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6-11章教案全套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类
详情
一、教材分析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里一节有着关键地位。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如出汗、排尿切入,引发学生对人体代谢产物的好奇。随后系统介绍代谢废物的类型,包含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详细阐述它们产生的生理过程,还关联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借助图表、实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为后续学习人体稳态、泌尿系统疾病防治等内容打基础,凸显生物学知识的连贯性与实用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生命观念:
(1)学生能构建人体新陈代谢会产生各类废物的观念,理解生命活动伴随物质变化。
(2)明白排泄系统各器官协同维持内环境稳定,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
2. 科学思维:
(1)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成分数据、对比不同排泄途径,锻炼逻辑推理与分析归纳能力。
(2)对排泄异常现象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思路,培育批判性与创新思维。
3. 科学探究:
(1)开展简单尿液成分探究实验,提升动手实操、观察记录能力,熟悉科学探究流程。
(2)基于实验结果交流研讨,学会评价、改进方案,增强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4. 社会责任:
(1)知晓乱排代谢废物对环境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宣传正确排泄知识,助力他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增强社会担当。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自身代谢有日常感知,像出汗、排尿是常见体验,但不清楚背后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他们已积累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简单实验操作技能,不过抽象思维尚在发展,理解代谢废物产生的细胞生理过程、排泄系统精细结构与功能存在困难,在科学探究中,部分学生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能力薄弱,需教师引导辅助。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清晰讲解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根源,让学生知其来源。
(2)详细介绍排泄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对应功能,明确废物排出路径。
2. 教学难点:
(1)助力学生理解细胞代谢产生废物的微观生理过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2)引导学生领悟排泄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关键意义,构建系统知识框架。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传授重难点知识,搭建知识架构。
(2)实验教学法:组织尿液成分探究实验,增强直观体验。
(3)多媒体辅助法:用动画、图片剖析抽象生理过程,助力理解。
(4)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排泄相关热点话题,激发思维碰撞。
2. 学习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预习教材、梳理疑问,培养自主探索习惯。
(2)观察归纳策略:观察实验、图片,归纳总结代谢废物特点及排泄规律。
(3)合作交流策略:小组合作实验、讨论,拓展思维视野。
六、教学准备
1. 制作精良多媒体课件,含细胞代谢动画、排泄系统高清图。
2. 准备实验器材,如尿液样本、试管、试剂,用于探究尿液成分。
3. 收集排泄健康科普资料、环保案例,用于拓展教学。
七、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运动员长跑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看运动员跑完后出了好多汗,还大口喘气,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多余’的东西吗?”
设计意图:熟悉场景视频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抛出疑问激发好奇心,自然引出课题。
(2)鼓励学生分享运动后自身出汗、呼吸变化感受,初步交流。
设计意图:分享个人体验拉近学生与新知识距离,激活已有认知,为后续学习铺垫。
2. 代谢废物类型介绍:
(1)结合 PPT 展示,依次介绍人体常见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尿素(蛋白质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讲解产生的生理过程梗概。
设计意图:直观 PPT 展示搭配简要讲解,让学生快速认识代谢废物类型及大致来源,构建基础认知。
(2)提问学生:“生活里还有哪些现象能暗示这些代谢废物的排出?” 引导思考。
设计意图:问题引导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代谢废物的感知,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 排泄系统结构讲解:
(1)展示排泄系统完整结构高清图,详细介绍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边指图边说各器官功能,如肾脏滤过形成尿液。
设计意图:高清图辅助让学生清晰认识排泄系统构成,功能讲解使学生明白各器官在排泄中的角色。
(2)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排泄系统某一器官出问题,会怎样?” 引发深入思考。
设计意图: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排泄系统整体性与关联性,强化系统观念。
4. 尿液成分探究实验:
(1)分发尿液样本、试管、试剂等实验材料,说明实验目的:探究尿液里有哪些成分。讲解实验步骤,重点强调安全事项。
设计意图:亲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明确任务及安全要点保障实验顺利。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尿液与试剂反应现象,教师巡视指导,纠正操作偏差。
设计意图:分组实操培养合作能力与动手技能,巡视纠错确保实验规范、结果准确。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结合结果讲解尿液成分,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汇报分享汇聚实验成果,教师讲解深化学生对尿液成分的理解。
5. 排泄对稳态的意义:
(1)提出问题:“人体源源不断产生代谢废物,要是排不出去会怎样?” 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排泄的必要性,为理解稳态意义铺垫。
(2)用动画演示代谢废物堆积对细胞、组织、器官的损害,讲解排泄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原理。
设计意图:动画直观呈现危害,原理讲解让学生明白排泄与稳态关联,突破难点。
6. 知识整合与拓展:
(1)引导学生回顾代谢废物类型、排泄系统结构与功能、排泄意义,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脉络。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助力学生自主整合知识,强化知识体系认知,深化理解。
(2)分享生活中错误排泄习惯案例,如憋尿,组织小组讨论危害及改正方法,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案例讨论考查知识运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健康意识。
7. 环保与社会责任:
(1)展示污水乱排、垃圾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图片、数据,讲解代谢废物不当处理危害。
设计意图:直观资料冲击学生认知,凸显环保主题,引发重视。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宣传正确排泄与环保知识,撰写倡议文案,培养担当。
设计意图:讨论撰写激发社会责任感,锻炼表达与实践能力,促进知识传播。
8. 课堂总结:
(1)邀请学生总结人体产生代谢废物及排泄相关关键内容,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自由发言激活知识记忆,锻炼表达,反映学习收获。
(2)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如代谢废物产生根源、排泄重要性,巩固认知。
设计意图:教师补充完善总结,强化关键内容,保障学习效果。
9. 作业布置:
(1)让学生制作排泄健康知识海报,创意呈现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海报制作巩固知识,锻炼动手创意,拓展科普能力。
(2)完成课本对应练习题,夯实基础知识点。
设计意图:书面练习强化知识掌握,查漏补缺,巩固课堂学习。
八、板书设计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板书
1. 代谢废物类型
(1). 二氧化碳(呼吸作用)
(2). 尿素(蛋白质代谢)
(3). 多余水、无机盐
2. 排泄系统
(1). 肾脏
(2). 输尿管
(3). 膀胱
(4). 尿道
3. 排泄意义
维持内环境稳态
4. 环保关联
不当处理危害
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情境导入效果良好,但在代谢废物产生的微观生理过程讲解时,虽有动画辅助,仍有部分学生理解吃力,后续需增添实例、类比。尿液成分探究实验中,个别小组操作不规范,实验前指导还需强化。知识整合环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尚缺条理,日后要多给模板引导。环保与社会责任部分,学生讨论积极但倡议文案质量有待提升,后续可提供写作思路。整体达成部分教学目标,后续教学要优化细节,提升教学成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 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代谢废物的种类,排泄的概念和排泄的途径,排泄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