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1231/0-17380587993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1231/0-17380587993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1231/0-17380587993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生字词解析,原文及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朴素笔墨写景抒情,并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自然景物,并生动描绘的能力。
-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语言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法,理解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
- 借助解读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好情感。
- 学会通过对比、情景交融等手法,体会文章中的诗情画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审美能力。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家乡济南的深情厚谊。
-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生动性和准确性。
-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 分析文章中对济南冬天的山、水、城、雪等景物的描写,理解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抓住自己身边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3.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 体会文章中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理解其抒情效果。
- 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己的写作实践。
三、教学难点
1. 景物描写的方法:
- 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使景物形象栩栩如生。
- 如何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 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展现色彩美、空间顺序安排等写景方法:
- 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实践。
- 展现色彩美、空间顺序安排等写景方法,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 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
- 指导学生读出重音和勾连,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启发。
-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赏析法:
-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和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 通过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4. 实践法:
-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景物描写。
- 通过写作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请学生谈谈自己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如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等。
- 引出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济南冬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介绍作者及背景:
- 介绍老舍的生平、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背景知识。
- 指出《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
-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停顿等,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和语言风格。
2. 概括文章大意:
- 请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明确文章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分析文章结构:
- 请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总分总结构,以及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通过对比、情景交融等手法,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 品味语言,理解修辞:
- 请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生动性和准确性。
-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 分析景物描写:
- 请学生分析文章中对济南冬天的山、水、城、雪等景物的描写,理解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进步。
2. 布置作业:
- 请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
- 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等知识点。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
2. 导入新课:
- 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和写作特色,并进行写作实践。
二、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1. 分析情感表达:
- 请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诗情画意和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2. 讨论写作特色:
- 请学生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如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情感真挚等。
- 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这些写作特色,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写作实践
1. 指导写作:
-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实践。可以选择自己家乡的冬天作为写作对象,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 指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2. 交流展示:
-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点评和修改。
- 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写作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
-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进步。
2. 布置作业:
- 请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修改和润色。
-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等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写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写作实践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六、老舍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作品,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生活为主,尤其擅长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他的语言平白而精致,融入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和口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同时,他的作品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老舍的创作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他的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使得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通过描写一个洋车夫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此外,老舍的话剧作品《茶馆》和《龙须沟》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之一。
老舍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七、生字词解析
以下是《济南的冬天》中的生字词及其解释:
1.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响:晴朗得开阔、明亮。
2. 温晴:温暖晴朗。
3. 安适:安静而舒适。
4. 着落:(心灵)得到安慰;行踪、意见、事情有归宿、有着落。
5.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6. 肌肤:喻最外层或最表面的部分,犹骨肉。
7. 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8. 宽敞:宽阔;宽大。
9.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这里指透明清澈。
10. 澄清:(水或空气)清亮。本课指天空清亮。
11.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八、原文及译文
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译文:
对于一个习惯了北平生活的人来说,比如我,如果冬天没有刮风,那简直就像是个奇迹。而济南的冬天,却是个没有风声的地方。对于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来说,比如我,如果冬天能看到阳光,那简直是件怪事。而济南的冬天,却是个阳光普照的地方。当然,在热带地区,阳光总是那么毒辣,响亮的天气反而让人有些害怕。然而,在北中国的冬天,却能享受到温暖晴朗的天气,济南真是一个宝地。
如果仅仅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上什么特别。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都沐浴在阳光下,暖和舒适地沉睡着,只等春风来唤醒它们。这难道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吗?小山把济南整个包围了一圈,只有北边留了个缺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显得特别可爱,就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静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里一定很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总是面带微笑。他们一看到那些小山,心里就觉得有了依靠,有了安全感。他们抬头看看天空,再看看山上的景色,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么温暖,今天夜里山上的草也许就绿了吧?”即使这个幻想不能立刻实现,他们也不着急,因为在这个慈善的冬天里,还有什么可期盼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的时候。你看,山上的矮松变得更加青黑,树尖上顶着一簇簇白花,就像日本的看护妇。山尖全都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一些,有的地方还露出草色;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就像给山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让人期待着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羞了,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是受不了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古老的济南,城里狭窄而城外宽敞。山坡上躺着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覆盖着雪。对,这就像一幅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家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真绿啊,把终年积蓄的绿色全都拿出来了。天气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色的生命力,水也不忍心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你看吧,从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都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济南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裹着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深厚情感。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济南的冬天》老舍知识支架与整体感知
一、知识支架
1. 作者及背景介绍
-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他生于立春时节,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意思。老舍的作品以描写城市生活为主,尤其擅长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语言平白而精致,融入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和口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 创作背景: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与济南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在济南这座朴实无华、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里,老舍的性格与当地淳厚的民风十分契合,耿直豪爽的济南人更与他意气相投,于是他广交朋友,这里很快便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济南的冬天》便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2. 文学常识
- 散文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形式多样的文学体裁,它通常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方式,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散文的语言通常比较平实、自然,但又不失优美和生动。
- 修辞手法: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3. 文本解读
- 题目解读:“济南的冬天”点明特定季节和写作对象,与文章开头结尾相呼应,蕴含着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体印象和赞美之情。
- 结构分析: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山、水、城、雪等方面具体描绘,最后再次总结,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情感表达:文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4. 知识点梳理
- 生字词:如“响晴”、“温晴”、“安适”、“着落”、“慈善”等,这些词语在文章中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需要读者认真理解和体会。
- 重点语句: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等,这些语句都是文章中的精彩之处,需要读者深入品味和赏析。
- 写作手法:如对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这些手法在文章中都有巧妙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
1. 文章主题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济南冬天独特的美景和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2.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山、水、城、雪等方面具体描绘,最后再次总结,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易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3. 景物描写
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感染力。作者通过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温晴”、“无风声”、“响晴”等,对山、水、城、雪等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例如,文章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济南冬天小山的可爱和温馨。又如,“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一句,通过对比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暖和生机。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美景和魅力,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情感表达
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作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例如,文章中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一句,通过描写济南人的表情和神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温暖和舒适的赞美之情。又如,“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济南冬天小山的娇美和可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写作手法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多样而巧妙。作者通过对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文章中的“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的特点。又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一句,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环境和氛围。这些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6. 语言特点
文章的语言平实自然、优美生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和口语,使得文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又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句通过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小山娇美的情态和秀丽的景色。
综上所述,《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展现了济南冬天独特的美景和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文章也透露出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需要认真理解和体会文章中的生字词、重点语句和写作手法等知识点;同时也需要深入品味和赏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精彩之处。
《济南的冬天》老舍课文分析、文本探究与课文小结
一、课文分析
1. 标题与开篇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于193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标题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地点和节令,即济南的冬天。文章开篇便以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与作者熟悉的北平、伦敦以及他曾生活过的热带地区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也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济南冬天具体景色的描绘。
2. 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
老舍在文中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从山、水、城、雪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腻的景物描写。他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济南冬天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 山:老舍笔下的山,既有阳光朗照下的秀丽,又有薄雪覆盖下的静谧。他通过“小山摇篮图”的描绘,将济南三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中,使得济南的冬天显得更加温暖和舒适。同时,他还通过“秀气的山”、“镶银边的山尖”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济南山景的秀美和可爱。
- 水:济南被誉为“泉城”,水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老舍在文中通过“澄清的河水”、“绿的水藻”等描写,展现了济南冬天水的清澈和生机。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使得济南的冬天显得更加温柔和多情。
- 城:老舍笔下的济南城,是一个充满温馨和舒适的地方。他通过“老城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等描写,将济南城比作一个正在安睡的小婴儿,赋予了老城以灵性和生命。同时,他还通过“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济南人民在冬天里的幸福和满足。
- 雪:虽然济南的冬天雪不多,但老舍依然通过“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等描写,展现了济南雪景的静谧和美丽。他通过“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景象”等细节描写,使得济南的雪景更加生动和感人。
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老舍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怀念上。
3. 结构与语言
文章的结构清晰明了,层次分明。老舍先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山、水、城、雪等角度进行描写,最后再次总结并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在语言方面,老舍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但又不失优美和生动。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感人。
二、文本探究
1. 老舍的生活经历与创作背景
老舍在创作《济南的冬天》时,已经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并曾在西南地区游历。因此,当他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济南的冬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写下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期间,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结交了许多朋友,对济南的山水、人文和风俗都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文章的写作手法与特点
- 对比手法:文章开篇便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也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济南冬天具体景色的描绘。
- 拟人手法:老舍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他通过赋予景物以人的性格和情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感人。例如,“老城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水也不忍得冻上”等描写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 比喻手法:老舍还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景物。他通过寻找与景物相似的形象来进行比喻,使得文章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绘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 细腻描写:老舍在文中对景物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他通过抓住景物的特点和细节进行描绘,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真实。例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描写都展现了老舍对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能力。
3. 文章的情感表达与主题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文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贯穿全文,使得文章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文章的主题是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和热爱。老舍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和魅力,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同时,他也通过文章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文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老舍在文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美景和魅力。他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感人。
文章的结构清晰明了,层次分明。老舍先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山、水、城、雪等角度进行描写,最后再次总结并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在语言方面,老舍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但又不失优美和生动。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感人。
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可以领略到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篇文章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让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老舍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和灵感。通过了解老舍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通过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通过感悟文章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
总之,《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的散文佳作。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老舍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通过学习和分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一篇——说读活动,欣赏一点——品读活动,精读一段——练读活动,读写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创意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 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概述,教材特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