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穷人》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85358/0-17358785645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上《穷人》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85358/0-17358785645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上《穷人》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85358/0-17358785645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共8页。
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2.抓住人物外表、内心的语句描写,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沙俄时代穷人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穷人美好品质的赞扬。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任务一:绘情节地图,勾勒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小说,其中哪一个人物形象让你印象深刻?比如说,《三国演义》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生:《三体》中大史的形象,我觉得他是一个淳朴的中国人。
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觉得他非常勇敢。
师:勇敢的、嫉恶如仇的。生:智勇双全的武松让我印象深刻。
生:《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他也是神机妙算,和诸葛亮差不多。
生:英勇善战的关羽,我非常喜欢他。
师:关羽,十分忠勇。这么多小说中的形象,都生动地“活”在读者心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
生(齐读):小说家是怎样让人物形象“活”在读者心里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小说家的名字是——
生(齐读):列夫托尔斯泰。
师:他写的一篇小说——《穷人》,这篇小说中写了几个人物?
生:桑娜、西蒙、渔夫。
师:还有吗?
生:桑娜的五个孩子、西蒙的两个孩子。
师:所以一共10个人。其中留下名字的是桑娜、西蒙、渔夫。三个人有什么关系吗?
生:桑娜是渔夫的妻子,西蒙是他们的邻居。
师:西蒙在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她是一个——寡妇。她失去了她的丈夫。三个人中,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生:桑娜。
师:但是小说里并没有对她的外貌描写,小说中谁是有外貌描写的?
生:是渔夫。请大家看第12自然段。
师:哪四个字?生:魁梧黧黑。
师:其他两个人甚至都没有外貌描写。不写外貌,又怎么让人物“活”在我们的心里呢?
生: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
师:以事来写人。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画一张故事情节图。
(生自己默读绘制)
师:请同学来汇报。
生:我写的是桑娜边补破帆边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第二个是桑娜盼丈夫,访邻居;第三个是邻居去世,丈夫归家,收养孤儿。
师:不错。第一个情节,她听着波涛实际上是在—
生:等她的丈夫。
师:她补那个破帆实际上是在——
生:等她的丈夫。
师:是啊,请你修改。还有谁要说?
生:桑娜见睡觉时间还早,便去拜访了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了,她的两个孩子依旧熟睡着。第三个是桑娜便毫不犹豫地将两个孩子带回家,丈夫回来使她忐忑不安,便将西蒙的死告知渔夫。渔夫也十分同情,同意收养孩子。
师:也可以。我们每个同学对于小说的情节概括的点是不一样的,但这里有一个词,请你斟酌——便去“拜访”邻居。你觉得是“拜访”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探望”。师:为什么用这个词?
生:因为桑娜得知西蒙生病了,就打算去看看她。
师:病人要用“探望”,而不是“拜访”。用词要准确,请你修改。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三位同学写的,他们是怎么梳理情节的。
生(齐读):桑娜边补破帆边等丈夫回来。
师:第二个部分—
生(齐读):桑娜去探望邻居,抱回了两个孩子。
师:这个情节比较完整。第三个—
生(齐读):桑娜小心试探渔夫,没想到渔夫竟然同意收养两个孩子。
师:这里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好,一般人不会用。
生:试探。师:试探谁?生:渔夫。
师:试探他什么?
生:是否愿意收养两个孩子。师:收养两个——
生:孤儿。
师:这里改一改就更准确了。我们梳理了三个部分的情节,围绕谁来写?
生:桑娜。
师:从这三个情节中,桑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善良。她发现西蒙死后,立刻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了。
师:这是下意识的,毅然决然的动作,非常善良。
生:我觉得她是非常勤劳的,家里有五个孩子要养活,她还会帮助渔夫补帆,收拾家务。
生:她什么事情都会先征求一下丈夫的意见,不会自己就擅做决定。
师:她是一位贤妻,会征求丈夫的意见。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懂得满足的人,因为她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她并不这样觉得,只想着能把孩子们养大就可以了。
师:知足的人。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机灵的人,因为她没有直接告诉渔夫,而是小心试探,让渔夫先了解西蒙的状况才慢慢告诉他,最后同意收养两个孤儿。
师:你读得已经很深入了。好的,我们梳理完情节,对桑娜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小说家就是用情节来——
生(齐读):勾勒形象。
师:她一做这件事,我就知道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任务二:找故事细节,绘制人物形象
师:情节勾勒的只是人物形象的轮廓,要想看得真切,小说家在描述情节的时候还会写——
生(齐读):细节。
师:三个情节中哪一个情节最能体现桑娜的形象?
生(齐答):第二个。探望邻居西蒙,并抱回两个孩子。
师:桑娜做的这件事是善事还是恶事?
生:善事。
师:一般人做了这样一件事会有什么表现?
生:我会很高兴,觉得很自豪。
师:你会有什么表现?
生:我会觉得很骄傲。
师:好的,这是你的心理。如果丈夫回来了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很高兴地告诉他,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我收养了两个孤儿。
师:你会对丈夫说什么?
生:这两个小孩儿是多么地可爱,看!他们在这里!
师:这是常人,但桑娜在抱回孩子后表现得却不一样,我们用一个词——反常之处。现在,请同学们找找桑娜的反常之处,找到一处就做一个标记。
(生自读寻找)
师:请同学交流,找到内容并且说出反常在哪里。
生:我从“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看出桑娜的神态很反常。
生:请大家看13自然段:“‘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看得出桑娜行为很反常。
师:一般丈夫回来了,妻子会怎么样?
生:期盼着丈夫回来并和他分享这件喜事。
师:好不容易回来了,总要上去迎接他、拥抱他,但是桑娜却看也不敢看他。
生:请大家看第8自然段。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却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的行为很反常。
师:怕人知道,很反常。
生:从“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看出桑娜的心理反常。
师:一般人都是一喜,而桑娜却是一惊,很反常。
生:“‘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久久地坐在床前。”我觉得桑娜有很多小心思。
师:做了好事却还心事重重,太反常了。
生:丈夫问桑娜在家里做什么,她说自己在缝缝补补,又说风吼得这么凶。桑娜的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说明她说话吞吞吐吐的,很反常。
师:她没有说实话。本来老实的一个人居然在说谎,太反常了。
生:大家看第23自然段。桑娜说话的时候也是断断续续的,说明她当时很紧张。
师:她一边说话一边在看丈夫的脸色,如果脸色不好她就不说了,说话小心翼翼,很反常。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看,自从她抱了两个孩子回来,她还是原来的那个桑娜吗?
(生摇头)
师:她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她为什么会如此反常,有什么原因呢?
生:我觉得桑娜反常是因为她们家很穷困。
师:要拿出证据。
生:请大家看第2自然段“: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菜只有鱼。”他们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光靠丈夫打鱼要吃很多的苦。
师:总而言之,反常是因为家里穷,没鞋穿,只能吃鱼。
生:我觉得桑娜反常的原因是她担心丈夫不同意。
师:心疼她的丈夫,担心他不同意。非常好。从丈夫的角度去发现桑娜反常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角度。
生:我觉得他们本来就有五个孩子,如果收养了两个孩子,今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所以她很反常。
师:桑娜预想到这个家今后的生活,本来很穷接下来会更穷,雪上加霜,所以反常。
生:请大家看第1自然段。外面的环境十分恶劣,后面说渔夫也没有任何收获,桑娜担心丈夫知道她又抱回两个孤儿后会很生气。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桑娜有那么多的反常之处,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家—
生(齐答):穷。
师:我们来看这一段:“桑娜脸色苍白,……揍我一顿也好!”刚刚有同学也提到了,桑娜还觉得自己该揍,太反常了,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家里的贫穷。既然已经这么穷了,一般人就把孩子抱回去吧,是什么让桑娜战胜了穷所带来的犹豫、忐忑、紧张、不安?
生:是桑娜的善良和同情心,就像她一开始对丈夫撒的谎一样,是善意的谎言。
师:善良和同情心战胜了桑娜心中的恐惧。
生:第7自然段中说西蒙家里的环境又潮湿又阴冷,桑娜看到了十分不忍,所以就算被揍一顿,也要把他们俩抱回来。
师:所以,桑娜的穷背后是善,这种善良已经接近于伟大。所以作者这样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通过情节,我们大概知道桑娜是一个善良的人。通过细节,通过反常之处,我们发现了桑娜的穷,从而看到她背后的——
生(齐答):善。
师:还有的同学说,要写善良可以从善写到善,不用写穷。
PPT出示: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
……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神情激动,急切地等待着丈夫回来。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啊!亲爱的,你终于回来了!”桑娜站起来,跑过去紧紧抱住渔夫。“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你让我担心死了!”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没事!没事!”……我马上把他们抱回来了。”
还没等渔夫反应过来,桑娜就拉开了帐子,高兴地说“: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这间渔家的小屋显得那么温暖而又舒适。
师:这样也写出了善良啊?生:我觉得作者原文写了桑娜的紧张和不安能够反衬出她的同情心。
师:“反衬”这个词用得好,反常之处就是用来衬托桑娜。小说要塑造形象,一定要写其真实的内心世界,只有通过反常之处才能衬托出桑娜内心真实的善良。如果像老师这样写,桑娜是一个真实的人吗?
生:不是。
师:是一个不太真实的人。但是像托尔斯泰这样写,桑娜就成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人,一个善良的穷人。这样的人是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他们是可亲、可敬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小说家要让人物“活”在我们心里,就要—
生:(齐读)细节描绘形象。
师:这里正是通过反常之处,也就是我们说的矛盾(板书:矛盾活化形象),有了矛盾,这个人物才活起来,这就是小说家高明的地方。我们来看托尔斯泰说的这句话:人有时变得不像自己了,可是更是他自己。桑娜是不是不像她自己了,但是更是她自己了?是怎么样的自己?
生(齐答):善良。
任务三:写矛盾心理,活化人物形象
师:接下来,我们仿照课文,写一段桑娜的矛盾心理。(PPT出示:“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心想:……)
师:这时候桑娜想要告诉丈夫这件事,并想让他同意,桑娜的心里一定有许多的矛盾。通过描写桑娜心里的矛盾,来活化她的形象。提示一下,你可以用上两个省略号。
(生自写)
生:桑娜心想,到底说还是不说呢?说了丈夫也不一定同意,不说西蒙死得这么惨,孩子还这么可怜,怎么能不收养呢?就算我被他打一顿,我也要收养他们。
师:不错。
生:桑娜心想,糟了,他的心情似乎不大好,两个孩子的事情现在要告诉他吗?可是……他总要知道的,那么就先试探试探他吧……我自己做的事可要自己承担啊!
师:掌声给她。她好在前面有这样一段话:“糟了,他的心情似乎不大好”。这些不好的事情都要趁他心情好的时候说。
生:桑娜心想,糟了,我该怎么说呢?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他会不会同意呢?不行!我……我不能抛弃这两个孩子……可是全家只有靠他赚钱支撑,要是养不活又怎么办呢?不!就算挨打挨饿,我也要收养他们。上帝啊,再保佑我一次吧!
师:刚才保佑了丈夫安全回来了,这次再保佑她一次,让丈夫同意她收养吧,非常好。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就让人物“活”起来了,“活”在人们的心里了。
师:小说开头还写了这样一段环境:“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请大家回去想一想,小说家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把这些穷人放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呢?然后我们下节课讨论环境对于人物形象塑造有怎样的作用。下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策略,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回顾内容,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品读语句,走进渔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