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6478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6478/0-17394754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696478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6478/0-17394754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展开写作 学习抒情【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增强情感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促进心灵成长。(重点)[语言运用]学会把握抒情的度,能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思维能力]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并领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难点)[审美创造]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并抒发生活中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演绎情景,导入抒情课堂活动:同学们,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你们每天都朝夕相处,这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啊!现在给你们一个表达真情的机会——对同桌说一句或感激对方,或珍惜友谊,或相互鼓励,或其他能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情感的话,限时两分钟。(学生互相表达)你被感动了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师: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而这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抒情!(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课堂活动真情导入,拉近学生和抒情方式的距离,打消学生对作文课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本课内容的参与意识。二、名篇指路,认识抒情1.了解抒情及分类。师: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请结合教材P51《学习抒情》的知识短文,勾画出相关内容。(学生阅读材料并勾画)[预设]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古人曾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师补充:抒情是指作者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一种写作笔法。2.认识抒情的类别。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我们熟悉的抒情片段,请同学们结合在《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中学到的有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知识,判断下列片段哪些运用了直接抒情,哪些运用了间接抒情。片段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片段三: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片段四: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莫怀威《散步》片段五: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回答)[预设]片段一、四、五:间接抒情;片段二、三:直接抒情。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片段可以看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请结合教材P51《学习抒情》的知识短文和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认识并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概念。(全班齐读课件内容)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就是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自己体会,则是间接抒情。3.区别抒情的类别。师:通过展示的五个片段,我们具体了解了常见的两种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可见这两种抒情方式在名家名篇中是经常运用的,同样,我们在平常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使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五个片段,说说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适合用于写作中。(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举手发言)[预设]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坦露、有强烈的感染力。而间接抒情则是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中,它的好处是情感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写作时,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可以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材短文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点,链接名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抒情,认识抒情方式,以为后面的写作打基础。三、总结存储抒情以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为主。它通过抒发自己对生活的鲜明而强烈的体会和认识来表达情感体验。它不具体刻画人物,不展开故事情节。运用抒情表达可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间接抒情是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直接抒情则是思想感情的直接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在写作时,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可使文章增色,也更容易打动读者。四、布置作业片段作文。写一段话,合理运用抒情方式,表达你对某人、某事、某景的情感。要求情感真挚,200字左右。[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练习本节课学习的抒情方式,为后面深入学习两种抒情方式的技法做准备。第2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2.借助经典,了解写法,课堂练笔。【教学过程】一、展示交流,进入新课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的不同。课后让大家学习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进行片段作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展示交流一下大家的习作吧。作业展示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先小组内逐一展示习作。2.小组内同学互评习作,并推选出小组内的优秀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3.全班评价习作:小作者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的感情是否真挚?你还有其他感受想表达吗?(学生按照步骤进行交流、评价,教师指导)[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作业展示让学生感受抒情要有度,有方法,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二、学习技法,品析抒情师: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是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的。我们要学习具体的方法,以便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表达情感。1.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师:我们以《土地的誓言》为例,看看直接抒情的方法是什么。“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土地的誓言》中的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学生交流、讨论后作答)[预设]这段文字人称发生了变化,便于直接倾诉、直接抒情;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更加炽热、直接地表达情感。师:由此可以看出,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是: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别的手段,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直截了当地宣泄思想感情;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毫无遮掩地坦露思想感情。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2.分析间接抒情的方法。师: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其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那么常见的间接抒情的方法有哪些呢?(1)借事抒情。借事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叙述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例如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片段: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师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记事抒情不能停留在客观的交代与陈述中,而应处处表露出作者的情感,将情隐含在叙中。(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例如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中的片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师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借景抒情的关键,在于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要有深刻、独到的感受,情与景要互相协调。(3)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借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把感情表达出来,使文章含义隽永,耐人寻味。例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片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师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借物抒情的关键,在于选择的对象要准确,物与情之间要有相通之处、相似之点,要抓住所咏之物的鲜明特征,运用得自然恰当。(4)寓情于理。寓情于理是将感情融注在议论之中,以富有感情的议论使说理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例如许地山《落花生》中的片段: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师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寓情于理的关键,在于论理要精辟、深刻,富有哲理性。教师小结: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都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我们既要明晰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表现形式,更要准确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我们在写作中学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习名篇中的技法,品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抒情方式的方法,为日后学生在写作中的熟练运用奠定基础。三、课堂练笔,体验抒情师:准确掌握抒情的写作方法,需要在具体的写作中实践,尝试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表达情感。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课堂习作,细致揣摩运用恰当抒情方式的好处。1.请将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进行加工,融入抒发主观感情的语句。我们在湖边走,在山上走。湖水在脚边,时来时退,有鱼有虾,登高还可望见太湖。(①学生自由写作;②小组内交流习作,推荐最好的一个片段,全班朗读展示;③师生共同评议)[预设]我们在湖边走着,在不高的山上走着。四周的风物秀隽异常。满盈盈的湖水一直溢拍到脚边,却又温柔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抚拍着石岸。水里的碎瓷片清晰可见。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都在眼前游来蹦去。登上了山巅,可望见更远的太湖。——郑振铎《石湖》(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原文,参考、揣摩名家笔下抒情方式的运用,体会以情动人的魅力)2.写一段文字,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等。200字左右。提示:(1)情感的抒发要具体,有依托。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学生自由习作后,小组内互评、修改)教师小结:情贵在真,要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朱光潜曾说过:“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要水到渠成。同时,抒发情感要恰当,要把握好度。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另外,找到触发情感的点并将其写在作文里,会更容易打动读者。抒情方式的运用可以根据需要恰当选择,可以只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中的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抒情方式。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着使用,往往能使文章的感染力更强。[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巩固抒情方式的知识,学习其运用方法。通过课堂互动,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抒情方式的能力。四、课后演练,巩固抒情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品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在写作中用好抒情,为作文增色。下面两个题目,按照教材P52提示,二选其一,完成习作。1.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2.选择你熟悉的某个人物或某一群体,写一篇作文,记述其感人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