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阅读,实践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巩固
1.语境识音辨形
漫步西南边陲的山林间,驿路若隐若现,好似大地蜿蜒的脉络。春日暖阳下,路边的梨花肆意绽放,花瓣洁白如雪,微风拂过,纷纷扬扬,仿若翩翩起舞的精灵,散发出淡雅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一位旅人背着行囊,沿着这驿路缓缓前行,他的身影略显疲惫,却又透着几分坚毅。行至一处,几间茅屋错落有致地出现在眼前,茅屋的篱笆看似破旧,却别有一番古朴的韵味,那上面的藤蔓仿若岁月编织的痕迹。此时,一位哈尼族小姑娘哼着小曲蹦跳而来,她笑容灿烂,眼眸清澈如水,热情地向旅人打着招呼。旅人心中满是温暖,路途的劳顿也消散了不少。在这静谧之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谊,宛如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滋润着彼此的心田,也让这段旅程变得格外动人。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蜿蜒( ) 编织( ) 眼眸( )
(2)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2.词语运用
(1)这座小茅屋在风雨中屹立多年,为无数过往行人( )了栖息之所,传递着浓浓的善意。
A. 给予 B. 提供 C. 赋予
(2)雷锋精神似璀璨星辰,永远( )着我们奋勇前行,去点亮他人的生活。
A. 激励 B. 激发 C. 勉励
(3)面对突发状况,他总能保持( ),冷静地寻找解决办法。
A. 安静 B. 平静 C. 镇定
3.病句辨析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驿路梨花》这篇课文,使我对边疆军民的淳朴善良有了更深体会。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出现类似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C. 传承雷锋精神,关键在于每个人是否能将善意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D.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公民的道德素养高低。
4.以下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满心好奇,加快脚步向光亮处奔去。
②一位旅行者在暮色中迷失方向,正焦急万分时,看到远处有微弱光亮。
③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一间亮着灯的茅屋,屋内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④旅行者走进茅屋,屋内的人热情地招呼他,给他提供食物和休息的地方。
⑤在众人的帮助下,旅行者重新找准方向,继续踏上旅程,他决定日后也要向他人伸出援手。
A. ②①③④⑤ B. ②③①④⑤ C. ②①④③⑤
二、能力提升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②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说:“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③看来他是个很有风趣的人。我们问他的姓名,他笑而不答,却反问我们:“你们猜,我姓什么?” 我们猜了几个姓,他都摇头。
④“我姓彭,彭德怀的彭。” 他得意地说。
⑤“哦,您就是彭老总?” 我们惊叫道。
⑥“不是,不是,我是普通一兵,和彭老总一个姓罢了。” 他连忙解释。
⑦我们给他讲了小茅屋的来历,他听了,不住地点头,说:“做得好,做得好,解放军同志做得好啊!”
⑧我问他:“您也是来投宿的吧?”
⑨“不是,我是来看看这小茅屋的,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他说。
⑩我望着这位老人,心中油然而生敬意。他虽然不是小茅屋的主人,但他却像主人一样关心着这里,守护着这份善意的传承。
1.文中描写老人的语句有哪些作用?
2.从老人与 “我们” 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3.为什么 “我” 望着老人心中会油然而生敬意?
三、拓展阅读
阅读短文《山谷中的灯火》,回答问题。
在那幽深的山谷中,一条崎岖小道曲折盘旋。一场暴雨过后,道路泥泞不堪,行走极为困难。一位地质勘探队员结束了一天的野外作业,抹黑往营地赶。他的手电筒在途中不慎摔坏,四周瞬间被黑暗吞噬,他心里不禁有些发慌。
就在他手足无措之时,前方山谷里透出一点昏黄的光亮。他仿若看到救命稻草,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光亮奔去。靠近后,发现是一位独居老人提着一盏旧油灯站在屋前。老人面容沧桑,眼神却透着关切,轻声说道:“孩子,快进来,这黑灯瞎火的,山路又难走,别摔着咯。”
勘探队员满怀感激,走进老人的小屋。屋内虽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整洁。老人为他端来热水,让他暖暖身子,还拿出仅有的干粮给他充饥。队员得知老人独自生活在此多年,平日里靠采药为生,生活清苦却始终心怀善意,经常为迷路的路人提供帮助。
此后,勘探队员只要有空,就会带着生活用品来看望老人,帮老人修缮房屋、劈柴挑水。这份在山谷中相遇结下的情谊,如同山谷中永不熄灭的灯火,温暖着彼此,也照亮了后来人的路。
1.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2.文中老人的行为表现出哪些品质?
3.短文与《驿路梨花》有哪些异同点?
四、实践创新
请以 “生活中的善意传递” 为主题,结合《驿路梨花》及拓展阅读的内容,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讲述你身边类似的善意故事,或者谈谈你对善意传递的思考。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1)wān yán;biān zhī;yǎn móu
(2)“澜” 改为 “斓”。
2.(1)B。“提供” 侧重于供给,常与 “场所”“机会” 等搭配,“给予” 强调给别人,“赋予” 侧重于给予重大任务、使命等,这里用 “提供” 合适。
(2)A。“激励” 着重指激发情感,使其振作,“激发” 侧重于使潜在的东西显露,“勉励” 侧重于劝人努力,雷锋精神用 “激励” 更能体现振奋人心的力量。
(3)C。“镇定” 强调在危急情况下沉着冷静,“安静” 侧重环境没有声响,“平静” 侧重心情平和,面对突发状况要用 “镇定”。
3.D。A 句 “由于”“使” 并用,造成主语缺失,可删去 “由于” 或 “使”;B 句 “避免”“不再” 表意重复,可删去 “不再”;C 句 “传承雷锋精神” 是一方面,“是否” 是两面,前后不对应,可删去 “是否”。
4.A ②句交代旅行者迷失方向、焦急万分的背景,为下文看到光亮做铺垫;①句承接②句,写旅行者因焦急看到光亮后加快脚步;③句紧跟①句,描述走近看到茅屋及屋内情况;④句接着讲述旅行者走进茅屋后受到热情招待;⑤句表明旅行者在接受帮助后决定传递善意,是故事的结局,这样的顺序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
二、能力提升
1.文中描写老人的语句作用有:①通过 “眼睛瞪得大大的”“笑而不答”“得意地说” 等外貌、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人风趣幽默的形象,使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②推动情节发展,如老人的话语引出关于小茅屋来历的交流,引发读者对小茅屋背后故事的好奇;③侧面烘托出小茅屋所承载的善意具有感染力,连过路人都如此关心,让善意传承的主题更加凸显。
2.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风趣幽默,如让 “我们” 猜他的姓;谦逊,他强调自己是普通一兵,不是彭老总;善良热心,他主动来看小茅屋是否需要帮忙,关心这里的一切,并且对解放军同志的善举由衷称赞。
3.因为老人虽然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却有着主人般的担当,他自发关心小茅屋,守护着这里的善意,将雷锋精神延续下去,这种无私奉献、传承善意的行为让 “我” 心生敬意。
三、拓展阅读
1.主要内容:在幽深山谷,地质勘探队员结束作业后抹黑赶路,手电筒摔坏,陷入困境,幸得独居老人提灯相助,老人不仅提供食宿,还常年为路人提供帮助,此后队员常看望老人,二人情谊如灯火照亮后来人之路。
2.老人的行为表现出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勤劳坚韧的品质。他在雨夜救助勘探队员,生活清苦仍常年帮助路人,独自居住靠采药为生,把小屋收拾整洁,展现出勤劳一面。
3.相同点:①主题相同,都围绕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互助展开,展现人性美好,传递温暖;②情节结构类似,都有主人公遇到困难,他人伸出援手,受助者感恩回报的情节,形成善意循环;③环境背景相似,都发生在相对偏远、条件艰苦之地。不同点:①《驿路梨花》涉及人物更多,围绕小茅屋的故事有解放军、哈尼族小姑娘、瑶族老人等多个人物群体参与,情节更复杂;《山谷中的灯火》主要聚焦地质勘探队员与独居老人。②救助场景不同,《驿路梨花》多为旅人投宿需求,《山谷中的灯火》侧重于野外作业迷路遇险后的救助。
四、实践创新
身边的善意之光
在我们小区,有一位孤寡老人李奶奶。有一次,我看到邻居张叔叔提着一袋生活用品去李奶奶家,还帮她打扫卫生、修理电器。后来得知,张叔叔一直默默照顾李奶奶多年,风雨无阻。这小小的善举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大家心中的善意。之后,小区里越来越多人加入照顾李奶奶的队伍,有人陪她聊天,有人给她送菜。就像《驿路梨花》与《山谷中的灯火》中传递的善意一样,我们身边的善意也在接力,温暖着每一个人,让生活充满爱,相信这份善意之光会永远闪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16* 有为有不为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能力提升,拓展阅读,实践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8* 土地的誓言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夯实园,能力提升阁,思维创新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7 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巩固阵地,能力进阶战场,综合运用天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