卡“随身携带”,学生读。正因为可以随身携带,所以贝壳钱币不容易“损坏”(贴词卡“不易损坏”)。“损”是“扌”旁,说明这个字和什么有关?
    3.小小的“贝”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真有意思!你能看着板书将它的作用讲给大家听吗?指名讲“贝”的作用。
    4.正因为古人把贝壳当作饰品,当作钱币,所以——(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谁来读?这次,老师要去掉拼音了,谁再来读?注意“赚、赔、购、贫、货”几个字之间有一个顿号,读的时候停顿比逗号略短一些,一起读——
    四、任务驱动,归类识字
    1.现在我们接着探秘,这次的探秘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探秘活动三:用“贝”做偏旁的字与钱财有什么关系?(板书:贝字旁的字)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演一演“赚、赔、购、货、贫”这些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的关系。
    2.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学具袋,里面装着可以用来买卖的贝壳钱币。请四人小组同学合作,表演出“赚、赔、购、贫、财”这些字和钱财的关系。难度有些大,小组内要加油哟!
    3.哪组同学愿意汇报?
    小组合作汇报。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屏幕出示“赔本、赔礼”“购买、采购”“贫苦、贫穷”等词语),开火车再来读。
    5.你还知道哪些含“贝”的字也和钱财有关?贪赃、赊账、贡、贵、赏……
    6.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看来,了解形声字的规律不仅能帮助我们识字,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指导写字,展示反馈
    1.随着探秘活动的完成,“贝”的故事你们已经相当了解了,现在我们来写字。(屏幕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骨”字),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预设:“骨”头部收紧,中间宽扁一些,下边的“月”和上边的竖向笔画要对称;“月”的笔画有变化,撇变成了竖。
    2.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写写这个字。边写边指导:一笔竖短向里倾,横折对称相呼应,再折折在竖中线,中间部分宽又扁,月撇变竖对整齐,里横偏短长相等。
    3.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书上的田字格内写写这个字。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脚尖和脚掌都贴着地板)。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4.对照标准引导学生评价。
    (屏幕出示评价标准)对照标准,同桌之间互相评价一下,看看能得几颗星?如果觉得没有写好,可以在作业本上再写一个。
    5.结语:这节课我们探秘了“贝”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将举行“汉字故事”分享会,互相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它汉字进行探秘,在分享会上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贝” 的故事
    海 贝
    甲骨文
    来 历:
    珍 贵
    漂 亮
    饰 品
    作 用:
    不易损坏
    钱 币
    随身携带
    钱 财
    贝字旁的字:
    【课后反思】
    字理溯源 情境带动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贝”的故事》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为“传统文化”,本文则通过介绍“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文化的魅力。基于单元主题和文本特点,我将本节课核心素养的落实主要定位于文化自信这一方面,采取字理溯源和情境带动两个途径进行落实。
    字理溯源 感悟神奇
    课文的四幅插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的演变过程,因此,一上课我就从猜字游戏入手,让学生感知甲骨文的“贝”字,原来就是模仿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造出来的。然后顺势让学生观看介绍甲骨文的视频,使学生对甲骨文既有了一定的了解,又为学习生字“甲、骨”,理解词语“甲骨文”奠定基础,同时,对“甲骨文”的“骨”也进行了溯源。
    另外,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本篇课文尤为典型,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因此,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任务,为此,我从课后第三题(看图,猜加点的字与什么有关)开课,重点对斜玉旁的字进行溯源,使学生形象感知斜玉旁的字大多和珠宝、玉石有关。
    情境带动 激发兴趣
    课标明确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本文泡泡里有这样一句话:汉字真有趣!我要再找一些汉字故事读一读。为此,我设计了“探秘贝的故事”系列活动:
    探秘活动一:找出“贝”字的来历。要求: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自主完成探秘活动。
    探秘活动二:“贝”的作用。要求:同桌互相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合作完成探秘活动。
    探秘活动三:用“贝”做偏旁的字与钱财有什么关系?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演一演“赚、赔、购、货、贫”这些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的关系。
    三组学习任务都在“探秘活动”这样一个大的情境之中,层层递进,由自主完成到同桌合作,再到小组合作完成,同时,在学生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的同时融入生字的学习,既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片激趣,谈话导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比较字形,指导书写,布置作业,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