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3.2《项脊轩志》教案

    部编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3.2《项脊轩志》教案第1页
    部编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3.2《项脊轩志》教案第2页
    部编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3.2《项脊轩志》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七单元*项脊轩志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七单元*项脊轩志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言其窄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七单元《项脊轩志》
    学时
    讲授
    3
    练习
    1
    授课人
    XXX老师
    教学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文眼句把握文章情感,归纳文章内容。
    审美发现与鉴赏:初步感知“志”这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散文的特征,赏析对比手法,品鉴细节描写。
    文化传承与参与:深入感知“志”这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散文的特征,品鉴细节描写,体悟深沉情感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文眼句把握文章情感,归纳文章内容
    导入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刘禹锡做《陋室铭》,蒲松龄著《聊斋志异》,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丰子恺写《缘缘堂随笔》……“陋室”“聊斋”“饮冰室”“缘缘堂”,斋号成为文人的一种雅嗜,寄寓幽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一起去感知其中蕴藉的深沉情怀。
    解读文题,走进作者
    (一)项脊轩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何取名为“项脊”,原因有三:一、言其窄小。书斋如颈脊之间窄小,因此这样命名。二、追念祖先。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江苏太仓县项脊泾,以“项脊”为名有“追宗怀远”之意。三、以此自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自号“项脊生”,斋名“项脊轩”,借此立下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二)志
    “志”,与“记”相似,散文的一种,是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文体,用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本文《项脊轩志》,便是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穿插对身边亲人的回忆,富含人事遭际的浓浓兴味。
    (三)走进作者
    归有光,字熙甫,明代昆山人,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他出身于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9 岁能文,20 岁童子试第一,35 岁乡试中举,但之后长达 20 余年8 次会试不第,直至 60 花甲才终于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小小县官。虽然仕途窘迫,但归有光上承唐宋,下启“桐城”,在散文方面成就卓越。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项脊轩志》曾获“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笔妙人人所无”的高度评价,接下来,便让我 们一起欣赏这部作品。请听录音,标记重点字音,圈画重点字词,并整体感知文章脉络。
    试用数量词填空,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梳理。
    ( )书斋,( )情感, ( )至亲,( )悲事。
    明确:(一间)书斋:项脊轩
    (两种)情感:喜、悲
    (三位)至亲:母亲、祖母、亡妻
    (四件)悲事:诸父异爨、先妣问儿、大母赠笏、回忆亡妻
    研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研读第 1 段,疏通文意
    本段可分为两层,前 4 句是第一层,后 5 句是第二层。首先解决重点文言现象:
    旧:旧日的,原来的。 方丈:一丈见方(古今异义)。
    漉:渗出。泽:雨露。 下:向下(名作状)。
    顾:环顾,向四周看。 昏:光线不明。
    修葺:修补,修缮。 上:从上面(名作状)。
    前:在前面(名作状)。 垣墙:砌上围墙(名作动)。
    当:对着。 始:才。 杂:混杂。 栏楯:栏杆。胜:光彩。
    籁,泛指声音。去:离开。三五:农历十五,又称望。
    其次疏通第一段文段文意,前 4 句主要刻画“小轩旧貌”,后 5 句写“小轩新颜”。
    总结:一间破屋是如何变为“珊珊可爱”的项脊轩的?(赏析对比)
    修缮前后的项脊轩形成了鲜明对比,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而且这种转变是作者用心经营的结果,作者亲手打造了一个自我的天地,明亮,幽雅,宁静,惬意,不由得让人感慨一句“珊珊可爱”啊!阅读本段如四言古诗般富含意境的文句,我们也可以直观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身处于此,确为“多可喜”。但此段“可喜”愈喜,下文“可悲”便愈悲。让我们继续往下研读。
    (二)研读第 2 段,疏通文意
    第 2 段首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文眼句,是文章的情感线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抓住文眼)第 2-5 句为第一层。首先解决重点文言现象:
    可:值得。先是:即“先于是”,在这以前,从前。
    一:一体(数作名)。 迨:等到。 异爨:分家。
    往往:到处,处处(古今异义)。 西:向西(名作状)。
    逾:越过。 庖:厨房。 宴:赴宴,吃饭(名作动)。
    始:开始。 已:随即,不久。 凡:总共。 再:两次。
    其次疏通第一层文意,这一层是“一悲”,即“诸父异爨”或“叔伯分家”。
    拓展资料:归氏的祖上:
    归氏世著吴,自唐天宝迄于同光,以文学仕宦者不绝于世。自宋、元至国朝,仕多不遂,竹帛无可称者。然时有倜傥豪侠之夫,肥马轻裘,驰骛乡里,往往为郡守县令所宾礼。至今吾县人犹传“县家一令,不如归氏一信”。盖亦盛矣!——《震川先生大全集·余集》
    明确:1. 祖上荣耀,仕宦不绝;2. 地方望族,影响远大;3. 五世同堂,血浓于水;4. 亲人期望,光宗耀祖。
    1.问题:文中选取了哪些细节来显现家道中落的悲伤?(品鉴细节)
    明确:比较明显的有两处。第一处,“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个短句的镜头感很强,把分家后的混乱嘈杂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作者的悲伤与无奈。第二处,“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从“篱”到“墙”的变化反映出家人的疏远与隔膜,充满了人世的沧桑感;句尾的“矣”字,像一声叹息,无限唏嘘,无限伤感。这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较之直接抒怀句,更能打动人心。
    我们通过填表格的方式,对文本的四件悲事进行深入解读。
    悲何事,梳理文章内容;悲何情,揣摩文章情感。以“一悲”为例,悲的事是“诸父异爨”,背后深蕴的是“家道中落”的悲情。
    2.朗读第 2 段余下的文字,尝试完成“二悲”“三悲”表格的填写。
    (1) 先来看“二悲”,共有 6 句。
    首先解决重点文言现象:
    老妪:老妇人。大母:祖母。乳:用乳汁喂养、哺育(名作动)。
    先妣:亡母。 抚:对待。 每:常常。 而:你的。 兹:这里。
    而:表修饰。 以:用。 门扉:门扇。
    其次疏通本层文意。这一层次,借老妪之口回忆亡母,写得真切感人,可概括为“先妣问儿”。
    (2)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呢?
    明确:理由如下:一、归有光 8 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二、与上一层次相同,细节描写最为动人。娘“扣扉问儿”的姿态、嘘寒问暖的话语,通过老妪之口,寥寥数笔加以勾勒。虽尽是生活日常,但平淡处,最关情,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个温婉慈爱的年轻母亲形象,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总结:“二悲”,悲事是“先妣问儿”,悲情是“幼年丧母”。
    (3)再来看“三悲”,共有 4 句。首先解决重点文言现象:
    束发:男子 15 岁成童,女子 15 岁及笄成年。
    过:来访,看望。 若:你。 大类:很像。 比:等到。 阖:关闭。
    效:取得成效。 顷之:不久,“之”为音节助词。 朝:上朝。
    号:号哭,大哭。
    其次疏通本层文意。这一层是第三“悲”,悲事是大母至轩过余赠笏,对“我”极尽怜爱期望,可概括为“大母赠笏”;悲情是物是人非,长辈期盼最终落空。
    本层刻画“祖母”形象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明确:本层刻画“祖母”形象的方法是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主要有三处:一、“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此处祖母的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一个慈爱孙儿的老人家形象跃然纸上。第二处,“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此处是喃喃自语,老人在家道中落的忧思中对于孙儿抱持着殷切期盼,将老人的动作、语气描摹得活灵活现,读者甚至可以想象老祖母的神情。第三处,“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这是情意真诚的赠予,这是庄肃郑重的嘱咐,饱含着祖母对孙儿振兴家业的殷殷期盼,这种深沉的亲情也让读者动容。
    总结:三个细节,三种语气,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5)文中为何只写祖母来来去去,不写自己只言片语或者半点反应呢?
    明确:一、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这是不好接受的;二、最重要的一点,振兴家族的责任、长辈的殷切期盼给归有光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一个日益败落的大家族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责任是很重的。然而,科场不利,20 余年,8 试不第,这怎么不叫他伤心呢?睹物伤情,怀念亲人。但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无言的背后,是深沉的哀恸,是刻骨的悲戚。
    (三)研读第 3 段,疏通文意
    首先解决重点文言现象:
    故尝:过去,曾经。 扃:关闭。 牗:窗户。
    以:根据,凭借。 凡:总共。 得:能够。
    殆:大概,表揣测的语气。
    其次疏通本层文意。
    1.请你品读本段平淡叙述背后的深沉情感。
    明确:此段回归对项脊轩的记叙,看似语淡,内蕴实深。项脊轩屡遭火灾,归有光亦历经人事兴废。8 岁丧母,17 岁祖母过世,生命前期两个至为重要的女性早早离开,本就让人唏嘘,再加上归家败落,归有光肩负着振兴家业、光耀门楣的沉重使命,然而多年闭门苦读,“扃牗而居”,甚至“能以足音辨人”的书斋生涯,并没有助力他在仕途之路上顺遂无虞,他关乎书斋生活平静叙述的背后,是深沉的身世怆痛。
    (四)研读第 4、5 段,疏通文意
    从第 4 段首句“余既为此志”可以看出,文章的最后两段其实是补记,这也是文章的最后一“悲”,即“四悲”。
    首先解决重点文言现象:
    既:已经。 为:写。 归:女子出嫁。 从:跟从。
    或:有时。 凭:倚着。 几:小或矮的桌子。 书:写字。
    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且:那么。 制:形制,规制。
    其次疏通本层文意,第 4、5 段可概括为“回忆亡妻”。
    1.回忆妻子时,主要抓住什么来写?
    明确:回忆妻子时,归有光只抓住了两件琐事:一是凭几学书,二是归宁妹语。琐琐碎碎,极富生活气息,但这些随手拈来的生活细节更显夫妻二人琴瑟相合,恩爱非常。但美好的日子短暂易逝,归有光生命中第三位出场的重要女性,虽然慰藉了他幼年失母、少年失祖母的伤痛,但命运无情的铁蹄转头便狠狠踏过。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这以后六年,发妻魏氏去世,据考证,归有光其年 29 岁。文章虽无提及当时他的心情,但是由“室坏不修”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便可推知他的生无可恋。
    拓展资料:古往今来,悼念亡妻之佳作
    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与上面的悼亡诗相比,归有光悼亡妻仅一句,一个意象,却征服世人之心,赚足世人之泪。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字句平白如话,缘何有如此感人的魔力呢?
    明确: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小实验——两个版本之对比。
    正版: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山寨版:呜呼!悲哉!吾妻之殇逝虽久矣,往昔之种种犹宛然在目,然人去庭空,天下人之钟情如我辈者,得无悲乎?
    哪个哭号更重?抒情更激烈?明显后者。但哪个更感人肺腑?明显前者。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生活中最容易触动我们的,往往是不经意的细节,或者说具象的一个事物。物理学家费曼的妻子去世一个多月后,费曼在橡树城一家商店看见了一件漂亮连衣裙,他想:“艾莲一定会喜欢的”,顿时潸然泪下,痛哭不已。漂亮连衣裙,是一个具象,是已逝亲人让我们习惯的一个事物,猛然发觉这个习惯的事物所关联之人已然远去,回忆涌动,情感的闸口便一发不可收。枇杷树,是爱妻亲手种植,曾有良人伴,今仅枇杷树,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自然悲从中来,不能抑制。枝繁叶茂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多年岁月飘然而过,妻子丧亡多年,音容笑貌,宛如昨日,怎不令人心痛。这种深刻的情感,化为亭亭如盖的树影,以意象承载情感,拥有无比强大的共情感召力,自然让世人皆为之所流泪动容。
    总结归有光身边的三位至亲:温婉慈爱的母亲,怜爱期望的祖母,琴瑟和谐的妻子。但
    最终都成为匆匆而逝的过客,在归有光生命中空余伤痛。
    深层研讨,课文总结
    【研讨】从“泣”到“长号不自禁”的深层内涵
    家族衰败、分崩离析之伤
    亲人离世、天人永隔之悲
    功业未成、辜负厚望之痛
    感知古典文学的蕴藉风流
    古人云:“至情言语亦无声!”
    唐代刘知几:“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
    美国汉学家叶维廉研究中国诗歌美学,提出“刹那的观照”。
    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包孕性顷刻”的学说,这一顷刻即最有魅力、最富内涵、最典型、最能激发人们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的耐人寻味的关键片刻。
    这种有限的语言和无限的情感所形成的张力,使叙述呈现出一种表面风平浪静、不动声色,底下暗流汹涌、深沉绵长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屡屡出现在古典作品中。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归有光《寒花葬志》节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无论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还是《寒花葬志》,抑或是苏轼的《江城子》,这种节制的语言表象之下,写出了人类共同的永恒的深沉伤痛。归有光和苏轼的轻轻叹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灵中引起激荡,这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这就是中国文学具有的蕴藉之美!
    对比:
    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探究《项脊轩志》和《陈情表》艺术特点方面的异同。
    同:不刻意修饰,不滥用典故,语言简洁而流畅。
    异:《陈情表》善用四言,骄散结合,用词精到。
    《项脊轩志》摹写形象,形神兼备,典型细节。
    课文小结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1.顾 ①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看)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词,难道,反而)
    ③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望,拜访)
    ④ 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动词,照顾)
    ⑤ 顾安所得酒乎? (副词,表轻微转折,只是)
    2.置 ①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安放)
    ②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动词,置办,购置)
    ③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二)词类活用
    ①垣墙周庭 垣墙:名作动,砌上围墙
    ②雨泽下注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③使不上漏 上:名词作状语,从上
    ④东犬西吠 西: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向西
    ⑤内外多置小门 内外:名词做状语,在内外
    (三)古今异义
    ①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方丈 —— 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
    ②墙往往而是 往往 —— 古:处处; 今:时常,经常。
    (四)特殊句式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状语后置句)
    ③使(之)不上漏。 (省略句)
    ④先(于)是。 (省略句)

    相关教案

    语文*灯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灯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学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作者题解,朗读全文,把握内容,问题探讨,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第三单元*无衣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第三单元*无衣优秀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了解背景,助力赏析,出示诗文,指导朗读,吟咏战歌,梳通诗意,品读战歌,体会情感,文本探究,解析相“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