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608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086/1/1_17392100787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696086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086/1/2_17392100787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696086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086/1/3_17392100787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专题学习活动 我的语文生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展开专题学习活动 我的语文生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充分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在生活中观察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和作用ꎬ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进而热爱语文。(重点)[语言运用]把语文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驾驭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思维能力]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并领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培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招牌、对联的特点,并尝试辨别、欣赏、拟写;学会制作短视频。(难点)[审美创造]感受招牌、对联、短视频中语言的魅力,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并创造美的招牌、对联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感悟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2.了解招牌、对联和短视频。3.按兴趣分组,制定活动计划。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都有哪些途径呢?(学生:课本、课堂。)除此之外,老师认为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学习语文。从媒体中学语文——网络用语、手机短信、歌词、短视频、解说词等;从名称中学语文——人名、地名、匾额、招牌等;向群众学语文——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从传统文化中学语文——传统节日习俗、书法、对联等;……师: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逛商场、看短视频,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发现与语文有关的内容。书本上、电视上、报纸上满是汉字。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对联等全都充满语文气息。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与书本,生活处处有语文。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我的语文生活”,看看怎样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谈话引出学习语文的途径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课堂,还可以走出校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二、了解招牌、对联、短视频1.了解招牌。师:走在大街上,到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招牌。我们来选看几则,看看这几则招牌有什么特点。“好来屋”“黄毛烧烤”“小林付食”。(学生自由交流)[预设]“好来屋”设计巧妙,“黄毛烧烤”平淡无奇,“小林付食”有错别字,用语不规范,应该是“小林副食”。教师小结:店铺的招牌是街市的“窗口”。好的招牌能吸引人的注意,甚至能引起人们消费的兴趣。有的招牌设计考究,风格独特,有浓浓的文化感;而有的招牌设计粗糙,没有特色,甚至可能存在用字不规范、有错别字或汉语拼音有错漏等问题。2.介绍对联。师: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学对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在名胜古迹,还是在市井闾巷,处处可见对联鲜活而古朴的身影,这些对联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汉字的奥妙和传统文化的意蕴。要欣赏对联,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对联的相关知识。对联的基本常识:(1)发展历史:对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本来是古人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古人认为它能辟邪,后来在上面题写联语,因此后来用桃符借指春联。五代时期蜀主孟昶在桃符上的题词,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对联。对联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基本特征:对联要求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行对意联。(3)对联分类:根据内容,可分为春联、贺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趣巧联等。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对联的分类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对联:春联:梅花点点笑迎丰收岁,爆竹声声欢歌大治年。春到小康人家家家乐,喜至勤劳门户户户欢。寿联:寿添沧海日,松祝晓春天。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喜联:春山春水春常在,喜事喜人喜日来。出水红莲开并蒂,朝阳彩凤喜双飞。挽联:青山永志芳德,绿水长吟雅风。白骨未归三尺土,忠魂已上九重天。名胜古迹联:龙游凤舞中天瑞,风和日朗大地春。(北京故宫)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福州乌山琵琶亭)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杭州西湖楼外楼)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成都武侯祠)教师小结:对联巧妙地利用汉字的特点,讲究对仗工整,整齐美观,短小精悍,富于表现力,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招牌、对联和短视频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分组开展活动作准备。3.了解短视频。师:当下,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发布、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短视频通常具有短小精悍、信息丰富、故事性强等特点,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而且好的短视频,不仅画面优美、音乐动听,其解说词也充满文学性。那么如何制作短视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确定主题内容和呈现形式。短视频的主题要积极向上,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短视频的呈现形式可以灵活选用图文展示、特写组合、微讲座、短剧表演等,进行创意表达。(2)撰写短视频脚本。通过脚本的撰写和修改,对短视频的风格、结构、画面、解说词、音乐等进行设计和调整。以下是一个基础的短视频脚本创作表,可以根据短视频具体内容进行调整。注:景别一般包括远景、中景、近景以及全景、特写等,镜头运动一般包括推、拉、摇、移、升、降等,解说词可体现为字幕。(3)准备图片、视频、音频等视听素材,按照脚本制作短视频,不断调整优化,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小结:以上就是制作短视频的全部步骤了。一个好的短视频,不仅要有一个好的主题,其脚本的撰写也很重要。脚本是整个短视频制作的基石,只有打好地基,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三、成立小组,布置任务1.成立小组。学生按兴趣分成“招牌”“对联”“短视频”三个活动小组,各小组分别制订活动计划。2.布置任务。(1)各小组走出校园,按各自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招牌组:小组成员上街搜集一些招牌名,搜集时注意选择有特色的招牌。整理时注意两点:一是这些招牌是否合乎语文的规范,如有无错别字,是否违反书写、拼音的规范等;二是对这些招牌名进行分类,并简要地分析各类店铺招牌的语言特点,还可以选出最有特色的招牌,并分析其特色。对联组:小组成员可以搜集居民住宅的正门联、当地景区的对联等等。整理时注意分类,并简要概括对联的特点。短视频组:小组成员确定好短视频的主题,然后进行短视频脚本的拟写,最后按照脚本制作短视频,其间应不断调整优化,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制作时要注意主题的选用要积极向上、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2)各小组在展示课课前自选一名主持人,小组长和组员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准备在展示课上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自选小组,走出校园,走向生活,自主完成相关任务,有助于学生提高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招牌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增强欣赏对联的能力,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3.能够撰写短视频脚本,并制作合适的短视频【教学过程】一、正眼看招牌主持人:我是“招牌组”主持人,我们组将从“问题招牌”和“优秀招牌”两个方面展示我们搜集到的招牌,并陈述我们的探究成果。1.“问题招牌”。主持人:有请我们组的代表上台交流展示“问题招牌”。(1)平淡无味:“夜稀饭”“杨氏烧烤”“小张理发店”……(2)用词粗俗:“厕所串串”“哎哟我烤”……主持人:我们组经过探究发现,造成“问题招牌”的原因主要有:[预设]①繁体字和简体字混杂使用。有些商铺在使用繁体字时,会写错字、别字,如混淆“發”和“髮”等。②使用别字。这在一些私人摊点和商品标签上比较普遍,如“副食”写成“付食”,“大饼”写成“大并”,“盒饭”写成“合饭”等。③外文使用不规范。中外文字混杂似乎成为门头招牌的一种时尚,如“合の料理”“anni的shop”等。2.“优秀招牌”。主持人:接下来,有请我们组的代表分享搜集的“优秀招牌”。“花花世界”“碟碟不休”“水帘洞茶楼”“‘狗不理’包子”“‘郑胖子’萝卜干”“中山路花店”“夜游神夜宵”“再回首酒楼”“王者陶瓷”等。主持人:我们组经过探究发现,“优秀招牌”命名有以下特点:巧用成语、妙用典故、正话反说、地名人名、名人效应、俗语妙用、影视歌曲、自我夸耀等。教师点评:同学们探究的问题很有价值。的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优秀的招牌,这些招牌不仅有意思还能吸引顾客购买。但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有错别字或用词粗俗的招牌,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和商家取得联系,指出招牌中的错误,说明这个错误的不良影响;其次要做好义务宣传工作,让商家懂得,规范招牌,人人有责;最后,我们要学好语文,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误。[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招牌文化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发现不规范用字的现象,提高规范用字的能力,探究优秀招牌命名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二、寻找“最美对联”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对联组”的主持人,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组的活动成果,我们组的主题是“寻找‘最美对联’”。1.趣联故事。主持人: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则和对联有关的小故事。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饮酒间,佛印向苏轼索句。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只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遂将自己手中题有苏轼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诗)。主持人:有趣的故事,精妙的对联!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2.欣赏总结。主持人: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有名的对联。(1)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了我国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2)顾宪成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杭州岳王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4)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5)蒲松龄故居: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主持人:我们组通过探究发现这些著名的对联都有这样的特点:(1)字数相等,句式一致。(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教师点评:同学们找的对联太有价值了!你们总结出来的这些特点正是对联写作的要求。[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讲趣联故事,提升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欣赏“最美对联”,从而丰富对联知识,增强欣赏对联的能力。三、制作短视频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短视频组的主持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并以其短、精、形象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其实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也可以使用短视频。请看下面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主持人:这是我们七年级上册学过的一首诗,我们小组为这首诗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所描绘的景象制作了一个短视频,以下是镜头脚本设计:教师点评:这个短视频的脚本撰写得非常好,既能让人想象到短视频拍出来后的画面,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同学们,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内容较为抽象的学科,短视频则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语文知识,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所以,学会制作短视频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制作短视频。让学生学会使用短视频展示已学过的古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课堂训练,活动总结1.课堂训练。(1)拟写招牌。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以致用,为以下店铺拟写招牌。①面摊 ②麻辣烫摊 ③烧烤摊(学生自主拟写,交流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明确)[预设]①八面来香 ②沸腾时光 ③人间烟火(2)练习对对联。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对联的题目,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总结的对联的特点完成各题。①看对联,猜行业。A.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B.小费君莫惜,后顾自无忧。C.万千星斗心胸里,十二时辰手腕间。D.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并明确)[预设]A.书店;B.保险公司;C.钟表店;D.乐器店。②根据上联,对下联。蚕吐丝——画饼充饥——福如东海阔——冬去山清水秀——(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并明确)[预设]蚕吐丝——蜂酿蜜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3)撰写短视频脚本。师:我这里有一首诗,我这里有一首诗,为这首诗撰写短视频脚本。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预设]2.活动总结。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生活中的语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让我们带着求知的目光到生活中去领略语文世界的魅力,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吧![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检测学生课堂习得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五、布置作业1.写一副对联,贴在教室门口。2.选择一个主题,撰写短视频脚本。镜头序号镜头时长景别镜头运动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镜头脚本设计诗句景别拍摄手法整体画面配音预期拍摄效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远景将高处俯拍和远景拍摄相结合一条驿道从青翠的北固山向远方延伸,江上碧波荡漾,旅人正乘舟前行。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正好使帆儿高悬。宁静、悠扬、壮阔的音乐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表现诗人乐观昂扬的心境。镜头脚本设计景别拍摄手法整体画面配音预期拍摄效果远景从人物后方拍摄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灵澈戴着斗笠,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浑厚、深沉、悠远的钟鸣音营造出伤感的氛围,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