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上海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真题精选(沪教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典型真题)判断题-上海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真题精选(沪教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2-5-5与32-的结果相同,明明身高145厘米,90厘米比2米长,线段是直的,有2个顶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说明:本试卷试题精选自使用沪教版教材的上海市各区县2022-2023近两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真题试卷,难易度均衡,适合上海市及使用沪教版教材的二年级学生期末复习备考使用!
1.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0人,到胜利街站下去26人,又上来25人,现在车上的人数跟原来人数相比,减少了1人。( )
2.32-5-5与32-(5+5)的结果相同。( )
3.笔算加法时把相同数位对齐,从十位算起。( )
4.明明身高145厘米。( )
5.时针走一圈与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相等。( )
6.90厘米比2米长。( )
7.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意思不一样。( )
8.只要乘积相同,用的乘法口诀也相同。( )
9.线段是直的,有2个顶点. ( )
10.我一步的长度大约有10本数学课本的长。( )
1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 )
12.三角板上有1个直角,2个锐角。 ( )
13.直角都比钝角小。 ( )
14.5×4+5的结果与5×6-5的结果相同。( )
15.400厘米与4米一样长。( )
16.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17.分针从“3”走到“6”,走了15分钟。( )
18.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一定不相同。( )
19.5个3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5+3。( )
20.正方形有4个角,剪去一个角后一定还剩3个。( )
21.一个数是7的5倍多3,那么它也是7的6倍少4。
22.小学生李明一步能走65米。( )
23.芳芳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5页,第四天应该从第16页开始看。( )
24.从一点出发,能画无数个角。( )
25.4×3可以用四三十二口诀计算.( )
26.100厘米长的线段和1米长的绳子一样长。( )
27.量学校操场的长度,用“cm”作单位比较合适。 ( )
28.求两个数相差多少,一定要用减法计算。 ( )
29.用数字3、0、7能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 )
30.54+5的与56-5的结果相同。( )
31.7个4连加,和是多少? 7×4=28.( )
32.从上面和前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都是。( )
33.比58多12的数是60。( )
34.5个4相加的和是9。( )
35.一共有3条线段。( )
36.3×8的积与4×6的积相同,表示的意义也相同。( )
37.我的身高是136米。( )
38.线段是直的,有一个端点。( )
39.长方形有4个角,这4个角都是直角。( )
40.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相同数位不用对齐。 ( )
41.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从侧面看也是圆形. ( )
42.口诀“五九四十五”改成加法算式是5+9=14.( )
43.钟表上时针指向8和7的中间,分针指向5,此时是7时25分.( )
44.计算3×8和4×6用的是同一句口诀,因为它们的结果都是24。( )
45.三角形最多可以有两个直角。( )
46.一块橡皮的面积约是4平方分米.( )
47.7+7+7+7写作乘法算式是7×4。( )
48.时针指着3和4之间,分钟指着9,这时是3时9分。( )
49.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
50.电线杆的高度大约是8厘米.( )
51.10个1厘米就是1米. ( )
52.3名同学每两人之间要通一次电话,共要通6次电话。( )
53.一个乘数是3,另一个乘数是2,写成乘法算式是2×3=6. ( )
参考答案:
1.√
【分析】用公共汽车原有的人数减去胜利街下车的人数,再计算又上来的人数,求出现在车上的人数,再与原来的车上的人数相比较、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50-26+25
=24+25
=49
50-49=1(人)
现在车上的人数跟原来人数相比,减少了1人,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
3.×
4.√
5.×
6.×
【分析】先根据1米=100厘米,把单位换算统一,然后再进行比较大小。数大的则长,数小的则短。
【详解】1米=100厘米,2米=200厘米,90<100,所以90厘米比2米长,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主要考查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及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
7.√
8.×
9.×
10.×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一本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厘米,10个20厘米为200厘米,我一步的长度大约为60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11.×
【详解】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毫米”或“厘米”作单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据此解答.
12.√
【详解】解: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三角尺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而且除了直角外都是锐角。
13.√
14.√
【分析】将两个算式的结果计算出来比较即可。
【详解】5×4+5
=20+5
=25
5×6-5
=30-5
=25
25=25,所以5×4+5的结果与5×6-5的结果相同。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15.√
16.×
17.√
【分析】分针从“3”走到“6”,走了3大格,分针走一大格表示经过5分钟,据此解答。
【详解】6-3=3(格)
3×5=15(分钟)
所以,分针从“3”走到“6”,走了15分钟。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钟表和时间的认识,要熟练掌握。
18.×
19.×
20.×
21.√
【分析】由“一个数是7的5倍多3,”得出这个数是7×5+3,由“7的6倍少4”得出这个数是7×6﹣4。
【详解】7×5+3
=35+3
=38
7×6﹣4
=42﹣4
=38
即7×5+3=7×6﹣4
故答案为:√
22.×
23.√
【详解】【考点】乘加、乘减运算
【解答】解:5×3+1=16,所以第四天应该从第16页开始看。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第四天看起的页数=每天看的页数×已经看的天数+1,据此作答即可。
24.√
【分析】根据角的含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因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所以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个角,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从一点出发,能画无数个角。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概念,注意对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分析】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从前面看,看到的图形是。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从上面和前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详解】改成加法算式应该是:9+9+9+9+9=45
43.√
【详解】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较小的数字就是所在的“时”;每两个数字之间是5分,根据分针指向的数字确定分.
44.错误
【分析】根据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思考应用的乘法口诀,两个乘法算式的因数不同,应用的乘法口诀也不同。
【详解】计算3×8应用的乘法口诀是:三八二十四;
计算4×6应用的乘法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两题的计算结果相同,但是应用的乘法口诀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
45.×
46.错误
【详解】1块橡皮的面积约4平方厘米,由此判断即可.
47.√
48.×
【详解】根据钟表的认识,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刚过几时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分就是几乘5分。
时针指着3和4之间,分钟指着9,这时是3时45分,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钟面的认识,明确分针指向几分就是几乘5分。
49.√
50.错误
51.×
52.×
【分析】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和另外的2个人打电话,一共有(3×2)种组合;又因为两个人只有一种打电话方式,要去掉重复计算的情况,所以要再除以2;据此解答。
【详解】3×2=6(种)
6÷2=3(次)
3名同学每两人之间要通一次电话,共要通3次电话。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关键是判断题目是否为握手问题,握手问题的实际应用,例如:打电话或握手等,要注意去掉重复计算的情况。
53.正确
【分析】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得:乘数×乘数=积,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一个乘数是3,另一个乘数是2,写成乘法算式是2×3=6
故答案为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典型真题)填空题(一)-上海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精选(沪教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上“>”“<”或“=”,如果m=n,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45×=24.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典型真题)图形计算(一)-上海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精选(沪教版),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求下面梯形中的未知量,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求下面图形中的未知量,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典型真题)脱式计算(一)-上海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精选(沪教版),共9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用递等式计算,简算,递等式计算,脱式计算,怎么算简便就怎么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