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马说(1)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85786/4/1_17389369412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马说(1)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85786/4/2_17389369412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共4页。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23《马说》
难点名称
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作者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的人才,没有直接说,学生想不到。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人论世的方法学生用的少,名人的人生经历知之甚少
难点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背诵课文。
课文已经翻译完了,接下来咱们一起分析课文内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课文探究 说马
韩愈笔下的千里马的特征?
日行千里 一食或尽粟一石
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句子(漫画)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辱没”,你最痛恨谁?为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讽刺揭露了昏庸无能,不能选贤任能而报怨世无人才的统治者。
4.谁来拯救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性作用
5.《马说》说谁?
知人论世
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父母早亡,由嫂抚养。卒谥“文”,又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思考:
1.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本文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感?
《马说》托物寓意,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作者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的人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拓展延伸。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
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
小结
韩愈以千里马喻人才,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教师寄语:带马字的成语,串成一段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马说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文学常识,课文朗读,疏通文意,文言知识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