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思想政治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6664314/0-17377580263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思想政治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6664314/0-17377580264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思想政治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6664314/0-17377580265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思想政治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6664314/0-173775802655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思想政治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6664314/0-173775802658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思想政治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6664314/0-173775802664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思想政治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6664314/0-173775802668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思想政治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6664314/0-173775802672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件PPT+教案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精品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与分享,遵循同一律的原因,公式和基本内容,条件性,相关链接,遵循矛盾律的原因,遵循排中律的原因,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两不可”的错误,示例评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政治认同:认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自觉学习科学思维知识。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常用公式:“A是A”。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
2.同一律的要求与违反时所犯逻辑错误
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我国逻辑学家金岳霖曾有以下通俗说明:“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当它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而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了。当然,它会有不绿不红的时候,不错,可是当它是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状态或它们的变化,而是形色状态和它们的变化的确实性的同一。”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常用公式:“A不是非A”。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对A的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①“概念”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②“判断”角度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2.矛盾律的要求与违反时所犯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常用公式:“A或者非A”。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①“概念”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二者必居其一。②“判断”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断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能同时否定。
2.排中律的要求与违反时所犯逻辑错误
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
知识小结: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来源: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重要性: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的思维。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但是:不能说“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就是科学的思维”。
【课堂演练】一起偷盗案中,警方抓获4个犯罪嫌疑人甲、乙、丙、丁,并确定罪犯是四人中的一人。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三天前找人卖盗物丁:盗车的不是我
问题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罪犯是谁?
解析: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是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和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因此甲是罪犯。
问题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罪犯是谁?
解析: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和丁中必有一假,则甲、丙为真话。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因此乙是罪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这里有好茶吗,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2,论断1,论断2,楚人的论断,排中律的要求,示例评析,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评课ppt课件,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